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圣治章第九

一:那个晓的孝经的第九章?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於孝乎?子曰:天地之性,惟人为贵。人之行,莫

大於孝。孝莫大於严父,严父莫大於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後稷,以

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

又何以加於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

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

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

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

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

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

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二:圣治章第九中圣治是什么意思

你说的是《孝经·圣治章》吧?结合前文,前面讲了孝道的意义,以及天子、诸侯、卿大夫以及士大夫诸人的孝,到这一章,曾子继续和孔子讨论孝道,在这一章,主要说圣德的君王如何治理天下,由此,“圣治”也就是圣人的治理之道。

三:孝经全文

百孝经全文:

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顺能生孝顺子 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谢世即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独讲吃穿

孝道贵在心中孝 孝亲亲责莫回言

惜乎人间不识孝 回心复孝天理还

诸事不顺因不孝 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道贵顺无他妙 孝顺不分女共男

福禄皆由孝字得 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人都可孝父母 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里有孝语 孝妇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 又落孝来又落贤

女得淑名先学孝 三从四德孝在前

孝在乡党人钦敬 孝在家中大小欢

孝子逢人就劝孝 孝化风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声价贵 死后孝子万古传

处世惟有孝力大 孝能感动地合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 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为孝 能孝就是好儿男

为人能把父母孝 下辈孝子照样还

堂上父母不知孝 不孝受穷莫怨天

孝子面带太和象 入孝出悌自然安

亲在应孝不知孝 亲死知孝后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 孝贵实行不在言

孝子齐家全家乐 孝子治国万民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 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贫和富 善体亲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即为孝 忍让二字把孝全

孝从难处见真孝 孝容满面承亲颜

父母双全正宜孝 孝思鳏寡亲影单

赶紧孝来光阴快 亲由我孝寿由天

生前为孝方为孝 死后尽孝徒枉然

孝顺传家孝是宝 孝顺温和孝味甘

羔羊跪乳尚知孝 乌鸦反哺孝亲颜

为人若是不知孝 不如禽兽实可怜

百行万善孝为首 当知孝字是根源

念佛行善也是孝 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 孝矣无穷孝无边

此篇句句不离孝 离孝人伦颠倒颠

念得十遍千个孝 念得百遍万孝全

千遍万遍常常念 消灾免难百孝篇

四:《孝经》全文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五:孝经全文孝经全文

孝经全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 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 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 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 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 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 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 一人。” ○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 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 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 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 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 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 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 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 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 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 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 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 顺之。’”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 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 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 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 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 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 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 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 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 忒。’” ○纪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余下全文>>

六:孝经选段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有人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绝对化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烦琐的规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封建专制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该书还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则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则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是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孝经》还把封建道德规范与封建法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孝经》古文经多出第十九章。《古文孝经·闺门章第十九》:“子曰:闺门之内,具礼矣乎!严亲严兄。妻子臣妾,犹百姓徒役也。”

=================================================================================

【孝经原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孝经译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麽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余下全文>>

七:学学孝经吧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揣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