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宋李纲简介
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福建省邵武县)人。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北宋末,任太常少卿、兵部侍郎、尚书右承。靖康元年,金兵围逼京城,他反对迁都,并登城督战,击退敌军,但不久,就受到投降派的排挤。南渡后,高宗即位,他被起用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曾上疏议十事,并要求高宗“以宗社为心,以生灵为意,以二圣未还为念”,为主抗金复国。由于投降派得势,他又遭贬斥,居相位权75日。他是抗金的名臣,死后赠为少师,著有《梁溪集》,其词集名《梁溪词》。
二:李纲 《六幺令》 赏析
六 幺令
【宋】李纲
次韵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
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
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
兵戈凌灭。
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
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
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
高楼谁设。
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释】
(1)《碧鸡漫志》:《六幺》一名《绿腰》,一名《乐世》,一名《录要》。或云,此曲折无过六字者,故曰《六幺》。
(2)次韵:步韵,和诗时用原诗的韵作诗。
(3)贺方回:即贺铸 (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
(4)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
(5)苒苒(rǎn rǎn)
(6)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喻指环境险恶、困难。途远:路途遥远。指达到目的所费的时日非短。
【作者】
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北宋政和二年(1112)进士。北宋末任太常少卿、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金兵逼近京师汴京,纲以尚书右丞为亲征行营使,号召各路勤王。高宗即位,拜右相,上十议,力主抗金,为黄潜善所沮,罢至鄂州居住。绍兴二年,除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后又多次被罢黜。绍兴九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次年卒(于福州),年五十八,谥忠定。《宋史》有传。有《梁奚谷先生文集》一百七十卷、有《梁奚谷词》一卷。存词五十多首,其七首咏史词很出色,内容生动,形象鲜明,风格沉雄,气势劲健。作者借古喻今,充满了抗战豪情和爱国赤心。嘉熙元年刘克逊跋其词,谓“豪宕沉雄,风流蕴藉,所谓进则秉钧仗钺,旋转乾坤,不足为之泰;退则短褐幅巾,徜徉丘壑,不足为之高者”。
要理解李纲这首词中的思想感情,先要对他的政治立场和生活经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李纲的一生是坚决主张抗金的,是著名的抗战派代表人物之一。早在宣和七年,金兵进犯,宋徽宗惊慌失措,急于逃避时,李纲曾刺臂血上书,力主抗战。宋钦宗以李纲为兵部侍郎,后为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汴京,李纲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登城督战,杀数千人,乃退”。(《大金国志》)主和派李邦彦等罢李纲以谢金人。南宋高宗即位,一度起用李纲为相,李纲积极备战,敌不敢犯。后因高宗听信投降派谗言,李纲在位仅七十五天,又被罢免贬斥。到绍兴二年(1132),才被任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徙洪州。晚年虽被起用,乃系外任,已无权过问朝政。
由李纲的一生经历,可见他随着朝廷和战两种势力的激烈冲突,在他的宦海生涯中掀起了狂涛巨浪,他也在这起伏不定的浪涛中浮沉。一腔忠贞愤懑的爱国热情就倾注于词中了。
这首《六么令》大概是在南渡初期,李纲遭到贬谪后作的。借金陵怀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和不屈不挠,坚决抗金的决心。
上片写金陵怀古。“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千里长江,滚滚东去,纵目四望,江阔云低。杜甫就曾经感叹“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埂轼也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李纲对此,自不免兴起怀古之情。“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南朝陈后主创制的《玉树后庭花》,早已歌声沉寂,再也听不到了。听到的只有那古寺稀疏的钟声,回荡在这千里长江上空。《玉树后庭花》是当时淫靡之音的代表。歌声的沉寂标志着陈朝的灭亡。几杵疏钟,时断时续,渲染了寂寞苍凉的怀古气氛,唤起人们“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的感觉,从时间与空间上构成特定的情境......余下全文>>
