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望封于齐

一:太公望封于齐中太公望诛杀华士的目的是什么

华士虽有贤名,但是他“不臣不友”的主张十分有害。为了打击政治异己分子,维护自己在齐国的绝对权威和姜姓吕氏在齐国的统治,就必须诛杀华士。

二:姜太公诛杀华士文言文

《智囊》冯梦龙

1.太公 孔子

太公望封于齐。齐有华士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人称其贤。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诛之。周公曰:“此人齐之高士,奈何诛之?”太公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望犹得臣而友之乎?望不得臣而友之,是弃民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为教首,使一国效之,望谁与为君乎?”

三:姜子牙的介绍

姜子牙本姓姜,名尚,字子牙,他的祖先曾受封于“吕”地,故又名“吕尚”。他是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一位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将他视为本家人物,故被尊为“百家宗师”。 穷困潦倒 姜子牙未辅佐周文王前,生活十分潦倒、坎坷多磨。三十二岁时,因为商朝战争不断,他为了躲避战祸,跑到山上修道,经过四十年的苦修,直到七十二岁才出山。出山后,因为年纪大又没有一技之长,只好暂时投靠在朋友的家中。为了谋生,他曾经编制竹篓或把小麦磨成面粉拿到市集上贩卖,也开过饭铺、卖过牛马猪羊、为人算过命…等等,可是每次都支持不久就失败了,因此经常受到妻子的奚落与冷嘲热讽。 后来他在纣王手下担任下大夫的职务,可是纣王荒淫酒色、暴虐无道,命令他监造“鹿台”。姜子牙看了图样,发现这“鹿台”高四丈九尺,上造琼楼玉宇、殿阁重檐,且要以玛瑙砌成栏杆,宝石妆成栋梁。姜子牙见到纣王如此役使百姓、荒唐无度,末日必将不远,于是对妻子说:“我不忍见万民遭殃。娘子!你和我前去西岐,将来必有腾达之日。……”可是他的妻子嫌他没本事,好不容易熬到一个小官也做不好,就不愿跟他在一起了。姜子牙不得已只好独自一人逃到西岐了(西岐就是后来的周国)。 姜太公钓鱼 姜子牙最后到了陕西省的终南山,经常到渭河钓鱼,因为他的鱼钩是直的,所以三年过去了连一条鱼也没有钓到。可是神奇的是:后来他不但钓到一条大鱼,而且还在鱼肚子里发现了一本兵书。 有一回,周文王到渭河一带打猎,遇见八十多岁的姜子牙坐在河边垂钓。经过交谈之后,发现他就是周朝从太公亶父起就一直盼望着的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才,于是周文王高兴地说:“吾太公望子久矣!”所以姜子牙又号“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后来他辅佐周武王灭商,屡建奇功,受封于齐地。 辅佐周室 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姜太公封于齐地后,过了五个月,回来向周公报告齐地的情况,周公问他:“你怎么这样快就回来报告呀?”他回答说:“我简化了君臣的礼节,一切顺着当地的风俗民情做,所以齐国很快就上轨道了。”周公的儿子伯禽被封在鲁地,三年后伯禽回来向周公汇报情况,周公问他:“为什么这么慢才回报呢?”伯禽答道:“改变那里的习俗、革新那里的礼法,至少要三年才能看到效果,所以回来晚了。”周公听了以后,叹道:“政令只有平和易行,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会长治久安。” 姜太公在他著作的《六韬》一书中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他主张国君要行仁修德,不可为己而害民,如此人民才能与国君同舟共济,国家才会越来越强盛。 姜太公不仅为周朝建立了完整、严密的政治体系,也为齐桓公和管仲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军事思想,在《六韬》、《阴符经》、《太公兵法》、《太公金匮》等著作中都有论述。历代著名的军事家如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吸收了《六韬》等著作的精华,并予以发扬光大,故皆能在中国的历史上名垂不朽。 圆满成仙 据史书记载,姜太公活了139岁。为什么他能活得那么久、且有那么大的智慧呢?据了解,修炼的人达到某个境界之后,可以开智慧,也可以延长寿命。姜子牙经过四十年的苦修,不但延长了寿命,还悟到了常人悟不到的宇宙真理,然后再经过十几年的艰苦磨炼,最后终于成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丰功伟业。 因为太公的生平是如此的伟大、超常与不凡,可以说几乎只有神仙才能做得到,所以齐人称他为“天齐至尊”。道家则传说他已经修炼圆满升天成仙了。明代的《封神演义》中,更明确把他纳入神仙之列。而历朝历代也都有人为他建立寺庙,......余下全文>>

四:姜子牙为什么称齐太公

公元前1066年(一说公元前1027年),武王以姜尚为国师,率部伐纣,大战于牧野,推翻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姜尚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都营丘,为齐国始祖,故又称齐太公。

姜太公,又称姜尚,字子牙,卫辉市太公泉乡人。封于吕(今南阳西),故又从其封称吕尚、吕望。更因文王曾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号太公望。

