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描绘了:诗人登临了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并在湖山黄昏下独自徘徊 的场景,带有些许怅惘之情,在融情入景,在借景抒怀。
登岳阳楼
朝代:宋代
作者:陈与义
原文: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译文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
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二:登临吴蜀横分地的登临是什么意思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作品简介】 选自《陈与义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
三: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引用什么典故
“登临吴蜀横分地”引用了“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的典故
210年,周瑜在岳阳病危时伏枕上书孙权极力推荐鲁肃自代,他说: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又近在公安,边境极近,百姓还没有完全归附,宜得良将,以镇守安抚巴丘。鲁肃智谋足当此任,请求您让他替代我,我就是死了,也没什么后顾之忧了。周瑜死后,孙权依言命鲁肃镇守岳阳。 在岳阳,鲁肃曾赴益阳与关羽单刀赴会,对关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说服关羽同意以湘江为界,由此奠定了吴蜀之间的疆界。在岳阳他屯军筑城,巩固边防,修建阅军楼操练兵将,并厚抚巴丘百姓,使战乱中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因此,岳阳历代百姓深铭其德,奉为贤人,专门修了鲁将军庙祭祀他。另外在“三贤祠”、“文庙名宦祠”也供有他的牌位。这些都说明了只要真心诚意地为人民做过好事,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
朝代:宋代
作者: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译文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
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四:登临吴蜀横分地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作品简介】 选自《陈与义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
五:登临吴蜀横分地的登临什么意思 5分
来到
六:登临吴蜀横分地 徙倚湖山欲暮时的徙倚什么意思
登临吴蜀横分地 徙倚湖山欲暮时
徙(xǐ)倚(yǐ):徘徊
原文:
朝代:宋代
作者:陈与义
原文: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