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资料

一:清明节资料

清明节谚语(1)

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三月清明不用忙,二月清明早下秧。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交春落雨到清明,清明落雨无日晴。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

春雷日日阴,半晴半雨到清明。

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田禾大有收。

清明晴鱼上高坪,清明雨鱼埤下死。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 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首。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栽树不过清明节,栽松不让春晓得。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

清明冷,好年景(辽、冀)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

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

清明暖,寒露寒(湘)

清明节谚语(2)

1.“吃冬节,上冬天;吃清明,下苦坑”。(中原)

2.“清明刮起坟前土,庄稼佬一年又是苦”(中原)

3.“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江浙)

4.“清明谷雨,冻死虎母”(闽南方言雨、母是押韵的),正是极言春寒可畏

5.“过了清明不起阪,一个渣团少一碗”。(福建)

6.“三月种豆清明前,二月种豆清明后”。(福建)

7.“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安徽)

8.“清明坟头一 片白”(山西)

9.“清明无客不思家”(江浙)

10.“插柳挂青,福降农家”(潮汕)

11.“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 莫迟延” (长江南)

12.“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黄河流域)

13.“三月清明麦勿秀,二月清明麦秀齐”。(江淮)

14.“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花正当时”。(江淮)

15.“清明晴,谷雨淋,黄梅旱”。(江淮)

16.“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江淮)

17.“清明前后,种瓜种豆”(闽南)

18.“懵懵懂懂,清明下种”(南粤)

19.“檐前插柳青,农夫体望晴”,(中原)

20.“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中原)

21.“吃了冬节饭,干活多流汗”(四川)

22.“清明冬至,前三后四”(浙江)

23.“清明长长节,做到端午歇” (浙江)

24.“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 (河北、山东)25.“清明不栽柳,红颜变白首。” (河北、山东)

26.“清 明 晴 , 万 物 成”(江西)

27.“冬到 寒食一百五,家家祭祖添坟土”(山东)

28.“二月清明老了花,三月清明 不见花” (山东)

29.“一百五,添坟土”(山东广饶)

30.“ 苗胞不跳花,谷子不扬花”,(苗族)

31.“谗妇盼正月,懒妇盼 寒食”(河南)

32.“三月清明种前,二月清明种后”(淮北)

33.“二月清明不抢先,三月清明不退后”;(皖中、皖西)

34.“清明下半种,谷雨下青秧”(指播下种芽和秧苗)。(江淮)

35.“檐前插柳青,农夫体望晴”(河南)

36.“清明断......余下全文>>

二:有关清明节的资料

一、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去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叶,保留可借鉴的新芽,弘扬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阳历4月4-6日。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 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2013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清明节的来历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三、清明节的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余下全文>>

三: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盯。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余下全文>>

四:清明节的资料

清明节谚语(1)

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三月清明不用忙,二月清明早下秧。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交春落雨到清明,清明落雨无日晴。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

春雷日日阴,半晴半雨到清明。

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田禾大有收。

清明晴鱼上高坪,清明雨鱼埤下死。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 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首。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栽树不过清明节,栽松不让春晓得。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

清明冷,好年景(辽、冀)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

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

清明暖,寒露寒(湘)

清明节谚语(2)

1.“吃冬节,上冬天;吃清明,下苦坑”。(中原)

2.“清明刮起坟前土,庄稼佬一年又是苦”(中原)

3.“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江浙)

4.“清明谷雨,冻死虎母”(闽南方言雨、母是押韵的),正是极言春寒可畏

5.“过了清明不起阪,一个渣团少一碗”。(福建)

6.“三月种豆清明前,二月种豆清明后”。(福建)

7.“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安徽)

8.“清明坟头一 片白”(山西)

9.“清明无客不思家”(江浙)

10.“插柳挂青,福降农家”(潮汕)

11.“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 莫迟延” (长江南)

12.“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黄河流域)

13.“三月清明麦勿秀,二月清明麦秀齐”。(江淮)

14.“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花正当时”。(江淮)

15.“清明晴,谷雨淋,黄梅旱”。(江淮)

16.“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江淮)

17.“清明前后,种瓜种豆”(闽南)

18.“懵懵懂懂,清明下种”(南粤)

19.“檐前插柳青,农夫体望晴”,(中原)

20.“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中原)

