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热爱社会工作,忠于职守,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满足社会成员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合理要求而努力工作,并不因其出身、种族、性别、年龄、信仰、社会经济地位或社会贡献不同而有所区别。
3、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为保障包括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在内的人权而努力。注意维护工作对象的隐私和其他应予保密的权利。
4、同工作对象保持密切联系,主动了解他们的需要,切实为之排忧解难。
5、树立正确的服务目标,以关怀的态度,为工作对象困难、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以及其福利要求提供有效的服务。
6、清正廉洁,不以权谋私
二:社会工作专业守则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1、热爱社会工作,忠于职守,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满足社会成员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合理要求而努力工作,并不因其出身、种族、性别、年龄、信仰、社会经济地位或社会贡献不同而有所区别。
3、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为保障包括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在内的人权而努力。注意维护工作对象的隐私和其他应予保密的权利。
4、同工作对象保持密切联系,主动了解他们的需要,切实为之排忧解难。
5、树立正确的服务目标,以关怀的态度,为工作对象困难、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以及其福利要求提供有效的服务。
6、清正廉洁,不以权谋私
三:如何理解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伦理、工作守则之间的关系
诚恳的态度,良好的分析,相互间做出结合的原则到综合利用.
四:社会工作者的日常工作??
社区工作是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也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之一。它既是一项事业,也是一个专业、一门艺术。社区工作者面对的是整个社区的居民,要求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对社区事务和人际关系进行有效有序的协调,使社区保持健康的状态和良性发展。因此社区工作者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荣誉感,具有务实求真的态度,并有判断事物的扎实知识基础和进行组织沟通的技巧。因此,作为社会工作者的一部分的社区工作者也根据社区工作的普遍价值和中国社区工作的实践,制订有自己的专业伦理守则。 具体要求有: 1、社会责任感。社区工作者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应用的职责具有清楚的认识。即每个个体无论处于多么困弱状况,都有其生存、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的权利和需要。社区工作者作为以社区和居民群体为对象的社区工作者,将完善和发挥工作对象的社会功能为已任。社区工作者的宗旨和目标是帮助社区解决社会问题,使社区获得应有的福利和能力,而不是为社区工作者个人或小团体赚取金钱或私利。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提供社会救助或救人自助的特殊服务,并不向求助者收取费用。社区工作属于“非营利”事业,来自政府资助和私人捐助的经费主要用于公共福利和基础建设。社区工作者必须具备一种崇高的理想,以务实的方法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服务社区,贡献社会。 2、平民意识。社区工作项目一般是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而确定的,社区工作者要把自己置于社区一员的位置才能体会和理解社区需要,充分尊重每一个社区成员的人格尊严和平等权利。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实现社区参与,增强社区成员对社区事业的关心和介入,帮助他们找到最关键的问题,培养人们的自助能力;并通过共同的工作计划或项目,推动社区发展。没有这种“群众路线”,社区工作就失去了动力和目标。社区工作者的平民意识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民主意识。即使社区工作者具有一种组织者的身份,也要充分重视志愿参加和民主合作的精神,促进社区成员或团体的自由发展和自动调适,充分发展各自的潜力。 3、知识基础。社区工作者的知识结构至少应当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社区工作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实务模式。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主要方法之一具有一套独特的工作原则、步骤和方法,社区工作者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工作的特殊和特点,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巧。第二,相关行为科学及社会科学的知识方法。在现代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过程中,吸收了各种现代科学成果。如果说,从事个案和小组工作更需要掌握一些社会心理学、精神医学、文化人类学知识的话,社区工作则更需要政治学(如公共行政学)、社会学(如组织社会学)以及经济学、教育学知识。第三,社区背景知识。较全面、深入了解一般社区结构、服务事业及公共或私人机构的功能特点,并熟悉社区生活习俗,从而容易适应工作环境,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 4、沟通技巧。社区工作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工作者能否取得社区成员的信任,与社区组织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社区工作者的基本角色要求。社区工作者既要与社区内外的组织机构打交道,也要与社区成员共同学习、讨论和工作。无论是工作伙伴之间的联合设计、集中财力、协同服务,还是推动工作对象的自助、互助和自治,都需要社区工作者发展或维持友好合作、群策群力,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社区工作者面对的工作伙伴或对象的职位、年龄、性格、组织角色各式各样,因此社区工作者要在理解“人”之社会重要性的前提下,遵循沟通与合作的原则,运用相应的知识技巧,建立信任关系。通过相互的沟通和合作,更加了解自己作为社区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最终为有成......余下全文>>
五:什么是社会工作的最基本的职能
一)户供专业资料
二)给案主提供支持与指导
三)进行社会救助
四)建立资源网络
五)化解社会纷争
六)提供信息与机会
七)给予意见和建议
八)参与政策的制定与调整
九)提供政策依据。
六:心理咨询师专业伦理守则是什么内容?
