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衣天使人生小故事
白衣天使的圣地
我走进护士的行列并不偶然。
上小学的时候,我家楼上住着一位阿姨,是一名眼科护士,楼里的大人、小孩对她都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周姨。全楼的人几乎谁有一点小毛病都会去找周姨看一下。周姨不是医生,可老街坊们对她有一种特别的信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依赖,老人们总是说,一个老护士,她丰富的临床经验绝对不亚于一个医生。我和楼里的孩子们都曾经是周姨义务诊断的对象,谁家有人不舒服,第一个反应不是去医院,而是去敲周姨家的门。
大概我小时候在父母眼睛里是一个很内向的女孩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老实。所有的父母对家里最老实的孩子都有一个很现实的希望,那就是希望这个孩子能稳定,四平八稳地过完一辈子,不用特别出色,也不会特别平庸。那时候,我妈就用周姨来教育我,她经常说,像我这样的女孩,只要今后能找到一个做护士的职业,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每天穿着白大褂、干干净净的,她也就满足了。
可能就是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之中,我开始认为在女人所能从事的职业当中。护士是比较出色的一种。
我高中毕业那一年是恢复高考后参加考试的人最多的一年。像我这样平时学习成绩只是中等水平的人,能考上一个中专,没有去待业,就是很不错了。更值得庆幸的是我居然考上了一所护士学校。那时我们楼里几乎每一家都会有一个或两个待业青年。大概是因为我没有走进待业青年的行列吧,我的父母特别高兴,连我自己也认为是如愿以偿了。
那一年的夏天,我上了这所护士学校。当时我18岁。
开学典礼那天,45名和我一样的女孩抱着同样的希望坐在学校的礼堂里,从校长的讲话里我们知道了谁是南丁格尔,知道了我们从此就是白衣天使的预备队员,知道了什么是白衣天使的职责。
当时我心里默默地想,今后一定要做一名南丁格尔式的好护士。救死扶伤。决不愧对白衣天使的称号。现在这样说,好像有点儿像豪言壮语。但那天我真的是这么想的。这可能也是一种青春的单纯吧。
两年半的学习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平时我们一些同学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在说盼望早一些毕业、早一些开始进医院工作的话,我们的心情都是很迫切的,那种迫切之中也加入了特别多的好奇。
毕业前夕,我们八个比较好的姐妹每人拿出一个月的助学金,当时我们每月的助学金是十六元五角,凑在一起去崇文门附近的新侨餐厅聚会了一次。聚会上我们当中最大的女孩提议每人说一下今后的打算,我记得几乎每个人都说了差不多意思的话,概括起来就是今后要做一名好护士。吃完饭我们一起走到天坛公园。分手的时候,八双手握在了一起,互相祝福,发誓今后无论分配到哪里,都不要忘记我们几个人是光荣的白衣天使。
就是这一天之后,我们中的几个人再没有见过面。后来从其他同学那里听说,我是八个人中最后一个离开临床的。现在想起来我们当时真是太天真了。
我们那一届毕业生在参加分配的时候才发现,我们能去的最大一所医院也不过是一个区级的中型医院,有些人干脆就分配到了那种被居民区里的老人们称为“小医院儿”的地方。我想我是非常幸运的,刚好被分配到这所“最大”的医院。
报到那天我穿了自己最喜欢的衣服,想像着能够走进一座高高的大楼,窗明几净,工作人员都穿着白色的衣服,他们忙碌地工作着,为病人解除着痛苦,我也将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当我走到我要工作的医院时,怎么说呢?说是惊呆了真的一点儿都不夸张。这家医院在一片周围的建筑物都已经被拆除了的平房里,孤零零的,完全不是我想像之中和我看到过的那些医院的样子,当时我的心都凉了,这难道就是我下决心要干一番事业的地方吗?
