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文学趣味对话的100字以下的小故事
《戏对识才》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才思雄卓,性诙谐,甚爱才,传说他在江西作提学副使时,发现有个读书人与他同名同姓。在唱片名时,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一联你来对。”于是随口念道: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这一对出得妙!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大夫,司马相如是汉代的文学家。“相如”二字又当“相同”来解释。李梦阳意思是:两个相如都不相如,你一个士子能和我同名同姓吗?那个读书人听后略加思索,答道: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真是对得好。魏无忌是战国时魏国信陵君的公子,长孙无忌是唐朝的大臣。“无忌”二字就是“没有忌讳”。读书人的意思是:你那里都不忌讳,我这里也无须忌讳。“制对者”和“属对者”,都是巧用历史故事,弦外有音。
李梦阳听了,非常欣赏这读书人的才思敏捷,经细心考察,证明确有才能;遂亲自荐举,予以重用。
《妙对夺魁》
相传,有个穷秀才颇有些才学,但因科举场上徇私舞弊之风盛行,使他屡试不第。这一年,听悦主考官廉洁奉公、任人唯贤、他便打点行装,赴京赶考。
可是,由于路途遥远,纵然秀才历尽了千辛万苦,待他赶到京城时,考试已经结束了。秀才好说歹说,终于感动主考大人,准他补考。
主考出的题目,是用从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作一上联。秀才听后,暗想:我何不把一路的颠簸和误考的原因说上一说,也好求得主考大人的谅解;于是开口对道:
“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主考一听,心中称奇,此生才学确实不浅!接着,他又要求秀才从十至一作一下联。秀才想,正好借此机会把这些年读书、应考的苦衷表一表,便朗口应道:
“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主考听罢,连连称妙,接着又应对一番,秀才皆对答如流。这样,这一年状元的桂冠,就被这位对联高手夺去。
《七步成诗》
三国时候,曹丕当了魏文帝,十分忌恨他的弟弟曹植,总想找个借口把他杀掉。
一天,曹丕召曹植进宫,限令他在七步以内作诗一首。如果作不出,就当处死。
曹植面临生死关头,十分镇静,略为思索,便满含悲愤吟诵起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吟而完毕,还未走完限定的步数。
曹丕无计可施,曹植得以免死。
《王维买药》
相传,唐诗人、画家王维在终南山隐读时,一日偶患小病,前来一药店买药,见柜台内是一位衣着素雅的美貌少女,于是想趁买药之际,试试这女子的才气。
王维开口说:“我要买宴罢客何为?”姑娘微微一笑,“宴罢酒酣客‘当归’”,忙问:“当归要几钱?”“且慢,我二买黑夜不迷途。”“’熟地’不怕天黑夜,此药本店有的是。”“三买艳阳牡丹妹。”“牡丹花妹‘芍药’红,芍药今天方到。”
王维暗暗佩服这女子才思敏捷,对答如流,便继续问:“四买出征在万里。”“万里戍疆是‘远志’。”“五买百年美貂裘。”“百年貂裘是‘陈皮’。”“六买八月花吐蕊。”“秋花朵朵点‘桂枝’。”“七买蝴蝶穿花飞。”“‘香附’蝴蝶双双归。”“妙!答得妙!”王维连声喝彩。 《李时珍戏昏官》
传说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曾任四川蓬溪知县,为了编写《本草纲目》,决意辞官回乡。临行前,新任县官为李时珍栈行。席间,新县官要李时珍为他开一帖滋补药方。
李时珍早闻此人是个”酒色财气”四大皆全的昏官,于是便佯装允诺。县官命一小吏取来文房四宝,李时珍道“我念你们写。”接着他就朗......余下全文>>
二:文学小故事
急则抱佛脚
某日王安石和客人在一起吟对。王安石出上联:投老欲依僧,客人对以:急则抱佛脚。王安石听了说:投老欲依僧,是一句诗,你对的下联不工整。客人从容答道:“急则抱佛脚是一句俗谚,如果去头(投)去脚,变成:老欲依僧,急则抱佛,不就是一副很好的对联么?”王安石听了大笑不止,赞美妙哉!这又是“急则抱佛脚”的一种说
q.163.com/wuguowei/poster/5974480/
三:有关文学的小故事 5分
唐婉和陆游的故事
陆游初娶舅父唐闳之女,婚后夫妻相爱,而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自己的侄女,陆游迫于母命不得不与唐氏离异。离异后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在一次春游中陆游与唐氏及其后夫士程邂逅于绍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唐氏得后夫同意,遣人送酒馔致意,陆游感于前事,遂题此词于沈园壁上。以上情节来自宋周密《齐东野语》,查其中却有失实之处。盖唐闳为鸿胪少卿唐翊之子。陆游有舅父六人,但其中并无唐闳(详见拙著《宋词选语义通释》附录二《陆游<钗头凤>词若干问题质疑》所引宋王珪《华阳集》卷三十七《唐质肃公介墓志铭》)。陆游与前妻唐氏自然也不是表兄妹。但据宋代诸家笔记所载,陆游与前妻唐氏在一次春游中于沈园相逢,晤谈之后而作此词.
