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我国物流行业当前主要的发展问题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迅速发展,但是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也让许多企业不堪重负。虽然物流成本与我国现在的发展阶段、产业布局、经济结构有较大关系,但是物流路径缺乏优化、运输方式缺乏合理分工、货物多次装卸搬运也使得物流运输环节过多,抬高了物流成本。

据前瞻《中国物流行业商业模式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物流信息化还存在不少问题。第一,物流信息化系统标准不统一,物流行业之间互联互通水平低,资源难以实现共享,影响了物流市场的整合。

第二,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一方面,是因为信息化建设成本高,中小型物流企业不舍得投入;另一方面,市场上缺少对应的信息化系统。第三,物流信息化人才匮乏,制约着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对于人才要求更高,而当前显然还难以满足需求,人才的匮乏阻碍着物流信息化普及。

第四,物流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发展缓慢,加大了企业整合难度。

二:物流的发展现状

“十一五”特别是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我国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013年达到197.8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3.1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5%。物流业增加值2013年达到3.9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11.1%,物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6.6%提高到2013年的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4.8%。物流业吸纳就业人数快速增加,从业人员从2005年的178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2890万人,年均增长6.2%,详见前瞻《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物流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形成了一批所有制多元化、服务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国际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大多数物流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快速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应用,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专用物流装备和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迅速推广。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截至201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0.3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1万公里;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35.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45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59万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1.02万公里;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001个,其中沿海港口1607个、内河港口394个;全国民用运输机场193个。2012年全国营业性库房面积约13亿平方米,各种类型的物流园区754个。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制定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和配套措施。社会物流统计制度日趋完善,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加强,物流科技、学术理论研究及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总体上看,我国物流业已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但是,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主要表现为:一是物流成本高、效率低。2013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高达18%,高于发达国家水平1倍左右,也显著高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二是条块分割严重,阻碍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未打破。企业自营物流比重高,物流企业规模小,先进技术难以推广,物流标准难以统一,迂回运输、资源浪费的问题突出。三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现代化仓储、多式联运转运等设施仍显不足,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物流园区体系尚未建立,高效、顺畅、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尚不健全,物流基础设施之间不衔接、不配套问题比较突出。四是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一些地方针对物流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问题突出。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物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我国物流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在国际上,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近几年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很低,功能也不尽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已由原来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向集约型转变,而企业对于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业也开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企业的运营中,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一直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而对于那些大型商业企业来说,一套优秀的内部物流体系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将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健全产品追踪网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现代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

所谓企业内部物流,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品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到产成品销售,以及伴随生产消费过程所产生的废弃物回收及再利用的整个过程。通常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涉及包装、装卸、运输、储存、配送和物流情报等活动[1]。企业内部物流涉及产品链的每个环节,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低,关系到企业成本控制的好坏,进而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因此,企业内部物流体系的完善不仅是物流优化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元素,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整体经济总量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在我国,短缺经济时代已经结束,经济发展进入结构性相对过剩阶段,经济增长已从供给约束为主转变为需求约束为主,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的是大量商品、服务和信息流通的加速,从而也带来了对于物流需求的成倍增长。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值达到125.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了15%,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同年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同比下了降0.3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物流运行的效率有所提高。但是,我国物流业发展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内部物流在从传统储运向现代化物流转变的过程中进展缓慢,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网络,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社会物流成本方面即可窥其一斑[2]。据统计,200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到6.1万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为18.1%;2010年总费用为7.1万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为17.8%。这一比率虽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仍然远远高于发达国家10%左右的水平。

目前我国物流业的运行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企业内部物流,另一类为“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为企业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外部供应商,即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公司。在我国,很多大型企业都建立了属于企业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统。利用建立的内部物流系统,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专业化服务,内部物流拥有有针对性的网络覆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品牌价值,为很多大型的商业企业所欢迎。例如很多烟草公司构建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提高了配送的效率,降低了成本。虽然有些企业在自身内部物流体系的建设方面比较成功,但从整体来看,我国企业内部物流仅仅处于摸索阶段,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我国企业内部物流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内部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包括观念上的,设施上的以及具体操作上的问题,理清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整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是完善内部物流管理体系、提出相应发展对策的必要前提。