第二天,我被分配到妇产科工作。一位60多岁、满脸“五线谱”的老头儿......余下全文>>
二:白衣天使的故事五十字
邓练贤:广东首位殉职医生
2003年4月21日下午5时40分,冲锋在抗击“非典”最前线而被感染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邓练贤不幸逝世,终年53岁。这是广东省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战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医生。
叶欣:永远的白衣战土
2003年3月25日凌晨,47岁的叶欣——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永远毕上了她美丽的双眼。
卫保周:洛阳花开非典战
奋战在非典防治一线的洛阳市直机关第二门诊部51岁的副主任医师卫保周,因劳累过度,导致心脏病复发,于5月29日牺牲在她所热爱的岗位上。
王晶:用激情托起脆弱的生命
时年32岁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士王晶,同非典病魔顽强抗争了一个多月后,于5月27日下午与世长辞。
谢婉雯:爱心传遍香江
因救治非典病人而染病殉职的首位香港女医生谢婉雯,于5月13日逝世以来,一直为各界敬仰,并被视为香港的“南丁格尔”。其逝世唤起了港人在逆境中团结求生的精神。谢婉雯的生命永远的凝固在年轻的35岁。
李晓红:以生命之躯迎击非典
2003年4月16日,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年仅28岁的主治医师李晓红,猝然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她是第一个牺牲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线的军队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身着“橄榄绿”的白衣天使,为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她以自己的生命之躯迎击肆虐的非典,给世间留下一曲悲壮的生命绝唱。
梁世奎:用生命铭刻的丰碑
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梁世奎,与那些为救治SARS病人而殉职的医务人员一样,2003年4月24日,他把生命的最后时光留在了他一生挚爱的手术台上。而就在梁世奎走了的那一天,他最后抢救的“非典”患者已完全康复,即将健康出院。
刘永和:用生命谱写忠诚
在举国上下如火如荼全面抗击非典时,山东省胶南市公安局大珠山派出所民警刘永和却离开了他曾经奋斗过的战线。
5月8日下午4时,本来是刘永和与同事们交班的时间。虽然已经紧张工作了近10个小时,多病的身体早已发出抗议,但是看着较往日增多的待检车辆和人员,刘永和实在放心不下。为了加快检疫速度,防止车辆阻塞,他毅然决定放弃按时换班,继续奋战在检疫点上。
正当刘永和站在路边对箱式货车进行例常登记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车祸让年仅39岁的鲜活生命就这样在刹那间陨落。
这是全国公安系统第一个牺牲在抗非一线的勇士,5月22日,公安部追授刘永和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称号。
额尔敦陶格陶:草原上不落的太阳
额尔敦陶格陶是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旗委常委、副旗长,旗牧区防控非典工作组组长。自今年4月22日内蒙出现第一例输入性非典疑似患者以来,他就开始夜以继日实施布控方案,带领卫生、防疫、畜牧、民政等单位的领导,深入牧区,将1.2万份蒙文宣传资料发放到牧户,部署春季生产及“围封转移”工作。终因过度劳累,脑溢血突发,5月7日倒在了防控非典的第一线。
年仅51岁的额尔敦陶格陶是目前在全国抗击非典战役中因公殉职的第一位副处级党政干部。
范信德:人民健康好卫士
在对抗非典型肺炎疾患的战斗中,医疗战线的英雄前仆后继地用汗水和生命筑起了一道血肉堤防。这当中,运送危重非典病人而不幸染病去世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司机范信德,就是其中的一位。这是一位普通的司机,平实的广东汉子,他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铮铮誓言。...余下全文>>
三:白衣天使的故事?
