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地面教学反思

一:三年级数学下册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有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面积”,第一课要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首先结合四对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体或图形,直观说明面积的含义。接着让学生从附页中剪 下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解决这个问题的挑战性在于单纯依靠观察难以判断,要鼓励学生尝试寻找其他的比较手段和途径。教材中提供了三种办法:剪一剪,拼一拼;用硬币摆一摆,再数一数;先画格子,再数一数。不仅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其中摆硬币或画格子的办法所蕴含的思想,还为后来学习面积的度量埋下了伏笔。

第二课,是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用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测量封面,以及交流各自测量结果的过程,并在对彼此不同的测量结果的质疑与反思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认识1厘米2的面积单位,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厘米2,使1厘米2这个面积单位变得直观、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有了对1厘米2这个面积单位体验后,让他们再估一估数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格子纸量一量,检验估测得准不准。这样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估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后续教材引导学生认识1分米2与1米2等面积单位的活动,也要经历与认识1厘米2大体相同的认知过程,特别要体会学习1分米2与1米2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获得它们所示面积大小的具体体验。因为不同大小的面积单位是根据具体情境或场合加以选择使用的。

第三课“摆一摆”是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探索活动从估测3个长方形的面积开始,培养估测意识;然后用1厘米2的小正方形放在3 个长方形上摆一摆,看需要摆几行几列,能够分别把这些长方形铺满 ,从而获得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 的关系数据;把这些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面积与乘法的联系,从而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实验、探索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合情推理、建立数学模型的抽象思维的过程。有了建立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经验,经过类比推理,学生就能够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第四课“铺地面”,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进率)。教材创设了“铺地面”的问题情境,探索1分米2与1厘米2的换算关系。先让学生估计1分米2=100厘米2的换算关系。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就可能类似地推出1米=100分米2、1米=10000厘米2等结论。在掌握厘米2、分米2和米2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之后,再认识米2、公顷和千米2之间的换算关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例如,1米2=10000厘米2、1公顷=10000米2,这两个换算关系有相同的进率;1分米2=100厘米2、1米2=100分米2、1千米2=100公顷,这三个换算关系也相同的进率--利用这种形式上的联系,也许有助于保持对它们的记忆。

三、重点难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感受1厘米2、1分米2、1米2、1公顷、1千米2的实际大小。

2、会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3、会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5、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会应用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建议

1、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教学......余下全文>>

二: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有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面积”,第一课要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首先结合四对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体或图形,直观说明面积的含义。接着让学生从附页中剪 下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解决这个问题的挑战性在于单纯依靠观察难以判断,要鼓励学生尝试寻找其他的比较手段和途径。教材中提供了三种办法:剪一剪,拼一拼;用硬币摆一摆,再数一数;先画格子,再数一数。不仅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其中摆硬币或画格子的办法所蕴含的思想,还为后来学习面积的度量埋下了伏笔。

第二课,是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用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测量封面,以及交流各自测量结果的过程,并在对彼此不同的测量结果的质疑与反思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认识1厘米2的面积单位,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厘米2,使1厘米2这个面积单位变得直观、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有了对1厘米2这个面积单位体验后,让他们再估一估数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格子纸量一量,检验估测得准不准。这样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估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后续教材引导学生认识1分米2与1米2等面积单位的活动,也要经历与认识1厘米2大体相同的认知过程,特别要体会学习1分米2与1米2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获得它们所示面积大小的具体体验。因为不同大小的面积单位是根据具体情境或场合加以选择使用的。

第三课“摆一摆”是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探索活动从估测3个长方形的面积开始,培养估测意识;然后用1厘米2的小正方形放在3 个长方形上摆一摆,看需要摆几行几列,能够分别把这些长方形铺满 ,从而获得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 的关系数据;把这些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面积与乘法的联系,从而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实验、探索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合情推理、建立数学模型的抽象思维的过程。有了建立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经验,经过类比推理,学生就能够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第四课“铺地面”,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进率)。教材创设了“铺地面”的问题情境,探索1分米2与1厘米2的换算关系。先让学生估计1分米2=100厘米2的换算关系。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就可能类似地推出1米=100分米2、1米=10000厘米2等结论。在掌握厘米2、分米2和米2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之后,再认识米2、公顷和千米2之间的换算关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例如,1米2=10000厘米2、1公顷=10000米2,这两个换算关系有相同的进率;1分米2=100厘米2、1米2=100分米2、1千米2=100公顷,这三个换算关系也相同的进率--利用这种形式上的联系,也许有助于保持对它们的记忆。

三、重点难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感受1厘米2、1分米2、1米2、1公顷、1千米2的实际大小。

2、会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3、会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5、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会应用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建议

1、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教学......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