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转型为什么转,2016年高校转型的意义和转型名单
引导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有多重意义。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交汇在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发展上。一些媒体有些误读、误导,如将转型发展理解为降格成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任务将会是长期的、艰巨的。高等学校怎么分类设置?怎么分类评估?怎么分类指导?这些都需要认真细致的研究论证工作。但是我们不能等待制度完善后再来进行改革,而是要在改革中探索制度创新。 据悉,教育部正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六部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研究制定《关于开展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既要防止一哄而上,用争资源、争项目替代改革本身;又要防止一些高校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成为改革的“看客”。 在陈锋看来,引导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有多重意义。只有直面挑战,将应用技术型高校建设成为直接融入技术进步过程和产业链价值创造过程,和地方、行业、企业共同成长的新型大学,这些高校才能在时代巨变中赢得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什么"及"为什么
“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转变”,[4]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转型、文化转型、观念转变等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通常“型”与“类”联合使用组成“类型”一词,在大多数语用环境下“类型”指的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种类”,其含义等同于“类”(指性质或特征相同或相似事物的综合)。但是,在专门对事物进行类别划分时,“型”一般是“类”的下位概念,即先进行分“类”,因为“类”之间是质的区别,然后再对同类事物根据大小、结构、发展进程等要素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型”。因此,“转型”不是“变类”,不会改变事物的原有属性,而是通过对事物的组成、结构、过程等要素进行调整,以促进“类”的发展,或者使“类”的目标体现得更为丰富和多元化。社会学者认为,“转型”是人类社会各种组织机构的一种发展方式或人类认知社会中各种组织机构发展的一种思考方式,因此“转型”与其说是一种社会事实还不如说是一种心理期待或社会预期。具有浓厚价值色彩的“转型”意味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理性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的不断进化,整个人类社会就是由一个又一个转型时代贯穿起来。“转型”更多是在描述一个变化的过程而非某种可以具体观察得到的最终的社会事实或社会状态。[5] 关于“发展”,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可见,发展的实质是变化,即发展一定是变化,但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发展,只有上升的、进步的、向前的变化才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事物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事物的“运动也就是其存在形态的变化”,因而也可以说变化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发展是符合主体价值取向的客体的变化,或是受主体支配和控制的客体的变化,是主体客体化的结果。
三: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试点学校是什么意思
本科高职院校: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高职院校: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从上世纪末起非师范、非医学、非公安类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逐步规范校名后缀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而师范、医学、公安类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
四: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发表时间?
2014年1月9日至10日,教育部在河南黄淮学院举行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省政府副秘书长景照辉,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等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主持。河南黄淮学院、河南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厅、重庆市教委等单位做交流发言。
会上下发了由专家组和教育部领导,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各方意见形成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指导意见》从全面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治理结构,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促进中高等教育有机衔接,加快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创新高等继续教育,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创业教育体系,发挥区域和行业技术中心作用等12个方面,明确了试点高校的主要任务。
五:国家为什么要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因为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真正需求量最大的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最接近社会需求的人才。
六:为什么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
因为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真正需求量最大的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最接近社会需求的人才。
七:如何看待广东14所本科高校转型应用型大学
根据专家对2016年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的结果和对各校转型发展方案评审的结果,拟将广东金融学院等14所高校确定为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
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遴选结果公示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财经大学
惠州学院
岭南师范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肇庆学院
五邑大学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目前中国的本科高校,基本都按照综合研究型大学来建设(你看理工科高校乱开文科类专业、外语类大学居然有计算机学院就知道了),口号都是要建成综合性大学。然而,这只是表面上讲究学术,实际上很多高校的学术研究氛围是很差的。
按我的认知范围,只有985高校才有条件和资源去搞学术研究。不用说二本院校了,连一本院校甚至211院校都未必适合搞学术研究(缺资金缺资源呀)。因为本科教育两头不到岸,很多本科生的专业知识不足(学术路线的教育嘛,需要继续去读研读博),应用能力也较差(专业技能的实操很缺乏),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找工作。
有人说这14所转型为应用型大学的高校是变“专科”,我觉得就是来搞笑的,因为文凭、毕业证都是写着本科毕业证,怎么会变专科?这明显是不懂情况和道听途说了。改革后,应用型大学出来的本科毕业生相对现在而言,肯定会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这是好事。
按照很多高校目前的办学情况,很多专业的课程教学,基本跟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找工作也不容易,那么部分二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可想而知不会好到哪儿去,总体可能更糟糕。
如此一来,那么广东这14所转型为应用型大学的高校都是二本院校,也就合理了。一是二本院校更有这方面的需求,要解决未来可能会更严重的大学生就业、用人单位缺乏对口专业人才的问题;二是985、211等一本院校都去建设所谓的“高水平大学”(拿经费去搞科研搞学术),也就不适合现阶段再去试点转型应用型大学了。
八:高校怎么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
应用型本科高校: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 。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初期,需要有良好的政策和外部环境支持,需要建立理论层面的支撑体系。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国内的诸多高校近年也纷纷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因为人们已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应用型本科”是对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由部分省属本科院校与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大型骨干企业联合试点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九:中国梦与大学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有什么关系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世界经济社会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教育实践领域不断发展,研究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和深入,特别是终身教育思想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对继续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方法等都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和实践,继续教育科学研究也有了重大发展。
网络教育一般指远程教育,是成人教育学历中的一种。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的在校住宿的教学模式。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通常是业余进修者。由于不需要到特定地点上课,因此可以随时随地上课。学生亦可以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课研社、面授(函授)等多种不同管道互助学习。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即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招生对象不受年龄和先前学历限制,为广大已步入社会的群众提供了学历提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