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绍一下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又名“克里木战争”)
Crimean War
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备注:撒丁王国就是今天意大利版图中的撒丁岛范围。 [编辑本段]战争起因 这场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宗教问题。俄国向奥斯曼帝国提出为保护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东正教徒在“圣地”建立俄国的保护地的要求,这个要求被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帝国苏丹拒绝。法国的天主教徒和英国的新教徒也反对俄国在巴勒斯坦建立据点的企图。俄国在苏丹拒绝后决定以此作为采取军事行动的理由。1853年俄国与奥斯曼帝国断交并开始占领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属国。
战争的真正原因是奥斯曼帝国逐渐的、内部的瓦解,俄国认为这是它将它在欧洲的势力不断扩大的好机会,尤其是它获得一个通向地中海和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好机会。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统治此时显然摇摇欲坠,而俄国则争取获得对恰纳卡莱海峡和伊斯坦布尔海峡的控制。英国和法国反对俄国的扩张,它们不希望俄国获得这些战略要地,以维持英法它们自己在东南欧的势力和利益。 [编辑本段]战争过程 1854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1855年皮德蒙特-萨丁尼亚加入这个同盟。奥地利迫使俄罗斯从多瑙河撤军,但并没有帮助英法围攻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舰队。因此奥地利在这场战争中起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虽然它并没有主动参加这场战争。塞瓦斯托波尔被围攻近一年后英法联军占领了一个重要的堡垒,此后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 [编辑本段]战争时间表 1853年7月3日:俄军开入多瑙国家。
1853年10月16日:奥斯曼帝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3月27-28日:英国和法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4月20日: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防御联盟协议,这个协议在这场战争内有效。
1854年7月底至9月:在奥地利的压力下俄罗斯撤出多瑙国家。
1854年8月16日: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奥兰的一个要塞被占领。
1854年9月14日: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登陆并开始围攻塞瓦斯托波尔。
1854年12月2日:英国、法国和奥地利在维也纳签署反俄同盟。
1855年1月16日:皮德蒙特-萨丁尼亚加入战争。
1855年5月22日:英法舰队进入亚速海,但没有获得任何成果。
1855年9月8日:英法联军在围攻349日后占领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战败。
1856年3月30日:奥斯曼帝国、俄罗斯、萨丁尼亚、法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巴黎和约正式结束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放弃所有占领地区,奥斯曼帝国的领域被保证,黑海内不得驻军。 [编辑本段]战争后果 克里米亚战争的后果之一是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之间的神圣联盟终止。普鲁士在这场战争中持中立,战后普鲁士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好,与奥地利的关系变坏,而俄奥之间的关系恶化。英国与法国在战后也开始与俄罗斯修好,因此奥地利日趋孤立。到此为止奥地利在德意志联邦中处支配地位,但这个地位日益减弱,而普鲁士的地位则日益增高。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发动了普奥战争,打败了奥地利,将其排除在德意志之外,之后又发动了普法战争,普鲁士获胜,主导建立了德意志帝国。由此欧洲各强国之间的势力均衡开始对奥地利不利地变化。奥地利的削弱同时也使皮德蒙特-萨丁尼亚不断增强。皮德蒙特-萨丁尼亚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起了一个支配性的地位。1861年在法国的支持下皮德蒙特-萨丁尼亚达到了建立一个意大利王国的目的。 [编辑......余下全文>>
二: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有什么贡献
在1854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首创了护理工作先河,通过健全医院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在短短数月内把伤员死亡率降至2.2%。当地士兵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神”。
三:【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
(1)“西方的脚步”:近代资本主义文明(2分)“旧制度”: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2分)(2)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2分)思想上,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启蒙作用(2分)(3)主要表现:政治:宪法赋予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1分)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绝对效忠天皇的民族精神。(1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2分)。(4)启示:既要顺应历史趋势即时改革,又要与本国国情结合。(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2分) 试题分析:(1)克里米亚战争是发生于1853年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所以“西方脚步”代表的是先进工业文明,“旧制度”指俄国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2)注意题干中指出的特点“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所以解答此题要从戊戌变法中找出其体现现代化的内容进行评述,如:提倡君主立宪,是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表现。(3)题干重点强调日本明治维新特点是“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联系所学史实,如:武士道精神、天皇的较大权力等。点评:此题材料分别阐述了沙俄落后制度的失败、中国戊戌变法的先进之处、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等,基于此考查学生对近代改革潮流中各国改革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客观评述这些改革。
四:克里米亚战争中各国所用的武器是什么武器?
当时英法已经有少量装甲战舰和众多螺旋桨推进的蒸汽机风帆战舰,而沙俄最先进的也是明轮推进的(推进系统很容易被炮火击毁)。重要的一点,沙俄的炮弹还是实心炮弹,而英法已经使用爆破弹,远比沙俄炮弹具有杀伤力。围困塞瓦斯托波尔使俄海军无法行动,只能自沉战列舰,将舰炮搬到炮台上做岸炮用。
陆战场俄军大胜土耳其军队,但是黑海被封锁,俄国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当时应该是唯一的)乌克兰直面于英法炮火之下,而且俄国的“骡马运输”还是输在了英法的“船舶运输”(后勤俄国缺乏必要的战争准备),使英法联军在塞港登陆,经苦战占领塞瓦斯托波尔,这样俄国只能认负。
五:克里米亚战争,英军的伤病员死亡率和士兵死亡率分别是多少?在南丁格尔出现以后又分别下降到百分之多少?
