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司马懿有哪些经典的故事?
司马懿二次装病
东汉末年,九雄并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打败了吕布、袁绍、马超等割据势力,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为争取士家大族的支持,他招贤纳士,征聘地方名士出来做官。很多名士都积极响应,归顺到他的帐下。在征聘司马懿时,曹操却遇到了麻烦。
司马懿(公元179-251年),河南郡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祖上许多人都做过西汉的大官,是有名的望族。司马懿年轻时,就已显露出才干。冀州别驾崔琰非常欣赏他,对其兄司马朗说:“令弟聪明果断,有胆识,有才干,非您所及呀!”曹操当时刚打败袁绍不久,急需人才,听说司马懿很有才干,便征聘他出来做官。
司马懿得知消息后,一时拿不定主意。他知道曹操是个英雄人物,将来很可能扫平天下。但他又觉得曹操是宦官之后,出身低微。自己乃名门之后,实在不愿意屈节侍奉他。考虑再三,决定再观望一下。但他又不敢公开拒绝曹操,便假说自己患有风痹病,起居不便,不能出来做官。
曹操向来机警多疑,马上怀疑司马懿是有意推诿。于是,曹操秘密地派人在夜间去查看。司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夜静更深时,那人悄悄潜入司马懿卧室,然见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那人仍不放心,拔刀向司马懿挥去。眼见利刀夺命,司马懿只是睁大眼睛看着那人,身体依然坚卧不动。那人这才相信司马懿果真得了风痹病,收起佩刀,回去禀报了曹操。要司马懿做官的事,这才暂且搁在一边。
公元208年,曹操当了丞相急于网罗人才,就又想起了司马懿,决定再次征聘他。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曹操也多少听到了些司马懿装病的风声。这次他决心再也不让司马懿愚弄了。他对使者说,如果司马懿再不应召,就把他抓起来。
司马懿知道,曹操虽然爱才,但对恃才傲物、不肯亲附自己的人,却是不能容忍的。司马懿害怕被杀,只得乖乖离家应召。司马懿应召后,被任命为丞相府的文学掾。司马懿亲眼看到曹操确有非凡的军事、政治才能,并且有了异常雄厚的实力,他也就施展自己的才智,努力做好与自己职责相关的事情,所以深得曹操的赏识。不久,曹操任命司马懿担任总管相府一切事务的主簿,并让他和其子曹丕相处。司马懿和曹丕相处很好,私交甚厚,深为曹丕所信任。
曹操虽然赏识司马懿的才能,却并不信任他,认为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曹操觉察到他有雄豪之志,不禁深感忧虑。据说,曹操曾“梦三马同食一槽”。有人为其解梦:槽即曹氏,马即司马氏,食槽则预示司马家族将侵夺曹氏政权。因此,曹操对司马懿甚为反感,每欲加害。他曾对其子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将来一定会干预你的家事。”然而,曹丕因与司马懿关系甚好,未把父亲的告诫当回事。他对司马懿总是多方保护,才免其被害。
司马懿看出曹操对他多有疑虑,于是做出满足现状之态。曹操对其功高不赏,他毫无怨言。虽然官位很低,他还是勤奋工作,好像对权势漠不关心。司马懿的韬光养晦之策,蒙蔽了老奸巨猾的曹操,曹操见他素无野心,也就消除了怀疑和警惕。
曹操被封为魏王后,在公元220年初病死,他的长子曹丕继为魏王。同年秋,汉献帝刘协被迫禅让帝位,曹丕做了皇帝,他就是魏文帝。