......余下全文>>

四:区域物流的发展现状

虽然有关区域物流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中国已经起步,但由于物流理论研究环节的相对滞后,中国区域物流发展还存在许多误区。在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为推动区域物流和物流产业约健康发展,应进一步明确区域物流概念体系,从多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区域物流,深入研究区域物流的增长机理,并增加区域物流政策研究的内容。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在全球经济范围内已经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快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家经济运行质量,促进企业改革发展,推进中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国区域物流发展的整体状况值得欣慰的是,现代物流管理在中国已经起步,表现在国家领导人多次针对物流问题发表讲话,各种物流会议不断召开,开始出现以现代物流为主业的物流企业,以及一些省市和发达的经济区已经着手制定自己的物流规划。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物流与电子商务、B2X、因特网等一起成为少数在媒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但是,“物流热”后的冷思考也使清醒地意识到,现代物流管理在中国才刚刚起步,表现在全社会对物流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物流作为概念炒作的成分过多而真正成功的物流案例却是凤毛麟角,现代物流中心以及物流园区等物流领域的急先锋尚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刚刚迈开脚步的中国物流业还面临着太多的困惑。 世界银行 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事实上,新的世纪刚刚开始,跨国公司和国际著名的物流服务品牌就已经以“分享”的名义频频在各种会议上推出各自的中国市场物流发展战略、物流服务标准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解决方案,一些知名跨国企业如可口可乐、宝洁等也已经开始投资建立自己的大中华区物流体系,或者物色中意的物流合作伙伴。中国的政府和企业应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 各个经济区域应如何建立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物流通道?诸如此类的问题,物流研究工作者们应当有责任和义务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和方案。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并已着手研究和制定有关物流规划与政策。如北京市已经完成了“北京市综合物流系统规划研究”;沈阳在“十五”规划中全方位融入现代物流;作为华北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的天津市,把发展物流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措施,并编制了《天津市现代物流发展纲要》;作为全国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以及航运中心的上海市,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把现代物流同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列为上海市四大新兴产业,并编制了《上海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深圳市则把现代物流与高新技术和金融并重,作为跨世纪经济发展目标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委托美国盖兰德公司作了《深圳现代物流发展策路及交通运输相关政策研究》的咨询报告:山东省政府由省经委牵头,选择一批大型工商企业进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从启动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入手,把优化企业......余下全文>>

五:国外物流现状就存在问题,国内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物流产业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不断加深的产物,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伴随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围内服务经济的发展,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跨国化、规模化和网络经济化等现象已经成为全球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我国物流产业处于高速增长和激烈竞争阶段

(一)我国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

纵观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以前,当时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和原苏联模式的影响,物流业主要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很大程度上忽略物流的成本与经济效益;第二阶段是1978—1993年,伴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西方先进的物流思想也同时在国内受到重视,物流产业处于初始成长期;第三阶段是1993—2000年,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企业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加,现代物流得到广泛重视并实现规模化的快速发展;第四阶段是2001年以后,我国加入WTO后,外资物流企业大量涌入我国市场,推动国内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据相关统计表明,最近五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幅在20%以上,预计2010年物流产业将达到96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物流产业已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之一。

(二)我国物流产业呈现多元化格局,竞争更为激烈

按照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2005年,在商品分销、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仓储、货运代理、邮递服务等物流市场领域已经全面开放,市场主体正呈现国有、集体、个体、中资、外资等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相互依存、同台竞争、相互促进的多元化的局面。一是国外跨国公司以合资或独资形式建立外资物流企业,为其在中国的生产、销售和采购等物流活动提供越来越全面的服务;二是民营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和经营模式建立的新型专业物流服务企业,成为物流市场最具活力的力量;三是传统的运输、货代、仓储、批发国有企业,仍是物流市场的主力军。这种多元结构使我国物流产业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格局。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一种个性化、多功能的增值服务、效益和效率都比较高的现代物流社会化服务模式,受到全球企业的广泛关注。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率分别高达80%、76%和58%,而且需求仍处在不断增长之中。我国第三方物流开始于20世纪末,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崭新行业。据统计,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从2001年的40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000亿元,年均增长36%。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表明: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逐渐提高。预计到2010年,国内第三方物流将达到3700亿元,年均增幅25%左右;到2020年达到22900亿元,年均增幅20%左右;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比重,2010年将达到30%~40%,2020年将达到70%~80%。

二、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产业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然而,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还相对落后,一些弊端逐渐显现。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来,物流产业明显暴露出落后和不适应的劣势。

(一)我国物流产......余下全文>>

六:中国物流近五年的发展概况

2013年3月5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首个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表明,从2011年以来,物流业景气指数均保持在50%以上,平均值为54.4%;受网购等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推动,以快递为主的邮政物流业增长势头尤为突出,其指数平均值为63.9%,明显高于其他物流行业,并且稳定性较好。数据显示,2013年前2个月,物流业景气指数(LPI)分别为51.3%和50.4%,增长势头进一步趋稳。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5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2012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83.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10%。报告分析认为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各细分市场发展前景良好,促进我国物流业快速稳步发展。

