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

一:《谏太宗十思疏》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

【题目】:《谏太宗十思疏》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

【答案】:比喻论证、正反对比以及举例的论证方法。先用比喻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再继续用比喻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安。第二段还以历史为鉴,举例论证应当居安思危。

【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

朝代:唐代

作者: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思国 一作:望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译文】:

臣听说要想让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就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成名就就道德衰退,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当初创业时,能力绰绰有余;如今守成,能力却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吴和越这样敌对国家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行同陌路。虽然可以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震慑他们,但是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人民;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朽的缰绳驾驭飞奔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

作为人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余下全文>>

二:谏太宗十思疏从哪五个层面进行劝谏

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本段是全文重点,“十思”即十条建议。可以概括为“五戒”:

“见可欲”、“将有作”指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就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这是戒奢侈;

“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指考虑到身居高位。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这是戒骄傲;

“乐盘游”、“忧懈怠”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行,担心做事懈怠,就要时时想着善始善终,这是戒放纵;

“虑壅蔽”、“惧谗邪”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这是戒小人;

“思所加”、“罚所及”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或滥施刑罚,这是戒赏罚不公。

三: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六个成语

1、居安思危:居,处于,处在;思,想,考虑。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2、载舟覆舟:载,承载;覆,颠覆。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3、择善而从:从,追随,引申为学习。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4、善始善终:做事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5、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却能使天下太平。多用来称赞帝王无为而治。

6、戒奢以俭:戒,戒除;奢,奢侈;俭,节俭。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四:《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是什么意思

疏做为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三解:

1.臣子分条向帝王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如:“奏疏”。

2.对古书经典类的注解和对书籍注解的进一步注释。和注合称“注疏”。

3.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如“疏文”。

五:《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的“十思”是哪十思? 《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的“十思”是哪十思? 5分

”十思“是本文内容,也是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即十条建议,如下: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十思”正是针对贞观中期以来太宗的“十忘”提出的,是当时太宗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十思”的每一“思”都是先述太宗在“居安”现状下遇到的实际问题,再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魏徵在这里将思想和行动紧密地联系起来,用意是很深刻的。原来从贞观中期起,唐太宗崇尚空谈,不务实际的毛病越来越严重。如贞观十一年他巡游洛阳宫,泛舟积翠池,看到隋炀帝挥霍民脂民膏修造的亭台楼阁,还大发议论说“(炀帝)好行幸不息,民所不堪”,“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国灭”,看起来他似乎应该以隋为鉴了,但最后他洋洋得意地说“今其宫苑尽为我有”,并且他照样地“行幸不息”起来。又如要选拔人才,唐太宗说了千百遍,可是没有像样的行动。魏徵上疏批评说:“国家思欲进忠良,退不肖,十有余载矣,徒闻其语,不见其人,何哉?盖言之是也,行之非也梗”怎样才能使言行一致呢?那就必须经常反省,从各方面检查自己,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而不是空谈一气。这就是“十思”的精神实质。

最后,作者说明总结“十思”,发扬“九德”,选拔人才,文武并用,则人君就不必“劳神苦思”,而国家却可以“垂拱而治”。“垂拱而治”不同于老子的“无为而治”,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积极地求治,不是消极地以不治为治。

六:谏太宗十思疏第一段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提出这一点,是很有眼光的。

七:谏太宗十思疏 人教版为什么不同

《谏太宗十思疏》是高中语文的经典篇目,苏教版、人教版和粤教版均选录为课文,其中几处选文的注释颇有争议,笔者稍加整理,并作对比分析,以供方家批评指正。 中国论文网 www.xzbu.com/9/view-3604861.htm   一、臣闻求木之长者   关于“长”的音义,人教版和粤教版都读作“zhǎng”,解释为“生长”;苏教版读作“cháng”,解释为“高”。其中人教版的参考用书对此争议还作出了辩解:   求木之长者。长:另有一种解释,认为“长”应读cháng,即高大之意,可能考虑到与“流之远”的远相对。但从文意推测,仍理解为“生长”之意为好。“固其根本”,与树是否能存活生长有关;而有些树,即使“固其根本”,也是长不高大的。   这种解释颇不合理。首先,此句谈的是“固其根本”与“木之长”之间的关系。按照人教版和粤教版的解释,根稳固,树木才能生长。反之,根不稳固,树木就不能生长。这也不合常理。其次,根据人教版教参的解释,有些树即使根稳固,也长不高大,并据此否定“高大”的含义。这对“高大”的理解太狭隘了,且这种横向比较也不可取。比如在中国人眼中,一个人一米九算是高个了,但是跟姚明比起来就是矮个了,你能说这个人跟姚明比是个矮个就断定这个人是个矮子吗?高矮是相对的,本文是不能这么比较的。它的原意应该是同样的树,根更稳固的,长得就越高。再次,从词性的角度来看,长(cháng)、远、安,都是形容词,更合乎骈体文的要求。综上,苏教版的解释更为合理。   二、戒奢以俭   此句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和意义,三种教材有两种解释:   1.“以”为连词,表并列关系,相当于“而”,“俭”则为动词,意为“行节俭”。此句可解释为“戒除奢侈而行节俭”,苏教版教材即为此解。   2.“以”为动词,意为“用,行”。此句可解释为“戒奢侈,行节俭”,人教版和粤教版即为此解。   孤立地看此句,上述两种解释均可,但骈体文要求“戒奢以俭”与“居安思危”要相对,“居”和“思”都应是动词,因此“戒”和“以”都应是动词。故笔者觉得人教版和粤教版的解释更为合理。苏教版的解释也可能是为了语句的通顺,加了一个“而”字,“以俭”的解释同2,但若是这样,也是蛇足之法。   三、(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本句来源于诗经名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句意无可争议,但是三种教材的处理却各不相同,实际的教学效果也不同。   苏教版是对“能克终者盖寡”作了注释:“能够善终的很少。克,能够。”既然“克”是“能够”的意思,那么“能”又是何意呢?教材未作解释,而学生在自学时问的最多的也是这个问题。   粤教版正文是“能克终者盖寡”,作的是“克终者盖寡”的注释:“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克,能。”同样没有对“能”作解释。   人教版教材的选文则直接没有“有”、“能”二字,也就省去了上面的麻烦。其实这两个字在文中也只是衬字,但是高一的学生对骈体文还很陌生,未必知道此处的“有、能”只是衬字,并无实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自学,苏教版和粤教版在此处还是稍作解释为好,或者如人教版的处理也可。   四、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苏教版和粤教版对“宏兹九德”的注解相似。   苏教版:“弘扬这九种德行。宏,扩大,弘扬。兹,此。九德,语出《尚书·皋陶谟》:‘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