曹丕称帝后,司马懿的地位逐渐提高,官至抚军大将军,尚书事,参与了曹魏统治集团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成为曹丕的重臣。公元226年,曹丕死,按照他的遗诏,由司马懿和曹休、曹真、陈群等辅佐朝政。太子曹睿即位,史称魏明帝。封司马懿为舞阳侯,后又迁骠骑大将军。
公元231年曹真死后,司马懿总管军事,同东吴蜀汉对峙。他老谋深算,深谙用兵之道,连智谋惊人的诸葛亮也无可奈何。他所采取的拖延战术成功地遏止了蜀汉......余下全文>>
二: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故事
诸葛亮“六出祁山”,表面上看似乎算无遗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最后他也没有消灭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军队。在魏蜀两国长期对峙中,司马懿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诸葛亮恢复中原的雄心大志,从而成为诸葛亮战略上和战术上的真正对手。诸葛亮一直打胜仗,很热闹,但最终司马懿还是保存着实力,还是没有被打败。
司马懿采取的战略决策是:战略上防守,战役中固守。他相信自己最后会赢,所以从不担心在战争过程当中一次又一次地输。
诸葛亮三出祁山与司马懿交战时,司马懿坚持守寨不出,持续了半个月,一直不跟诸葛亮交兵。司马懿熬得住,诸葛亮可熬不住,因为他粮草不足,他恨不得速战速决。于是诸葛亮使了一个计谋,佯装拔寨退兵,以此引诱魏军。
第一次蜀军退出三十里下寨,张郃等将领提出追赶上去。司马懿认为诸葛亮退兵,绝对是诱兵之计,切不可上当。他说:“孔明必有大谋也,不可轻动。”十天以后,诸葛亮见魏兵按兵不动,又退出三十里下寨。这时候司马懿仍然不主张追击,他亲自到前线察看诸葛亮退军势头,断定说:“此乃孔明之计也。”结果又过了十天,诸葛亮第三次退了三十里下寨。这时魏军将领们认为诸葛亮是使诈谋,用“缓兵之计,渐退入汉中”,因怕被别人耻笑,急于交战,张郃坚持要率兵追击,司马懿让他率兵打头阵去进攻,自己带兵在后面支援。
于是张郃等率兵追击诸葛亮,结果正中诸葛亮的圈套,魏兵大败。退兵后,司马懿下了死命令,说:“今后切不许妄动!再有不遵,决正军法!”他坚持自己这套软磨硬抗的战术,毫不动摇。
“六出祁山”形成一种僵持的局面。在这个僵持阶段里,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司马懿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司马懿总是不会败到一败涂地,总是能够保存自己的实力,继续跟诸葛亮抗争,打持久战。
司马懿的性格虽然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但至少有一点很明显,就是他像曹操一样多疑,正因为他多疑猜忌,所以办事非常谨慎。尤其是碰上诸葛亮这样的对手的时候,他更是极其小心谨慎,多疑多虑,有时会贻误战机。
最典型的就是“空城计”一战。“空城计”这一战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的“空城计”是一个很高的绝招。有人认为是司马懿的失误,因为司马懿多疑,认为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以致贻误了战机,使蜀军得以安全脱险。不管怎样评价,“空城计”的结果是保证了蜀军的安全脱险。蜀军在大败的情况下,以“空城计”的计策安全脱险,这是很不容易的。
京剧《空城计》把司马懿大大地调侃了一番。剧中,诸葛亮从容不迫地摇着鹅毛扇,坐在城头唱道:“我正在城头观山景,忽听得城外乱纷纷。”当时司马懿已经兵临城下,诸葛亮却如此地闲雅自在,足见他是何等地聪明、自信!