七: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状况

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我国政府

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现代物

流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实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需要发展现代物流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必须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大交通,与之相适应,必须要有社会化的现

代物流体系作为保障。传统的物流从“后勤服务”、“实物配送”起源,发展到今天将生产

与消费之间的供应链全过程实现一体化,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现代物流含有先进的组

织管理方式和现代科技智能、信息手段、专业人才等,更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不

可缺少的。

2、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需要发展现代物流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据统计,到1999年

8月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5万家,世界500强企业已有300多家进入中国市

场。外资企业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现代物流的观念和先进的运作方式,另一方面,也迫切

希望中国能有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作为其跨国生产和营销的服务保

障。过去主要依靠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做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境外投资者的需求。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更加密切,外资企业会更多地进入中国

市场,中国企业及其产品也会更多地走向国际市场。面临这一必然趋势,同样需要发展现代

物流。

3、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需要发展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已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创造利润的第三重

要源泉,也是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重

生产、轻物流”,对生产领域内的各个环节和企业内部管理比较重视,也有一定的基础。但

对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代理、包装、加工、配送等环节顾及甚  少,可控

能力十分有限。加上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体制,“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等

传统观念,在“采购黑洞”、“物流陷阱”中造成的损失和浪费难以计算。1998年底,列入

国家统计局统计的18.2万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6094亿元人民币,占其全年产品

销售收入的9.6%;如果加上应收账款12315亿元,两项资金占用为产品销售收入的29.1%。

1998年这18.2万家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41次。可见,我国企业在压缩资金占用和加

快资金周转上大有潜力可挖。

4、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发展现代物流

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进一步拉动内需,并带动社会投

资和启动消费,是解决需求不足的有效措施。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则是提高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措施。现代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潜在需求巨大,相对传统的物

流业,它属于产业的优化升级;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好属于需要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新

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加快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生产与流通领域的集约化程度,

改善粗放型的经营和管理方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国正处于发展现代物流的大好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正在转变,基础设施条件日益完

备。加快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加强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高社会综合服务能力,

构筑货畅其流、方便及时、经济合理、用......余下全文>>

八:2017物流业将呈现哪些新趋势

1. 仓配一体化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传统仓储物流开始向现代物流转变,仓配一体化逐渐成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新方向。仓配一体化是为客户提供仓储、精细加工及配送管理的一站式服务,能够在保证货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实现整个业务流程的无缝对接,充分体现了“共同仓储、共同配送”的服务理念和核心价值。仓配一体化作为仓储业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将是物流行业进行模式创新的必由之路。

2. 共享物流

基于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高成本依然是制约物流行业发展的痛点。而共享物流是一种动员全球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的物流模式,通过共享技术、服务等,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Uber和滴滴出行的共享模式开始向物流行业渗透,基于车货匹配的共享物流也成为了发展新方向。罗计智慧物流、运满满、云鸟配送等平台的创建,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应对物流行业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为推动共享物流的发展奠定基础。

3. 多式联运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往单一的运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不断上升的物流需求,多式联运正越来越受到业界青睐。多式联运是由两种及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等共同完成运输过程的复合运输,除了能够降低15%-20%的运输成本,还能在确保包裹质量的同时,使消费者快速收到包裹。日前,作为国内首个依托互联网开展线上多式联运的平台——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公共信息与交易平台已经正式上线,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

4. 众包物流

在“互联网+”浪潮下,众包物流模式开始萌芽,使物流行业从一个标准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转变为技术与资本相结合的密集型行业。众包物流是指把原来由企业员工承担的配送工作,转交给企业外的大众群体来完成。基于大数据运算,众包物流模式不仅能够整合社会资源、降低物流配送成本,还可以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提升消费者的物流体验。达达、闪送等众包平台的上线,说明众包物流的创新价值和发展前景是值得肯定的。

5. 城乡双向物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电商的发展势头越来越迅猛,如何把城市的工业品带到农村?如何把农村的特色产品带到城市?这一系列问题都要求建立城乡双向畅通的物流服务体系。随着城乡交易日趋组织化、集中化,城乡双向物流体系成为新的物流发展战略。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发挥物流企业的市场整合作用,实现城乡商贸经济一体化。

6. 跨界融合

尽管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猛,但仍处于物流大国的阶段,与物流强国仍有一段距离。基于这一现状,跨界融合将成为物流发展的新思路。跨界融合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变革,实现重塑融合。不仅体现在线上线下O2O融合,也体现在跨行业的协同发展。实行跨界融合的物流模式,有利于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物流的时效性、灵活性,进而推进我国向物流强国的转变。

