重大科技成果

一:2014到2015年我国重大科技成果5条简单

【一】、中国研成首颗量子卫星关键部件 世界第一

12月12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王建宇近日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学科发展战略院士论坛”上透露,由中国科学家完全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现已完成关键部件的研制与交付,卫星有望先于欧美在2016年左右发射,在轨设计寿命为2年。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确定的五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旨在建立卫星与地面间远距离量子科学实验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完成多项大尺度量子科学实验。该项目启动于2011年,由中科院院士、中国量子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潘建伟团队牵头实施。

专家们认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关键部件的成功研制,不仅是中国保密通信领域“杀手锏”技术研发的重大突破,实现了从跟随创新到引领创新、从集成创新到原始创新的跨越,同时也是世界量子通信技术的重要创新,它有望将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最安全的通信手段”具备覆盖全球的能力。

话说这玩意有多先进,楼主也不是很了解,总之就一句话,“不明觉厉”啊,今儿高兴,中午来一杯!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曾评论: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中国或将先于欧洲和北美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建立首个全球量子通信网络。

如今,中国距离这一预言的实现已越来越近……

二】、中国超强超短激光器实现1千万亿瓦输出

国际首次美军试验舰载激光武器(资料图)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日前在超强超短激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正在研制的10PW(千万亿瓦,拍瓦)级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实现了1PW激光脉冲输出,这是国际上基于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器首次突破1PW激光峰值功率大关,验证了啁啾脉冲放大链(CPA)与光学参量啁啾脉冲终端放大器(OPCPA)相结合的混合放大器方案作为10PW级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总体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据介绍,拍瓦超强超短激光能在实验室内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超强电磁场、超高能量密度和超快时间尺度综合性极端物理条件,在激光加速、激光聚变、核医学等领域有重大应用价值,是国际激光科技竞争前沿之一,多个国家已提出了大型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研究计划。

恩...话说这玩意简单点说可以在0.001秒内可能时间更短,就可以让击中的物体直接气化成分子甚至是原子。好厉害有木有...我们申明,这项科技绝对是民用不会应用到武器上(笑)。

【三】、中国临空飞行器试验成功 未来可近太空旅游

图为直径7米的360度双圆周裸眼3D穹幕。11月16日上午,在深圳会展中心三个机器人的劲歌热舞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拉开了帷幕。

刘若鹏博士介绍了“光启”从做超材料起步到云计算、大数据再到近太空开发的研究,目标其实就是改变未来人类的生存条件。刘若鹏说,近太空(临近空间)是指离地30公里—800公里这层空间,低于卫星轨道,高于战斗机飞行高度,气流温度都比较稳定,无论科研还是国防都十分重要,各国都去开发,还没有真正成功,但光启去年已经成功进行了临空飞行器试验。造价只有卫星的1/10,并打破了WiFi数据传输的壁垒;同时,他们还在推进近太空载人旅行项目。

【四】、中国攻克第四代核电核心技术 世界领先水平

图为主氦风机试验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的核心装备——主氦风机试验样机,已于本月初在上海电气集团鼓风机厂通过业内专家评审和鉴定。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采用电磁轴承的大功率主氦风机,大量采用了创新技术,无论......余下全文>>

二:清华大学出了哪些重大科技成果

【一】、中国研成首颗量子卫星关键部件 世界第一

12月12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王建宇近日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学科发展战略院士论坛”上透露,由中国科学家完全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现已完成关键部件的研制与交付,卫星有望先于欧美在2016年左右发射,在轨设计寿命为2年。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确定的五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旨在建立卫星与地面间远距离量子科学实验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完成多项大尺度量子科学实验。该项目启动于2011年,由中科院院士、中国量子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潘建伟团队牵头实施。

专家们认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关键部件的成功研制,不仅是中国保密通信领域“杀手锏”技术研发的重大突破,实现了从跟随创新到引领创新、从集成创新到原始创新的跨越,同时也是世界量子通信技术的重要创新,它有望将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最安全的通信手段”具备覆盖全球的能力。

话说这玩意有多先进,楼主也不是很了解,总之就一句话,“不明觉厉”啊,今儿高兴,中午来一杯!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曾评论: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中国或将先于欧洲和北美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建立首个全球量子通信网络。

如今,中国距离这一预言的实现已越来越近……

二】、中国超强超短激光器实现1千万亿瓦输出

国际首次美军试验舰载激光武器(资料图)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日前在超强超短激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正在研制的10PW(千万亿瓦,拍瓦)级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实现了1PW激光脉冲输出,这是国际上基于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器首次突破1PW激光峰值功率大关,验证了啁啾脉冲放大链(CPA)与光学参量啁啾脉冲终端放大器(OPCPA)相结合的混合放大器方案作为10PW级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总体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据介绍,拍瓦超强超短激光能在实验室内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超强电磁场、超高能量密度和超快时间尺度综合性极端物理条件,在激光加速、激光聚变、核医学等领域有重大应用价值,是国际激光科技竞争前沿之一,多个国家已提出了大型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研究计划。

恩...话说这玩意简单点说可以在0.001秒内可能时间更短,就可以让击中的物体直接气化成分子甚至是原子。好厉害有木有...我们申明,这项科技绝对是民用不会应用到武器上(笑)。