太多了
四:概括白衣天使的故事
白衣天使,即是穿白大褂的护士。意思是说:她们纯洁、善良、富有爱心;她们救死扶伤,童叟无欺。她们被比喻为是奉上帝的差遣到人间来治病救人的天使。 人们都喜欢把护士比喻白衣天使。
五:为非典献身的白衣天使的故事
科室里似乎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记得她那永远穿梭忙碌的身影和那春风般关切的抚慰。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6岁的叶欣,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却永远地走了。
病魔袭来迎着上
叶欣是知道这次抗击“非典”危险的。她病倒前两周,我们连周末去老人那的聚餐都取消了。
叶欣的爱人总是神闲气定,波澜不惊。他相信,危险和死亡从来不会真正地走进他双眸明亮的妻子;他相信,妻子不会离开他和还在上大学的儿子。然而,叶欣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拼搏的战场上。以前连家中水电费多少都不知的他,如今要父子相依为命,从烧菜、洗衣开始照料自己和儿子。他强忍悲痛从叶欣工作的科室取来了她心爱的工作服和燕尾帽,让她与人们作最后的诀别。因为,“她喜欢工作服,哪怕再旧再破她也喜欢”。眼含热泪,他对前去采访的记者说:“其实,叶欣是知道这次抗击‘非典’危险的。她病倒前两周,我们连周末去老人那的聚餐都取消了。当病魔袭来时,叶欣是迎着上去的。她没有当逃兵,我们为她骄傲。”
身先士卒连续加班
忙的时候,叶欣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来电询问。只是对接听电话的姑娘说,“告诉他,我在班上。没事。”
今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开始发现“非典”和疑似“非典”的患者,最高时一天5例。面对增加了两倍的工
作量,叶欣护士长周密筹划,并安排了加强班。为了防止病魔感染自己的同事,每天上班,她第一件事就是亲自打来开水拿来预防药,亲眼看着大家吃下去。她苦口婆心地提醒大家做好各项隔离措施,从医生到护工一个不拉,其检查的严谨和认真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科室的工作强度不断增加,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来电询问。只是对接听电话的姑娘说,“告诉他,我在班上。没事。”
“我已经给这个病人探过体温、听过肺、吸了痰,你们就别进去了,尽量减少感染机会。”在迎战“非典”的日子里,叶欣这番话令很多年轻护士落泪。
原有冠心病,曾经作过心脏搭桥术的患者梁先生因发热咳嗽前来急诊,短期内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烦躁不安,面色紫绀,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叶欣护士长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使患者处于半坐卧位,面罩吸氧,接上床边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仪,静脉注射强心药、血管活性药、呼吸兴奋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2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护士长顾不上休息,拖着疲惫的身躯又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了。因为还有上了呼吸机的危重病人7床冼伯,9床高伯的护理工作等着她去检查……就这样,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一直伴随着叶欣。
“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和二沙急诊科主任张忠德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叶欣尽量包揽了对急危重非典病人的检查、抢救、治疗、护理工作,有时甚至把同事关在门外,声色俱厉,毫无协商的可能。然而不幸很快发生了。
2月24日,对于叶欣来说是一个紧张而又寻常的日子。前天晚上值夜班时只觉得周身酸痛,疲倦得很。自从急诊科出现“非典”患者以来,她已经没有节日或周末的概念了。近一段时期以来,她明显地感到精力不济,尤其是颈椎病、腰椎病和膝关节病似乎凑热闹般一齐袭来,可急诊科有太多的事需要她,她放不下。
上午,一位怀疑肠梗阻的急腹症患者前来急诊,同时患者的某些症状引起了医务人员的高度注意。怀疑终于被证实:又是非典型肺炎!患者的病情急转直下,一切严重的症状都呈现了,这是一例“毒”性极大的重症患者!叶护士长与专家组的成员迅速展开了抢救工作,患者终于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可“非典”就在这个时候闯进了已经在一线连续奋战了好多......余下全文>>
六:白衣天使的感人故事
白衣天使背伤员奔跑五小时
