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主要包括

一:我国自主创新主要指( )创新a市场b技术c管理d组织

我国自主创新主要指(B )创新

a 市场 b 技术 c 管理 d 组织

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二:什么是自主创新,其包含哪些内容

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礌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当用于不同层面时,自主创新具有不同层次的含义,当用于表述企业创新活动时,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努力,攻破技术难关,形成有价值的研究开发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成果的商业化,获取商业利润的创新活动。当用于表述国家创新特征时,是指一国不依赖于他国技术,而依靠本国自身力量独立研究开发,进行创新的活动。

自主创新从内容上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原始性创新,即通过科研和开发,努力获得更 多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二是集成创新,即通过各种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基本内涵包括()A、原始创新B、集成创新C、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D、协同创新

A、B、C、D

四:在创新驱动元素中,创新主要包括了哪些具体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表述为: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可以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等方面结合着说。

五: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造成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背景,也有政策导向的问题;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和理念上的误区,但主要是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政策环境。

(一)市场体制不完善,没有形成有效推进自主创新的体制和制度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没有形成公平竞争和讲究诚信的市场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尚不完善,尚未建立起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产生和转移的法制环境。整个社会缺乏创新的文化氛围,培育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尊重个性、恪守诚信、公平竞争、激励探索、提倡冒尖、宽容失败的良好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还没有形成。

(二)政府作用和政策没有发挥好,有时甚至成为自主创新的障碍

虽然全国上下普遍重视和强调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但有些地方和部门并没有把技术进步和创新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

1.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症结。虽然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科研力量的主体已经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但是高层次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体制问题,深层次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机制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与科技相互促进的新型的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于建立和完善。

2.政府在产业发展中职能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并存。目前,各级政府仍然管了许多不应该管又管不好的事,而不少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却没有管好。政府在产业发展中职能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并存,制约了产业和企业的创新能力。职能越位表现在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部门过多地运用行政权力,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使市场机制发生扭曲,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创新环境;职能缺位则表现在政府对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缺乏统一规划,对支持产业创新的政策缺乏系统研究,对产业创新提供服务的功能弱化等。

3.相关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缺乏协调机制,影响了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尚未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决策体制和组织机制,体制分割已严重地影响到国家统一意志的达成和重大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组织,明显地削弱了国家科技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协同集成能力,特别是长期以来条块分立、相互封闭的行政管理格局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在决策体制上,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难以在国家整体目标上形成一致和分工合作的机制,存在着以部门利益代替国家利益的倾向。决策权与责任不对等,没有形成与事权相一致的责任追究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竞相争取财政资金,按各自的条条块块分配,造成在很多领域国家资金的重复配置和浪费。在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上,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贸易政策、消费政策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衔接,甚至存在着相互矛盾和抵触的现象。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最大问题不是过于集中,而是比较分散。例如,软件产业管理体系涉及多个部委,使权力和资源相对分散,增加了相互协调、配合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

4.国家对一些重要产业缺乏对自主创新的总体部署和有效安排。部分战略性产业发展未能妥善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难以形成统一的战略部署,也难以形成完整的创新链条。同时,共性技术的研发问题很突出,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不够。

5.现行政策体系与支持自主创新导向不协调。我国产业创新的体制、机制还很不完善,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受到很大制约。现行的政策体系,基本上以支持GDP增长为主,缺乏支持自主创新的明晰导向。特别是,有些政府部门把有限的资源用于规模扩张、增长速度,实际操作中对自主创新是......余下全文>>

六:什么是自主创新?

别人没发现的你发现了,别人没做成的你做成了。这就是创新。创新,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包括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这里所说的自主创新,主要指科学技术领域的创造性活动,大体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原始创新,以获取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目的;二是集成创新,将多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新产品、新产业;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

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新兴产业。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发展中国家通过向发达国家直接引进先进技术,尤其是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式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创新,不仅大大缩短了创新时间,而且降低了创新风险。

另外关于自主创新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自主是前提,这两个企业或者拒绝了合资,或者是从合资企业走出了自己的一步,只有这个前提,才能实现自主创新。

第二、创新是要害,有这个前提,不进行创新也是没有创新的,从他们创新的理念,从他们创新的勇气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实实在在的实施创新。

第三、产权是关键,只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才能够实现真正的竞争力。

第四、创新能力是核心,从这两个企业我们都可以看出,他们在创新过程中,逐渐的培育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中国要进行自主创新动力何在,创新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竞争,这是外部,同时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企业内部的压力,就是战略,从这两个企业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战略上有一个长远的和近期结合的安排,这就是战略上要坚持自主创新。