一: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二: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 瞒,瞒。
关于<简`爱>作者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的作者出生于1816年英国约克郡索恩托镇的牧师家庭,排行第三,前面有两个姐姐,后面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姐弟妹共6个。由于自小失去母亲,父亲因为经济与精力两不俱足,便不得不把夏洛蒂和她的两个姐姐及弟弟,送进由慈善机构创办的寄宿学校。那里的环境和生活条件很差,加上创办人苛刻的管束和严厉的处罚,冻饿和体罚便成了孩子们惯常的生活。不久,肺病夺去了两个姐姐的生命,父亲赶紧让夏洛蒂和弟弟逃离死亡的魔窟,返回家中。
1831年夏洛蒂进入罗赫德寄宿学校,这里的情况截然不同,夏洛蒂不但学业上很有长进,而且日子也过得十分愉快。虽然只呆了一年零四个月,但这儿温馨的生活给她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后来夏洛蒂在1835年返回罗赫德任教,两个妹妹跟随读书,抵去部分酬金,三年后离去。1838至1842年处与妹妹们辗转各地,以家庭教师为生。但因为这一职业地位低下,薪金微薄。又使姐妹们天各一方,难以相聚;她们便毅然放弃,决心自己创办学校。经过种种努力虽然它们热衷于办学,并做了种种准备,但最后依然没有成功。而这时父亲病倒了,颇有才气的弟弟染上了酗酒和吸毒的恶习,沦为废人。而家庭经济的重压越来越大,于是就在这种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夏洛蒂和妹妹们开始了写作。
她们姐妹三人经常在聚在一起,如饥如渴的读书,绘画和写作。书本开启了她们的心扉,提高了她们的学养;多难的生活使她们早熟,善于洞察世情;独特的经验为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源泉;于是当她们的创作热情喷薄而出的时候,世界文学史上便奇迹似的在同一年,同一个家庭诞生了三部传世之作;夏洛蒂的《简·爱》,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和安妮的《阿格尼斯·格雷》。
除《简·爱》外,夏洛蒂还创作了《雪莉》,《维莱特》,《教师》,这些都是她之后的作品虽然评价都很不错但都不及《简·爱》的影响力大。
但谁知天妒英才,上帝毫不吝啬的塑造了这个天才之家,又似乎急不可耐的向他们伸出了毁灭之手。他们的才情才刚刚被人们所认识,便一个个流星似的消失了。先是多才多艺的弟弟夭折了。接着撰写不朽之作《呼啸山庄》的艾米莉于同年12月亡故。随之,次年五月另一个妹妹安妮离世。五年后的1854年,夏洛蒂在与丈夫出去散步时遇雨得病......余下全文>>
四:文学故事100字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苦读成才
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五:文学小故事赏析
首先,我今天才看到您的求助,未能及时解答您的问题,十分抱歉。其次,您提出的"文学故事"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且您也未提出您要求的具体范围,为此我在这里提供两则与文学有关的故事,希望没有偏离问题方向,并可以帮到您。最后,我为您的问题提出一点小建议,您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一下《世说新语》这本书,里面收录了许多文学经典对话,对于您应该有帮助。
(一)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嵇康为魏晋名士领袖,其风神超妙玄心独会处,亦冠绝群伦。钟会也是当时著名的才辩之上,索仰嵇康风范。《世说新语》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隽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这段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钟士季有精深的才思,先前不认识嵇康;他邀请当时一些才德出众人士一起去寻访嵇康。碰上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子期打下手拉风箱。嵇康继续挥动铁槌,没有停下,旁若无人,过了好一会也不和钟士季说一句话。钟士季起身要走,嵇康才问他:“听到了什么才来的?看到了什么才走的?”钟士季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才来,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
这段记载不但表现了钟会之善辩,并且还可以魏晋风流重意轻言、寄言出意之功神。钟会率时贤名流往寻嵇康,而嵇康却自在打铁,旁若无人,久无一言。这正体现了嵇康崇尚自然、从容不迫的禀性,于中可以见其以意传言的风格。待钟会默立良久方要离去,这才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而钟会的回答也是奇妙无比,不直说,仍重在于意会,所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既不卑不亢、得体自若,又显出自己超然有所悟的境界,深得玄妙。应该说,在这次比试中,二人未见胜负,各有佳处。
这正体现了中华文学的魅力,语言回答之巧,机智聪慧之妙。
(二) 王子猷雪夜访戴
这也是出自《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王子猷,是王羲之子。他曾住在山阴县。记载言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家人拿酒来喝。眺望四方,一片皎洁,于是起身徘徊,朗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家道,而当时戴安道住在剡县,他就立即连夜坐小船到戴家去。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门口,但是没有进去,就原路返回。别人问他原因,王子猷就说:“吾本乘兴而来,兴尽何必见戴?”(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这一句“吾本乘兴而来,兴尽何必见戴?”便道出了名士潇洒自适的真性情。王子猷这种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王子猷这一连串的动态细节均历历在目,虽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气韵生动。
而也正是这种放荡不羁,把“魏晋风度”和我们凡夫俗子的日常生活拉开了距离。什么是名士?根据晋人王孝伯(王恭)的说法,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换句话说,名士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有闲,有钱,还要有文化。如果这是个选择题,答案是全选,三选一或三选二,都算错。所以,后人羡慕晋人的风度,争相效法,却不免东施效颦之弊。
也许,这正是古代文学所带给我们的超然脱俗之感,让今日的我们深思。...余下全文>>
六:源于生活的文学小故事
[小故事]
晏殊是宋代名臣,还是著名的文学家。
晏殊小时候便有神童之誉。一次,皇上让他参加御前考试,拿到考题后,他马上请求皇上另出新题,并老老实实地禀报:“这个题目,我十天前正好练习过,草稿还存在家里,为考出真才实学,请为我出道新试题。”他这种诚实的态度深得皇上赏识。考中进士后,晏殊仍然每天闭门读书,刻苦用功。他如此敦厚,如此好学,颇得世人好评。
七:关于文学的有趣故事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幽默作家,代表作有百万英镑,汤母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美国文坛中的林肯,他为人风趣幽默,有关他的幽默故事和他的小说一样广为流传!