司马懿到了城外,手握重兵,心里彷徨,生怕城里有埋伏,胆战心惊,估算半天到底还是不主张攻城。最后得知原来只是一座空城的真相以后,他自我解嘲地说:“司马呀司马,你的胆子也太小了;诸葛呀诸葛,你的胆子也太大了!”他觉得诸葛亮从来没有这么大胆,怎么这次这么大胆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他的对手司马懿也是个聪明人,所以诸葛亮算定司马懿不敢贸然破城。如果诸葛亮赶上的是张飞或者曹仁、曹真之流,他们没准就不管有没有埋伏,先冲进城去再说,反正输就输了,输了也先打个痛快,那就真把诸葛亮给活捉了。
所以,“空城计”的故事,不仅表现出诸葛亮的智高和胆大,也表现出司马懿的多疑与谨慎和战略决策,他决不轻举妄动,不轻易涉险,一门心思为了保存实力以便跟诸葛亮软磨硬抗到底。
三:《三国演义》中与司马懿有关的故事内容
第39司马懿首现曹操封文掾(官名)
第67曹操平定汉司马懿劝曹操乘势攻西蜀曹操士兵劳累由拒绝提议
第69曹操让自亲信王必负责掌管御林军司马懿提异议认王必堪重任曹操没听
第73曹操知刘备称王准备征讨刘备司马懿献计让曹操联合东吴起付刘备曹操采纳计谋自吴、魏两始联合
第75曹操知于禁庞德关羽击败恐慌甚至想要迁都躲避关羽攻势司马懿则认必惊慌应该尽快让东吴孙权所作牵制关羽曹操打消迁都念
第77孙权杀害关羽关羽送给曹操司马懿提醒曹操认东吴移祸计孙权真目打算让刘备迁怒于曹操并献计让曹操厚葬关羽转移刘备视线
第78曹操临终召集众臣托付事司马懿其
第80曹丕准备接受献帝禅让帝位司马懿建议曹丕应该先假装绝避免百姓议论
第85刘备世消息传曹魏司马懿建议曹丕立刻进攻西蜀并提五路进兵计企图让西蜀防胜防计诸葛亮破解
第86曹丕准备征讨东吴司马懿劝曹丕御驾亲征曹丕征留司马懿朝朝切事务都由司马懿决断
第91曹丕临终事托付给司马懿等继承皇位曹睿却诸葛亮、马谡反间计怀疑司马懿反叛华歆等怂恿前司马懿防查看并削司马懿兵权
第94曹魏诸葛亮妙计屡战屡败曹睿才想起司马懿立刻旨司马懿官复原职司马懿任久即迅雷及掩耳势解决企图反叛孟达并准备与诸葛亮战
第95司马懿进军蜀军要街亭由于马谡战术失误街亭司马懿攻陷司马懿进逼诸葛亮所西城诸葛亮已设空城计司马懿产疑惑战自退
第96-104曹真直服司马懿并屡屡司马懿争功每都司马懿略胜筹司马懿始应诸葛亮北伐虽用尽各种奇策终究没能赢诸葛亮诸葛亮每北伐都抗拒原断司马懿曾经忌惮诸葛亮派前往都散布谣言让蜀帝刘禅召诸葛亮诸葛亮第六北伐使用木牛流马作运粮工具准备司马懿展持久战司马懿看诸葛亮意图直坚守误判蜀军行贸险些诸葛亮烧死谷幸亏降雨救司马懿命司马懿再战甚至诸葛亮送衣服嘲笑司马懿司马懿并理久诸葛亮度劳累病逝司马懿知始追击蜀军却见诸葛亮木像吓惊失色立刻退军
第105曹睿司马懿屡立战功封太尉
第106司马懿率军讨伐辽东独立公孙渊打败公孙渊朝曹睿已经病危曹芳托付给司马懿曹芳即位曹家宗亲曹爽始受重用司马懿始韬光养晦低调行事甚至于曹爽亲信面前装作病重消除曹爽自戒
第107曹爽护送曹芳前往高平陵祭祀父亲司马懿趁机发难派自亲信占领曹爽兄弟军营并派召曹爽京曹爽认司马懿加害自京城久司马懿即曹爽族灭门并曹爽亲信尽数诛杀自魏权全部落司马懿手魏夏侯霸曹爽亲戚关系畏惧司马懿加罪于自投降蜀
第108司马懿染重病临终嘱咐两两司马师司马昭要料理政便世
四:三国演义中具体有关司马懿的故事
孔明秋夜祭泸水
司马懿智擒孟达
孔明智败司马懿
仲达兴兵寇汉中
五:司马懿的主要典故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司马懿在战场上斗得不亦乐乎。然而这毕竟是小说家言,真实的历史中,诸葛亮在其历次北伐过程中,与司马懿的正面交锋对决,仅有两次。当然,这不包括诸葛亮死后的一次对决——
1、第一次对决
公元231年二月,诸葛亮第四次率军攻魏,包围了曹魏部署在祁山地区的贾嗣、魏平部,并用木牛运输粮草,以保障其后勤供给。
