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
一、现行课程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1、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
2、评价标准单一:评价的内容过分注重学生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的评价;
3、评价方法单一:过分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试法,而缺少体现新的评价观念的方法和手段;
4、教育评价主体“错位”:评价主体多为单一元,而忽视了评价多元、多向的价值等等。
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为基础,要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目的,构建一套完整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并付诸实施。
综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观和现代教育 评价理论,对评价方案的构建和实施应体现以下原则:
1.评价功能的发展性原则
评价功能是评价方案各要素按一定结构组合后所具有的工作能力。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要具有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一是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促进其对新课程理念有更深、更透彻的理解,能进一步落实到位,课堂教学的策略水平获得提高,从而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通过评价的实施,促使教师热爱教育 事业的情感获得发展,把教学作为自己人生价值获得实现的途径,让自己的个性在其中获得展示和突现。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原则,要采用以质性评价统整,与量化评价相结合,以教师自评为主,包含有他人评价、学生评教在内的灵活多样的形式。
二:教育教学改革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手段、教学考核等方面着手进行。
我的看法是:
教学目标:以建立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实践型管理人才。
教学内容:面向未来,面向国际化。
教学环节:讲授+福读+沟通+技能训练。
教学过程组织:实施中的管理+原理讲解+案例分析,并以启发式方式展开。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现代教学平台+虚拟电子商务沉浸式训练。
教学考核:立足全过程,采取多种考核形式和方法,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如何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大幅度大面积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是巩固“普九”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更是镇中心学校的核心任务。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努力做到“聚焦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回顾过去,我镇教学工作的主要成绩
1、抓住一个中心:
长期以来,全镇中小学始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不放松,坚持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课程”。尽管教师学科不配套,教学设施不健全,但始终本着“因地制宜、尽力而为”的原则以兼职代替专职,以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以校内活动代替社会实践,确保低层次的课程标准不落空。坚持强化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检查与督导,加强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的全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真正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2、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实现教学思想的转变。绝大多数教师通过自身长期不懈的努力,基本做到:由过去的围绕考试打转转转变到今天的围绕素质搞教学,由过去的一门心思讲知识转变到今天的千方百计促发展。
二是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课改,教师有了学生意识和服务意识,由过去的只重视少数转变到今天的面向全体,由过去的拼命灌输转变到今天的启发诱导,由过去的冷面训斥转变到今天的民主平等和合作探究。
3、建设三支队伍:
首先是干部队伍的建设。通过上级党委和主管部门的选拔和培养,年轻的校长和主任正在不断成长,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我镇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
其次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多年以来,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通过加强校本培训、组织继续教育、鼓励在职进修和选派外出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养,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第三是教研队伍的建设。以选拔和培养教研组长为切入点,以打造骨干教师群体为着重点,以课题研究为落脚点,全力编织镇、校两级教研网,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组织保障。
4、推进四项改革: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变粗放为集约,重在一个“实”字。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要求与教学实情、实效的统一;变压力为动力,坚持一个“恒”字。课堂教学改革最忌时冷时热、虎头蛇尾。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靠的不是别的,靠的是目标专一,靠的是目标专一后的持之以恒。有了这个“恒”,所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都将变为教师在自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强大动力;变僵化为优化,追求一个“新”字。尽管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一套严格、统一的具体要求,但在管理和执行的具体过程当中还是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情有别。变高耗为高效,落实一个“质”字。实实在在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
○推进课程资源改革。积极主动地开发各种本土课程资源,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地方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例如利用自然条件,开发小种植、小养殖等校本课程。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科实践结合起来。把校本课程作为学科教学的一个拓展与延伸,紧密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生的特长发展结合起来。如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手工等兴趣类课程的开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卓有成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师生评价改革。细化教师评价条款,变复杂为简单,客观、公正、简单明了地对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期的所有工作进行定量描述,减少人为因素,提高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积极推行学生评价的等级制度,淡化分数壁垒,强化等级进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余下全文>>
四: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教育发展合力
(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
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那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决定》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字里行间深深寄托着对青少年一代的殷切期望。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进程中,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赋予立德树人以深刻理论内涵和全新时代特征,意义非常深远。今后教育领域中的所有改革,都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和帮助学生打牢共同思想基础、端正政治立场和前进方向、砥砺品德陶冶情操、激发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
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本质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决定》要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求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是要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宏观政策要求,细化为学校教育的具体安排,把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从过重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使其腾出更多时间探究思考、加强锻炼、了解社会、参与实践。
