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者政之本也,辨于土而民可富是什么意思
土地是国家政治的根本,明察各类土地的特性就会使人民富裕
二:国家之本,在于人民什么意思
一个国家最基础的是老百姓的心❤,ps:我自己理解的
三:《保卫资本论》第十六章楔子,它的内容特点?
经济研究不能割裂文化和历史。资产阶级和资本活动的规律是世界性的,但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人文文化。就像对研究于政治和经济的联系,不能强迫具有五千年文化和久已成型的政治规律的中国,去照搬只有两百年历史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国,那样只会陷中国于灾难和不幸。因此,在《资本论》研究过程中,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制度相结合,产生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月移花影约重来
——题引
楔子
(一)
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卡尔·马克思的名字具有号召革命的魔力。在一定的程度上,这可能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就我们的看法而言,马克思并不是一位十足的政治活动家。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目光犀利的经济思想家,或许他是有史以来最值得关注的资本主义动力的分析家……在世界伟大思想家的行列里,马克思毫无疑问是隶属其中的成员,然而他的适当的地位是历史学家。更确切地说,俯瞰整个社会学、哲学,当然也包括经济学的思想史,马克思都处于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的确是一个改变了社会思想方式的人,包括历史学的、社会学的以及经济学的……即使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确实以一种方式或另一种方式感受到他的影响。(罗伯特·海尔布伦纳和莱斯特·瑟罗:《经济学的秘密》)
(二)
马克思在《导言》中有云:“有粗野的儿童和早熟的儿童。古代民族中有许多是属于这一类的。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平心而论,马克思的历史研究从讨论“正常的儿童”开始,——但是,如果有人竟以此抵制对于“早熟的儿童”的研究,就奇怪了。又之,人们总把历史简单等同为过去。于是,历史决定论者为了很方便地解释现实、预测未来,就来主张单纯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可笑认识。过去、现在、未来在科学上只能用存在者形成,并从认识上能够把握住的存在者的典型发展来予以限定和表征。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通过对存在者的时间态、空间态的规定进行总体揭示,遂寻求到运动规律和认识规律的统一性,完竣了由恩格斯廓清的唯物主义之思维和存在的统一(规定性)。“现在”可能是语言生产的起点,但语言早已存在于“过去”,“未来”则属于特定语言或范畴的覆灭之发展时期。因此在存在者存续的生命周期内,语言和语言生产是客观的,是一种思维工作形式,围绕这个存在者发展规定的许多思维形式、社会形式和自然形式实际上是工作统一的。范畴有社会效力、因而是客观的思维形式和认识形式,这是所谓范畴或认识之“客观性”。另外,语言或认识生产本身必然是“主观性”知识,因为不仅存在者的发展随时间状况和空间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具有越来越丰富和具体的规定,而且特别重要的是,不同存在者类型之间的“知识”必不相同,甚至相互对立。我们可以据此说明:马克思对协作的语言生产实际从机器和大工业开始,最后追溯到它的始源性的语言——协作(简单或单纯协作)。协作的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向上协力进行的,它们齐头并进地发展;机器协作后来以进一步的覆灭工作形态,即金融工厂的社会劳动协作而历史告终。可见,机器协作就代表了劳动协作的一种典型的主观知识,即劳动非合作,显然和劳动合作的主观知识相对而言,它们代表了截然不同的主体发展类型和认知形态。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和生产价格形式的研究也莫不如此。一般价值形式指示了价值形式的现实规定。货币形式之成为一般价值形式的工作替换形态,则揭明一般交换价值的价值形式必将被新的价值形式(资本形式)进一步历史替换,这是通过价值(形式)工作内容的彻底更新这种发展方式达到的。同样的道理,在一般生产价格形式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它的虚拟工作形态,将有助于澄清资本主义这种生产方式的价格形式在其覆灭的发展时期的全......余下全文>>
四:什么是认识发生学
认识发生学是科学抽象法的替换用语!!认识发生学是《资本论》第四卷逻辑和方法论。
《资本论》第四卷的逻辑:认识发生学(许光伟)_中国政治经济学教育...