【三】、中国临空飞行器试验成功 未来可近太空旅游

图为直径7米的360度双圆周裸眼3D穹幕。11月16日上午,在深圳会展中心三个机器人的劲歌热舞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拉开了帷幕。

刘若鹏博士介绍了“光启”从做超材料起步到云计算、大数据再到近太空开发的研究,目标其实就是改变未来人类的生存条件。刘若鹏说,近太空(临近空间)是指离地30公里—800公里这层空间,低于卫星轨道,高于战斗机飞行高度,气流温度都比较稳定,无论科研还是国防都十分重要,各国都去开发,还没有真正成功,但光启去年已经成功进行了临空飞行器试验。造价只有卫星的1/10,并打破了WiFi数据传输的壁垒;同时,他们还在推进近太空载人旅行项目。

【四】、中国攻克第四代核电核心技术 世界领先水平

图为主氦风机试验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的核心装备——主氦风机试验样机,已于本月初在上海电气集团鼓风机厂通过业内专家评审和鉴定。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采用电磁轴承的大功率主氦风机,大量采用了创新技术,无论......余下全文>>

三:举出我国近年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

青藏铁路、神舟载人航天、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试飞取得圆满成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首台全部采用国产CPU构建千万亿次计算机成功应用、空间环境监测网建成“子午工程”创世界第一、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入列歼-15战机完成航母起降飞行、导航卫星成功发射16颗北斗完成亚太地区全覆盖

四:2016年中国伟大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成果1:4月发射太空中的临时实验室“实践十号”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体部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已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计划4月发射。

“这颗卫星将成为专门用于微重力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实验平台,为我国空间微重力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卫星副总设计师李春华说。

“实践十号”长啥样?像弹头!主要采用化学电池。

“实践十号”干啥用?这个临时太空实验室将利用太空中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在为期15天的飞行中完成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空间辐射效应、重力生物效应、空间生物技术六大领域19项实验。

“实践十号”能回家么?当然!它是一颗返回式卫星,返回舱将把实验样品带回地球。

成果2:长征火箭“三代同堂”齐登场

中国人期盼已久的大火箭2016年要首秀啦!

今年,新一代大、中型和固体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征十一号火箭将先后亮相,“老前辈”长征二号丙火箭以及步入“青壮年”的长征三号甲系列、长征二号F火箭也将集体登场。

“长征五号火箭已完成首飞前的‘实战演练’,长征七号火箭正在总装。‘两兄弟’分别预计于今年9月份和6月份首飞。”梁小虹说。今年该院所有在研、在役的6个型号火箭预计将执行14次发射任务,可谓“三代同堂”齐登场。这在我国航天史上尚属首次。

成果3: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下半年发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今年年中至明年上半年,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验证未来空间站关键技术。目前天宫二号已完成总装,各系统正在紧张备战。

今年第三季度发射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飞船将乘载两名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完成对接,并在太空驻留30天。今年的载人航天任务将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在天宫二号上进行多项实验。在完成和神舟十一号飞船的交会对接和空间科学实验后,天宫二号还将在2017年上半年验证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对接和资源补给技术。

按照计划,我国将于2020年左右实施空间站的建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成果4:量子“魅力”大爆发,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将开通

量子是什么?它来自拉丁语quantum,意为“有多少”,代表“相当数量的某物质”。在物理学中,指一个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

量子科学家的本领在于,可以对量子纠缠进行某种意义的“控制”,甚至异地“控制”。这种“控制”,能帮助不是科幻作家的你不敢想的很多事。比如,超级计算和加密通讯。

今年的量子好戏就要上演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已完成载荷、平台产品研制,正在对发射星集成测试;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已完成1554公里主干线光缆勘查和改造,将进行二期现场实施建设……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团队担纲的两大量子项目进展顺利,将于今年建设完成。

“如果这两件事都做成了,意味着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雏形形成,验证了技术上的可行性。”潘建伟说。

成果5:C919将翱翔蓝天

中国人的大飞机终于要展翅高飞了。“我肯定愿意第一个坐这个飞机。”全国政协委员、大型客机项目总设计师吴光辉说。

为什么取名C919?C是中国China的首字母,也是中国商飞COMAC的首字母。第一个9指天长地久,19代表我国首型大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吴光辉曾透露,“C919”之后未来的型号也可能命名为C929,表示最大载客量将为290座。

巧了,已有Air Bus和Boeing,C919跻身国际大型客机市场,预示未来ABC三足鼎立?

成果6:“高分”家族将添新丁“天眼”看地球......余下全文>>

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2014年中国经济网评出了“新中国十大科技成果”:

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中国第一枚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称为“两弹一星”。

1973年,陈景润发表了求证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

1973年,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

1988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造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

2003,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2012年中国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空间手控交会对接成功。

2005年1月,中国科考队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

2007年,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13年,嫦娥三号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

2012年,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7020米深度,创造世界作业型载人深潜的新记录。2014年,天河二号获得全球超级计算机排名冠军。

六:列举我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四项重大科技成果

第一颗原子弹在1964年爆炸成功

七:2016年重大科技成果盘点反映了中国科技怎样的发展现状

肯定可以选择的!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