中国心理学会(以下简称“本学会”)制定的临床与咨询工作伦理守则(以下简称“本守则”),是本学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其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授权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标准制定工作组(以下简称“制定工作组”)在广泛征集有关专业人士的意见后制定的。制定本守则的目的是让心理师、寻求专业服务者以及广大民众了解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工作专业伦理的核心理念和专业责任,并籍此保证和提升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服务的水准,保障寻求专业服务者和心理师的权益,增进民众的心理健康、幸福和安宁,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本守则亦作为本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心理师的专业伦理规范以及本学会处理有关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伦理申诉的主要依据和工作基础。
总 则
善行:心理师工作目的是使寻求专业服务者从其提供的专业服务中获益。心理师应保障寻求专业服务者的权利,努力使其得到适当的服务并避免伤害。
责任:心理师在工作中应保持其专业服务的最高水准,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认清自己专业的、伦理及法律的责任,维护专业信誉。
诚信:心理师在临床实践活动、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应努力保持其行为的诚实性和真实性。
公正:心理师应公平、公正地对待自己的专业工作及其他人员。心理师应采取谨慎的态度防止自己潜在的偏见、能力局限、技术的限制等导致的不适当行为。
尊重:心理师应尊重每一个人,尊重个人的隐私权、保密性和自我决定的权利。
1. 专业关系
心理师应尊重寻求专业服务者,按照专业的伦理规范与寻求专业服务者建立良好的专业工作关系,这种工作关系应以促进寻求服务者的成长和发展,从而增进其自身的利益和福祉为目的。
1.1心理师不得因寻求专业服务者的年龄、性别、种族、性取向、宗教和政治信仰、文化、身体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对方。
1.2心理师应尊重寻求专业服务者的知情同意权。在临床服务工作开始时和工作过程中,心理师应首先让对方了解专业服务工作的目的、专业关系、相关技术、工作过程、专业工作可能的局限性、工作中可能涉及的第三方的权益、隐私权、可能的危害以及专业服务可能带来的利益等相关信息。
1.3心理师应依照当地政府要求或本单位的规定恰当收取专业服务的费用。心理师在进入专业性工作关系之前,要对寻求专业服务者清楚地介绍和解释其服务收费的情况。不允许心理师以收受实物、获得劳务服务或其他方式作为其专业服务的回报,因为它们有引起冲突、剥削、破坏专业关系等潜在的危险。
1.4心理师要明了自己对寻求专业帮助者的影响力,尽可能防止损害信任和引起依赖的情况发生。
1.5心理师应尊重寻求专业帮助者的价值观,不代替对方做出重要决定,或强制其接受自己的价值观。
1.6心理师应清楚地认识自身所处位置对寻求专业服务者的潜在影响,不得利用对方对自己的信任或依赖利用对方,或者借此为自己或第三方谋取利益。
1.7心理师要清楚地了解双重关系(例如与寻求专业帮助者发展家庭的、社交的、经济的、商业的或者亲密的个人关系)对专业判断力的不利影响及其伤害寻求专业服务者的潜在危险性,避免与寻求专业服务者发生双重关系。在双重关系不可避免时,应采取一些专业上的预防措施,例如签署正式的知情同意书、寻求专业督导、做好相关文件的记录,以确保双重关系不会损害自己的判断并且不会对寻求专业帮助者造成危害。
1.8心理师不得与当前寻求专业服务者发生任何形式的性和亲密关系,也不得给有过性和亲密关系的人做心理咨询或治疗。一旦业已建立的专业关系超越了专业界限(例如发展了性关系或恋爱关系),应立即终止专业......余下全文>>
七:社会工作专业如何
呵呵 看到你的提问我挺激动地 呵呵 毕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社会工作专业了 我就是这个专业的 我也不会用很多专业术语来描述这专业 就是觉得还不错 是个发展前景不错的专业 很多行业都可以涉足 加油吧 相信你朋友毕业的时候这个专业就更不错了……希望我的回答穿帮助你,用我最朴实的语言,呵呵……
八:简要说明社会工作是如何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行业性的形成
第一个受薪社会工作岗位出现在美国环境卫生委员会紧急救济署,但真正成为一个行业则是在马塞诸塞州慈善委员会成立之后。
行业性工作出现的原因:
(1)社会问题需要受薪人员来解决
(2)1877年成立的布法罗慈善组织会社在使用了数年“友善访问员”后,开始使用受训人员与案主建立联系。
(3)1886年睦邻组织运动在美国兴起,布雷姆纳总结了睦邻组织运动的影响,认为在与穷人友好接触时,工作者不仅需要知识,而且要理解普通大众的生活和痛苦。随着行业性社会工作的发展和行业协会的成立,作为行业的社会工作与关心社会福利的志愿群体开始区分开来。[2]
专业的产生
19世纪未、20世纪初以后,社会工作受到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的极大影响。人们假定,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寻找问题的原因,原因一旦确定,解决方法也随之出现,社会病态也就可以消除。社会工作教育在这个时期也逐渐发展。一些学院纷纷开设社会工作有关课程,为社会工作从行业性工作向专业性工作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和知识的储备。
里士满在1917年出版的《社会诊断》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的诞生。里士满也因此被人们誉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创始人
初步形成
(1)在社会工作训练和教育方面,美国社会工作学院协会于1919年成立,并于1932年颁布了社会工作教育的最低限度课程。此后,该协会陆续制定了一些重要教育政策,重新确定了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
