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先富民文言文翻译

一:《王国富民》的古文翻译

PS:你没贴原文。。“王国富民”一说,共有三个出处:

一、《荀子•王制》第九篇:

“成侯、嗣公聚敛计数之君也 ,未及取民也。子产取民者也,未及为政也。管仲为政者也,未及修礼也。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故我聚之以亡,敌得之以强。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

【译文】卫成侯、卫嗣公,是搜刮民财、精于计算的国君,没能达到取得民心的境地;子产,是取得民心的人,却没能达到处理好政事的境地;管仲,是善于从理政事的人,但没能达到遵循礼义的境地。遵循礼义的能成就帝王大业,善于处理政事的能强大,取得民心的能安定,搜刮民财的会灭亡。称王天下的君主使民众富足,称霸诸侯的君主使战士富足,勉强能存在的国家使大夫富足,亡国的君主只是富了自己的箱子、塞满了自己的仓库。自己的箱子已装足了,仓库已塞满了,而老百姓则贫困了,这叫做上面漫出来而下面漏得精光。这样的国家,内不能防守,外不能征战,那么它的垮台灭亡可以立刻等到了。所以我搜刮民财以致灭亡,敌人得到这些财物因而富强。搜刮民财,实是招致侵略者、肥了敌人、灭亡本国、危害自身的道路,所以贤明的君主是不走这条路的。

二、尉缭子•战威第四:

“王国富民,伯国富士,谨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食府,所谓上满下漏,患无所救。”

【翻译】王道的国家让平民充实富裕起来,霸道的国家让士子充实富裕起来;而仅仅能存在的国家,则是让大夫官僚富起来;走向亡国道路的国家,则是让(国王)自己的仓库充实起来,这就称为当官的富起来而平民穷了。在这里,上是指王宫贵族,官僚大夫;下是指平民百姓。溢是指溢出,富得流油的意思;漏是指流失,漏财,被剥夺,所以很贫穷。总之这段话是在讲平民百姓的重要性的。

三、《说苑•政理》

文王问于吕望曰:“为天下若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文王曰:“善!”对曰:“宿善不祥。是日也,发其仓府,以赈鳏、寡、孤、独。”

【翻译】周文王问姜子牙如何治理天下,姜子牙说:“要称王的国家使老百姓富裕,要称霸的国家使士富裕(周朝的士是贵族的最下层,包括文士、武士、辨士和谋士,也可说是今天的中产阶层知识分子),勉强维持生存的国家使高官贵族富裕,即将灭亡的国家只要使国库富足”周文王听后,回答说“太好了!”,姜太公接着说:“善事隔宿而不立行是不吉利的。”当日,周文王马上让人打开粮仓赈济穷人,于是百姓欢欣鼓舞,西周日益强盛。

王国富民,霸国富士——读尉缭子

尉缭子在“战威第四”里提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仓府。所谓上满下漏,患无所救。

历史也许从先秦己翻过几千年,但至今,从社会构架上,还是有许多相同之处的,民众、知识分子、官僚,大多数人和小数人,这基本上还是这样的。王国者,仁政也。让广大民众都过上好日子,不为生存而担忧,这从来是一种理想的社会追求。当然,这也是相对的,一个社会现实上还是有差别的,在剩下的三个选择中(现代还应在霸国富士后加一个∶富资本家),亡国之策,当不可取。而仅存之国,残延苟且之国,其实也是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的,官僚的富在社会上占的比重在增加时,这个社会也是很危险的。在一个达不到理想化程度的社会,官僚的生存还是要保障的,级别待遇也是必须的,同时,防止他们手中的权力去捞取财富,这也......余下全文>>

二: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介绍

出自管仲《管子·治国第四十八》。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汉族,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东周春秋时代齐国的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誉,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虽是齐国下卿,却被视为中国历史上宰相的典范,任内大兴改革,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性服务业供奉为保护神。《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做出了分析和批判。

三:吴升平是谁?

不知道呢。。。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