三:南宋李纲简介
李纲(1083~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江苏无锡人,祖籍邵武(今属福建),自祖父一辈起迁居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因无锡有河,名曰梁溪,故号称梁溪先生。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后抑郁而死。宋代著名爱国民族英雄,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代表作为《六幺令》、《水调歌头》([一]、[三]、[六])、《水龙吟》(三)、《永遇乐》、《江城子》([二]、[七])、《念奴娇》([一]、[三])、《雨霖铃》、《喜迁莺》(三)、《望江南》([一]、[五]、[十])等。其中《六幺令》以江烟水云歌月以及玉树疏钟古寺高楼等背景映衬词人“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之感古伤今之情怀和“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之坚韧不拔之操守,读来令人肃然起敬。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政和二年(1112)进士及第。五年,任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宣和元年(1119),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宋徽宗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宣和七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两路攻宋,完颜宗望(斡离不)所率东路军直逼宋都开封。 在宋廷一派慌乱情况下,李纲向宋徽宗提出了传位给太子赵桓,以号召军民抗金的建议。赵桓(宋钦宗)即位后,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就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开封的防御。他率领开封军民及时完成防御部署,亲自登城督战,击退金兵。金帅完颜宗望见开封难以强攻,转而施行诱降之计,宋廷弥漫了屈辱投降的气氛。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宋钦宗罢官。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李纲才又被起用。完颜宗望因无力攻破开封,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之后,遂于靖康元年(1126)二月撤兵。开封守卫战在李纲组织下获得胜利。
[1]金兵撤离之后,李纲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诬陷。靖康元年五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驱赶他出朝。李纲就任后,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抚使徒具空名,无节制军队之权。李纲被迫于九月辞职,旋又被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先责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谪夔州(今重庆奉节白帝城)。 李纲被贬不久,金兵再次两路南下围攻开封。宋钦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纲,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但已无济于事。当李纲在长沙得知此命时,北宋已经灭亡。 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为利用李纲的声望,起用他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其时,李纲正在赴开封途中,接到任命矗便赶到南京,竭尽思虑,为高宗筹划重整朝纲,组织抗金,并同高宗周围的汪伯彦、黄潜善等投降派展开尖锐斗争。他反对投降,主张“一切罢和议”,严惩张邦昌及其他为金兵效劳的宋朝官员,以励上节。为加强抗金斗争的力量,他推荐坚决抗战的老臣宗泽出任东京留守,去开封整修防御设施;又力主设置河北招抚司和河东经制司,支持两河军民的抗金斗争,并推荐张所和傅亮分别任河北招抚使、河东经制副使。他还针对北宋以来军政腐败,赏罚不明等情况,颁布了新军制二十一条,着手整顿军政,并建议在沿江、沿淮、沿河建置帅府,实行纵......余下全文>>
四:昭武李纲伯纪邀华阳王仲薿丰甫建溪吴巌夫民瞻临川陈安节巽达淮海周灵运元仲游鼓山灵源洞丰甫
昭武的李纲字伯纪邀请后面四个人去鼓山灵源洞游玩。其中丰甫这个人的儿子升叔明,伯纪这个人的弟弟经叔、易纶、季言(有三个弟弟,他妈真能生),伯纪这个人的外甥张津、子知(因为有三个弟弟,两个外甥很正常)一同跟随着他们。
绍兴元年五月二日(日期)
五:李纲是如何罢相的?
