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教育方面目前最需要帮助的问题是什么
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存在着问题。今天就现代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几个常见的问题和大家进行分析与探讨: 问题一: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是父亲。 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大家工作都很忙,下班本来就很疲劳,还要烧饭,洗衣,做家务,带孩子,哪还顾得上和孩子交流呢?但是孩子需要交往,需要你们成为他们的朋友。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加上现在社会家庭结构特点都是三口之家,邻里又大多数互不交往。因此许多孩子在家庭中缺少玩伴,他们非常孤单。 而现代人工作节奏加快,使家长们与孩子交往时间少了。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的活动主要以玩玩具、看电视为主,他们面对的是冷冰冰毫无生命的物体。这也是大多孩子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所在。尤其是父亲,更因该担当起这一重任。 问题二:片面强调智力开发,忽视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 有的人误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开发,因而忽略了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早教的含义包括感知,语言,动作,认知的训练,也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养,不能顾此失彼。” 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往往仅重视智力发展而忽略其他方面。 1、忽视孩子的劳动能力培养,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独立能力差。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养尊处优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至于在幼儿园表现为拖拉、动作慢,等待、退缩等。例如:午睡起床,大家都穿好衣服,走出午睡室,老师帮女孩子梳头,阿姨分点心,有一两个孩子还在午睡室磨蹭。等大家点心快吃好了他才走出来;人家小便准备上课了,他开始吃点心;人家上课了,他去做课前准备;做作业了人家做好了,他还在找笔;探索活动,大家都动手,他立在一旁,“老师我不会弄的,老师这个我不行”的等等。 2、忽视孩子的性格情感培养,溺爱娇纵,使孩子变得无情无义。 让孩子没有爱的感觉这种爱就叫溺爱,很多父母都认为我的付出不要回报,是一种境界。但是这种意识是一种错误,只有付出爱的人才能感受爱,只有孩子能感受爱,爱才能变成一种心灵的成长。 “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关注自己,不知体会别人。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分享,学会关爱,从小学会孝顺,学会自立学会自理等等,不要仅仅只重视学了什么知识。要重视孩子的情感,能力,品德等的全面发展。 问题三:对孩子限制保护太多,忽视对孩子主动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家长大多不习惯把孩子当成一个能动的、有独立意识的个体来看待。样样事情包办代替,或这个不要,哪个别碰。使孩子逐渐变得没有学习能力,样样事情都不会。而现在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对孩子过度保护最终会带来孩子的无能这一严重的恶果。 所谓过度的保护,就是说该孩子做的事情父母全替他做了。 问题四:运用方法生硬,幼儿不听或不接受。 家长往往在老师面前诉苦:就是老师的话要听,我们在家教,舌头说干了,也没用。 问题五:评价激励不够,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那么如何激励评价孩子呢? 首先,要对孩子鼓励,这会让孩子产生无穷的前进力量。 小时候我特别爱画画,五岁照着我妈妈养的大公鸡,画了一只彩色大公鸡,在幼儿园中得奖了,得了五张彩纸,回来跟我妈说“妈,我画的公鸡得奖了”,我妈当时笑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太好了,我早就说过你画的公鸡比我养的公鸡还要漂亮,就从这我喜欢上画画。
二:请你简要谈谈你对家庭教育方面 问题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1.为孩子创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这样的家庭氛围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得学会尊重孩子,让孩子积极的参与到家庭重大事件的决策中。
2.以身作则,用自身行为来影响孩子。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影响,让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3. 严格要求孩子与关爱孩子一起进行。 孩子的教育一定是双向的,要严格也要慈爱。
4.配合老师,做好家庭工作也要做好学校工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家长只有与学校与老师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
三:家庭教育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尊重孩子 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但又具有敏感的自尊心。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热爱孩子、尊重孩子,耐心当好孩子的听众。在倾听到孩子的心声后,家长再随机应变采取适当的教育,让孩子健康活泼地成长。如: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应象朋友一样,鼓励孩子去克服困难;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能一味指责,也像朋友一样教育孩子面对错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往往有的家长对孩子在生活上十分关爱,说得上是衔在嘴里怕烫着,吐出来怕冻着。可真正将孩子作为有人格尊严的人看待的父母并不多。孩子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在向父母诉说时,稍不如意,就打断孩子的话,不让孩子把话说完,轻则斥责,重则打骂,对此,孩子只能将话咽回去。
其实,如果父母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要说的话说完,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强加给孩子,其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孩子说话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做父母的就很难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无的放矢,无所适从。二是孩子的说话权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与父母产生对抗情绪,以至双方相互不信任,沟通困难。三是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表达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孩子对着父母诉说内心的感受,是提高表达能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的极好机会,将孩子的这一机会剥夺,孩子的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在社会交往中就会表现出表达困难,进而产生自卑情绪。而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很难说是一个健康的人,更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二、以身作则 家长要作孩子的好榜样
家长是孩子第一个模仿的对象,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在生活和学习上都要给孩子做好榜样,鲁迅先生曾尖锐地指出:父母不仅可以把自己的优秀品质传给后代,其恶劣性,不良性格,不好的生活习惯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试想,你成天打麻将成瘾,却要求孩子勤奋努力;你对人脾气粗暴,老爱训人、打人,却要求孩子听话,乖巧;你nuedai老人,却要求孩子孝敬你,这可能吗?