邢冰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19世纪50年代,英国、法国、土耳其和俄国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英国的战地战士死亡率高达42%。南丁格尔主动申请,自愿担任战地护士。她率领38名护士抵达前线,在战地医院服务。她竭尽全力排除各种困难,为伤员解龚必须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对他们进行认真的护理。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伤病员的死亡率就下降到2%。每个夜晚,她都手执风灯巡视,伤病员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士”。战争结束后,南丁格尔回到英国,被人们推崇为民族英雄。
六:克里米亚战争的战争意义
在这场战争中共约50多万人死亡,其中法军的损失最高。大多数士兵不是阵亡,而是因饥饿、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和野战医院的条件差而死于其战伤。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改善了野战医院的卫生条件,仅此一项改革就大大地提高了受伤战士的生存率。战后南丁格尔在伦敦创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南丁格尔即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和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优裕家庭,因在克里米亚进行护理而闻名。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开创了护理事业。“5.12国际护士节设立在南丁格尔的生日这一天,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近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 当英法联军包围了塞瓦斯托波尔,陆战队准备在黑海的巴拉克拉瓦港登陆时,黑海上突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英法联军不战自溃,几乎全军覆没。按照军方的要求,巴黎天文台台长勒弗里埃研究这次风暴。他向各国气象学家发信,收集风暴发生前后的气象报告。之后,他依次把同一时间各地的气象情况填在一张图上。将不同时间的图联系起来分析,他发现这次风暴是自西向东移动的,在到达黑海的1~2天,已经先影响了西班牙和法国。勒弗里埃分析后认为,如果当时欧洲设有气象站,风暴情报就可以及时电告英法舰队,使英法舰队避免这次风暴的袭击。1855年3月,他向法国科学院建议,组织观测网,迅速地将观测资料集中到一地,分析绘制天气图。 通过克里米亚战争,俄国看到了农奴组成的军队与英国、法国自由民组成的军队之间的差异,俄国军队的训练与武器与英法也有很大差距,这促使俄国进行农奴制与军事改革。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也促使俄国认识到农奴制需要改革。 1855年9月8日拿破仑三世的军队在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获胜后,将巴黎市中心区南北走向的一条大街改为塞瓦斯托波尔大街,以此纪念克里米亚战争的胜利。
七: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为什么不彻底打败俄国?
1,英国长期奉行的是欧洲均势政策,即不允许欧洲大陆出现一个霸权国家。所以,拿破仑冒头,就组织反法同盟群殴法国。沙俄组织神圣同盟,充当欧洲宪兵和霸主,英国就伙同法国揍俄国熊。统一的德国想当欧洲老大,英国就参加协约国对德作战。所以说,彻底占领沙俄不是英国发动克里米亚战争的目的。它只是想终结沙俄的霸权。
2,英国这种依靠海上霸权和全球贸易建立起来的殖民帝国,它的扩张是典型的网状扩张,而不像中俄这种大陆帝国的球形扩张。你看英国在全球的殖民地主要是在贸易集散地,重要的海岸,港口,交通要道和战略据点等。就好像四处布点,然后彼此连接成网状。而中俄则是要把整个地区征服,乃至要彻底同化。就好像要整个包进球里。这样在统治占领同等面积的地区时,这种球状扩张往往比网状扩张费时费力。最后早晚因为国力的极限而止步。所以英国不可能设定完全征服沙俄的政治军事目标。
3,英国作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深知沙俄这种国家,由于综合国力摆在那里。所以,外敌很难从外部消灭和征服它。无论是瑞典的查理十二世,法国的拿破仑和后来的希特勒,都是无法认识到这一点,才在俄国触了霉头。沙俄这种国家最后出事往往在其内部。对付沙俄这种国家,只要从外围包围看住它,等待它自己垮掉即可。
八: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是什么?
19世纪沙俄继续黑海地区进行扩张,企图夺取黑海海峡,引起了英、法等列强的不满,1852年土耳其将耶路撒冷圣地的伯利恒教堂交给天主教掌管,俄国借机要求对土耳其境内的东正教徒拥有特别保护权,被土耳其拒绝,1853年7月俄军占领土耳其保护国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10月俄土战争爆发,英、法、萨丁先后加入土耳其一方。这场战争的主战场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故称克里米亚战争。
战争爆发后英法按兵不动,土军单独在巴尔干、黑海、高加索与俄交战,在巴尔干,土军凭借兵力优势击败俄军,1854年6月俄军在普奥压力下撤出侵占的摩尔多瓦瓦拉几亚两公国。在高加索,土军1853年于10月27日对圣尼古拉发动进攻,11月土军受挫,12月俄军击败土军。在黑海方向,两国爆发了海战,1853年11月俄黑海舰队在锡诺普海战中全歼土耳其分舰队,俄国获得黑海制海权。
1854年1月英法舰队进入黑海,俄对英法宣战,6月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半岛的瓦尔纳登陆,海军将俄舰队封锁在塞瓦斯托波尔。7月俄军在高加索击溃土军主力。9月,英、法、土联军在克里木半岛登陆,20日,联军突破俄军防线,逼近塞瓦斯托波尔,俄军尽一切可能迅速加强了防线,10月17日联军开始进攻塞瓦斯托波尔。10月25日,俄军袭击了联军后方,11月5日,俄军对联军发动反攻被击败,第二年6月18日联军强攻塞城,被击退。8月16日,俄军再次发动大规模反击被击退,联军随后进行了大规模炮击,9月8日,联军攻占塞瓦斯托波尔,此战进行了11个月,双方损失惨重。
1855年双方在高加索卡斯进行激战,6月俄军包围卡斯,9月攻城受挫,围困致11月土军投降。1856年3月俄法签定「巴黎和约」,黑海中立化,俄国失去了在黑海拥有舰队的权力,俄国对黑海扩张的长期努力前功尽弃。
这场战争中落后的农奴制俄国损失惨重,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陆海军作战效能,铁路和电报也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