李纲(1083-1140),字伯纪,祖籍福建邵武。大观二年(1108),李纲参加贡生考试,名列榜首;政和二年(1112)中进士,进入政府。由地方官擢升为宰相。 在宋高宗的偏安朝廷里,李纲与另外两个大臣黄潜善、汪伯彦势不两立,前者主张北伐,后者主和,常闹矛盾,而宋高宗却没有勇气公开偏袒一方。这天上朝,因为议论不和,李纲请求辞职。这句话正是宋高宗想说而说不出口的,然而此时,皇帝又不敢顺水推舟,反而说:“社稷生灵,赖卿以安,罢相之事,朕不忍听。”又说了不少好话,挽留李纲。 李纲下殿去了,宋高宗只是呆呆地望着他的背影,发出了深长的叹息。他转回头,见御前太监曾择站在旁边,就问:“你有何说?” 曾择走到御案前,下跪叩头。宋高宗说:“朕免你无罪,只管说来。” 曾择说:“小的以为,功高震主的,便是权臣。明日便是十五,权臣不除,官家如何欢度中秋,又如何去东南快活?天下事,难道只有李相公,黄、汪供相公便治理不得?” 宋高宗经他一说,立即提笔写了一份牵制李纲、逼他辞职的手诏。 曾择将手诏带到黄潜善的府邸,汪伯彦也在那里。曾择笑嘻嘻地取出手诏,说:“今日若非我一言,两位相公的多日策划,便成画饼。” 黄潜善说:“今夜特备薄酒,恭请曾大官畅饮。” 曾择说:“不须,不须。我要回宫覆奏,伏侍官家。” 黄潜善和汪伯彦连忙吩咐取来本地著名的桂香酒,两人各自用双手捧着香螺金卮,向曾择敬献。曾择同时用双手接过两个金卮,两口喝完,然后开始玩赏,说:“两个金卮煞是打造精致,巧夺天工!” 黄潜善说:“既是曾大官喜爱,自当割爱,却是不成敬意。” 曾择说:“感荷黄相公厚意。忆昔太上宣和时,朝中有一谚语:‘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得一个正八品底直秘阁尚须三千贯,罢一个宰相,所需几何?” 他说完,将两个金卮搁置桌上,然后用右手伸出一个手指(十万贯钱)。汪伯彦忙说:“下官已自理会,曾大官且放宽心。” 曾择说:“我急需钱使,请于十日之内,连带两个金卮,送至寒舍。” 黄潜善和汪伯彦送曾择出门后,又回到堂中。黄潜善说:“我叫张殿院上弹奏,岂容李纲不上奏辞免。” 黄潜善所说的“张殿院”,是殿中侍御史张浚。张浚是四川绵竹县人,字德远,今年31岁,与李纲不和。张浚得到黄潜善的短信,就立即上奏弹劾李纲。 中秋的当天,黄潜善给李纲出示了张浚弹奏的副本和高宗的手诏。李纲知道小人太多,无法施展,二话不说,当即向皇帝上了辞职奏疏。
时为绍兴九年(1140)中秋。8月18日李纲罢相,外任杭州的闲官。次年郁郁而终,年57岁。(罗金祥)
六:李纲为什么叫李忠定公
是他墓碑上写的,后人给他的封号。李纲为南宋爱国名将名相,墓在闽侯县中房云湖里村大嘉山南麓,距福州市区30公里。李纲墓分为墓道、墓庭、墓坟三部分。墓为砖石结构,高约3米多,围长20米,圆顶隆起,三面围有短墙,入口有砌门坊,额题“古社稷臣”。背面上方镌“恩荣”2字。坟正面嵌着一块青石碣,题“故忠定公后宋开国丞相李公墓”。前面另一块石碑上书“宋丞相李忠定公之墓”。门坊与另一块石碑皆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福建巡抚张师诚重修陵墓时所立。墓后围有砖砌的护坡。墓埕三层,阶座井然,外向宽广。墓道在前左,离墓园百余步,曲径而入,旁列石翁仲文武各一个,还有石虎、石马、石羊、望柱、旗杆石各两个,颇为壮观。1961年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纲墓前石雕群像。墓正面有石碑坊,上书“古社稷臣”,墓前有石望柱,顶饰莲花,另有羊、虎、用端、石马、文臣、武将。保存完整。文臣头戴高冠,身著朝服,双手持笏,严肃而恭敬,雕塑感强;武将顶戴头盔,身披铠甲,双手拄剑,威武而虔诚。石兽严肃而有情感。是重要的宋代陵墓雕刻。
七:宋朝大臣李刚简介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徽宗政和二年进士。他和赵鼎、李光、胡铨合称“南宋四名臣”。
