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有效开展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积累学生写作素材,提高学生思想境界,弘扬祖国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举措。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高度重视阅读活动、积极倡导终身学习的大环境下,认真开展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更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然而,在农村中小学,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引领,缺乏适当的经验参照,缺乏科学的机制管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大多流于形式,效果不够明显。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当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呢?
一、营造阅读氛围,提高阅读兴趣
“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积极的氛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的热情,是学生能够全员、全程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也是课外阅读有序、有效、正常开展的必要前提。因此,我精心设计并开展了三个活动(搜集、辩论、演讲)、两个会议(课外阅读班级动员会、学生家长会)。首先,我安排学生课外搜集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由于采取竞赛的形式,看谁搜集得最多最好,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我还要求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格言写下来贴在自己的桌面上,让它时刻警醒自己。通过班级交流学习,同学们初步感知了阅读的意义。接着,我又举行以“课外阅读好不好”为主题的辩论活动和以“我爱课外阅读”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全班同学进一步感知阅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然后,我趁热打铁,相继召开两会进行再动员、再升温。在两会上,我公布了班级课外阅读的实施方案和具体做法,对家长提出了“亲子伴读”的要求,对自己做出了“师生共读”的规定,并提出了营造“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的构想。两会之后,全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绪高涨,个个厉兵秣马,跃跃欲试。为了激发所有学生的兴趣,照顾到各个层面的需求,我精心设计了“五星”评选活动,即定期评选“阅读之星”、“进步之星”、“朗诵之星”、“背诵之星”、“创造之星”等,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都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二、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让每一个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是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关键。这一环节把握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如何掌握读书方法上,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到“读思结合”。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光阅读而不去理解,不去思考,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书虫。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我要求学生看过书刊后,要有自己的见解、思想,并把它记在《课外阅读随笔》上。哪怕只有一句话,这也是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的东西。只要坚持,学生就不会是“书虫”、“书橱”或“书呆”了。第二,做到“读记结合”。即把读过的书籍或文章中优美的词语、动人的故事、闪光的思想,都记录到自己的收藏夹中,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用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第三,做到“读写结合”。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注重学生学以致用,要求学生以读促写,把阅读中学到的优美的语言、精彩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只要运用恰当,我及时作出中肯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让学生品尝到阅读的甜头,进一步提高阅读的兴趣。第四,做到“循序渐进”。在课外阅读中,我还注意要求学生不要贪多求全、贪大求洋、囫囵吞枣而流于形式,让他们懂得“把一页书好好消化,胜过匆匆忙忙地阅读一本书”的道理。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即使是同一学生,也提出不同梯度要求,让他们适得其所,学有所获,不断提高。第五,做到“注重取舍”。书籍是一把“双刃剑”。优美、健康的书籍是净化心灵、指引光明的向导,而低级庸俗的书刊则是践踏灵魂......余下全文>>
二:怎样做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才能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一、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密切联系的课外阅读材料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学生喜爱的童话名著;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前,可推荐学生阅读与环保有关的课外资料;教学《月光曲》时,可推荐学生阅读大音乐家贝多芬的生平、艺术成就、品格精神等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书籍。如三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教师就可以向他们推荐《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青少年版)《三国演义》(青少年版)《水浒传》(青少年版)《百科全书》等书籍。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还可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中的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读有兴趣,读有目标,读有收获。
二、课内教方法,课外用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上,教师应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更多的读和思考的时间,努力使他们做到口动、耳动、眼动、手动、心动,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主要阅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体会着读。
言为心声,行露思想。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会反映他的内心思想,展示他的精神风貌。因此,阅读时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着读,才能很好地感受人物之美、作品之美。例如,我在教学《一双手》时,就让学生抓住张迎善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体会着读,讨论这双手形成的原因,进而感受张迎善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和造福大家的美好愿望。这样,学生便会从中总结出读描写人物文章的方法,从而将它运用到阅读课外读物中去。
2.抓住意境想象着读。
为了吸引读者,作者都比较注重意境描写。有的在开头,或揭示故事的广阔背景,或渲染某种浓烈的感情,吸引读者往下读;有的在文中,对具体事物作细致而又传神的描绘,使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有的则在结尾,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让读者体会、辨析、感悟文章的主旨。因此,阅读作品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使自己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和鉴赏作品的意境美。例如,教学《月光曲》中“贝多芬为兄妹二人弹奏第二首曲子”时,我让学生边听《月光曲》边想象,使自己入情入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学生学得此法后,立即将它用到了课外阅读中,收效甚佳。
3.抓住构思、布局联系着读。
教学《天马》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总——分——总”的结构及“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反复读课文。读后,我让学生想想自己平时习作时是怎么布局谋篇的,并让他们把此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感受读物的结构美,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精彩片段或重点词句朗读,细细揣摩;也可以引导学生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