经常有人说我的孩子大方、有礼貌,其实孩子有没有礼貌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而且孩子天生就喜欢模仿别人,所以爸爸妈妈在家里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讲礼貌,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比如我家有客人来做客的时候不仅我自己给予热情地招待,而且都把客人介绍给孩子,要求他向客人问候,并递茶给客人喝,他总是十分乐意,感觉到自己是家里的一员,受到了大人的重视,同时也培养了他的礼貌行为,学会了怎样招待客人;又如在我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以后,及时地对别人说声谢谢;在收到礼物的时候邀请孩子和我一起写感谢卡等。有了我们大人的的示范,再遇到类似的情形时,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学着我们的做法。
三、创造机会 让孩子在吃苦中得到磨练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全家的宠儿和期望。家长们真是放在一边怕凉着,搂在怀里怕热着,害怕自己的孩子受苦、受委屈、受挫折。一位家长曾这样对我说:我们小的时候条件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孩子需要什么我们都满足他。这样会导致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太脆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在艰苦成才路上的品格力量,形成了追求生活享受,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争强好胜等不良品格,阻碍了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
其实作为家长应该明白坚强的意志力,坦然地面对失败的抗挫折能力,体谅和宽容他人的博大胸襟,往往都是在失意的经历中产生的。孩子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挫折,作父母的不可能保护他一辈子,我们只有让他受到应有的抗挫折教育,他才能在苦难中得到磨练。因此,我们不仅没有必要总是担心孩子受苦、受委屈......余下全文>>
四:家庭教育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由于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以身示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加影响。所以有人说,孩于是父母的镜子。如果父母下班回家后只顾吃喝玩乐,生活自由散浸,甚至行为不轨,无疑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父母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年龄特征是指一定年龄阶段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及特点。如孩子在幼儿期特别喜爱游戏和故事,父母采用做游戏和讲故事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倘若一个劲地讲大道理,效果肯定不好。个性特征是指每个孩子各自具有的性格特点,如有的孩子性格外向,活泼好动;有的则性格内向,偏于肠腆、安静。因此,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父母学一点儿童心理学知识非常重要,应该经常注意观察和研究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其所思、所为及其心理需要。在家教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要用”人家孩子怎么的“来衡量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父母必须时刻注意尊重孩子,保护并培养其自尊心。在生活中,注重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和鼓励。对于孩子不及他人之处,不责备,不讽刺,可用其他长处来激励孩子。
希望能帮到您,望采纳,谢谢!