靖康元年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击退金兵。不久遭主和派所斥。宋室南渡以后,建炎元年五月甲午(五日)宋高宗(赵构)一度起用李纲为相。御史中丞颜岐说:“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说:“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李纲上任,“首陈十事”,决心重整朝纲,主张用两,河,义,军,收,复,失,地。李纲主,政,仅七十五天,建炎元年八月十八日便遭罢相,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十月八日,受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罢观文殿大学士,仍留提举洞霄宫之职。居住鄂州,建炎二年十月间朝廷命其移往澧州(治今湖南常德市澧县)。御史中丞王绹弹劾李纲“经年不赴贬所”。建炎二年十一月四日,又被贬,谪万安军(海,南,岛)。十一月下旬,与子李宗之南渡琼州。建炎四年,遭,贬,流,放,遇,赦,后,隐居泰宁丹霞岩。绍兴九年正月,宋金议和,宋向金称,臣,纳,贡,李纲忧愤成疾。绍兴十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赠少师。淳熙十六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著有《梁溪集》180卷,附录6卷。
李纲死后葬于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光明村大嘉山南麓。
文天祥《忠定公赞》:“其道则隆,其运则剥。噫,胡出处之不常,为苍天频卜。”
朱熹评价:“纲知有君父而不知有身,知天下之安危而不知身之有痼,疾,虽以谗间窜斥濒九死,而爱国忧君之志终不可夺者,可谓一世伟人矣!”
郑大漠作诗曰:“吾爱李丞相,经术文章匠。时事不可忘,书生作良将。旧筑读书堂,双江古刹上。”
李纲的表章奏札和政,治,军,事,论,《中兴至言》、《遇论》等,议论剀切,朱熹称为“正大明白,而纤微曲折,究极事情,绝去雕饰,而变化开阖﹑卓荦奇伟”(《梁溪先生文集序》)。他喜为诗,多记述行踪游迹之作,其中《五哀诗》缅怀屈原﹑贾谊﹑杜甫的“忠义”风烈,寄寓爱,国,情,怀;《建炎行》追叙为相期间“出处去就大概”;《病牛》中“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等句,表达了宏大的抱负。他也能词,词风豪放,咏史诸作如〔水龙吟〕“光武战昆阳”﹑〔喜迁莺〕“晋师胜淝上”等,有讽,谕意义。
著有《梁溪集》180卷﹐附录6卷﹐有清刊本。另有《靖康传信录》3卷﹐《建炎进退志》4卷﹐《建炎时政记》 3卷﹐均收入《李忠定公别集》﹐有邵武《徐氏丛书》初刻本,系李纲在北宋末、南宋初置身朝廷时的亲身经历和亲见亲闻的记录,是研究这段历史的宝贵资料。
李纲是宋代著名爱,国,民,族,英,雄,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代表作为《六幺令》、《水调歌头》([一]、[三]、[六])、《水龙吟》(三)、《永遇乐》、《江城子》([二]、[七])、《念奴娇》([一]、[三])、《雨霖铃》、《喜迁莺》(三)、《望江南》([一]、[五]、[十])等。其中《六幺令》以江烟水云歌月以及玉树疏钟古寺高楼等背景映衬词人“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之感古伤今之情怀和“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之坚韧不拔之操守,读来令人肃然起敬。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李纲墓正面有石碑坊,上书“古社稷臣”,墓前有石望柱,顶饰莲花,另有羊、虎、用端、石马、文臣、武将。保存完整。文臣头戴高冠,身著朝服,双手持笏,严肃而恭敬,雕塑感强;武将顶戴头盔,身披铠甲,双手拄剑,威武而虔诚。石兽严肃而有情感。是重要的宋代陵墓雕刻。...余下全文>>
八:能否介绍一下宗泽和李纲
北宋抗金双杰——李纲和宗泽