四川什邡市红白镇离震中汶川只隔着一座大山,地震发生时,红白镇水泥矿山厂蔡海英一家人正在吃午饭。丈夫坐在对面,她怀抱着不到4岁的儿子。
突然,大地筛糠般抖起来。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房就轰然倒塌,蔡海英两眼一黑失去了知觉……
5月14日下午,刚刚完成18个小时长途奔袭、凌晨2时才到达什邡市洛水镇的广州军区医疗队队员,马不停蹄徒步17公里赶到红白镇。下午2时,刚处理完先头部队抢救出来的伤员,医疗队员就投入了挖掘废墟救人的行动。
不知过了多久,埋在废墟中的蔡海英似乎听到瓦砾外面的人声。身边的丈夫一动不动,她使出最后的力气呼救,但声音小得连她自己都听不太清楚。她不知道,此时离地震发生已超过了48小时。
“快听,里面好像有人呼救!”细心的护士听到了蔡海英的喊声,大家立即围拢过来集中力量攻关。
时间一分一秒在流逝。队员们一边向废墟中的幸存者喊话,一边用平时拿手术刀、注射器的手艰难挖掘。一点一点,终于看到了大人的头;一点一点,终于把大人怀中的小孩从废墟中抱了出来。
15时30分,队员们终于把蔡海英也救了出来。
大人小孩生命体征正常,均没有生命危险。但蔡海英伤势严重,左小腿严重骨折,并已感染,时间拖久了会危及生命。
队员们来不及享受救人成功的喜悦,背起蔡海英就往山下跑。经过5个小时的奔走,蔡海英终于被送上了早已等候在山脚下公路边的救护车。
七:白衣天使邓练贤的故事200字左右
戚继光(嘉靖七年1528年—万历十五年1587年),安徽定远人,现山东半岛一带。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其祖为明朝开国将领戚祥,曾任朱元璋亲兵,洪武十四年(1381)最终病逝,授世袭明威将军。
戚继光从浙江义乌募集矿工和农民,编练戚家军。戚继光创立“鸳鸯阵”,阵法可随机应变,阵攻防兼宜,适合于山林、道路、田埂等狭窄地形。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家军大破倭寇于浙江临海,九战九捷。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与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显等创平海卫大捷。从此倭患终被荡平。
八:为非典献身的白衣天使的故事
科室里似乎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记得她那永远穿梭忙碌的身影和那春风般关切的抚慰。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6岁的叶欣,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却永远地走了。
病魔袭来迎着上
叶欣是知道这次抗击“非典”危险的。她病倒前两周,我们连周末去老人那的聚餐都取消了。
叶欣的爱人总是神闲气定,波澜不惊。他相信,危险和死亡从来不会真正地走进他双眸明亮的妻子;他相信,妻子不会离开他和还在上大学的儿子。然而,叶欣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拼搏的战场上。以前连家中水电费多少都不知的他,如今要父子相依为命,从烧菜、洗衣开始照料自己和儿子。他强忍悲痛从叶欣工作的科室取来了她心爱的工作服和燕尾帽,让她与人们作最后的诀别。因为,“她喜欢工作服,哪怕再旧再破她也喜欢”。眼含热泪,他对前去采访的记者说:“其实,叶欣是知道这次抗击‘非典’危险的。她病倒前两周,我们连周末去老人那的聚餐都取消了。当病魔袭来时,叶欣是迎着上去的。她没有当逃兵,我们为她骄傲。”
身先士卒连续加班
忙的时候,叶欣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来电询问。只是对接听电话的姑娘说,“告诉他,我在班上。没事。”
今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开始发现“非典”和疑似“非典”的患者,最高时一天5例。面对增加了两倍的工
作量,叶欣护士长周密筹划,并安排了加强班。为了防止病魔感染自己的同事,每天上班,她第一件事就是亲自打来开水拿来预防药,亲眼看着大家吃下去。她苦口婆心地提醒大家做好各项隔离措施,从医生到护工一个不拉,其检查的严谨和认真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科室的工作强度不断增加,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来电询问。只是对接听电话的姑娘说,“告诉他,我在班上。没事。”
“我已经给这个病人探过体温、听过肺、吸了痰,你们就别进去了,尽量减少感染机会。”在迎战“非典”的日子里,叶欣这番话令很多年轻护士落泪。