当时,曹魏的国家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东南方向要防备东吴,西北方向还要防备鲜卑。而恰恰在此时,主持对蜀汉作战的大司马曹真生病(历史上真实的曹真绝不是三国演义写的那么无能),于是魏明帝曹睿将司马懿从荆州调来,让其坐镇长安,统一指挥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部,主持抵御蜀军。对于这次军事行动,魏明帝对司马懿给与了高度信任,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晋书·宣帝纪》)。司马懿接受重任后,即以主力救援祁山。鉴于当时的军事态势和蜀军特点,司马懿认为蜀军远道而来,粮食有限,于是将此战的战略目标定位为:凭险坚守,不与蜀军主力决战,逼退蜀军就算完成任务。
诸葛亮得知司马懿进军的消息后,留下一部继续进攻祁山,自己则亲自率军迎战司马懿。起初,司马懿部将郭淮、费曜等抄袭诸葛亮,但被诸葛亮击败,蜀军乘机收割了上邽的麦子。随后,魏、蜀两军主力在上邽以东遭遇。
此时,司马懿在初战不利的形势下,立即收兵据险防守,不与诸葛亮交战,诸葛亮只得率军退回。而司马懿也尾随诸葛亮到达卤城。此时,老将张郃建议:“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不在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资治通鉴》)主张分出一支奇兵,包抄诸葛亮的后路,不应该只尾随而不敢追击。
对于张郃的建议,司马懿并不听从,还是继续尾随诸葛亮,追上蜀军后,司马懿还是不与诸葛亮交战,而是选择在山上扎营,继续据险不战。司马懿此举令众将极为不满,甚至说出了“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资治通鉴》)的话。
到了这年五月,司马懿派张郃攻击围祁山的蜀军,自己则亲自率中路军与诸葛亮正面对峙,在部将的纷纷要求下,司马懿率军与诸葛亮蜀军正面交战,不料魏军大败,被俘三千人。于是司马懿随即退军保卫大营,继续坚守不出。至当年六月,蜀军后勤补给困难的致命问题再度凸显,全军粮尽,诸葛亮只得退军。司马懿令张郃追击,但张郃在木门被诸葛亮设置的伏兵射杀。
纵观两人的第一次巅峰对决,司马懿战略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利用蜀军远道而来、粮草不济的弱点,将其逼退。不过司马懿虽达到了战略目的,但在战术上却没有占到半点便宜。而诸葛亮虽然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还是没有解决后勤补给这老大难问题,还是没有达到战略目标,被迫退军。
2、第二次对决
诸葛亮退军后,曹魏很多大臣都估计诸葛亮在明年麦熟时还会入侵,建议调运粮草,以备再战。而司马懿并不这么认为,他指出:“亮再出祁山,一攻陈仓,挫衄而反。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亮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动矣。”(《晋书·宣帝纪》)
果不出司马懿所料,诸葛亮的再次伐魏筹备了三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开始了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这次北代,诸葛亮准备充分,设计了称为“流马”的运输工具,并与孙权约定同时举兵伐魏。面对吴、蜀两国同时举兵,魏明帝一方面自己率军抵御东吴,一方面继续以司马懿主持西线防务,对阵诸葛亮。从曹魏的军事部署来看,魏明帝显然更在乎东吴的军事行动,并要求司马懿沿用上一......余下全文>>
六:《三国演义》中与司马懿有关的故事内容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故事,有一个故事我很喜欢:却说诸葛亮见军中运粮不便,便去查看地形,忽然他看到一个形状像葫芦的山谷,这正是葫芦谷。他回到大帐,叫来两名将士,把一张画好的图交给他们,让他们领一千木匠,去制造图上的木牛流马,用它们来运粮。木牛流马是经诸葛亮改进的独轮车,它能运粮、载人,又不用喂食,非常方便。