原文载于《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第10期
《资本论》第四卷的逻辑:认识发生学
许光伟
(江西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南昌 330013)
摘要:《资本论》第四卷实践的逻辑是:范畴发生的认识机理。在这种意义上,它使范畴的“生产”实践化,首要性地贯彻了“认识”由“历史”生产的原则。历史部分和理论部分的相互构成形成总的写作逻辑,历史部分确立了后续研究的理论指针。方法论意蕴是:(1)根据历史生产方式的“自然生长”,显露范畴的内核的生理结构——(剩余)价值;(2)由范畴生产上的层级运动,揭示“结构生长”的历史性;(3)通过“理论”的总体生产,最大程度地彰明方法论批判和认识论批判的内在结合性,具象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实践工作路线。因此,它否决了考茨基非法编纂《剩余价值学说史》的错误要求。《资本论》整体上也就统一了“两种认识发生学”,即历史(发展)的逻辑和认识(发展)的逻辑,统一了历史的方法与范畴的方法。这种整体性研究树立了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构造典范。
关键词:《资本论》;历史部分;理论部分;认识;范畴;发生学
中图分类号:F0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2)10-001-11
一、认识发生学的探索道路
《资本论》总体上是对“认识发生学”的探索。其理论部分分别指涉“历史”、“系统”及“现象”的发生学研究,揭示“资本的逻辑”①;其历史部分揭明“认识的逻辑”。但按规定性,历史部分既是理论部分研究的“前哨”,因为它担负着历史范畴的认识生产任务②,同时又必将最终是单纯的“历史概述”,即只“探讨理论史”[1]13。马克思指出:“应当首先出版的著作是对经济学范畴的批判,或者,也可以说是对资产阶级经济学体系的批判。这同时也是对上述体系的叙述和在叙述过程中对它进行的批判,……,最后,对经济范畴或经济关系的发展的简短历史概述,又应当是第三部著作。”[2]123,124但是,“第四册,即历史文献部分”,“是最容易的一部分,因为所有的问题都在前三册中解决了,最后这一册大半是以历史的形式重述一遍。”[2]196
表面上看,历史部分的写作肇因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安排,即于每一理论部分之后均有一个理论史的附录,似乎是“第二分册”写作计划中的剩余价值理论史的附录范围的突破,因而是标准的“附论”。但是,它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一写作计划的变更恰好就发生在《资本论》之前的三大手稿(1857~1858年手稿、1861~1863年手稿、1863~1865年手稿)的“第一手稿”之后,而“第一手稿”恰恰又被恩格斯排除在《资本论》的可供编辑的手稿之外。因此,恩格斯只是从1861~1863年手稿开始,将其中有关“资本的生产过程”的写作称为“《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稿”。这样,历史部分和理论部分似乎又是同时写作的,犹如马克思宣称的,“我的著作的各个部分是交替着写的”,只是在这一过程中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只不过是我最后着手写的第一卷当即做好了付印的准备,而其他两卷仍然处于一切研究工作最初阶段所具有的那种初稿形式。”[2]352但实际上,真正的中介是1861~1863年手稿。因为在这里③,“理论的历史确实证明,对价值关系的理解始终是一样的,只是有的比较清楚,有的比较模糊,有的掺杂着较多的错觉,有的包含着较多的科学的明确性。因为思维过程本身是在一定的条件中生长起来的,它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所......余下全文>>
五:关于土壤的名言警句
土壤就像黄金一样,你肯去开拓,总会有收获的。
——鲁迅
[2] “土”者,是地之吐生万物者也。
—《说文解字》
要较多地懂得农业,还要懂得土壤学…… 攻
—毛泽东
爱护土壤就是爱护人类,拯救土壤就是拯救人类。
—熊毅
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