五:谈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 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 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余下全文>>
六:你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哪些?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有哪些方面的
娇生惯养带来很大的后遗症。 如不尽快加以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 的指导,后果是严重的。 二、期望值偏高是家庭教育过程中带有倾向性的偏差 (一)期望值偏高与家庭教育内容不当 期望值偏高, 主要是指有些家长不能从孩子的天资、 学习基 础、年龄特点、有无特长等实际情况出发,为了实现其望子成龙 的愿望, 脱离实际地只凭主观愿望对孩子提出不能实现或难以实 现的要求。 孩子的学习基础不好或较差, 硬是要求其一定要达到 多少多少分数, 达不到就要受到惩罚; 孩子本来没有某一方面的 天资或特长,却硬要孩子往某一目标努力,如学绘画、学钢琴, 否则就要受到非正常的对待, 等等。 这些都是期望值偏高而教育 内容又不 当的表现。 有的家长对几岁或十几岁的孩子容不得犯一点错 误,一旦犯一点错误或不如家长心意就动家法,就严惩不贷,等 等,也是期望值偏高的表现。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有时犯点错 误,甚至出现严重过失,都是难免的。作为家长,如果容不得孩 子犯一点错误,把孩子当成“圣贤”来要求,就不配当家长,其家 庭教育必然会出问题。期望值偏高,脱离孩子的实际,就往往事 与愿违。就容易把好事办成坏事。期望值偏高,是家庭教育中存 在的唯心主义,对搞好家庭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 如果对孩子期望值偏高, 而教育内容又不恰当, 危害就会更 大。如有些家长不注意启发、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不去帮助孩 子立志, 并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奋斗精神, 而硬性地规定孩子必 须学会什么,或达到什么指标,或考上什么学校,否则就要受到 惩罚。这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如同悬在孩子头上的一把“尚方宝 剑” , 往往会给孩子在心理上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甚至会使孩子 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这样下去, 会使孩子对学习感到不是好事 而是坏事,不是奋斗目标而是精神压力。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 的精神崩溃,完全失去学习的乐趣,走上“破罐子破摔”的道路, 或出现其他问题。 (二)期望值偏高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在我国当代, 有相当数量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高的期 望值, 而在家庭教育中又不讲究或很不讲究教育方法, 只凭着爱 子疼女的一颗赤诚之心来对子女进行养育。娇宠、溺爱与“恨铁 不成钢” , 丧失理智后的严惩,往往是其教育方法的两个极端。在 平时,不能从严要求,又不进行正面引导,一味娇宠、溺爱,任 其所为,一旦发现问题,又恨得咬牙切齿,认为不严惩不足以解 心头之恨,不能实现心理平衡,便丧失理智,以致造成悲剧。这 样的教育方法,不是爱孩子,而是害了孩子。有些家长对孩子抱 有很高的期望值而十分疼爱孩子, 平时尽一切努力满足孩子物质 等方面的要求,要啥给啥。结果,惯坏了孩子,使其听不进批评 意见,吃不得苦,只追求吃、穿、玩,不愿学习,不思进取;有 些家长,不让孩子干一点家务,甚至十多岁了,连孩子的衣服也 不让其自己洗, 使孩子长期过着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养尊处优 的日子,长大后娇气十足,不但实际工作能力低,甚至连生活自 理的能力也没有或很缺乏。 期望值偏高,已脱离孩子的实际及青少年的正常成长规律; 教育方法不当, 又会把孩子引向邪路或推向绝路。 二者结合在一 起,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简直是错上加错,雪上加霜。这种教育 方法是极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聪明的家长, 懂得教子艺术 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应该做到恰如其分或比较符合客观实 际, 应按照儿童及少年、 青年的成长规律及实际情况不断地为孩 子指点发展目标, 并提出合理要求。 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更应讲究 艺术、方法和效果,既应严格要求,又应耐心说服,既应允许孩......余下全文>>
七: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一、第一个问题:生养分离——惩罚等在未来
这个问题,我想从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起。
我的一个侄儿,他是82年出生的,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成家。孩子现在刚过了一周岁生日,马上要被奶奶带回山西老家去。原因是他们的房子很小,几个人长期挤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心理压力都比较大;另外,小孩子的爷爷一个人在老家,生活上长期没人照顾,也是个问题。作为80后的小俩口,已认识到把孩子全托给老人,长时间见不到孩子是件不可取的事,但囿于现实,又不得不妥协一下。一家人最后商定的方案是,奶奶把孩子带回老家,每隔一个月来北京住一个月,这样交替着两头跑,虽然奶奶辛苦些,但可保证孩子有一半的时间能天天见到父母亲。总的来看,这应该说是个比较“两全齐美”的办法。
这个例子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我近几年在生活和工作中接触了很多家长,总的来说,我觉得目前家长们面临的困惑或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几个方面,如何解决和孩子的分离问题,应该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困惑。
在这一点上,应该说80后比70后的感受更强烈。我想,这个变化是个好现象。更年轻的父母们越来越意识到和孩子相处的重要性,不再简单地把“生”与“养”分开来。这一点,我认为80后整体来说比70后上了一个台阶。这可能缘于家长们学习的意识越来越强,从做家长的素质及水平上来说,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前几天看媒体报道关于各地“用工荒”的问题,往年是农民工进城找不到工作,现在是城市企业招不到工人。媒体分析了几条原因,其中一条是,80后一代陆续成为了父母,他们看到了农村留守儿童大面积出现的问题,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已比较清楚地意识到,现在外出多赚一点钱,但因此失去了陪伴孩子的机会,耽误了孩子的教育,是件不合算的事。