却说司马懿见诸葛亮不来挑战,正在纳闷,忽然有人对他说:“诸葛亮正在用木牛流马搬运军粮。”司马懿大惊,急命张虎抢了几匹木牛流马,然后按照它的尺寸、厚度制造,不到半个月,他们就做好了两千多匹。于是司马懿命岑威领一千军也用木牛流马搬运军粮。诸葛亮知道后大喜,把自己提前安排的计策告诉了王平、魏延等人,命他们依计行事。
此时岑威正驾着木牛流马搬运军粮,突然,王平杀来,魏军措手不及,被杀死大半,岑威也被王平一刀杀死。司马懿得知,急忙派兵来追。王平见了,马上把木牛流马的舌头转了一圈,就撤退了。魏军不去追,只顾着推木牛流马,可是推不动。突然鼓角喧天,魏延领兵杀来。王平也杀个回马枪,魏军打不过,只好丢下木牛流马逃走。王平等魏军走远,又把木牛流马的舌头转回来,木牛流马又动了。司马懿听魏军打了败仗,夺不回木牛流马,只好亲自去追。追到半路,一声炮响,张翼、廖化杀来,司马懿打不过,逃向密林。廖化追来,举起大刀就砍,一刀砍到了树上,等他拔出刀来时,司马懿已经跑远了。
这一仗,诸葛亮大获全胜,夺得不少粮草。从此,任诸葛亮百般叫阵,司马懿再也不敢迎战。
这个故事充分表达了诸葛亮深通兵法、足智多谋,王平、廖化等人武艺高强。
七:司马懿的故事
司马懿高祖为司马钧,汉安帝时为征西将军,曾祖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俊为颍川太守,父司马防为京兆尹。正如司马懿之孙司马炎所说:“本诸生家,传礼来久。”。司马氏为当地世家大族,父亲司马防为洛阳京兆尹。性格方正,家学严谨,育有八子,当时号称“八达”。
西元179年司马懿出生于河内郡温县。排行次子,字仲达。司马懿自幼虽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生在东汉乱世“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子;尚书崔琰与司马懿长兄司马朗交好,也曾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1]
西元201年,22岁的司马懿被河内郡推举出仕担任上计掾,当时任司空的曹操征辟司马朗与司马懿兄弟,但司马懿隐忍待时,韬光养晦,以装病推迟曹操所授的官职并索性告辞上计掾回家养病。
西元208年,曹操任丞相后,第二次强制征辟29岁的司马懿为文学掾。职司教育曹丕经学的老师。与陈群、吴质、朱烁共称“太子四友”。官职由文学掾、黄门侍郎、议郎、丞相府东曹属升到丞相府主簿。
西元216年,曹操晋爵魏王。次年,曹操册立曹丕为魏王太子,司马懿升太子中庶子,时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曹丕所倚重。此后司马懿常谋国事,不久转为丞相军司马。
西元220年,曹操病死,懿协助曹丕完成汉魏禅让。
西元226年,曹丕病逝,遗命曹真、陈群、司马懿辅政曹睿即位。封司马懿为舞阳侯。同年,大败进攻襄阳的诸葛瑾,斩杀张霸,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西元228年,16天破城擒斩孟达。
西元230年,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遇雨回师。 同年,上表建立上邦军屯。
西元231年、234年,两次成功对抗诸葛亮蜀军北伐,蜀军撤走
西元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
西元238年,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征公孙渊,破襄平。
西元238年,曹睿病逝,遗命曹爽、司马懿辅政曹芳即位。
西元241年,四月,孙权攻魏,六月,司马懿统军增援,吴军退。与邓艾筹划在淮南淮北创建军屯。
西元243年,司马懿在率军征吴,诸葛恪焚烧积聚,弃城而走。
西元247年,曹爽与司马懿矛盾激化,司马懿托病不与朝政。
西元249年,司马懿父子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党羽三族。
西元251年,讨伐王凌,族其三族。
西元251年,司马懿病逝洛阳,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