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读后感

一:推荐下几本对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好用的参考书说了说了

不要贪多,《黄帝内经》细细读。把《道德经》和《内经》一起互参。

二:中医怎么看书 15分

建议去当当找中医专业的正规教材来看,其他的书目鱼龙混杂乃至谬误的太多太多。

先看理论基础,然后分类看看各科系的。

这个实践性很强的,师傅带徒弟才能真正上手的。自己一个人自学,别太较真,以保健养生为目标即可。

不然虚证实证什么都分不清,乱吃药反而更麻烦。

三:中医入门书籍有哪些?

是打算学习中医吗?如果想系统的学习中医的话,需要从头开始,开始是《中医入门》,《中医伐础理论》,这是学中医人必学的课程,其次是《中医诊断学》,不知道你想学习中医的哪个方面?是偏重针灸推拿还是中医外治还是理法方药的应用,这是各有侧重的,如果想综合了解,那还需要看《中药学》、《方剂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中医儿科》,对中医有了初步了解之后,需要多看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这些都是需要仔细研读的书,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四:《以正派正统的精神学习及发扬董氏奇穴》读后感

[《以正派正统的精神学习及发扬董氏奇穴》读后感]

《以正派正统的精神学习及发扬董氏奇穴》读后感

桂亮

众所周知中国的根蒂在道家,《黄帝内经灵枢》则更是道家针灸的精华体现!今看到某董氏传人《以正派正统的精神学习及发扬董氏奇穴》一文,不尽感慨万千!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内难》传统道家针法与董氏针灸进行梳理,《以正派正统的精神学习及发扬董氏奇穴》读后感。当然笔者是从一个旁观者中立的角度来分析,不带有任何私人感情色彩,因为这只是学术的探讨,而非对董氏针灸的责难。笔者更是从董氏的角度,希望看到董氏更大的发展!

《以正派正统的精神学习及发扬董氏奇穴》一文提出,董氏针灸与传统《内难》《甲乙经》等经典无关,董氏决不是道家或道家针法。笔者认为这需要仔细加以辨别!更要进行区分,这样才能更显董氏的针灸奇穴特色!

其实董氏针灸如要自成一派或者与传统《内难经》道家针法区分开来,却也并非难事。以旁观者的眼光来看,只要董氏针灸不运用《内难经》的中医理论辨证体系和针灸技法,这样就很容易将董氏针法即《内难经》传统针灸区分开来,简单的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1经络体系。《内经》中已有完善的经络体系,董氏如要独树一帜就不能在传统十四经体系中取穴,不然大家会以为董氏奇穴依附在传统经络体系之中。因为从目前考古还没有发现董氏针灸体系发展在《内难》经典之前!

2.

穴法。《内经》及以后各家对穴位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故有三百六十穴统于六十六穴之说。董氏也以发明穴位而著称,以旁观者而言,董氏不应该重复传统穴位,或者改个名字就变成董氏穴位了,这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比如:董氏火主穴,其实就是传统太冲穴。其实研究学术本来不应如此苛刻,但董氏认为自己独树一帜,与传统《内经》道家针法毫无关系,故在此提出,以便学者进行鉴别!

附:转载自《以正派正统的精神学习及发扬董氏奇穴》一文:众所皆知:中医及针灸医师奉为圭皋的《黄帝内经》,产生於黄老之学流行的汉代,整本黄帝内经充满了道家思想及道家养生之学,怎能说中医及针灸与道家无关。《淮南子》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於神农黄帝而後能入说」,据此而论托名黄帝或神农之书多可归入道家之说,连《针灸甲乙经》都冠名黄帝於前,原名为《黄帝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可以说整个针灸皆与道家有关,读后感《《以正派正统的精神学习及发扬董氏奇穴》读后感》。董氏奇穴自然也有一些原理法则与道有关,但老师决不是道家,老师针法也不是道家针法,老师的穴名不若一些道家的取穴穴名为:常居、山源、天真、华庭等,反而是极为直观而简易。董老师在著作《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中文本之序中说:『吾董氏针灸另有渊源,自成一派』,未提「道」,也未提「道家」。在《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英文本译著之序中虽提出针灸与道家之关系,一如诸家所言,但後面他接著说:『所施穴道部位。独成一家,与诸家迥异,』老师未提自己是道家,又说「自成一派,」「独成一家,与诸家迥异,」在这里就有与各家(包括道家)区别之意。

