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养成教育
一、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陶行知先生认为,各种知识和技能学习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德国哲学家康德从小就在父亲的教育下养成了严谨的生活习惯。据说,他每天散步要经过镇上的喷泉,而每次他经过喷泉的时候,时间肯定指向上午七点。这种有条不紊的作风正是哲学家严密思维的根源。可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着积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6岁前的儿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小朋友叫阳阳,由于父母工作繁忙,阳阳从小就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对阳阳非常宠爱。他们对阳阳总是照顾得无微不至。当阳阳进入幼儿园时,还不会独自上厕所,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睡觉……阳阳在生活中根本就没有学到良好的自理习惯!这时候,阳阳的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把阳阳接到家中,对阳阳进行生活习惯的训练。由此可见,生活即教育,父母应该积极为儿童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同时,父母应当经常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给儿童一个最好的榜样,讲话时要注意礼貌、举止要文雅,表现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为和良好的习惯。如果能够经常这样以身作则,这种长期熏陶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日积月累,让儿童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二、好习惯要在实践中培养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要不断身体力行,使习惯成自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非常重视在做中学。因此,他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他在《教育的新生》一文中写道:“我们所提出的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身体力行、躬行实践,才能“习惯成自然”,收到相当的效果。叶圣陶是这样解释的:“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他举例道:“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勉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比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说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现代控制论创始人、美国著名数学家维纳,在回忆父亲对他早期学习习惯的严格训练时说:“代数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困难,可父亲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精神不得安宁,每个错误都必须纠正。他对我无意中犯的错误,第一次是警告,是一声尖锐而响亮的‘什么’,如果我不马上纠正,他会严厉地训斥我一顿,令我‘再做一遍’。我曾遇到不止一个能干的人,可是他们到后来一事无成。因为这些人学习松懈,得不到严格纪律的约束。我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正是这种严厉的纪律......余下全文>>
二: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的含义
对当代大学生不仅仅要对其学习进行教育,还要对其生活习惯进行教育,这关系到他一生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些大学生存在着生活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好等特点。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必将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纪律约束和思想引导的养成教育,使他们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塑造学生具有独立生活能力、意志坚强、具有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完美人格。这既是对学生的成长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三:对养成教育的看法
养成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我们都能够理解,大家应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话:“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那么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养成教育的示范性。一位社会学家曾经看到一位年轻的家庭妇女在切菜时,总是把切下的第一片扔掉,他问为什么,这位家庭妇女说: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妈妈是这样做的。又问她的妈妈,她妈妈也是这样的回答,在问了她妈妈的妈妈,也就是这位妇女的姥姥时,姥姥说并不为什么,她是无意中这样做的。由此可见某种行为习惯,只要我们成年人做,年幼的孩子就会模仿,特别是在孩子们心目中地位非常高的父母、老师、校长等面前,尤其如此。可见要搞好养成教育,学校领导、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在某些学校,我们注意到,他们订出了许多条条框框,零零总总恐怕不下百十条之多,看一看这繁多的条文,想一想负担很重的学生,那么,尊敬的校长、老师您先做做。 二、养成教育的强化性。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理论支持,即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强化作用。最著名的就是斯金纳的斯金纳箱实验: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通过实验斯金纳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斯金纳把动物的学习行为推而广之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上,他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虽然比动物要复杂得多,但同样也需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可见,有一定“刺激物”的强化作用,即一定的操作性条件,对孩子们的学习行为习惯养成作用很大。并且这一理论也广泛地被应用于学生行为习惯的纠正方面。 三、养成教育的差异性。现代的教育理念,提倡以人为本,这和工业化背景下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工厂式”的生产、“工厂式”教育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因此在现代教育中,就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就像养花,一盆君子兰,需要半个月浇一次水,而一盆仙人掌,可能一个月才需要浇一次,如果浇多了,就可能烂根。作为可塑性很强的孩子,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更要给与无微不至的关怀,对不同性格的孩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四、养成教育的情感性。动物园、马戏团训练动物的时候,方法是比较单一的,鞭子和食物足矣!但对孩子却不能这样。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了不同于其它动物的高级心理机能,他有了语言、有了思维,有了主观能动性,如果只是用鞭子和食物来教育他,可能在培养成某一方面的特长之后,也会调动起其潜在的动物性,野蛮、暴躁、简单、敌视等等。因此,教育者应该多动脑子,用情感的力量来感化孩子,使他们从内心里接纳你的观点。 五、养成教育的持久性。养成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长久的心血和智慧。魏书生老师在当上了盘锦市教育局局长后,每年就开六个会,其中之一就是关于养成教育的。孩子们一批批地毕业了,又一批批孩子进入了学校,新的养成教育又要开始了。因此,从这一层意义上说,学校教育是一种重复劳动,养成教育面对的对象不同了,但是工作的内涵没有变,这就是把一批批孩子都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项工作是没有也不可能有停止的时候的。 六、养成教育的社会性。进一步说,养成教育决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孩子是家庭的,更是国家的,孩子们不仅仅要在学校学习,同时还无时无刻不在从社会学习更多的知识。因此,我们的教育单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社会应该承担更大的......余下全文>>
