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者政之本也

一: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什么意思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什么意思?

【原典】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

-

-

【注释】

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

-

-

-

-

请采纳~

二:廉洁手抄报的心得体会50字

清正廉洁释义

古人说,“廉者,政之本也。”在中华民族传统中,“清廉”是老百姓对官员最高的褒奖,“贪婪”是老百姓对官员最大的不满。领导干部要严格廉洁自律,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不以公权谋取私利,始终保持清廉的本色。清正廉洁是“为政之本”,“为官之要”,是品德之基。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道德品格,也是人民对他们的起码要求。“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是领导干部道德的主要内容。其中,廉洁是为民的前提,不讲廉洁,就做不到为民,做不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有可能失去民心。没有廉洁,也谈不上勤政、务实、高效。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公正清廉,公道正派,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待。自古百姓爱”清官”,只有清正廉洁,才能真正为民作主,为民办事,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党的执政地位才牢靠。作为领导干部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不被金钱所惑,不被美色所迷,不被人情所困,才能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守得住清贫。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成长进步的基本保证。凡是立党为公,党性坚强的党员干部,都能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人民建功立业,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凡是党性不强的党员干部,轻则受到党纪、政纪的处分,重则受到国法的严惩。二、何为清正

廉洁

1、正确理解清正廉洁

清正廉洁包含两层意思,所谓“清正”,是指清白、正直,就是要明辨是非、奉公守法;所谓“廉洁”,“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指的是不受财货、拒绝腐蚀。《吕氏春秋�6�1忠廉》中说:“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古人常讲的“公生明,廉生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就是对清正廉洁的最好诠释。当下,领导干部清正廉洁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清是政治清醒,正是正气在身,廉是为政以廉,洁是洁身自好。

第一,“清”。这是对党的干部的政治要求。首先政治目的要清楚明白,要牢记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其次政治头脑要清醒,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生活的大幅提高,社会成分的不断变化,国外各种思潮的不断涌入和影响,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份清醒,牢记建国60年来的经验教训,那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这样我们的干部队伍才能不辜负党的期望,带领人民不断改革创新,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第二,“正”。这强调的是党的干部的官德。党的干部要正气在身,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

做事;面对各种诱惑,要有原则,不徇情废公,不拿原则作交易;面对形形色色的考验,要敢于坚持原则,勇于负责,勇于作为。只有保持这样昂扬向上的正气和精神,才能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政治考验和经济挫折,才能使我们的事业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不停留,有作为,向前进。

第三,“廉”。这要求党的干部要为政以廉。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经济上清廉,不拿不占不贪,按党的原则和纪律为官行政,坚守作为人民公仆的本色;其次要求政治上清廉,坚定信念防线、道德防线、法纪防线,为官一方不仅要造福人民,还要培育良好的政治生态,防范用人腐败,使党的路线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不阳奉阴违,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做到令行禁止,富有效率,富有成果。面对诱惑要算“三笔账”。一算利益账。现在领导干部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组织上从工作考虑又给了许多必要的工作待遇,退休后还可以每月拿退休工资,享受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优厚待遇。细细算来,我们得到的已经不少了,应该十分珍惜。二算法纪账。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特别是对待人、财、物问题,对待事关个人和家......余下全文>>

三:关于反腐倡廉的名句

1.廉者,政之本也,民之惠也,贪者,政之腐也,民之贼也

2.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3.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4.廉而洁己,慈以爱民

5.公生明,廉生威

6.官之富重也,乱公之所生也

7.士大夫若爱一文,不值一文

8.财能使人贪,色能时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11.进不失廉,退不失行

1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13.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以

14.子用私道者必乱,臣用私义者必危

15.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16.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遗远

17.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便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人以不贪为宝

18.宁公而贫,不私而富,宁让而损己,不竞而损人

19.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四:课文《晏子使楚》的时代背景资料!!

