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标准

一:课程建设的要素是什么?

课程建设的要素有两个:

一是:规划设计, 二是:实施过程 。课程的规划设计,主要是解决设置什么课程、课程如何排序、课程标准是什么等问题, 这一系列工作实际就是课程规划模式建设 ;

二是: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学过程, 主要是解决怎龚教才能实现培养目标等问题, 这一系列工作实际就是教学模式建设 。

因此,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建设。

课程模式建设,主要是研究:教什么 的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按照一定的思想和理论开发课程, 目前比较先进的课程开发思想和理论就是“基于工作过程”; 二是考虑专业特性和学生特点, 按照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原则序化课程; 三是编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框架计划, 即建立课程标准。

教学模式建设,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目标及教学理论指导下, 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手段方法、教学评价等因素进行简约概括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行为系统。

二:课程建设规划怎么写

就是你打算怎么建设一门课程,给自己列个计划(事实上计划是写给领导看的),要有大标题小标题。每个地方,每个胆校的要求都不一定一样。

比如可以先列一个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然后分几个方面,教材、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案、课件、题库、案例库、视频、动画等的建设目标和日程表),甚至资源共享(上网)。

三:三级课程建设是什么意思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

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一)国家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丁二)地方课程

占用地方课程课时,经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的课程。

(三)校本课程

就是学校的活动类课程、选修课、兴趣活动的继承、规范和发展,纳入课表,依据学生需要开发,根据学校资源开发,依据办学目标开发,认真编写教材。

四: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多少钱

【热心相助】

您好!

建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要求及过程:

1.明确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

www.moe.edu.cn/...3.html

2.建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过程

(1)前期基础建设(国家级获奖成果、视频、网站等达到要求)

(2)整改提高完善(“五个一”达到示范作用和影响力)

(3)申报获批

五:课程目标是以什么为依据以什么为根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课程结构

3.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4.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5.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余下全文>>

六:什么是国家课程

就是国家精品课程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采用学校先行建设,省、自治区、直辖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教育部在网站上设立“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页,发布与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相关的政策、规定、标准、通知等信息,整个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申报阶段,二是评审阶段,三是公布结果阶段。

baike.baidu.com/view/3085929.htm

七:面对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课程建设,走班选课,评价,有什么建议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强迫性教育,但我们面向的全体学生是由一个个有很大差异性的个体学生组成。义务教育不仅仅是“合格教育”,也不能理解为“平均教育”。理想的义务教育是全面性和差异性、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以人为本,实施班集体下的个性化教育,是现代义务教育应有的新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让每个学生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人人成才,这才是教育本源意义上的真正公平。

因此,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迫切要求,也是总结和推广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经验、呼应我省高中课程改革、进一步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现实需要。

要实施好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准确把握《指导意见》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要求。

第一,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本次深化义务教育课改的指导思想是: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总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本次深化义务教育课改的总体目标是: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这一目标是我省基础教育到达一定水准后,义务教育内涵发展的新要求,是今后一段时间指导义务教育各项改革的重要指南。

第二,加强课程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指导意见》把义务教育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类。基础性课程指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拓展性课程指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各地和学校要认真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按规定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各地和中小学要加强课程建设,积极开发开设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拓展性课程,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科目和活动,了解自己的特点,找到自己的长处,为将来选择合适的高中和进入高中后的选课学习打基础。

第三,改进课程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科目过多、专题教育过多,加上各种形式的“抢跑式”提前教育和过度教育,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统筹课程实施,整合课程内容,让孩子有时间参加自主选择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根本上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为此,义务教育课程要做到三个“加强”:加强各学段课程的相互衔接;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加强课内外各类课程资源的统筹利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在课程整合实施过程中,特别要强化两个领域:一是强化德育课程。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学习、生活习惯。树立“大德育”理念,进一步梳理每个学段的德育目标,把品德课、少先队活动、团活动、各类专题教育等德育课程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把德育目标渗透于各门学科教学,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二是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学校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机制。不仅综合实践活动内部的四大块内容可以整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也可整合实施,......余下全文>>

八:你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的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校领导在放暑假时就安排在假期思考对学校的发展由和好的意见?我认为应

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切实抓好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队伍素质

1、切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学校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师德师

风建设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和品行操守,

学校结合实际、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

2、切实加强教师业务学习。一是落实好教师的培训;二是落实好教研学习

制度,做到业务学习有计划、有专题发言人、有专题发言稿存档、有记载;三是

落实好教师自学,每位教师建立业务学习摘记本,并注重实用、真实,克服流于

形式现象。

3、切实加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管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

用。

4、切实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育教学技能。

5、切实抓好教学管理人员和英语、美术、音乐、体育、自然、科学、计算

机等专任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提高专业水平。

6、切实做好教师合理分配、流动,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师资源

(二)落实教学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期初,学校要组织教师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详尽的、切实可行的学科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各种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

问题:

(1)认真学习研究各学科课程标准,吃透课标精神,把握教学方向,明确

各学科教学总体要求。

(2)结合各年级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性研究,如起始年级的衔接问

题、毕业年级的复习问题、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等等。

(三)抓常规,规范教学行为。

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要转变观念,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成绩的考核与评价等教学基本环节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并建立考评制度,严格考核办法,把教师教学常规工作业绩与年度考核、评优、评模、评职等挂钩。

(四)抓评价,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各校要淡化教学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提高

和教学改革的功能。要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使评价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

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建立有利于教师主动发展的评价机制。各单位要改变长期以来以学生学

习成绩作为评定教师教学能力的唯一标准的做法,

建立起多元的、

符合素质教育

思想的、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新型教师评价标准。

2、建立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评价机制。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学生的知

识来源于三方面:

教科书提供的知识、

教师个人的知识、

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各单位要重新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要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育理

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素养、即时效果等纳入评价标准

中,要重点突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评价机制。学生评价,主要应发现和开发学

生的潜能,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在整个学生评价过

程中,要做到: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民主化,评价机会多次化,评价内容

合理化。应采取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的形式。学校

要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

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做好指导和记载工作,

学期末为

每个学生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五)抓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

习惯......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