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公开课教案

一:我想寻找李密的《陈情表》的优秀课件和教案。

《陈情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作品表达的浓浓亲情,正确评价和理解文本的观点和思想感情;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梳理、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和语文知识;

3.学习文本通过记叙生活琐事表达情感的写法,学会表达自己感受到的亲情。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以下话语导入课文。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课文是李密写给晋武帝司马炎的一封信。

李密,西晋文学家。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如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2.学生听课文朗读,正音正字。

3.学生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字词。

4.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初知文意,并标记疑惑之处。

5.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自己与祖母“更相为命”的情状,以使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

第二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但由于“刘病日笃”而处在“报国恩”和“徇私情”不可兼顾的两难之中,作者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为下文请求“终养”埋下伏笔。

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人生态度以及政治思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

第四段,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武帝达到陈情目的。

三、研读讨论

1.开头“臣密言”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奏表开头的一般格式。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关系着哪几个方面?

明确:总摄作用。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3.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不用第一人称“臣”而用第三人称“孩”?

明确:旨在客观陈述苦情以使武帝动心。

4.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明确:矜守名节。

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5.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感情。

6.艺术特色。

明确:(1)文笔委婉恳切,耐人寻味;(2)以“情”编织全文,情真意切;(3)寓理于情,情理交融;(4)语言骈散相间,参差交错,有极强的感染力......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