晏婴,字仲平,春秋时齐国夷维人,夷维就是今天的山东高密县附近。他在齐国担任大夫之职,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称他“晏子”是表示尊称,“子”在古代是对人的敬称,用在姓氏之后,比如孔子、老子、孟子等等。

晏子于齐灵公26年(公元前556年)任齐卿之职,历经灵公、庄公及景公三代君主,堪称“三朝元老”,景公即位后不久,齐便爆发了大夫庆封、崔杼之乱,而晏子在这次骚乱中始终站在景公一边,并协助镇压了叛军,因而深得景公赏识。晏子虽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然满腹经纶、才思敏捷,尤以口才出众而著称于世。

齐国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之一,自桓公即位以来,任管仲为相,内修政治,外交诸侯,国力日渐强盛,很快便成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桓公也位列春秋五霸之首。然而自桓公去世以后,齐国便开始走下坡路。

齐景公名字叫做姜杵臼,在位有58年。在他执政初期,很想励精图治,重现齐国的声威。这位青年君主做事情比较狂热,他曾在与晋国的会晤中喊出了“与君代兴”的话,就是说,我要取代你们晋国成为霸主。于是,他任用司马穰且为将军,振兴军事,曾一度击溃了晋国入侵的军队,又北上打败了燕国军。

但是景公没有长性,在执政的第三十年,他开始堕入了贪图享乐、纵情声色犬马的亡国之路上去。国内官吏腐败,民生凋敝,军队战斗力也开始锐减。

而另一方面,南方的楚国却正在蒸蒸日上。楚并非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与秦国同属“化外夷民”,当时中原地区的诸侯蔑称楚国为“荆蛮”。但是,楚国却一跃成为春秋时期另一大军事强国,与春秋中后期的第一军事强国晋国抗衡了数十年。

在齐景公即位的第二年,由于他在晋国访问时的狂妄态度,引起了晋国高层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对齐实施震慑性攻击,齐景公一开始并不在意,但后来晋国军队几乎兵临城下,使得他不得不服软。通过这次教训,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

此时楚国由楚灵王执政,他目空天下,狂妄自傲,因此打算羞辱一下齐国的使节,于是便有了“晏子使楚”这个故事。

五: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谁说的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当关注、思考和探索怎样做人、做事、做“官”,结合“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和“比学习、比廉洁、比奉献、树形象。”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我感到做人是根本,做事是目的,做“官”是载体。做“官”需先做人,为“官”应有所为。领导干部应当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清白为官。

(一)、如何做人一是要发扬传统,坚定信念。中国党90年依靠经过多少坎坷曲折,多少壮怀激烈,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气概取得了“三大成就,”中华大地“换了人间”,历史和选择了中国党,党创建的功业彪炳史册,光照千秋。作为领导干部我感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作为一生的必修课去探求、去领悟、去实践。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选择正确的“三观”必须牢记同志的“三心”,即对事业要有进取之心、对权力要有敬畏之心、对名利地位要有平常之心,发扬我们党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严格遵守党纪国法,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自觉地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警钟长鸣;慎独、慎小、慎微,防微杜渐。旗帜鲜明的坚信,辉煌成就源于历史,植根现在,通向未来,不断创造党和事业新辉煌,做有“党”性之人。二是要加强学习,注重修养。作为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同时也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一种精神的愉悦,一种灵魂的净化和一种思想的跃进。首先是要学习道德修养,孔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言:“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立”就是立德。其次是理论学习,还要学习法律业务知识,加强党性修养,努力成为林则徐所说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待人要宽容,对己要无欲,做人要正直。《易经》里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做人要做“君子”,做人要“厚德载物”,做人要顶天立地,行正言正,经得起风浪的考验,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要有起码的良知、行为的准则、健康的胸襟和高尚的境界,要有胸怀天下苍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做有“德”性之人。三是要清白做人,树正形象。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人生在世,只有把自己这个“人”字写正了,才会有服众的底气和被尊敬的资格,把“干干净净”作为从业之本、立身之道。干干净净是道德水准的一把尺子,是体现作风的一面镜子,是考验素质的一个标杆。干干净净出正气、出权威、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干干净净”作为“警己恒言”,永远深刻地铭记,踏踏实实地践行。努力做到心不动、眼不红、嘴不馋、手不沾;才能正确对待得与失,正确理解苦与乐,要始终坚持“法”大于“情”、“公”大于“私”的原则。古人认为“良相出于州府,猛将起于卒伍”,我们领导干部都应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份之想”,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要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驱,不为钱所惑,不为色所诱。金钱面前不伸手,美色面前不动心,权力面前平常心。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想之所想,急之所急,忧之所忧,树“正”良好的个人形象,做“清白”之人。做人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责任,是一个大课题。做人,必须将个人能力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必须将“取”的权利和“予”的义务统一起来。努力使领导干部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的人。”

