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应急预案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报告、应急预案流程
被针头或锐器刺伤 皮肤或粘膜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时 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皂液、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伤口后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消毒,包扎 向科室负责人及院感科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核实病人情况,暴露者检查相应的抗原及抗体 HIV、HBV、 HCV、梅毒 病人HIV(+) 病人HBV(+) 病人HCV(+) 病人梅毒(+) 医务人员抽血检查HIV立即咨询区CDC专家,是否服用预防药物 暴露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定期追踪。 医务人员HbsAg(+) 或HBs (+) 医务人员HbsAg (-) HBs(-)未注射疫苗 医务人员HbsAg(-) HBs(-)已完成疫苗注射未产生抗 体 医务人员HbsAg(-) HBs(-)正接受疫苗注射未产生抗体 医务人员HCV(+) 医务人员HCV (-) 医务人员预防注射长效青霉素 不需要注射疫苗 24小时内注射 HBIG 并一周后接受HBV疫苗注射 24小时内注射 HBIG ,并补一剂疫苗 24小时内注射 HBIG 并继续完成疫苗注射 继续追踪肝功能 暴露后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一年定期追踪肝功、HCV 暴露后三个月追踪 暴露后三个月、六个月、一年 如发现阳性及时治疗
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应急预案: 1、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2、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3、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处的局部挤压。 4、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5、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抽取暴露人员血标本送检及详细登记、上报。 6、预防性用药,随时和咨询。 处理流程: 发生职业暴露后 → 肥皂清水液冲洗、挤压、消毒 → 报告医院感染科 → 采样、评估、登记 → 预防性用药 → 报告给疾控中心 → 随访、登记、监测
二:职业暴露多少小时上报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称之谓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各事故处理单位在每年的7月5日和次年的1月5日前将上、下半年填写的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报至本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的7月10日和次年的1月10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填写本省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事故汇总表",报至本省(市、区)卫生厅(局)。抄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有哪些,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置
医院职业暴露预防处理措施
为维护医务人员及其他部门有关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在工作中发生经血传播疾病如: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尤其是艾滋病等职业暴露感染,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病毒感染,特制定具体预防处理方案. 一、 职业暴露
1.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防治工作及相关工
作的过程中意外被经血传播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经血传播疾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2. 数据分析表明: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医护及检验等人员的职
业暴露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二、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1. 医务人员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
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2.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
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 在诊疗、护理操作工程中,有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
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如:外科手术、口腔治疗、消化道内镜、泌尿系内镜等专科检查诊疗).
4.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
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
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6.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
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7.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
针头、刀片等锐器.
三、 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处理
(一) 紧急局部处理:
首先应立即进行局部紧急处理,包括轻挤出血、清洗、局部消毒等.
1. 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洗手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 对被乙肝病毒暴露的粘膜或伤口尽早施行被动免疫. (二) 登记、免疫接种、上报、随访制度
1. 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医院组织相关专家对暴露发生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报告预防科并对暴露者及患者进行相关的血清学检查及随访、监控。
2. 根据暴露病毒的种类及病毒载量,对暴露人员实行预防用药方案。 (三)不同病原暴露后的处置
1暴露于HIV(血源性疾病)的处置。有以下三点 (1) 预防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h,并建议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2) 暴露后尽早获得血液标本进行HIV检查,定期检查血清转化,并及时向医院的有关部门报告,包括其它疾病。 (3)
医院应立即采取感染源患者的血清学进行检查。
2 暴露于HBV(血源性疾病)的处置 有以下三点
(1)对于既往已有免疫,其抗体HBs抗体>10mlU/ml时,不需要进一步治疗。
(2......余下全文>>
四:临床上发生针刺伤后的紧急处理及职业暴露的认定程序有哪些...