(2)霍利斯·泰勒20世纪50年代初的报告和贝姆的研究对社会工作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3)20世纪50年代中期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工作教育在规模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诸多社会工作学院开始讲授统一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4)社会工作的专业组织开始建立。
专业化
按照弗莱克斯纳(Flexner)的观点,专业化有六条标准:伴随个人责任的智慧操作,素材来自科学和学习,这些素材逐渐变得实用且轮廓分明,拥有可传授的与人沟通技术,朝向自我组织,逐渐在动机上成为利他性的。按此标准,弗莱克斯纳认为社会工作尚非一个专业,但他呼吁要把社会工作建成一个专业。可以说,这是人们自觉地要把社会工作建成专业的开端。
虽然对社会工作是不是专业争论不休,但是相当数量的学者倾向于认为社会工作已是一个专业。除了格林伍德外,莫接莱斯和谢弗也认为社会工作已成为专业。因为社会工作已创办了指导专业成长与发展的独立协会,制定了专业行为的伦理守则,兴办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生层次的专业学院,并使教育方案获得认可,成功地在一些国家取得了社会工作实践的执照,引导着公共教育运动把社会工作传播给公众,实现了社会工作在助人专业中的地位,并通过与日俱增的专门化和限制加入专业的机会而走上了专业轨道。
一些学者对专业化进行反思,出现了“去专业化”思潮,认为社会工作应保留某些最初的和独特的品性。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工作的过度专业化不但会导致其基本的人道主义价值的丧失,而且会偏离对社会变革的承诺。
国内概况
专业社会工作20世纪50年代以前就已传入中国,1952年的院系调整被取消。1987年民政部和北京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决定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标志着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内地开始恢复。
上海浦东新区在2000年前后开始在医院、学校和社区设立社会工作站,这成为中国内地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标志。
2003年3月,上海出台了《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论证暂行办法》,同年11月,开始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这些都标志着......余下全文>>
九: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的不对称性互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社会工作的特点:帮助他人为目的的活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科学的助人方法;是助人的服务活动。(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2,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普通(工会) 行政(民政) 专业三种社会工作。
3、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立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指出社会工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理论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领域、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4、社会工作的目标:A服务对象方面:解救危难 缓解困难 促进发展 B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 促进社会和谐 推动社会进步 促进社会公正。
5、社会工作的功能A;对服务对象的: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 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B对社会:维持社会秩序 促进社会和谐。
6、和谐社会:“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7、1601年《伊利莎白济贫法》政府有责任救助并直接参与 确立了助人自助观念并要求乞丐劳动 规定专人从事救济即救助人员的专门化 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
8、1898年里士满《贫民中的友善访问》开始对社会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化的总结,1917年,《社会诊断》是试图使社会工作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什么是社会诊断》成为方法。20世纪40年代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被接受,60年代社区工作方法被承认,70年代社会行政作为间接的工作方法被接受。
9、1925年燕京大学社会学和社会服务系设立可视为发展标志1952年取消79年恢复。我国的社会工作表现出政府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教育率先发展、社会行政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同时并存,社会专业不断发展的特点。
10、社会工作的要素: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价值观念、助人活动、专业方法11、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活动的主体,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特点:A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B是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C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D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职业的助人活动。