姜太公早年家境贫困,50岁时曾在棘津司厨卖饭,70岁时在朝歌屠牛卖肉,还在商朝做过官,因感商纣王昏残无道,辞官而去。游说诸候,无所遇,因避居东海之滨,隐居下来。后来,姜尚听说西伯姬昌在西岐崇贤尚老,就千里跋涉,迁徙陕西,垂钓于渭滨。姬昌出猎相遇,同载而归,尊号太公望,立为掌管军事的“太师”。辅佐西伯操练兵马,攻下密须、黎,灭崇,建丰邑,立下不朽功勋。武王姬发继位后,尊姜尚为“师尚公”。

五:姜太公祠的主要建筑

太公衣冠冢 姜太公祠位于临淄永流镇张家庄太公衣冠冢北侧。太公吕尚,字子牙,号太公望,东海人,吕姓姜氏,世称姜太公,公元前11世纪封于齐,为齐国第一代国君。他在任期间,“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卒葬于周,齐人思其德,葬衣冠于此。表达了齐地人民对姜太公这位齐国的开创者、齐文化奠基人的怀念和敬仰。墓前石坊横眉上的“周师齐祖”更是高度概括了姜太公一生的丰功伟业。衣冠冢墓高28米,南北长50米,东西宽55米。 主殿 1993年,临淄区在太公衣冠冢北侧建姜太公祠,建筑面积98平方米,主殿为名人书画展厅,歇山式挂廊配殿,各三楹。主殿供奉着姜太公彩绘圣像,殿壁有反映姜太公贫困生涯、避纣去商、习武著书、牧野大战、封齐就国、破菜争丘、太公治齐、惩治不训、周王授权、传子归国等到不平凡一生的壁画。主殿供奉着姜太公、丁公吕伋及第十二代孙小白,即“春秋五霸”之首齐相公塑像。西配殿内供奉着田单、田穰苴、管仲、孙武、孙膑的塑像。 五祖殿 东殿为五祖殿,里边供奉着道教的五位先祖。一位是东华帝君姓王玄甫,传闻他得太上老君之道,隐居昆仑山,掌管三界,是道教五祖中的第一祖。再一位张道陵,也就是张天师,江苏丰县人,汉顺帝时,在四川的鹤鸣山创立了五斗米道,道徒们把他尊为“天师”,到了唐宋时期改称为“正一道”。还有就是全真道的创始人王重阳,陕西咸阳人,48岁时遇到吕洞宾,饮以神水,授以真决,遂入终南山修炼9年,王重阳顺应时代思潮,提倡三教合一,主张“全神炼气,出家修真”,出家人不得杀生、不得吃肉饮酒、不妻不娶。此外还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姓吕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山西永济县人,在庐山得道于汉中离而成仙。最后一位是丘处机真人,姓丘名处机,号长春子,山东登州栖霞人。19岁随王重阳学道,王重阳死后,隐居修道,苦修二十年,功成道备,名闻于世。 丘穆公祠 姜太公祠东侧是丘穆公祠,丘穆公祠是1995年丘穆公一百代孙,台湾丘氏宗亲会邱正吉先生捐资修建的。姜太公封于营丘,支孙以地为氏,丘穆公是太公三子,太公封齐建国而令穆公领镇营丘,其族人遂以丘为氏,穆公则是丘氏始祖。穆公祠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中轴对称序列,殿堂庙宇庙宇布局,整个建筑显得古香古色。在穆公祠东配殿内陈列着姜姓源流考和姜氏宗谱。 姜太公铜像 1999年,崇尚姜太公的卫辉人士李尚卿先生出资塑1.8米高的姜太公坐式铜像一尊,于1999年农历八月初三落成揭幕。

六:哪句文言文中带有,比人齐之高士,奈何诛之?

《太公与孔子》

太公望封于齐。齐有华士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人称其贤。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诛之。周公曰:“此人齐之高士,奈何诛之?”太公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望犹得臣而友之乎?望不得臣而友之,是弃民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为教首,使一国效之,望谁与为君乎?”少正卯与孔子同时。孔子之门人三孔子盈三虚。孔子为大司寇,戮之于两观之下。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夫子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此,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也。”

七:姜子牙被封于齐的原因是什么

天子信任的,会被封到新征服的地方,便于镇压反抗、扩张势力;天子宗亲分封用以监视;反抗势力(前朝遗族、盯征服的王族)分封在王室力量较强的地方,便于监视、同化。

八:关于姜子牙杀一个隐士的故事,忘记了,谁知道的?

冯梦龙的《智囊》一书中,第一个故事就是太公杀华士。

太公望封于齐。齐有华士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人称其贤。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诛之。周公曰:“此人齐之高士,奈何诛之?”太公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望犹得臣而友之乎?望不得臣而友之,是弃民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为教首,使一国效之,望谁与为君乎?”

试译如下:

太公姜望被封在齐国为齐公,当时齐国有个叫华士的人,不向周王臣服,也不结交各路诸侯,当时的人都称赞他很贤德。太公前后三次派使者征召他,这个华士始终不来,于是太公下令把他杀死了。周公(问太公)道:“这个人是齐国的高人啊,为什么杀他?”,太公回答说:“这个人不向天子称臣,不与诸侯交友,我姜望能让他臣服我,跟我结交么?不能臣于我和我结交的人,就是可以放弃的百姓;三次征召他也不来,就是叛逆的百姓。如果放任他给让他作榜样,使得整个国家的人都学他,谁还会认我做一国之君呢?”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