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祖训家规

一:以客家祖训家规为主题的手抄报怎么写

二:谁能说说客家人的起源??

家,或称客家人、客家民系,是一个具有明显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唐末宋初,中原汉族居民再次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人。此后,大量外迁到华南各省乃至世界各地。客家四州为梅州、赣州、汀州、惠州。福建宁化石壁是客家传说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成称为“客家祖地”。梅州则因其为客家人的最主要聚居区而被称为“世界客都”。

名称的由来在客家话中,普通话的“客人”被称为“人客”,客家人中的“客人”并非单纯的Guest含义。

“客家”之称出于清代的一次大规模族群土客械斗,是由当时在广东西部江门地区(时称四邑)相对而言以“地主”自居的“广府民系”等冠予客家的,是一个他称。“客家”这个他称名词后来由于罗香林的客家学说而广为人所知,逐渐成为族群名称,不少人开始欣然受之,自称客家人。[来源请求]。但部分人并不喜欢这个名词。在台湾的部分,清朝和日据时期以广东祖先和福建祖先来区分,福建客家人被列入“闽籍”。

[编辑] 六次中原迁徙说综合海内外(含马来西亚、美国等地)的汉人(包括客家)从各家各族的族谱统计,总计有六次主要的迁徙时期:(其他说法,参见注解二)

第一次在秦始皇统一全国时期:秦始皇为了巩固新取得的南方国土,派遣了大批军民到粤北。后代子孙被称为北江客家。

第二次在东晋永嘉年间:因为五胡乱华,使山西、河北及河南一带的汉人纷纷渡过黄河,由皖渡长江经赣北;

第三次在唐朝僖宗乾符二年:因为黄巢之乱,使江西北部的居民再迁往江西西部、福建西部及南部和广东东部及北部;

第四次在南宋末年:这是客家民系南迁到广东的关键时期。随着蒙古军的南进,赣闽客家先民随败退的宋皇室进入广东东部、北部;

第五次是明末清初:粤闽地区部分客家人由于湖广填四川的政策迁徙到川渝;尤其以川东地区重庆居多。

第六次是清朝中期:广东客家地区田寡人稠情况日趋严重,大量客家人移民至南洋、台湾等地。

[编辑] 文化主条目:客家文化

客家人非常团结合作,在中国大陆多居于闽粤赣地区,故有浓厚的山区文化,客家人也被称为“丘陵上的民族”。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亦有“东方犹太人”之称。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台湾客家委员会在广征客家人士意见后,宣布将把具客家独特性的“天穿日”(农历正月二十),订为中华民国“全国客家日”。

[编辑] 风俗客家人唱山歌,并且在不同的场合、节庆时有对歌的风俗。

客家人与明清时代的其他汉族人不同,历来从没有裹脚的习俗,穷人家女子一般赤脚或穿木屐,与男子无异。

客家人有在清明节做艾粄的习俗,各地的扫墓时间不同(见扫墓条)。

客家人有拾骨葬的习俗,拾骨葬是客家文化继承百越文化的一部份。

[编辑] 信仰三山国王

义民爷

三界爷:即三官大帝

土地伯公:即土地公

龙神

定光佛:闽西汀州客家人的信仰

观世音菩萨等佛教神明:闽西永定客家人的信仰

五显大帝:闽南漳州诏安客家人的信仰,现今在台湾的彰化、台中、云林、屏东、台北、宜兰、台东等18个县市,共有从诏安分香的五显宫或五通宫,目前彰化大村乡、员林镇、埔心乡、溪湖镇等4个乡镇,共有10个庄头,为轮流值年炉主,故依帝别划分奉祀区域[5]。

惭愧祖师

[编辑] 语言主条目:客家语

客家人使用的语言,通常称为客家话、客家语、客语、客话,在广西也叫作“涯话”、“新民话”、“麻介(gai)话”、“艾话”,在四川......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