3理论辨证体系。《内经》及后世诸家在发展过程中,中医理论体系愈发完善,正因为有这样的理论体系指导着我们的临床针灸辨证取穴和手法。比如:

肝肾同源的理论:所谓肝肾同源,主要是指精血同源、精血互生的关系。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肝血有赖于肾精的资助,肾精足则肝血旺,肾精亦赖肝血的滋养,肝血旺则肾精充。正是由于精血之间可以互生互化,所以,肾精与肝血,荣则同荣,衰则同衰。肝血和肾精,又同源于水谷精微,依靠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才能充盛而不衰,故称肝肾同源。在五行中,肝......余下全文>>

五:求助几篇医学或护理学相关书籍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行为医学》

《行为医学》是研究和发展关于行为科学中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防治和康复的一门多学科领域。行为医学作为一门与多个学科相关的交叉性学科,覆盖面宽,应用范围广,目前,行为医学的研究已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社会学、人类学、流行病学、营养学、心理学、疾病防治、医学教育、中西医结合、医学哲学以及健康教育等领域。

行为医学发展迅速,但其基本的学科体系与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健康行为。如充足休息和睡眠,适度运动等。包括这些行为的特征、产生、发展、巩固。

二是异常行为。包括饮食、吸烟、酗酒、致胖等不良习惯行为;包括这些行为的特征、产生、发展、巩固、转变的原因和机制。

三是行为评价和诊断。研究发展一套测量评价各种行为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心理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测验、行为评定量表等。

四是行为干预与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行为矫治法、行为塑造法、经典分析疗法、松心理咨询等。

五是行为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具体应用。在应用研究方面,产生了行为流行病学、预防行为医学、临床行为医学、女性行为医学、等以应用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分支学科。在基础研究方面涉及到行为生理学、行为药理学、行为解剖学、行为病理学、行为毒理学、,并逐步形成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

研究表明,人类46.7%的疾病均与自身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密切相关。在我国,占前三位死因顺位的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病因中,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已超过生物因素、环境因素而成为第一位与死亡有关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行为医学将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学习、研究行为医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走近中医、了解中医

—《中医基础理论》读书心得

书名《中医基础理论》

二、著者:印会河 主编

三、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四、页数:145

五、内容摘要: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绪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共计八个部分。

1.绪论 详细介绍了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从对于生命活动的唯物认识、形神关系,以及对于疾病的唯物分析等方面体现了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观;从标本缓急、正治反治、异法方宜、病治异同方面体现了其辩证观;以及详细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两个主要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阴阳、五行 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节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3.藏象 藏象学说认为,人体各脏腑虽然深藏于体内,难以进行直观观察,但这些脏腑通过经络系统与体表的某些组织器官相互联系。内脏有病,与之相应的体表组织器官可出现异常反应,出现各种症状和体征,如舌象、脉象等。临床上,通过观察这些病理现象,根据它们与人体脏腑的联系,来推断内部脏腑的病变,为治疗用药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正如朱丹溪所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4.气血津液 从生理和病理方面,阐述了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之间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

5.经络 阐述了经络在沟通表里上下、连络......余下全文>>

六:中医初学者看什么(古代)医书比较有帮助,我略看几本经典书籍内容都是糊糊涂涂?

我个人建议你先看看中医基础理论吧!先有个大概的了解先,然后把医古文书也看看,那些有翻译的,这样比较能弄懂,看完了以后再开始看《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这些。这样必要好,不能太着急,要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