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徽省哪些城市属于皖江文化地域范围
皖江文化的区域范围大体接近于现在的皖江城市产业带,即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宣城(除绩溪)和滁州市。
皖江文化,即“安庆地区的历史文化”,是以潜山为中心的古皖文化,是江淮文化的发祥地。
淮河文化、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形成了安徽四大文化圈。这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皖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包含以张英、张廷玉、陈独秀为代表的政治文化;以京剧、黄梅戏徽剧为代表的戏剧文化;以李公麟、邓石如为代表的书画文化;以敬敷书院、省立安徽大学、发达的基础教育为代表的教育文化;以禅宗二祖、三祖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桐城派文化、新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等。
二:皖江文化的特性
皖江文化,必须要从移民说起。皖江地区主要是移民地区,世居皖江地区最早的也只是唐、宋时期,皖江人有不少人先祖自湖北和江西,多数是元、明时期迁来。移民地区的显著特点是接受新生事物较快,因此,皖江人的思想观念比较解放,常常得风气之先,哺育善于创新的人文传统。皖江文化自先秦以降,从未中断,源远而流长。皖江文化涌现出大量文化世家,有的绵延数代,名人辈出。由于移民和交通的便利,皖江文化开放程度高、创新意识浓、文化辐射力强,在许多方面使部分文化内容从区域文化范围上升到主流文化圈。14世纪,成千上万的新移民拥挤于古南岳(天柱山)下,面对浩淼的长江彭蠡泽,围江造堤,兴水利,筑良田,造房舍,建圣殿---朱子祠,履朱学,睦土著,而信任,而通婚。十七世纪,桐城派朱书云:“吾安庆,古皖国也……神明之奥区,人物之渊薮也。然元以后至今,皖人非古皖人也,强半徙自江西、浙江,其徙自他省会者错焉,土著才十一二耳。”民众的性格气质决定了城市特性和文化特征。徽州文化是新安江上源的山区文化,淮河文化是淮河流域的平原文化,皖江文化则是有山有水的文化。文化品格上各有不同,徽州文化,山凝重厚实,遗存多积淀厚;皖江文化,水飘逸空灵,感染强唤性强,文学艺术卓著。文以载道和经世济用的价值取向。皖江文化比较注重以文载道、以文救国、以文济世、以文乐民,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比较系统地整合了文学、政治、宗教和艺术的精神力量,因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重利实惠的商业氛围使皖江地区的文化人士清醒地认识到,经济乃国家命脉,苍生所依。自明清以降,外贸的刺激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贸易的进入,使皖江人的重商求利意识一往无前。革故鼎新和开拓创新的思维实践。
三:皖江文化的文学方面
桐城派的兴起是皖江地区文学乃至清代文学的最大成就。桐城派,其深受禅宗的影响分不开。方苞的民本思想,对中后期作家“经世致用”思想深远影响,是百年不衰的主要原因。姚鼐“义理”“考据是对整个中国古代文论的总结。桐城文派就是一个成员遍及全国各地的开放性的学术流派,而且其中有女性,还有日本人。戏剧方面有影响的剧种,如黄梅戏、京剧、徽剧、文南词、傩戏、青阳腔等。贵池山民跳傩的文化心态,体现了山民崇拜自然、乞求福祉、崇佛崇道崇巫的迷信心态,契合了山民疗治心灵痛楚的心理需要。程长庚成为“京剧之父”“京剧鼻祖”,因为他爱国、革新超越艺术。自汉代开始,皖江一带就是人文艺术宗教经济的昌盛之地,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爱情诗;唐代诗人张籍推动了新乐府运动;宗白华和朱光潜都是我国现代美学研究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近代,曾国藩创立的“安庆内军械所”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试制的枪炮、蒸汽机和小火轮乃全国首创。辛亥革命,安庆是重要革命据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先播地。在思想观念方面,陈独秀发动了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早期作者群几乎全来自皖江地区;皖江地区是安徽创办报纸最早、最多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安庆的窗口经济名闻一时。 皖江文化特点鲜明的文化品格,主要表现在以明代方氏学派“坐集千古之智”的治学胸襟为代表的兼容并包的文化襟怀,以桐城宋学“士”的精神为代表的刚毅进取的人生品格,以《新青年》杂志早期作者群为代表的变通开放的世界意识。开放融通和择善而从的社会心理。皖江文化对外开放,对内则是融通。唐宋以来,皖江大批移民带来了外来文化,融入本土之后催生了新的生命力。从物态到心态,从形式到内容,皖江文化有摆脱不了的以农为本的传统文化属性,是儒家文化传统的产物。文化形态的现代化转型,是皖文化复兴的潜能所在。