紧急处理:1、立即从伤口周边尽可能地挤出伤口部位的血液。2、用肥皂水和流水冲洗伤口10分钟以上。3、用70%酒精、0.5%碘伏等消毒剂消毒,并用防水敷料包扎伤口。 认定程序没听过,是不是上报和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的评估。 上报:1、发生暴露30分钟内向本科阀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2、做好登记表的填写及资料保存。 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的评估:1、立即查患者有关HCV、HBV、HIV、梅毒的检验结果。2、请相关专家对患者、操作者的检验结果、发生针刺伤的程度进行评估。
五: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ppt
我起初我血液透析室规检查候看护士整理条理觉非实用建议其科室效仿全院推广都科室自行配置家反映效错使用整理箱(乐扣盖种)作容器标识清楚内置性换药包(内含菌干棉球、菌纱布、包装碘伏棉球、包装酒精棉球、性使用菌镊)或碘伏、酒精、棉签、创贴、菌纱布或美敷总便主发锐器伤职业暴露候能短间做完整流程所需全部物品都应该
六:职业暴露的途径有哪些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及防护对策,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职业暴露防护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6年至2008年科室上报的职业暴露情况从发生原因、科室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至2008年科室上报的297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分布在病房153例、手术室29例、门诊107例、供应室8例。其中锐器伤发生241例(8111%)、血源性传染血液喷溅31例(1014%)、暴露源不明25例(814%)。结论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职业暴露防护是目前医务人员必须关注的问题,应加大防范力度。
=关键词> 职业暴露;原因;职业防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6350(2009)09)170)02
作者简介:陈王英(1962)),女,广东省深圳市人,副主任护师。
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健康问题
[1]
。自1984年世界上报道了首例由职业暴露于
被感染的血液而引起的HIV感染以来,医务人员与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接触而被感染的危险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引人关注的职业性问题。职业暴露损害了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预防及减少职业暴露而导致的疾病,自2006年始,我院进行了职业暴露的监测管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共发生职业暴露的297例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他们分别分布在病房、手术室、门诊、供应室等部门。
112 方法 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布科室、主要原因、途径、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发生趋势。
2 结 果
21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科室分布 病房153例,手术室29例,门诊107例,供应室8例,因此病房、手术室、门诊、供应室医务人员是我院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
21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 医务人员对使用后锐器放置不当,接触患者血液等体液不戴手套,手术中对于易发生血液喷溅情况未作有效防护措施,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及针头时违反操作规程。
213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途径 锐器伤发生241例(8111%),其中病房135例,手术室15例,门诊83例,供应室8例;血液喷溅31例(1014%);暴露源不明25例(814%)。可见锐器损伤居首位,
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最常见的途径,其次是意外直接接触血液。
21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采取防治措施 锐器伤发生后,均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即立即用肥皂水或流动水冲洗伤口,并挤出伤口的血液,根据损伤部位使用(015%碘伏、70%酒精、012%-015%过氧乙酸)浸泡或涂抹消毒伤口,24h内均进行HBV、HCV、HIV、梅毒血液检测,按需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或长效青霉素或按疾控中心指导使用基本用药程序:口服双汰芝片1片Bid,疗程28d。并定期复查艾滋病病毒抗体。
215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趋势 经统计,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职业暴露发生人数分别是:2006年发生96例,2007年发生103例,2008年发生98例。虽然经反复多次职业暴露教育讲座,发生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医务人员目前对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关注重视不够,应该加大防范力度和自我保护意识。
3 讨 论
311 原因分析 1)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
[2]
: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尖锐医用器
械,与患者接触密切,职业暴露及危害随时发生。2)
锐器伤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最常见的职业伤害:从上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科室分布可以发现:针刺伤主要发生在我院......余下全文>>
七:职业暴露紧急处理程序是什么 5分
医院医叮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说明:
1、医院负责首次检验检测和首次疫苗接种,后续费用自己承担。(医
院感染管理科协办)
2、医院感染管理科给予防护、应急处置技术指导及追踪随访。
八: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医院职业暴露预防处理措施 为维护医务人员及其他部门有关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在工作中发生经血传播疾病如: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尤其是艾滋病等职业暴露感染,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病毒感染,特制定具体预防处理方案. 一、 职业暴露 1.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防治工作及相关工 作的过程中意外被经血传播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经血传播疾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2. 数据分析表明: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医护及检验等人员的职 业暴露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二、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1. 医务人员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 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2.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 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 在诊疗、护理操作工程中,有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 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如:外科手术、口腔治疗、消化道内镜、泌尿系内镜等专科检查诊疗). 4.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 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 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6.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 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7.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 针头、刀片等锐器. 三、 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处理 (一) 紧急局部处理: 首先应立即进行局部紧急处理,包括轻挤出血、清洗、局部消毒等. 1. 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洗手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 对被乙肝病毒暴露的粘膜或伤口尽早施行被动免疫. (二) 登记、免疫接种、上报、随访制度 1. 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医院组织相关专家对暴露发生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报告预防科并对暴露者及患者进行相关的血清学检查及随访、监控。 2. 根据暴露病毒的种类及病毒载量,对暴露人员实行预防用药方案。 (三)不同病原暴露后的处置 1暴露于HIV(血源性疾病)的处置。有以下三点 (1) 预防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h,并建议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2) 暴露后尽早获得血液标本进行HIV检查,定期检查血清转化,并及时向医院的有关部门报告,包括其它疾病。 (3) 医院应立即采取感染源患者的血清学进行检查。 2 暴露于HBV(血源性疾病)的处置 有以下三点 (1)对于既往已有免疫,其抗体HBs抗体>10mlU/ml时,不需要......余下全文>>
九:职业暴露的指导原则
(试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制定本指导原则。第二条 本指导原则所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第三条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本指导原则的规定,加强医务人员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工作。第二章 预 防第四条 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第五条 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第六条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第七条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第三章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第八条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第九条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第十条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第十一条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余下全文>>
十: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登记表怎么填写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及防护对策,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职业暴露防护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6年至2008年科室上报的职业暴露情况从发生原因、科室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至2008年科室上报的297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分布在病房15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类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及防护对策,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职业暴露防护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6年至2008年科室上报的职业暴露情况从发生原因、科室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至2008年科室上报的297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分布在病房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