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还必须积极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决定》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以及推进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清晰表明我们党关于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政策基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然要在更新教育观念、理顺结构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加强能力建设、推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尽快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有利于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决定》要求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着力点,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考试招生制度,就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决定》明确了“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的改革方向,期望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从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起步,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到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再到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特别是在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方面迈出新步,拓宽终身学习通道。相信这一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再跟进系列......余下全文>>
五:如何利用大数据推进教学变革,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
一、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影响者、变革者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者,是教的活动的主体,同时,教师的教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教师的作用及其发挥的程度,必然地要以学生的原有水平为基础,在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中,都有一系列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因此,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着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应用,有计划组织教师学习一些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的知识,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实施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更有助于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化。有了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就能够促使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活动中,站在现代教育理论发展的前沿来看待、评价、设计自己的教的活动,还能够把自己“教”的工作从科学研究的认识高度开展理性思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从中体现出教育大众化、终身化、个性化、国际化、信息化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先进教育思想,比如一堂课上,从表面上只是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教师的思想、方法和他的教育理论水平,会在知识的呈现过程中随时渗透的,只有具有一定现代教育理论水平的教师才能在他的讲、画、演、做的过程中灵活启迪学生的思维、保持知识记忆、促进迁移运用,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已达成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
六:改革的目的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则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同过去时代在经济发展,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生产者和劳动者,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只有这样。世界各国之所以不约而同地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阅读,要求对教育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科技,其原因也在于此、整个教育发展史的事实表明,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改革的目的】
1,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反应,难以反映现代科技,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都足以说明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本次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这些问题的存在,学科体系相对封闭,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技能,固有的知识本位,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关注:
第一,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并能终身学习。
【现在的问题】
课程结构单一,以及生产方式、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的方向。
【总结】
与此同时、目标乃至规模。
5: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然而。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地说明了上述论断,都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经济体制的变革,不是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口头表达,社会政治体制,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2,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及产生的不良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既往的七次课程改革,因此、工业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的功能或价值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成为生产和消费的工具,其原因如下,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因此,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国力增强等方面的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或物资力量相比较,其原因也在于此。
4。经过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如果不着手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学校教育孜孜以求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价值、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刚刚过去的20世纪之所以被人们称做教育改革的世纪、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他才能具有能够生存下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第二、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不仅决定了一定社会中的教育是否要进行改革,将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 对于促进我国政治,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
3;学生死记硬背、书写、计算和问题解决【改革的标志】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七:如何深化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放在工作的首位。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着力提高教师素质。