......余下全文>>

六:行政人员的职业道德内容有哪些? 10分

所谓行政道德规范或称行政道德,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与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行政职业特征的、调整行政管理主客体之间以及主体之间各种关系的道德准则与道德规范的统称。

行政道德规范的内容构成

在社会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和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国家,行政道德的内容构成都会有所不同,甚至存在本质性的差异。不过,就当今现代社会而言,随着公共行政及其相关理念的产生,各国行政道德尽管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性,但相同的成分已日益增多。总体上,就内容结构而言,行政道德体系可以分成行政道德准则与行政道德具体规范两个部分。

1. 行政道德准则

行政道德准则是行政道德体系中最高层次的道德准则或说根本准则,它是特定行政道德体系的实质与根本所在,体现了特定行政管理系统的基本价值追求。因此,它既是行政道德体系的灵魂,贯穿于整个行政道德体系各个层面与运行过程,也是把特定行政道德体系与其他道德体系区分开来的关键与根本依据。在不同性质的行政系统或同一行政系统的不同发展阶段,其行政道德原则的构成一般不同。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行政道德体系最基本的准则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是由我国国家行政系统的性质所决定的。在我国,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行政系统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行政权力只能用于实现人民的意志,服务于人民的需求。行政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作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准则构成我国行政道德体系的基础与灵魂,在整个行政道德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具体的行政道德规范都是其具体体现与展开。

2. 行政道德具体规范

行政道德具体规范的内容十分丰富,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勤政。

也就是要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做到勤政为民。古人说,在其位,谋其政。这是行政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也是为人民服务准则的最基本规范要求。原因很简单,从最一般的意义来说,行政管理就是管理和服务,勤政就是要搞好管理与服务,保证行政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行政效率的提高。

具体地讲,这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做到:

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忠于国家,拥护政府;

二要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努力工作;

三是要确保行政质量,促成行政效率的持续提高。为此,就要求行政人员既要努力学习与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又要勇于创新,积极进取。

(2)廉政。

也就是国家行政人员要廉洁奉公,要清白行政。在古今中外的行政史中,“廉政”始终是一条基本从政规范要求。宋代著名清官包拯曾说过,“廉者,政之本也,民之表也;贪者,政之祸也,民之贼也。”“廉者昌,贪者亡”也成为我国自古以来具有深刻伦理价值的古训。其实,在现代中国,党与政府一直强调廉政建设的重要性。

要实现廉洁奉公,就需要做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要严守法纪,不贪赃枉法。就是国家行政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国家法纪,不得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贪赃枉法。

二要秉公执政,不假公济私。就是国家行政人员要立场坚定,是非分明,主持公道,在履行管理职责过程中应当秉公尽责,正大光明;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三是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国家行政人员要树立公仆意识与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在履行公务过程中,要本着为纳税人省钱的思想,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不得摆阔气,不讲排场,不铺张浪费,不慷国家与人民之慨。