70后这一代父母,他们很多人已开始品尝由自己制造的“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寄养儿童”所带来的“恶果”。有他们作为前车之鉴,更年轻一代父母们已有意识地避免和孩子分离。但现在整个社会生活还是快节奏的,竞争式的,80后所面临的社会竞争压力一点不比70后少,所以他们作为家长,在分离问题上内心有更多的冲突,如何能充分地陪伴孩子,又能兼顾自己的工作,成为他们面临的一个两难问题。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用猕猴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把一些幼小的猕猴和母亲隔离开来,在小猴子的笼子里安装了两个“假妈妈”。其中一个妈妈用硬梆梆的钢丝做成,但胸口上有奶瓶,另一个妈妈用绵软的绒布包裹,但没有奶水。按照人们“有奶就是娘”的常理推断,小猴子应该和有奶的“妈妈”更亲近。事实则不然,小猴子只是在饿了的时候才靠近钢丝做的妈妈,一吃完奶,就回到了绒布妈妈这里。这个细节,可以让我们看到婴幼儿内心本能的向往和恐惧,他们对温暖的依恋和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这个实验到这里还没有完结,到这些猕猴成年后,基本上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实验人员把它们和另外一些吃母乳、在母亲怀抱正常长大的猕猴放一起后,这些从小没得到正常母爱的猕猴不能正常融入集体生活中,大多数性情冷漠,不会交配或拒绝交配。实验人员通过人工办法让这些有心理创伤的母猴怀孕,待小猕猴出生后,这些母猴对小猴冷漠而无情,残忍地虐待小猕猴,有的甚至咬死了自己的孩子。猕猴和人的基因有94%是相似的,它们身上反映的正是人类最初始的情感状态。这个实验说明,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东西。
大自然设计人类是有其深意的,让我们想一下,为什么男人的生育能力可以维持到六、七十岁,甚至八十岁,而女人的生殖能力只能到50岁左右?这样的设计,就是要保证一个孩子......余下全文>>
八:家庭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缺乏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些家庭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家庭如农民、农民工、未就业人员和经济贫困家庭的孩子生活水平低下,有的孩子缺乏必要的学习条件,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有的父母婚姻异常,单亲、重组、隔代抚养和旁亲监护抚养孩子的数量加大;还有的父母因个性、收入等原因,吵架打闹不止,缺乏互敬互爱。家庭的不和谐和生活的动荡让未成年人连起码的安全感都没有,有的孩子对父母失去归属感、对家庭失去信心。一般来说,得不到家庭温暖和关爱的孩子,其人格特点表现出攻击性和反叛性,极易走入歧途。
2.思想陈旧教育不当
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尊重生命的价值;相当一部分父母人才观念狭隘,“望子成龙”,“逼子成龙”。盲目的家庭教育忽视了孩子的个性成长,孩子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由于心理需求和自我成长不能实现,造成许多孩子精神扭曲,形成不良的品行。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父母也应该反思,对独生子女溺爱倾向已经导致我们的孩子生存能力不强、责任感缺失、竞争力不强。
3.学习能力差
许多年轻夫妇在思想上还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孩子就已经降临世间,怎样抚养、教育孩子既没有学习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一些父母虽然看了一些书,但由于不了解家庭教育的科学性、缺乏针对性,常常莫衷一是。于是,“一喊、二骂、三打、四窃(孩子隐私权)、五夺(孩子财产权)”普遍存在于中国家庭中。相当多的父母及监护人不懂也不能依法教育、抚养,不能通过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不能给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以积极的人文关怀、心理关注和成长指导,从而导致未成年人心理发育迟缓,人格不完善。被“管”出来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被打骂虐待、貌似“爱”的严管监控和“特长”学习下的孩子,其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往往得不到充分保护,孩子精神遭受创伤,学习兴趣下降,社交焦虑加深,心理形成逆反,能力提高缓慢,“快乐成长”变成了一句空话。
4.不能以身作则
有的父母及监护人自身素质差,缺乏爱心,社会角色顽劣,这导致了有的孩子游走在社会边缘,内心绝望,还有的孩子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自暴自弃。
5.父母也要接受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接受时间最早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父母给孩子的教育是养成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陶冶气质,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环节。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让儿童健康成长,关键在于提高父母的素质和他们实施积极家庭教育的能力,“孩子有问题,父母来‘吃药’”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教育父母,应该从父母自学和对父母开展社会教育两个方面来努力。前者强调,每位父母应抱着培养孩子也是一种事业的理念,加强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向生活实践学习,不断认识自我、认识孩子,掌握科学的教育、心理知识,寻求符合自己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后者则主要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弘扬先进的教育理念,普及科学的教育规律;积极开办各类讲座、培训班,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九:认为目前学生家庭中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有哪些