四:关于养成教育的资料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德育对中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如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同学们做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同学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着举世瞩目的变革。在此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也被推入一个动态的发展阶段,人们的行为方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非规范性,包括重利轻义、重己轻人等等。中学生作为思想敏感、行为可塑的知识性青少年群落,他们尚未健全的身心也受到很大冲击。诸如爱惜粮食、打饭排队、爱护公物、语言文明、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等基础性文明行为,本是中学生应当身体力行的,但是如今不少中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意识和行为减弱了。这种基础文明滞后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究其原因有来自社会来自生活的,更多的是属于教育自身。
多年来学校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课堂上的满堂灌代替了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社会“两张皮”,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脱节,致使学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生活上,睡懒觉、不叠被子、抽烟喝酒、攀木折花、随地乱扔垃圾;物质上,穿名牌、搞攀比、高消费等,思想空虚,意志脆弱。所有这些都是中学生超越其自身角色和实际能力的表现。养成教育的方法主要应以训练法为主,配合以其它方法,如言教法、龚教法、境教法、实践锻炼法、指导自我教育法、疏导法等。
五: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素质教育在国内已经是闹的沸沸扬扬,但是面对中国的应试教育,一
路坎坷,很不乐观,2008年4月24日在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了湖北省素质教育研究组的筹备大会。陶宏开教授作为特邀顾问。陶宏开教授的素质教育有一番独到的见解和建议。但是在会上,83岁高龄的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老先生的几句话,道破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和在社会、历史、人类方面的紧迫性。他说,人类现在正在毁灭自然,我们要尽快改变这种现象,急需提高全人类的素质;素质教育不只是针对小孩子,各位教职工作者也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比如说,顺手带走没有喝完的水,这就是一种素质。 从现场来看,确实职工作者的素质有待提高,至少没有第二个人带走自己的水瓶,甚至地上随处可见。可悲可笑可气!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 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陶宏开教授的见解:素质分为心理素质,专业素质,整体素质。现行的应试教育被教育者以听为主,而素质教育以被教育者的主动性为主。言简意赅! 但是高度有限,只针对孩子,却忽视了教育者自身以及所有社会人士。 1.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思想下的社会主义社会,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胡锦涛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都是高素质的理想社会。没有高素质, “和谐”从何谈起?没有高素质,“社会主义”将是虚幻的理想社会。 2. 素质教育,应该从全社会的高度发起。CCTV-1的公益广告,历经几十年,现在已经推起高潮。但是,素质教育不应该假借某某活动知名(如:学雷锋日,奥运会,博览会……)发起,社会是每一个个体组成的,生活由每一天每一秒每一瞬间组成,每一个社会人,每一个生命活动都在体现你的素质。“桥上的人在看风景,桥下的人在看你。”每个人都责无旁贷......余下全文>>
六:全民教育的基本内涵
全民教育是指对社会全体民众所提供的激育。实行全民教育,其目标就是满足全民的基本教育要求,向民从提供知识、技术 全民教育、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能自尊、自立地生活,并通过不断学习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并为国家和人类发展作出贡献。全民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当然要求,因为,只有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
七:学校养成教育宣传标语
1.轻松读书,快乐成长。
2.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3.讲文明,懂礼貌,争做国家小公民。
4.二小二小是我家,诚实信任靠大家。
5.今天养成勤劳习惯,明天建造五彩世界。
6.和谐发展迎奥运,文明礼含仪伴我行。
7.养成好习惯,快乐伴我行。
8.废纸也有家,全靠你送它。
9.校园文明靠大家,众手浇开文明花。
10.朗朗书声飘满园,安全文明记心间。
11.鸟要高飞先震翅,人要进步先读书。
12.山好水好校园好,习惯养好会更好。
13.今天老师教育我,明天我将教育人。
14.爱护一草一木,注意一言一行。
15.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
16.美丽校园是我家,清洁文明靠大家。
17.养成读书好习惯,快乐生活常相伴。
18.好习惯我知道,好习惯我能行,好习惯伴我行。
19.你添彩,我添彩,文明校园更精彩。
20.垃圾废纸随手捡,礼貌用语随口讲。
21.勤剪指甲常刷牙,健康快乐人人夸。
22.礼貌用语挂嘴边,团结互助记心间。
23.书本伴我成长,习惯给我力量。
24.上下楼梯右侧行,讲话走路尽量轻。
25.礼貌不花一分钱,却能赢得全世界。
26.言谈交往讲礼貌,团结互助记心间。
27.认认真真听,大大方方说,工工整整写,端端正正坐,平平稳稳走。
28.培养良好习惯,收获幸福人生。
29.艰苦奋斗好传统,勤俭节约最光荣。
30.大家常弯腰,校园妈妈笑。
31.弯腰捡废纸,校园更美丽。
32.细微之处见风范,毫厘之差定乾坤。
33.讲文明,树新风,团结友爱泰山移。
34.船欲远航先扬帆,人欲进步先努力。
35.一花一草皆风景,一举一动铸文明;时时刻刻重环保,绿色家园更美好。
36.节水、节电、节能源、约你、约我、约大家。
37.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人文二小
38.养成教育从小做起,助人为乐快乐自己。
39.好习惯,终受益,决定性格与命运;少时养,终生用,成功得来很容易。
40.只要人人讲文明,二小才会更和谐。
41.爱护一草一木,注意一言一行。
42.工工整整写字,认认真真读书。
43.今天老师教育我,明天我将教育人。
44.山好水好校园好,习惯养好会更好。
45.和谐发展迎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触
46.二小二小是我家,诚实信任靠大家。
来源:标语114
八:成功教育的内涵
成功教育以激励全体师生追求并获得成功为价值为定向,以培养师生成功心理为突破口,以开发师生主体潜能为着力点,变外压式、训诫式班级管理为主体参与式班级管理,变传统经验型教师管理为科学型教师管理,变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应试知识传授和应试技能传承的应试教学模式为强调因材施教和主体参与、注重开发学生潜能的成功教学模式,藉以激励和引导师生把追求成功的过程与道德养成、知识内化、潜能开发的过程结合起来,通过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而形成源源不绝的内动力,从而使他们各自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并培养起有利于终生发展的自我增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