12,社工和志愿者的区别:A职业和业余活动B是否经过训练C一般性和复杂工作事务D社会约束不同。
13、实际工作者和社工的区别;A是干部不是专业B没有受过专业训练C前者自上而下后者服务和互动D互动带有政治色彩E行政权威和专业权威。
14、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角色:A直接:服务提供者 支持者 倡导者B间接:管理者资源争取者 政策影响人 研究者
15、社工的知识要求:学科知识(社心管教) 政策知识 技术知识 文化知识。
16、社工的能力:技术能力 文化能力 心理素质 持续学习能力。
17、社会工作领域:A儿青老复康 社就心家医 学矫社军企B扩展:从困难人群到有需要的人群、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
18、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人道主义是社工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19、《周礼》:爱幼 养老 济贫 救灾 医疗和安富。社会福利制度越来越注重权利与义务的并重、平等和差异同存、公平和效率兼顾。
20、社会工作研究的核心是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间目标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恢复和......余下全文>>
十:社会工作是指什么?
社会工作的概念
代表性的定义:
(1)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NASW)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
(2)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过程。弗里兰德(Friedlander)1980年在其所著的《社会福利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elfare)一书中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服务,也是一种助人的过程。
(3)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方法。台湾学者廖荣利在1996年出版的《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引述芬克(Fink)对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或学科,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以增强个人与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功能。这种助人的专业方法注重人们和其所处环境的交互关系。
(4)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廖荣利本人在《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专业领域,它运用社会的和心理的科学原则,以解决社区生活中的特殊问题,并减除个人的生活逆境和压力。
(5)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威特默尔(Witmer)1942年在其所著的《社会工作:一种制度的分析》一书中认为:社会工作是有组织的机构或团体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而实施的一种援助,是为协助个人调整其社会关系而实施的各种服务。史坡林(Siporin)在1975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实务概论》一书中也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协助人们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并增强他们社会生活功能的一种社会制度化方法。
(6)对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定义。斯基摩尔(Skidmore)在其1994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一书中,对社会工作下了一个综合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其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群体(尤其是家庭)、社区的问题,以及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
陈良瑾等人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助人自助的专业性社会服务工作,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专门的职业。社会工作是为帮助人们满足那些仅凭个人努力无法满足的需求而采取的各种有组织的做法;它视受助者为积极能动的主体,而不只是被动消极的客体;它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运用专业的方法使受助者发挥潜能以自已解决自己的问题;它是一门以现代科学所提供的知识为基础的应用性社会科学。[1]
王思斌认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2]这个定义指出了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即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为主导的帮助他人的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更确切地说,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这个定义还指出,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鼎到助人的有效性。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制定......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