第三点,关于中国进行自主创新,我们的优势何在,我们可以列举我们的优势,列举我们的劣势,但是从他们的报告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需要保护开发和利用,那就是中国巨大的市场,从两位老总的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中国的市场有一种先知先行感知的优势,这是在与狼共舞的条件下,这是我们可能利用的加强我们自主创新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点,我们在创新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创新者很难保护自己创新的利益。在刚才的报告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招商银行属于服务业,服务业的创新是最难保护的,因为它一般不能用知识产权,专利来进行保护,它很容易学习,它的障碍非常之低,创新保护的一种方式,就是用创新来保护创新,所以招行在不断的推出新东西,当跟随着已经跟上的时候,它的新东西就出来了,新东西能不能及时的,无穷的推出,这个也是有局限的,保护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品牌,招商银行在他们品牌的营造当中,也为我们提供的宝贵的经验。

第五点,就是关于创新的自主创新的内功,自主创新的内功需要进行制度,文化建设等等方面,也需要在技术开发方面建立自己的方法体系,程序体系,向刚才徐总所说的他们建立了两百多项自己的标准,也就是他们......余下全文>>

七:自主创新的含义和内容

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自主创新从内容上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原始性创新,即通过科研和开发,努力获得更多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二是集成创新,即通过各种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即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

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新兴产业。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发展中国家通过向发达国家直接引进先进哗术,尤其是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式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创新,不仅大大缩短了创新时间,而且降低了创新风险。

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自主创新能力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对其特征和影响因素的把握有助于理论界和实业界更好理解其内在关系,为指导企业发展提供依据。尹洪斌(2006)指出基于对自主创新的本质认识,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目的性。这种目的性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贯彻于自主创新过程的始终。如经济技术的创新的目的就是产生新产品、新工艺,促进产品产量的提高和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效益、创造财富。2.变革性。自主创新是对已有事物的改革和革新,是一种深刻的变革。3.新颖性。自主创新显示了与传统的不合时宜的陈旧事物的决裂,是对现有的不合理事物的扬弃,创新不是走历史的循环之路,而是革除过时的事物,确立先进的事物。4.超前性。这种超前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超前。5.自主性。创新要有自己特色,并且为市场接受,服务于顾客,创造并保持超额利润。候先荣(2003)在其所著《企业创新理论与实践》中提出自主创新有以下五个特征:1.高风险性。因为创新活动涉及许多相关环节和众多影响因素,从而使创新的结果呈现不确定性,这意味着创新带有较大的风险性。2.高回报率。在经济活动中,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尽管创新的成功率较低,但成功后可赚取的利润却是相当可观的。3.创造性。创新的成果常常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和个性表现的结晶,带有很强的创新性。4.综合性。创新活动常常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或是建立在许多人的成果基础上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可以认为自主创新的综合性和时效性贯穿整个过程的始终,表现一定的新颖和超前意识。自主创新是失败和成功、自主与集成的统一体。对于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王一鸣(2004)认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包括产业发展阶段、市场环境、技术链和创新链、国家创新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外部因素,盈利水平和投入能力,创新收益,创新人才,企业家精神等内部因素。徐大可、陈劲(2006)以实证的方法论证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有:知识积累、技术学习、研究与开发(R&D)活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是企业自主创新的驱动力量,认真研究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因素,对规划企业战略、寻求内外环境支持、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效的利用各种因素水平可以实现企业各种资源良性互动,提高和完善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企业在进行创新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要想提高综合创新能力,就必须平衡和协调各方面的创新力,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创新体系,并且探索出一条适应我国企业发展的自主创新道路,因此构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路径和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王小产(2006)认为在“十一五”期间重点是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路径分两步:首先重点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综合技术)和优势品牌的企业,同时全面提升中小创新型企业的模仿创新能力。然后在集成创新特别是优势品牌形成的基础上,在原始创新能力上形成战略突破。即自主技术创新要激进式发展,由中间突破逐步升级,形成最终的大突破,还要加强形成与消费偏好相适应的技术偏好路径的建设。宋河发(2006)认为特有的国情决定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演进不能等同于韩国和日本,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应当是:确立自主创新目标-自主创新设计-存量技术扫描-创新-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必要的知识产权引进-自主实施的模式演进。从国际经验来看, 任何一个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赶超的国家与地区,都是在总体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经济实力已经十分强大以后才真正转向自主创新为主。而我国虽然经过2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余下全文>>