原有冠心病,曾经作过心脏搭桥术的患者梁先生因发热咳嗽前来急诊,短期内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烦躁不安,面色紫绀,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叶欣护士长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使患者处于半坐卧位,面罩吸氧,接上床边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仪,静脉注射强心药、血管活性药、呼吸兴奋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2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护士长顾不上休息,拖着疲惫的身躯又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了。因为还有上了呼吸机的危重病人7床冼伯,9床高伯的护理工作等着她去检查……就这样,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一直伴随着叶欣。
“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和二沙急诊科主任张忠德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叶欣尽量包揽了对急危重非典病人的检查、抢救、治疗、护理工作,有时甚至把同事关在门外,声色俱厉,毫无协商的可能。然而不幸很快发生了。
2月24日,对于叶欣来说是一个紧张而又寻常的日子。前天晚上值夜班时只觉得周身酸痛,疲倦得很。自从急诊科出现“非典”患者以来,她已经没有节日或周末的概念了。近一段时期以来,她明显地感到精力不济,尤其是颈椎病、腰椎病和膝关节病似乎凑热闹般一齐袭来,可急诊科有太多的事需要她,她放不下。
上午,一位怀疑肠梗阻的急腹症患者前来急诊,同时患者的某些症状引起了医务人员的高度注意。怀疑终于被证实:又是非典型肺炎!患者的病情急转直下,一切严重的症状都呈现了,这是一例“毒”性极大的重症患者!叶护士长与专家组的成员迅速展开了抢救工作,患者终于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可“非典”就在这个时候闯进了已经在一线连续奋战了好多......余下全文>>
九:白衣天使的作者还有怎样的故事
主要讲的是南丁格尔做护士一生的事情改变了世界对护士的看法,从而产生了南丁格尔护士奖,为的是表彰对护士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白 衣 天 使到医院看病,除了接触医生,还要接触护士,特别是住院治疗的时候,接触护士更多了。医生给病人诊断病情,确定治疗方案,护士遵照医生的嘱咐给病人量体温、打针、吃药、包扎伤口,随时护理病人。护士以她们特有的爱心、微笑和科学的护理方法,帮助病人康复,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以往在医院里是没有专门的护士这一职业的,大约一百五十年前才设立了现代护理专业,培养专业护士,这一专业的创始人是南丁格尔。南丁格尔是英国人,1820年出生于意大利。她家境优裕,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的父母希望她发展文学、音乐方面的才能,跻身上流社会,而她对此却兴致淡薄。她在日记中写道:“摆在我面前的道路有三条:一是成为文学家;二是结婚当主妇;三是当护士。”她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开始时,英军医疗救护条件非常低劣,伤员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四十二。报纸披露了这些事实,国内哗然。南丁格尔主动申请担任伤员的护理工作,率领三十八名护士奔赴前线,独自开拓现代战地护理事业。对于一位女性而言,这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因为当时英国舆论一直反对在医院,特别是在战地医院中有女护士出现。有一次,南丁格尔正在一边给伤员换药,一边安慰着他,伤员感动得流下了泪水。这时,有一位少校军官进来了,把南丁格尔叫了出去,带着满脸不屑的神情对她说:“高贵的小姐,你还是回伦敦去吧!你就是把这些伤员护理好了,他们也不能上战场了。”“为什么?”南丁格尔不解地问。“你想一想,一个动不动就流眼泪的人,能冲锋陷阵吗?你和你的同伴把他们娇宠坏了!”“不!”南丁格尔直视着少校的眼睛说,“在我的眼里,他们是人,是兄弟,他们受伤了,他们应该得到护理和安慰。”少校还想说什么,南丁格尔表情严肃地说:“对不起,少校先生,我现在没有时间和你讨论这个问题。”说完,她转过身向病房走去。南丁格尔建立了护士巡视制度,每天夜晚她总要提着风灯巡视病房,一夜间巡视的路程有七公里。每当她手持风灯走过长街,身影所到,士兵们以亲吻她的身影来表示自己的崇高敬意,并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士”。在南丁格尔的努力下,病房的条件大大改善,半年的时间里,伤员的死亡率下降至百分之二。许多伤员康复后,还不忘南丁格尔,他们把南丁格尔在医院的业绩编成诗歌,印成小册子。五十年后,士兵们重逢时还在一起朗诵。与南丁格尔同时代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对南丁格尔的勇敢和献身精神十分感动和敬佩,写下两篇热情的通讯,分别刊载在德国的《新奥德报》和美国的《纽约论坛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