21.“吃了冬节饭,干活多流汗”(四川)

22.“清明冬至,前三后四”(浙江)

23.“清明长长节,做到端午歇” (浙江)

24.“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 (河北、山东)

25.“清明不栽柳,红颜变白首。” (河北、山东)

26.“清 明 晴 , 万 物 成”(江西)

27.“冬到 寒食一百五,家家祭祖添坟土”(山东)

28.“二月清明老了花,三月清明 不见花” (山东)

29.“一百五,添坟土”(山东广饶)

30.“ 苗胞不跳花,谷子不扬花”,(苗族)

31.“谗妇盼正月,懒妇盼 寒食”(河南)

32.“三月清明种前,二月清明种后”(淮北)

33.“二月清明不抢先,三月清明不退后”;(皖中、皖西)

34.“清明下半种,谷雨下青秧”(指播下种芽和秧苗)。(江淮)

35.“檐前插柳青,农夫体望晴”(河南)

36.“清明断雪,谷雨断......余下全文>>

五:清明节资料大全

清明节谚语(1)

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三月清明不用忙,二月清明早下秧。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交春落雨到清明,清明落雨无日晴。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

春雷日日阴,半晴半雨到清明。

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田禾大有收。

清明晴鱼上高坪,清明雨鱼埤下死。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 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首。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栽树不过清明节,栽松不让春晓得。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

清明冷,好年景(辽、冀)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

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

清明暖,寒露寒(湘)

清明节谚语(2)

1.“吃冬节,上冬天;吃清明,下苦坑”。(中原)

2.“清明刮起坟前土,庄稼佬一年又是苦”(中原)

3.“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江浙)

4.“清明谷雨,冻死虎母”(闽南方言雨、母是押韵的),正是极言春寒可畏

5.“过了清明不起阪,一个渣团少一碗”。(福建)

6.“三月种豆清明前,二月种豆清明后”。(福建)

7.“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安徽)

8.“清明坟头一 片白”(山西)

9.“清明无客不思家”(江浙)

10.“插柳挂青,福降农家”(潮汕)

11.“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 莫迟延” (长江南)

12.“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黄河流域)

13.“三月清明麦勿秀,二月清明麦秀齐”。(江淮)

14.“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花正当时”。(江淮)

15.“清明晴,谷雨淋,黄梅旱”。(江淮)

16.“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江淮)

17.“清明前后,种瓜种豆”(闽南)

18.“懵懵懂懂,清明下种”(南粤)

19.“檐前插柳青,农夫体望晴”,(中原)

20.“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中原)

21.“吃了冬节饭,干活多流汗”(四川)

22.“清明冬至,前三后四”(浙江)

23.“清明长长节,做到端午歇” (浙江)

24.“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 (河北、山东)

25.“清明不栽柳,红颜变白首。” (河北、山东)

26.“清 明 晴 , 万 物 成”(江西)

27.“冬到 寒食一百五,家家祭祖添坟土”(山东)

28.“二月清明老了花,三月清明 不见花” (山东)

29.“一百五,添坟土”(山东广饶)

30.“ 苗胞不跳花,谷子不扬花”,(苗族)

31.“谗妇盼正月,懒妇盼 寒食”(河南)

32.“三月清明种前,二月清明种后”(淮北)

33.“二月清明不抢先,三月清明不退后”;(皖中、皖西)

34.“清明下半种,谷雨下青秧”(指播下种芽和秧苗)。(江淮)

35.“檐前插柳青,农夫体望晴”(河南)

36.“清明断......余下全文>>

六:关于清明节的资料[30字]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

七: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八:关于清明的资料。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1]。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其它起源传说:

介之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九: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具体 )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

基本简介

历史发展

节日起源

相关节日

节日习俗荡秋千

蹴鞠

踏青

植树

放风筝

扫墓

插柳

相关传说介子推

戴柳插柳

相关诗词

气候特点

饮食特色

农事谚语

节日谚语

清明养生

日期选取

各地习俗大中华地区

新加坡地区

基本简介

历史发展

节日起源

相关节日

节日习俗 荡秋千

蹴鞠

踏青

植树

放风筝

扫墓

插柳

相关传说 介子推

戴柳插柳

相关诗词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福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气候特点

饮食特色农事谚语节日谚语清明养生日期选取各地习俗

大中华地区 新加坡地区展开...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