北宋后期,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崛起,建立金国,攻灭契丹族建立的辽国,随即举兵南侵,腐朽的宋朝统治者节节败退,人民惨遭蹂躏。北宋朝廷中主降派虽多,但广大汉族人民却纷纷举起抗金大旗,展开了英勇壮烈的反侵略斗争。面临着国破家亡的险恶局面,宋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官员激于民族义愤与爱国之情,也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金斗争行列中。李纲和宗泽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李纲(1083—1140)字伯纪,福建邵武人。1125年,宋徽宗慑于女真统治者的侵略凶焰,宣告退位,儿子赵桓即位,是为钦宗,改元靖康。
钦宗继位时,宋朝的形势危在旦夕,一方面是金兵已攻取汤阴、濬州,前锋直抵宋朝都城东京(今开封);另一方面是太学生陈东等上书,指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为六贼,要求“传首四方,以谢天下”。(《续通鉴》卷95)为了缓和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靖康元年正月,钦宗下诏亲征,命兵部侍郎李纲兼任行营参谋官。
李纲早就怀着“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史·李纲传》)的决心,当他获悉钦宗与宰相白时中、李邦彦等准备弃城逃跑的消息时,上殿劝说钦宗:“今日之计,莫如整厉士马,声言出战,固结民心,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当钦宗问他谁可以带兵时,他回答说:“朝廷平日以高爵厚禄富养大臣,盖将用之于有事之日。”提名白时中、李邦彦。白是个贪生怕死之徒,一听说要他带兵出去同金兵打仗,气急败坏地说:“李纲莫能出战否?”李纲听了便坦然表示:“陛下不以臣为懦,傥使治兵,愿以死报。”(《续通鉴》卷96)钦宗便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东京留守,以同知枢密院李悦为副,领兵守城。
但是,钦宗与白时中、李邦彦等仍然准备弃城出逃。正当他们率领禁卫六军即将离城时,李纲赶来了,他声色俱厉地对禁卫军士说:“尔等愿以死守宗社乎,愿扈从以巡幸乎?”军士们为李纲的爱国热情所感染,异口同声地回答:“愿以死守!”于是,李纲入见钦宗,劝说道:六军的父母妻子都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途散归,谁能保护陛下?再说敌兵已逼近,他们知道你们乘舆未远,如以快马急追,又将如何抵御呢?李纲的一番话说得钦宗无言以对,不得不暂时留下。这时,李纲就传旨:“上意已定,敢复有言去者斩。”禁卫六军闻讯欢欣鼓舞,“皆拜伏呼**”(《续通鉴》卷96),“无不感泣流涕”(《宋史·李纲传》)。
李纲受命后,积极进行京师的防卫迎敌工作。每面城墙上布置守兵一万二千人,另外又设前后左右军四万人,中军八千人,分置将官统领;并备有火炮、弩、砖石、擂木、火油等各种防守器械。三天之内,战守设施基本准备完毕。这时,金将完颜宗望已兵临城下,李纲便亲自登城指挥作战,斩金兵小头目十余人,杀金兵数千人。宗望见京城有备,便引兵退去。李纲和坚持抗金的军民保卫了京城。但女真统治者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派使臣来宋,要亲王、宰相前去军前议和。李纲深知敌人不怀好意,自告奋勇要求前往,遭到钦宗拒绝。于是,另派李悦为使臣。李纲知道李悦一向怯懦,作为使臣一定会给宋朝带来耻辱,一再表示愿意自己亲往。钦宗仍不同意。果然,李悦到了金营,事事唯命是从,“不措一辞”,同意宗望提出的无理要求:索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等各万匹,缎百万匹;宋朝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以亲王、宰相作人质,才许议和。对于这些苛刻的要求,钦宗和李邦彦、张邦昌之流居然主张全部接受。李纲则力争说:所需金币,竭尽天下之财尚且不足,何况都城乎?三镇,国之屏蔽,割之何以立国?至于遣质,宰相当往,亲王不当往。他还指出:敌人是孤军深入重地,不能久留。建议拖延时日,等待大兵四集才议和,那时宗望就不敢轻视ZG......余下全文>>
九:三明沙县李钢路的由来