四:皖江文化的局势
“皖江文化”是祖先创造遗留的宝贵财富,我们肩负着保护和传承的重任。注重文物古迹等物质要素的保护,注重对文化资源、民俗风情等非物质要素的保护。自清代著名文人朱书首倡研究以来,同安徽“淮河文化”、“徽州文化”研究成果相比,起步较晚,未有显著成就。皖江文化资源梳理工作,是首要。1、提高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的影响力。由于未能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在全国的影响力都很有限。皖江文化研究本身,就是提高皖江地区影响力。2、发掘皖江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服务。继承历史文化遗产,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为经济社会服务---为当前文化产业服务。如: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铜陵青铜文化节、马鞍山国际吟诗节。黄梅戏艺术,其功能有三:弘扬黄梅戏文化、搭建经贸平台、促进市容改观。打造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三顶“桂冠”安庆。戏剧大师曹禺曾说,“安庆是中国戏剧界的圣地”。3、形成系统学术理论成果,提升皖江文化含量,为打造徽文化,造福子孙。4.皖江文化研究现状,海外比境内热,皖外比皖内热。在皖江文化研究领域如桐城派、徽剧、安庆移民、皖江近代化、皖江杰出人物---方以智、陈独秀、朱光潜、张恨水、海子等的研究成果丰硕。高校有的成立皖江文化研究机构,着手专题研究;沿江各市还有一些研究学者。研究成果表明,皖江文化内容丰富,涉及文学、戏剧、书法、绘画、科技、宗教等方面。5.皖江文化的研究现状,微观研究成果丰硕,宏观研究尚未形成气候。局部研究、现象描述、历史考证的偏多,综合性、整体研究薄弱,文化研究抽象,缺少对文化本质探讨。
五:皖江流域范围?
皖江
皖江地区是指长江流域安徽段两岸地区,覆盖地域涉及现行行政区划的沿江8市,即: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巢湖、宣城(除绩溪县)和滁州市东部。皖江地区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代,皖江地区就有猿人活动的遗迹;如和县猿人遗址、银山遗址、水阳江旧石器遗址等。在新石器时代,皖江地区的遗迹更多;如薛家岗遗址、汪洋庙遗址、黄鳝嘴遗址、天宁寨遗址等。这些遗址遍及皖江各个地区,说明很早就有人类活动。他们在长期的活动中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早期人类文明的内涵。自先秦至现今,皖江文化就没有中断过,因此说皖江地区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涉及历史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以及文学、戏曲、书画、政治、经济、科技、宗教、民俗风情、生态环境等众多领域。如同山西有晋文化,山东有鲁文化,湖南有湘文化,湖北有楚文化。
皖江文化
皖江文化,必须要从移民说起。皖江地区主要是移民地区,世居皖江地区最早的也只是唐、宋时期,皖江人的先祖多来自徽州和江西鄱阳,多数是元、明时期迁来。移民地区的显著特点是接受新生事物较快,因此,皖江人的思想观念比较解放,常常得风气之先。八百里皖江,哺育善于创新的人文传统。《宋史地理志》云:扬州人“人性轻扬,善商贾”、浙江人“人性柔慧,尚浮屠之教”“善进取,图急利”、徽人“人性沉稳,善商贾”(“沉稳”是儒家文化的积淀)。 皖江文化自先秦以降,从未中断,源远而流长。皖江文化涌现出大量文化世家,有的绵延数代,名人辈出。由于移民和交通的便利,皖江文化开放程度高、创新意识浓、文化辐射力强,在许多方面使部分文化内容从区域文化范围上升到主流文化圈。14世纪,成千上万的新移民拥挤于古南岳(天柱山)下,面对浩淼的长江彭蠡泽,围江造堤,兴水利,筑良田,造房舍,建圣殿---朱子祠,履朱学,睦土著,而信任,而通婚。十七世纪,桐城派朱书云:“吾安庆,古皖国也……神明之奥区,人物之渊薮也。然元以后至今,皖人非古皖人也,强半徙自江西、浙江,其徙自他省会者错焉,土著才十一二耳。”民众的性格气质决定了城市特性和文化特征。徽州文化是新安江上源的山区文化,淮河文化是淮河流域的平原文化,皖江文化则是有山有水的文化。文化品格上各有不同,徽州文化,山凝重厚实,遗存多积淀厚;皖江文化,水飘逸空灵,感染强唤性强,文学艺术卓著。
文以载道和经世济用的价值取向。皖江文化比较注重以文载道、以文救国、以文济世、以文乐民,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比较系统地整合了文学、政治、宗教和艺术的精神力量,因而产生了稜泛而深刻的影响。汉末、唐宋和近代芜湖开埠,皖江地区分别有过三次大开发,重利实惠的商业氛围使皖江地区的文化人士清醒地认识到,经济乃国家命脉,苍生所依。自明清以降,外贸的刺激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贸易的进入,使皖江人的重商求利意识一往无前。