我认为目前学生家庭中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以下十个方面:
1.父母亲大部分关注的是成才而不是成人,他们关注的是当下比较多,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关注不够。
2.父母希望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赢在起跑线上,所以要比别人早一点学,比别人多学一点。事实上,儿童是需要童年的,儿童是需要游戏、快乐的,需要自主去发现的,你逼着他学习的东西他不会感兴趣。过早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对立的情绪,让他还没有进学校就恐惧学习了。
3.择校需慎重。学校是有文化的,学校之间孩子是相互影响的。孩子之间彼此的影响,比学校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于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在别的学校他可能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到最好的学校反而让他觉得在那么多学霸面前自己没有希望了,学习成绩会下降。
4.一个孩子没有大量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5.物质刺激远远不如父母树立榜样。
6.父母闲暇时间在读书看报、自己在学习的,他们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是最高的,占了三分之一强。
7.做家务的孩子,更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习也更优秀。
8.家庭教育中缺少父亲的角色会导致各种各样不良的行为。
9.中国的父母没有去了解孩子的需求,没有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状况。
10.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关。凡是父母采取积极的养育方式,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高的。父母养育方式是比较消极的,孩子学习成绩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
十:家庭教育的好处与坏处
一个小学生受到的环境来自三个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而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老师、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关心程度取决于现代家庭中家长必备的素质,这不仅仅体现在家长的自身素质,也有其在社会中受到的诸多不良影响与客观环境的制约中存在着问题。
从现代家长必备的素质来看:
1、威信:家长的威信是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从这点上来说,我们每个家长都应该以身作则,我曾经在女儿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有时会发现她确实挺怕我的,只要我脸色不太好看的时候。
2、信任: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不存在智力问题,而是爱学不爱学、会学不会学、勤奋不勤奋的问题。女儿考试不理想的时候,她会哭,那时候我知道她也在自责,我也知道她很上进,只是有时候不认真的现象确实在左右着她,(我在上小学时老师给我的评语也经常是马虎,所以我不怪她)这种情况下我都会安慰她,告诉她下次努力,我知道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她需要我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
3、责任:家长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甚至放弃家庭教育。基于此,我是有发言权的,因老公常年出差在外,女儿的教育问题完全掌握在我手里(除了女儿,我也没有资格教育别人)因此我利用了自己的特权,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影响着她最初的人生观,但在这点上,我和老公有着相同的看法,当然我不排除和老公沟通后的意见。不过,偶尔也会有思想开小差的时候。
4、坚持: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心理的成熟、性格的完善,所有的一切都是坚持的结果。这个等待的时间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有那个说法,活到老学到老嘛,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我感觉有时从女儿身上也可以学到某种让我心灵震撼的东西,那就是不虚伪。我们成年人的那种龌龊的不能在天真钉孩子身上亵渎的东西。那好,就让孩子坚持她们的纯洁吧!就比如女儿在学小提琴这个问题上,她的韧性彻底征服了我,尽管上次过五级只得个合格,但她还坚持学下去,为她鼓掌!
5、快乐:帮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生活得快乐。这个快乐是需要度的,现在的孩子大多早熟,每月看一次电影回来的女儿有时对我说“儿童不易”,她们显然不太完全懂得这句话的含义,只是一味地去说而已,或者在她们的幼小的心灵里有点朦胧,我想我们小时候也应该是这样子的,很想快乐地生活,哪怕作业多一点点。
6、学习:家长掌握一定的知识是教育好女子的前提。现在的孩子学习真的比我们小时候复杂多了,每天都有大量的作业,我不知道在别的城市是怎样,女儿所在的学校是市重点小学,因此我和女儿每天都是固定的学习时间,几乎没有多少时间来玩,而教育部门一再强调要给孩子娱乐时间,可是我们家长请问各位:作业那么多,我们哪有时间玩?
7。敢于说不: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环境。我在这点上还是不谦虚地说自己做的很好,女儿上小学三年级了,从没给过她零花钱,都是她想买什么东西和我说,我就给她买了,但是有一点我想说,现在的孩子攀比心理特强,我总是得跟女儿解释她的那些达不到的要求,因为我也敢于说不。
8、能力:家长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家长,当发现孩子身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就应该及时告诉她改正,当然人有的时候是受客观环境影响的,比如女儿做题本应该对的时候她没对,这种情况多了我也会不冷静,有一些失控的表现,也曾打过她,甚至摔书本……
9、宽容:家长对孩子的宽容,首先要建立在孩子做错事之后,已经认识到做错,感到内疚,受到自责的基础上,而且家长应该从表情到语气都要让孩子切实感到,家长对他们的错误很痛心、很惋惜,同时也寄希望于......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