李纲(1083~1140)中国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福建邵武人。政和二年(1112)进士及第。五年,任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官。宣和元年(1119),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谪。宣和七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军直逼宋都开封。李纲建议宋徽宗传位给太子赵桓,以号召军民抗金。赵桓(宋钦宗)即位后,李纲负责开封的防御。他亲自登城督战,击退金兵。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罢官。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金军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之后撤兵。之后李纲即被驱赶出朝。旋又被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谪夔州(今四川奉节白帝城)。北宋亡后,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李纲赶到南京,为高宗筹划重整朝纲。主张坚决抗金及反对投降活动,为投降派所不容,任宰相仅75天,就被驱逐出朝,流放到海南岛的万安军(今海南省儋州东南)。直到建炎三年(1129)底才获自由。他虽然被排斥功外,但一直关心国事,一再上疏陈述政见,继续反对屈辱投降,支持岳飞抗金斗争。李纲一生著述甚多,其遗文由其诸子编成《梁溪全集》180卷,刊行于世。
李纲-与沙县小吃
《李纲与扁肉西施》
北宋宣和元年,京城开封闹水灾,李纲给宋徽宗上了《论水灾疏》 ,被贬到沙县。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邵武,生于无锡,被贬前担任国史编修。
李纲来到沙县,住在东门兴国寺西侧的寓轩。在沙县期间,作为一个谪官,他的工作是监管税收,其实几乎没有什么事可做,大多时间是与邓肃等沙县名士冶游饮宴,诗歌唱和。平日李纲早上起来后,就来到兴国寺东侧的一家东门小吃店吃早点。店主是一个姓罗的后生,这后生名叫发土,老实巴交,不善言辞。他的老婆倒是聪明能干,不仅擅长做扁肉、烧卖、鱼丸、胖糕各种小吃,而且眉清目秀,皮肤白净,是一个大美人。罗发土给他老婆打下手,夫妻俩倒也配合的和和气气,日子过的甜甜爽爽。因为在东门人眼里,她的扁肉最好吃,有一个食客偶然出口叫她扁肉西施。从此传开来,大家都叫她扁肉西施,她的名字乐秀姬倒被人给忘了。其实扁肉西施最拿手的不是扁肉,而是烧卖。她做的烧卖个小皮薄,蒸熟后晶莹似玉,蘸一下豆豉油,送进口里,甘甜薄脆,齿颊生香。扁肉西施虽然没有上过学堂,不识字,但聪明识大体。她对从京城开封贬到沙县来的这个官员很敬重,每次李纲去吃小吃,她都恭敬有加,不论是扁肉还是烧卖都馅特别多,盛起来特别大碗。
有一天,李纲和邓肃等人又相约到七朵山游玩。李纲在东门扁肉店吃了早点后,吩咐发土,叫他中午挑一担小吃送到凝翠阁。李纲点了扁肉、烧卖、胖糕等七八样小吃,付了钱,就和邓肃等携酒从小水门乘一叶扁舟,来到七朵山。这七朵山就坐落在东门对面,七座小山直傍沙溪而立,形如屏风,翠色相连,故称“七峰叠翠”,是沙县著名的风景名胜。七朵山由西向东被李纲命名为碧云峰、桂花峰、凝翠西峰、凝翠东峰、真隐峰、妙高峰、朝阳峰。在凝翠西峰和凝翠东峰之间的山坳里有一座高阁,叫凝翠阁。在凝翠阁,他们吟诗唱和。李纲吟道:“高阁凝空翠,虚斋泛碧川。七峰连秀色,万户锁青烟。风物悲游子,登临集众贤。……”邓肃唱和道:“栏前碧玉四围困宽,满座春风文字欢。霜气袭人秋更爽,溪光映月夜生寒。……”不觉已近日中,罗发土挑了小吃,租了小船,送到了凝翠阁。
话说沙县城里有三四个地痞流氓,他们好吃懒做,偷鸡摸狗,欺压百姓,无恶不做,看到有姿色的妇女,如果哄哄骗骗不行,就强行占有,四乡居民被弄得鸡犬不宁,人人惧而远之。就在罗发土给李纲送小吃的时候,大家都......余下全文>>
十:宋朝诗人李纲属什么生肖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李纲属相是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