九:什么是创新?创新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这个可怜人,这时请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给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当然,您也许能猜到,这个可怜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创新”的由来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熊彼特的理论一开始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1934年他的作品用英文出版后,才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上世纪90年代,我国把“创新”一词引入了科技界,形成了“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等各种提法,进而发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创新的说法几乎无处不在。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所教授李正风认为,“创新”一词在我国存在着两种理解,一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理解创新,二是根据日常含义来理解创新。目前,人们经常谈及的创新,简单说来就是“创造和发现新东西”。这里使用的实际上是“创新”的日常概念。从这个广义的概念上看,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创新。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技创新”、“自主创新”究竟属于哪个范畴呢?从事创新概念研究的学者普遍认为,很难进行严格的界定。在汉语言中,经济学范畴的创新(innovation)一词,没有严格对应的词汇,现在使用的“创新”很容易和另一个词“discovery”混淆,特别是在基础科学领域。这种概念的泛化或者说是多元化,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从有利的方面说,清华大学的另一位学者刘立博士认为,这种多元化有利于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同角色的人,参与创新行为,也有利于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非经济学的评估。而不利的一面在于,丧失了统一的标准,使很多行为都能被称为“创新”,而“创新”本身,也容易成为一个简单的“口号”。由于创新的系统性,以及创新系统的复杂性,也使人们越来越注意从社会、政治和科技、文化的角度来理解企业、企业之外的其他机构在创新系统中的行为和作用,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把企业之外的不同机构或者不同社会角色在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孤立起来,特别是撇开与企业创新活动的联系,就往往容易把创新这个概念单纯理解为“创造新东西”。创新行为在历史上长期是一种企业家的个人行为,从20世纪中叶,特别是六七十年代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多机构参与的系统行为,因此,20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和理论。冷战结束后,国家之间的竞争转向以经济竞争为主,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知识和技术的进步,这种形势下,国家创新系统建设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英文中,这个创新Innovation,它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一个,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那创新作为一种理论,它的形成是在20世纪的事情。由一个学经济学、学管理学,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他在1912年,第一次把创新引入了经济领域。换句话说,从经济的角度他提出了创新,他认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生产函数,实现生产要素的从未有过的组合。他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创新的五个方面。一个产品创新,就是生产一种新的产品,要采取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工艺创新,要开辟市场,市场开辟,市场开拓创新。要采用新的生产要素,要素创新。第五,制度、管理体制、管理机......余下全文>>

十:我国自主创新能不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造成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背景,也有政策导向的问题;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和理念上的误区,但主要是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政策环境。

(一)市场体制不完善,没有形成有效推进自主创新的体制和制度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没有形成公平竞争和讲究诚信的市场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尚不完善,尚未建立起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产生和转移的法制环境。整个社会缺乏创新的文化氛围,培育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尊重个性、恪守诚信、公平竞争、激励探索、提倡冒尖、宽容失败的良好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还没有形成。

(二)政府作用和政策没有发挥好,有时甚至成为自主创新的障碍

虽然全国上下普遍重视和强调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但有些地方和部门并没有把技术进步和创新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

1.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症结。虽然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科研力量的主体已经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但是高层次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体制问题,深层次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机制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与科技相互促进的新型的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于建立和完善。

2.政府在产业发展中职能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并存。目前,各级政府仍然管了许多不应该管又管不好的事,而不少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却没有管好。政府在产业发展中职能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并存,制约了产业和企业的创新能力。职能越位表现在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部门过多地运用行政权力,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使市场机制发生扭曲,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创新环境;职能缺位则表现在政府对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缺乏统一规划,对支持产业创新的政策缺乏系统研究,对产业创新提供服务的功能弱化等。

3.相关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缺乏协调机制,影响了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尚未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决策体制和组织机制,体制分割已严重地影响到国家统一意志的达成和重大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组织,明显地削弱了国家科技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协同集成能力,特别是长期以来条块分立、相互封闭的行政管理格局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在决策体制上,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难以在国家整体目标上形成一致和分工合作的机制,存在着以部门利益代替国家利益的倾向。决策权与责任不对等,没有形成与事权相一致的责任追究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竞相争取财政资金,按各自的条条块块分配,造成在很多领域国家资金的重复配置和浪费。在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上,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贸易政策、消费政策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衔接,甚至存在着相互矛盾和抵触的现象。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最大问题不是过于集中,而是比较分散。例如,软件产业管理体系涉及多个部委,使权力和资源相对分散,增加了相互协调、配合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

4.国家对一些重要产业缺乏对自主创新的总体部署和有效安排。部分战略性产业发展未能妥善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难以形成统一的战略部署,也难以形成完整的创新链条。同时,共性技术的研发问题很突出,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不够。

5.现行政策体系与支持自主创新导向不协调。我国产业创新的体制、机制还很不完善,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受到很大制约。现行的政策体系,基本上以支持GDP增长为主,缺乏支持自主创新的明晰导向。特别是,有些政府部门把有限的资源用于规模扩张、增长速度,实际操作中对自主创新是......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