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郭子仪初李光弼》文言文翻译
刚开始郭子仪与李光弼同为安思顺的麾下互领时,二人(关系)不融洽,即使坐在一起也不交谈。后来子仪代替思顺当上将军后,老弼恐怕被诛杀,于是(对子仪)下跪请罪说:“我甘愿一死,只希望(你)放过我的妻子和儿子。”子仪走下堂来,握住他的手说:“如今国家动乱,主人受人侮辱,不是您不能平定,我子仪又怎能心怀私怨呢!”于是一边流着涕泪一边(对李光弼)用忠义之道加以勉励,并立即推荐他为节度使,两人一起攻破乱贼,没有丝毫猜忌了。
二:郭子仪和李光弼对待皇帝有何不同呢?
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揣对皇帝忠心耿耿,而皇帝对他也很放心。而唐代宗李豫即位后,信任宦官程元振、鱼朝恩,两人皆与李光弼不协,力图中伤。李光弼自镇临淮,二三年间不敢入朝。他历来治军严肃,发布命令时,诸将不敢仰视。至是,朝廷屡次征召,他皆迁延不至,诸将因此不听指挥,光弼羞愧成疾,广德二年(764)卒于徐州。李光弼信皇帝,可皇帝不信他,信太监,导致李光弼“及惧朝恩之害,不敢入朝”,因为羞愧而成疾,死于徐州,年五十七。应该说这两个人都是对皇帝很忠心的,但是李光弼皇帝不是太相信他,因为叫你入朝你不来,带着军队在外面想做什么。郭子仪皇帝对他很放心,毕竟人家是沙场老将。
三:唐朝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谁的功劳更大?(请客观评价一下)
李光弼的军事才能无人能比,郭子仪的政治能力更胜一筹,为人处世郭子仪更好一些,正是因此,二人的人生结局堪称迥异,一个是“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一个则是疑惧重重、最后郁郁而终。但是就功劳来说,此中兴二将,李光弼的功劳大些,俗称“李郭”
四:(三)(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2题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
小题1:.A(2分)小题1:B(2分)小题1:我怎能怀有私心泻忿呢?(我又怎能心怀私怨呢!)(2分)小题1:围绕学习郭子仪公而忘私、尽弃前嫌的品质谈 即可(2分) 译文:郭子仪初与李光弼同为安思顺牙将的时候,二人很不和睦,即使坐在一起也不交谈。后来郭子仪代替安思顺做了大将,李光弼怕被郭子仪杀掉,就跪下向郭子仪请求说:“我甘愿一死,只希望您饶恕我的妻儿。”郭子仪快步走下堂来,拉住李光弼的手说:“现在国家动乱,主上受辱,不是您不能使国家安定,我怎能怀有私心泻忿呢?”于是流着泪勉励李光弼为国尽忠,随后推荐他为节度使。郭子仪就同李光弼共同破贼,没有一丝一毫的猜疑。
五:郭子仪和李光弼谁功劳最大
当然是郭子仪的大因为郭子仪活得长些吗李光弼活着的时候功劳好像比当时的郭子仪大但是李光弼没有郭子仪受重用而很生气郭子仪因为在皇帝那里替李光弼出头而获得了美名
六:请高手评价李光弼和郭子仪高下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重要将领,郭子仪、李光弼的用兵特点郭子仪用兵,能够充分发挥诸将的积极性。在作战时,并不在具体细节上一一安排,而是让诸将随机应变。 李光弼治军严整,军纪严明,与郭子仪大为不同
在两军作战时,光弼指挥若定,临阵有很周详、仔细的作战计划。各将目标明确,彼此配合应援。光弼本人则重在督战,极少亲入敌阵作殊死交锋,这与太宗截然不同。
光弼用兵比较沉稳,绝少冒险。他布阵的原则是要进可绩,退可守;仆固怀恩由 在战略决策方面,光弼也比较审慎,既不不顾实情冒险决战,也不慑于敌人的一时强大而一味退却。
相比而言李光弼较强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