(3)遵纪守法,依法行政。

法纪为国之纲本。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余下全文>>

七:晏子的资料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曾在齐灵公、庄公和景公三朝任事,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候。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候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晏子》,列在儒家类。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炼,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晏子名婴字平仲,莱之夷维(今山东潍坊市高密)人,春秋齐国名相。据专家考证,他活到95岁(前595-500年)。在2500多年前,医疗条件极差,生活水平十分低下的春秋时代,一个政治家能活到如此高龄,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晏子一生忙于政事,没有养生长寿方面的论述,但从有关典籍和家乡人们的传说中,可窥到这位政治家长寿之道的一斑。
仁者长寿,和则养生。“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曼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必须“始于爱民”。他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动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对外则主张与邻国和平相处,不事挞伐。齐景公要找鲁国,他劝景公“请礼鲁以息吾怨,遗其执,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鲁”。此举受到许多诸侯国的赞誉。这正是体现了人们常说的“万人称誉,多寿病法”的道理。
廉洁无私,心胸坦荡。晏子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他善良无私的胸襟和坦荡宽阔的心地,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生活简朴,清心寡律。晏子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谓“食菲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素食当家;穿的是“缁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车驽骊;住的是“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他不仅如孔子所说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景公见晏子妻“老且恶”,欲以爱女嫁他,他坚辞不纳。他说;“去老者,为之乱;纳少者,为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他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应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乐观豁达,处其自然。晏子虚怀若谷,闻过则喜。他曾辞退了“三年而未尝弼过”的高纠,主要嫌这个人三年都没有指出过自己的过错。孔子赞他是“不以已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表明了他随和大度,注重自身修养的品格。晏子生性乐观,对生死淡然视之。他说人都是要死的,不论仁者、贤者、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从来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规律。不像有的王公贵胃祈求长生之术,求神灵保佑不死。他始终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十分得意。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余下全文>>

八:晏子的生平和他的政治主张等内容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夷维(今山东莱州市平里店镇婴里村)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晏婴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孔子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治国之道

“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 平时于天”。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动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对外则主张与邻国和平相处,不事挞伐。齐景公要伐鲁国,他劝景公“请礼鲁以息吾怨,遗其执,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鲁”;晏子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晏子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谓“食菲薄”,用当下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素食当家;穿的是“缁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车驽骊;住的是“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

九:晏子的主要成就

治国之道“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 平时于天”。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动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对外则主张与邻国和平相处,不事挞伐。齐景公要伐鲁国,他劝景公“请礼鲁以息吾怨,遗其执,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鲁”;晏子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晏子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谓“食菲薄”,用当下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素食当家;穿的是“缁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车驽骊;住的是“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 晏子生性乐观,对生死淡然视之。他说人都是要死的,不论仁者、贤者、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从来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规律。他始终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必须“始于爱民”。他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此举受到许多诸侯国的赞誉。这正是体现了人们常说的“万人称誉,多寿病法”的道理。 廉洁无私,心胸坦荡。晏子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晏子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谓“食菲薄”,用眼下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素食当家。他说到做到,言行一致。晏子乐观豁达,处其自然。他曾辞退了“三年而未尝弼过”的高纠,主要嫌这个人三年都没有指出过自己的过错。孔子赞他是“不以已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表明了他随和大度。

十:清正廉洁的名言要出处 急!急!急!急!!!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

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

---- 清·朱圭在浙江做主考官时自署大门联

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 一庭来好月,朗同吾辈心期。 ---- 清代贵州巡抚署斋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时自题挂于厅堂的对联

廉吏无宦乐,达人不折腰。

----古格言联

人谁无过,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是亦足矣;

我非爱财,来得明白,去得更明白,吾何慊乎!

---- 清·周凤楞再题学款经理处联

仕于朝者以馈遣及门为耻,

仕于外者以苞苴人都为羞。

---- 明朝某吏部自署门联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 明·袁崇焕联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

---- 古格言联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 清·纪昀联

百里才疏勤补拙;一官俸薄俭能廉。

---- 清·姚步瀛撰联

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桂林抚署联

洁廉为心,忠信为仗;文章在册,功德在民。

---- 柳州侯祠联

不爱钱,不惜命,乃太平根基,名将名言,贪婪者跽跪; 取束刍,取缕麻,定斩徇军律,保民保国,正气壮河山。

----杭州西湖岳墓联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巧机械,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明·洪应明《菜根谭》)

心能辨事非,往事方能决断;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受病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明·洪应明《菜根谭》)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汉《淮南子·兵略训》)

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战国《孟子·滕文公上》)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滕王阁序》)

口贪得饵,终将为钓者所虐;翅缚重金,永不能振翅高飞。与声色犬马“零距离”,难免失误;同清正廉洁“长相守”,方可成才。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 [金]元好问《元遗山集》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 [宋]岳飞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 [宋]朱熹

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 [战国]《荀子·正名》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唐]李商隐《咏史》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 [宋]苏轼《范增论》

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

—— [宋]邵雍《男子吟》

......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