革故鼎新和开拓创新的思维实践。自汉代开始,皖江一带就是人文艺术宗教经济的昌盛之地,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爱情诗;唐代诗人张籍推动了新乐府运动;北宋梅尧臣是诗文革新运动的中坚之一;宗白华和朱光潜都是我国现代美学研究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近代,曾国藩创立的“安庆内军械所”试制的枪炮、蒸汽机和小火轮乃全国首创。辛亥革命,安庆、芜湖是重要革命据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先播地。在思想观念方面,陈独秀发动了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早期作者群几乎全来自皖江地区;皖江地区是安徽创办报纸最早、最多的地区;芜湖年广九代表了中国一......余下全文>>
六:皖江文化的著名人物
安庆籍历代著名人物简表元代以前 姓名 生卒年 籍贯 简 介 范增前277-前204桐城秦末著名政治家,项羽的主要谋士徐厉?—前174宿松常山郡国丞相,松兹侯朱邑?——前58桐城北海太守,大司农左慈156?—289?潜山道教丹鼎派创始人、最早的炼丹者陈武176—215宿松三国时吴主孙策心腹干将王蕃228—266潜山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大乔、小乔 潜山三国时美女曹松830—903潜山著名诗人,著有《曹梦征诗集》等周本860—937宿松唐庄宗封安西大将军、平西王王珪1019—1085潜山北宋名宰相,文学家李公麟1049—1106桐城著名画家,被誉为“宋画第一”刘源?——1280潜山抗元农民起义军领袖朱翌1097—1167潜山著名词人 明代 姓名 生卒年 籍贯 简 介 吴承恩1500-1582枞阳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柳升?——1427怀宁著名军事家,封安远侯钱如京 枞阳嘉靖名臣,刑部尚书,建安庆钱牌楼牌坊阮鹗1509——?枞阳抗倭名将方学渐1540—1615枞阳东林党魁,“方氏易学”创始人金忠士1556—1618宿松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何如宠1569—1642枞阳崇祯年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左光斗1575—1625枞阳左佥都御史,万历“六君子”之一胡瓒 桐城著名水利专家,著有《泉河史》王来聘?——1633怀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方维仪1585—1668桐城著名女文学家、画家阮大铖1587—1646枞阳著名戏剧家,官至兵部尚书刘若宰1595—1640怀宁崇祯年状元方以智1611—1671枞阳著名思想家、“明季四公子”之一 石良 1319---1394宿松 著名的军事家,洪武年间的将军 清代 姓名 生卒年 籍贯 简 介 钱澄之1612—1693枞阳著名文学家方孝标1617——?桐城著名文学家,弘文院侍读学士姚文然1620—1678桐城清初名臣,文学家方中通1634—1698桐城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和著作家张英1637—1708桐城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龙燮1640—1697望江著名文学家,剧作家戴名世1653—1713桐城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桐城派开山祖朱书1654—1707宿松著名学者、文学家,翰林院庶吉士方苞1668—1749枞阳著名散文家,桐城派三祖之一胡宗绪1670—1740桐城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张廷玉1672—1755桐城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马大用1679—1759安庆武探花,福建水师提督张廷1681—1764桐城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方观承 1698—1768 桐城著名政治家,农学家刘大櫆1698—1780枞阳著名散文家,桐城派三祖之一檀萃1725—1801望江著名学者、著作家马宗琏?——1802桐城著名作家姚鼐1731—1815枞阳著名散文家,桐城派三祖之一汪志伊1742—1818桐城文学家,官湖广总督方受畴 桐城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叶酉 桐城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著名经学大师邓石如1743—1805怀宁杰出书法家、篆刻家倪模1750—1825望江著名文字校勘学家、藏书家胡虔 桐城著名方志学家方维甸1759—1815桐城闽浙总督,著有《心兰室稿》赵文楷1760—1803太湖嘉庆状元,翰林院修撰,曾出使琉球龙汝言?——1838桐城嘉庆甲戌状元,官修撰、内阁中书方东树1772—1851桐城著名文学家、学者,桐城派姚门四杰之一姚元之1773—1852桐城书画家,官内阁学士兼领礼部侍郎高朗亭1774——?安庆徽剧三庆班主,首次率徽班晋京李振祜1......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