再来六美元
一次,马克·吐温应一富翁邀请赴宴,主人为了炫耀他的富有,每道菜上来时,都要说出这道菜的价格。这时侍者端上来一盘葡萄,主人对来宾们说:“哟,好大的葡萄呀!每颗值一美元呢!”客人们不一会将葡萄吃完了,这时马克·吐温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说:“味道真美呀,请你再给我来六美元吧,先生!”
仆从与箱子
一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到英国一个小镇的旅馆住宿,在旅客登记本上签名时,发现在他之前有一位有名望的旅客是这样签名的:“冯·布特福德公爵及其众多仆从。”
马克·吐温笑了笑,在旅客登记本上写道:“马克·吐温及其一只箱子。”
在自己家里用
一次,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邻居家发现一本书深深吸引了他,他问邻居是否可以借阅。邻居说:“欢迎您随时来读,只要您在这里看。您知道,我有个规矩:我的书不能离开这个房子。”
几个星期后,邻居来向马克·吐温借锄草机,马克·吐温说:“当然可以,但是按我的规矩,你得在我家里的草坪上使用它。”
小错与大错
有人问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小错与大错有什么区别?”马克·吐温答道:“如果你从餐馆里出来,把自己的雨伞留在那儿,而拿走了别人的雨伞,这叫小错。但是,如果你拿走了别人的雨伞,而把自己的雨伞留在那里,这就叫大错。”
只好站着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到法国一个小城市旅行并发表演讲。一天,他独自到理发店理发。理发师问:“先生,您好像是刚从国外来的?”马克·吐温答道:“是的,我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您真走运,因为马克·吐温先生也在这里,今天晚上您可以去听他演讲。” “肯定要去。”
“先生你有入场券吗?”
“还没有。”
“这可太遗憾了!”理发师把双手一摊,惋惜地说,“那您只好从头至尾站着听了,因为那里不会有空位子。” “对!”马克·吐温说,“和马克·吐温在一起真糟糕,他演讲我就只能永远站着。”
一针见血
美国有一位百万富翁,他的左眼坏了,花好多钱请人给装了一只假的,这只假眼装得真好,乍一看,谁也不会认为是假的。于是,这百翁富翁十分得意,常常在人们面前夸耀自己。 有一次,他碰到马克·吐温,就问道:“你猜得出来吗?我哪一只眼睛是假的?”马克·吐温指着他的左眼说:“这只是假的?” 马克·吐温说:“因为你这只眼睛里还有一点点慈悲。”
鲸与作家
马克·吐温收到一位初学写作的青年的来信。写信人对这样一个问题颇感兴趣:听说鱼骨里含有大量的磷质,而磷则有补于脑,那么要成为一个举世有名的大作家,就必须吃很多很多的鱼才行,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实际。他问马克·吐温:“您是否吃了很多很多的鱼,吃的又是哪种鱼?” 马克·吐温回信说:“看来,你得吃一条鲸才成。”
联想和说谎
作家把真人真事编成美丽的口头故事,要有丰富的大胆的联想。有一位专门在细节的起初性上吹毛求疵的批评家,经常指责马克·吐温说谎。
马克。吐温挖苦他说道:“假如您自己不会说谎,没有说谎的本事,对谎话是怎样说的一点知识都没有,您怎能说我是说谎呢?只有在这方面经验丰富的人,才有权这样明目张胆地武断他说话。您没有这种经验,而且也不可能有。在这一方面,您是一窍不通又要充内行的人。”
马克吐温和牧师
有一位牧师在讲坛上说教,马克·吐温讨厌极了,有心要和他开一个丁笑。“牧师先生,你的讲词实在妙得很,只不过我曾......余下全文>>
八:简短不到50字的文学小故事
有人问马克·吐温,小错误和大错误有什么区别。马克·吐温说:“如果你从餐馆里出
来,把自己的雨伞留在那里,而拿走了别人的雨伞,这叫小错。但如果你拿走了别人的雨
伞,而把自己的雨伞留在那里,这就叫大错。”,,,挺有深意的一个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