三、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
学校应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如可以定期举办“演讲比赛”“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故事大......余下全文>>
三:如何开展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
农村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制约着农村阅读教学的发展。农村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落后,制约了阅读教学的发展。农村教师的课外不阅读、课下不备课,也限制了阅读教学的发展;农村学校书源不足,学生可看的书太少;农村学生家庭不重视;农村学生对课外书籍选择的错位。要改变农村阅读教学现状,就必须做到:
第一,在阅读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与心的碰撞与感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课文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的过程,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老师也要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探讨中去,平等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平等地接受学生的评价,这样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是需要交流的,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和品味。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各种合作的方式,营造交流的氛围,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切磋学问。
第三,以课内教学促进课外阅读,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习,要学好语文,仅仅靠课堂中的一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课内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内学到的知识要到课外的活动中去理解、消化,并形成能力。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学习的一个主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荐一些好的作品。如结合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挑选一些精彩生动的故事片段,在课堂上讲讲,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便突然停止,引发学生产生想迫切看看这本书的愿望。还有就是课本中有些课文是节选的,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意义深刻,仅课堂上学习,很难理解透彻。教师在指导学习这样的课文时,可推荐学生到课外阅读《西游记》、《水浒》等名著,鼓励学生阅读原著。这样既促进了课内学习,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
四:我喜欢阅读格林童话,西游记,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修改病句
病句:我喜欢阅读格林童话,西游记,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
病因:不合常识,中国少年报是报刊,不是书籍
改为:我喜欢阅读格林童话、西游记等课外书
五:陈老师得知李欣然同学最近常在课堂上看《西游记》后,打算找她谈话,以达到既保护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
既然学生已经看进去了,意识是无法制止的。所以强硬手段不解决问题了。只会加深师生的怨恨。别的小说可以说服重要关系。但西游记。没办法,因为西游记的内容比课堂讲的东西强百倍万倍。用学堂的知识和西游记比,就像繁星比皓月。驽马比麒麟。劝则是害。害是两害。1关系不利,2放弃大智慧学习小智慧。最为妥当的安排就是老师帮助学生竟快的解读完西游记。好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进入课堂正常学习。
六:如何指导学生课外名著阅读
新课标要求学生进行课外名著阅读。而课外名著数量浩大,种类繁杂,如何使学生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请各位同仁指正。 一、以身作则,设法激趣。阅读课前,我自己先找几本名著来读。阅读课上,我就对学生讲述自己阅读名著的经历或感受,更多的时候是讲故事。学生对情节曲折、悬疑的故事总是充满了期待,而我在故事情节紧要处往往打住不讲。学生心中充满了对故事未知情节的渴望,就自己去翻名著寻找答案。这样,学生读名著的积极性就被激发起来了。学生自己读完后,又常常向同学复述,由于各个学生理解的不同,甚至还为某个情节的设置、某个人物的行为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无疑加深了他的理解和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和同学分享名著感受的乐趣。 二、营造氛围,提供平台。我通过向学校申请,在班级讲台的里侧放置了一个书橱,设立了“图书角”。每名同学按照自愿的原则捐出2-3本名著。这样,全班就有了100多本名著。而这些名著也就成为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资源。 三、侧重经典、指导“读”书。即适当指导读书方法。经常用的阅读方法有:(1)泛读 。即尽量将“图书角”的书籍粗读一遍,了解大概。(2)通读 。即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3)速读。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用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4)选读。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删去]先是指导学生“读什么”。针对当今图书种类繁多,鱼龙混杂的现状,我要求学生先选书,即找什么样的书来读。只向学生推荐《红楼梦》、《西游记》、《童年》、《鲁宾孙漂流记》等新课标要求的经典名著。当看到学生在读什么玄幻小说、网络小说时,不直接批评他们,而是大谈特谈经典名著的好处,增强经典名著的神秘感和吸引力。学生总是善于模仿和充满好奇的,他们被老师的谈论所吸引,于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名著阅读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班里的学生已几乎对当今流行的玄幻小说、鬼怪小说没什么兴趣了,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名著阅读上。班内形成了一种热读名著、崇尚经典的风气。 再就是指导学生“怎样读”。读书方法很多。针对名著的特点和内容的不同,建议学生自行选择读书方法。按照个人的兴趣先“选读”,即选定内容;接着“泛读”,了解大概;随后“通读”,加深情节印象、感知人物形象;对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书再继续“跳读”、“精读”等。 四、做好笔记、积累材料。当学生遇到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名著时,要求学生必须做课外阅读笔记。[指导学生按照个人兴趣精读一两本书,并做阅读笔记。删掉]学生通过精读、做笔记,既加深了对名著的理解,又为自己写作积累了素材,提高的自己的文学修养,一举多得。对学生做的阅读笔记我不定时点评,对一些做得比较好的笔记在全班内展评,还常常在教室后面的“展示台”上展览学生的读书心得、读书感悟等,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就这样,我班的学生每学期课外阅读都在10本以上,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开阔了他们的文学视野,同事也培养了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七:初中常考的名著课外阅读的题目有哪些?
1、《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主要人物: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
2、《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主要人物:武松(行者)、鲁智深(花和尚)、吴用(智多星)、林冲(豹子头)、李逵(黑旋风)、宋江(及时雨)、杨志(青面兽)。
3、《鲁耿逊漂流记》作者:笛福。
主要人物:鲁滨逊。
4、《格列佛游记》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
主要人物:格列佛。
5、《童年》作者:高尔基。
主要人物: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
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主要人物:保尔,柯察金。
7、《骆驼样子》作者:老舍。
主要人物:祥子、虎妞。
8、《朝花夕拾》作者:鲁迅。
主要人物:无。
9、《简,爱》作者:夏洛蒂。
主要人物:无。
10、《爱的教育》作者:亚米契斯。
主要人物:无。
11、《昆虫记》作者:法布尔。
主要人物:无。
12、《海底两万里》作者:凡尔纳。
主要人物:尼摩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