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课内不达标课外抢时间的教学方法在部分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与素质教育相悖,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围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让教师确立教改意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印刷了大量的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材料,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聘请全国知名的课改专家来我县对教师进行培训,邀请先进地市的名师给我们介绍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不断拓宽教师的眼界,开阔创新的视野,了解教学的新动态、新信息,激发教师自我鞭策,自觉教改的内驱力。老师们普遍感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在观念上必须树立 “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育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上,必须以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彻底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满堂练、满堂问的状况。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展现学习环境的“原生态”,才能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多年来,我们旗帜鲜明地唱响这样的主旋律:高效课堂是打破制约学校发展瓶颈,突破传统,走向名校的根本通道,而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解除校长思想束缚,为课堂教学改革搭建绿色平台。
校长的思想能否得到真正的转变直接关乎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对于校长们来说,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会不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长期以来令各基层学校普遍担忧的问题。对此,我们坚持认为,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广饶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而要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解除校长们的思想顾虑。我们组织全部初中学校的校长到洋思、到杜郞口等课堂教学改革比较成功的学校参观学习,组织校长深入学校搞调研,校长们最终统一了思想,深刻认识到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从被动听从走向主动改革,自觉地带领老师投身到了课堂教学改革中去。
(三)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主观能动性,为课堂教学改革出谋划策。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切实转变教研职能。按照“以研为主,研督结合,评研分离”的思路,实行县教研员两进(进学校、进课堂)三包(包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推广、学科骨干培养、教学规划指导)制度。积极鼓励教研员走出去,多听、多看、多思考,要求大家高点定位,抢抓机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鼓励各学科教研员高屋建瓴,统筹全县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每位教研员结合本学科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有改革的勇气和魄力。要有时不我待的强烈意识。结合本县实际,确定出符合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力争利用1--2年的时间,在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上有新的突破并把成功的经验在全县推广,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教研员通过深入基层,和基层共发展同进步,不断发现先进典型,大张旗鼓的为课堂改革呐喊助威,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确保活动实效,我们了实行捆绑式考评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县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为他们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指导基层,拓宽了工作思路。
二、立足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所有成功的课堂都是“以人为本......余下全文>>
八:学校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有哪些举措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学生的和谐幸福,教育改革的瓶颈其实就是文凭这张薄纸,站的高一点来看,捅破这张薄纸,教育改革就会有很大收获。
①、学校教育垄断是学校对学生的剥削,学生除了学校教育以外还应该有自我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空间和时间。
②、学校教育的目的最基本的就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其次是培养人才,再者就是培养精英。
③、教育改革应该主要围绕着教师、教材和考题的改革,一流的教师、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考题才是教育之本。
④、学校教育的方式不仅要注重实用,还要注重理论,更要注重修养。用培养自然人的思想来教育,还是用培养社会人的思想来教育,关键看这个人是否有觉悟,是否有理想,是否爱学习,所以需要区别教育。区别不在于形式,而在教育方法和教育过程中。
⑤、学校教育应当注重素质教育,所以不要有侧重学科,一视同仁,全面要求;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基础教育,所以各学科的考试分数至少应该及格。
⑥、学校教育学到的是系统化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以及主流意识形态,而其它教育途径获得的是碎片化的知识、生活常识以及社会经验。其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完善。
⑦、国家在进行教育改革和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应当加快经济建设,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社会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量,使学有所用,避免读书无用论的市场论调以及人才流失的风险。
⑧、智力要集中,科研才有效,技术才能不断的革新。军事科技应该是国家技术的领头羊,产学研应该率先并主要应用于军事科技的发展,所以国家可加快军事技术的研发,而只在战时量产,并在适当的时候,将先进的军事技术转化为民用技术。这样既可减少国家不必要的投入和永占战略制高点,还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⑨、教育改革注重点,一悟、两务、三龄、四观:悟性;务虚、务实;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实际年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五项素质、四类教育、三种商:生理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专业素质、社会素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智商、情商、逆商。
⑩、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公平的选拔人才。国家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双重标准,国家重理论,所以学历很重要;企业重实用,所以技能很重要。事业单位有负激励,所以选拔要严格;企业职称有正激励,所以选拔可放宽。
⑪、时代变迁,读书观的转变,以前读书要符合国家的评价,读书要符合企业的评价,未来读书要符合社会的评价。注重点从意识形态到知识技能再到个人修养。
⑫、在发展中国家,直接学习的效率要低于间接学习的效率,而直接学习的机会成本却要大于间接学习的机会成本,因此读书无用论否定的不是知识更不是智慧而是效率。发展中国家的效率低于发达国家,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也体现在知识转化内能的基础上。
⑬、未成年的教育以思想为主导,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身体还在发育,各方面都有提升空间,思想决定了他们的品质;成年人的教育以利益为引导,成年人思想成熟,身体成型,各方面处于稳定状态,利益决定了他们的取向。
九:学校教育中的教与学方式的改革
(1)突出“启发式”教学思想坚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按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要求来选用和设计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点。(2)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当今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理念。教会学生学习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策略,是提高学业成绩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对策之一。(3)注重研究学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就应以过去只研究教法逐步过渡到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使教与学统一起来。(4)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教学方法改革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学习态度,注重激情引趣。为了健全人格的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意因素,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5)实现教学方法最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或优化不在于剔除或偏爱哪些方法,而在于如何依据不同的制约因素对教学方法做出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