九:快递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快递行业目前处于国内快递行业和国际快递巨头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相对国际快递巨头,中国民营快递公司处于比较弱势,中国国内快递企业多争夺于底端市场。中国快递业务发展程度还很低,现在得快递业务量还不到GDP的0.3%,与发达国家达到GDP的1%左右相比差距很大。目前我国有8000多家快递企业,从业人员达到90多万,每天的寄件量在两千万件以上,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的快递国度。2012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2030亿元,同比增长26%;业务收入完成1980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39.2%,步入千亿时代。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56.9亿件,同比增长54.8%。2013年1月,中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6.9亿件,同比增长152.3%;业务收入完成11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6%。 中国快递业务与发达国家的差异达瓦:中国快递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中新网7月16日电 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达瓦16日在国家邮政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快递业务发展程度还很低,现在得快递业务量还不到GDP的0.3%,与发达国家达到GDP的1%左右相比差距很大。 我国快递行业的收入构成2010年1-7月,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收入的7.0%、54.4%和32.0%;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22.5%、71.8%和5.7%。与去年同期相比,同城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下降了0.3个百分点,异地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下降了1.5个百分点,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的比重上升了0.1个百分点。 区域发展的结构性差异2010年1-7月,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1.5%、9.7%和8.8%,业务量比重分别为79.1%、11.8%和9.1%。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了0.5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了0.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了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上升了0.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了0.3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了0.2个百分点。 中国邮政EMSEMS拥有首屈一指的航空和陆路运输网络。 EMS具有高效发达的邮件处理中心。EMS还具备领先的信息处理能力。EMS一贯秉承 “全心、全速、全球”的核心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快捷、可靠的门到门速递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和社会的多层次需求。EMS的优点:(1) 交通网强大,拥有首屈一指的航空和陆路运输网络;(2) 网络覆盖广,全国2000多个自营网点;(3) EMS速度快,次晨达,次日达;(4) EMS货物丢失损坏率低,安全性高;(5) 全年营业时间长 ;(6) 邮件处理能力强;(7) 先进的信息技术EMS的缺点(1) 价格缺乏弹性;(2) EMS网站查询质量不高;(3) 代签收邮件现象常有发生。中国EMS存在的主要问题很多人把中国 EMS在九十年代市场份额逐步缩小、业务增长速度放慢的原归结于外资的进入,但实际上,多年来垄断经营造成的体制上的弊端以及于制所导致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的落后,才是使其竞争力衰弱的根本原因。1.政企不分、责权利失衡、体制不顺2.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落后3.缺少市场观念,服务意识淡薄 国际快递发展的措施总之,未来中国速递业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无论怎样,在新的市场环境下, 邮政依靠政府保护、规范市场的行为将不复存在,它必须和其他企业一样都要在 WTO 的框架下进行公平竞争。因此,中国邮政必须加快自身改革,焕发出自身的活 力,真正地面向市场......余下全文>>

十:物流行业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我国的物流企业,已开始起步。现在建设和营运的物流配送中心基本上是大型商场或连锁店内部服务型的,还没有实现社会化配送。

目前,上海商业物流中心,配送商品从起初的几种发展到包括:食品饮料、 药品、化妆品等数百种,同时为20多家合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向合同制物流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广东省华大物流中心,同香港慎昌(广东)有限公 司合资创办的广东慎昌华大物流有限公司,刚在探求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我国目前已有700余家连锁企业,不论其规模大小,大部分都在探索建设自己的配送中心问题。 但是,就总体来看,我国物流中心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不平衡, 主要存在问题有:

(一)缺乏支持社会化配送中心运作的综合物品流通系统,难以满足现代化物流发展需要,也难以同国际接口。

(二)受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影响,物流中心还未具有规模效益。

(三)目前在配送中心的建设和其营运中,专业人才不足。

我国未来社会化、专业化的配送中心将成为发展趋势,同时,也将形成区域性布局的发展趋势。这种布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流通领域的物流 走向合理化,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策制造商和各级供货商的销售体制和物 流线的调整。

现代化、社会化配送中心的建立必将在我国商业物流管理方面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并将推动我国流通领域的发展。其特点有:

(一)采用当今国际上先进的供应链系统物流模式,全面优化商业物流管理, 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竞争能力。

(二)具有商业物流从无序走向有序的现代特征。

(三)采用先进的管理机制开发适合国情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四)采用物流管理中的现代技术和方法,同时和当代电子商务发展相融合, 涉及有Internet技术、EDI技术、POS技术、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等等。

(五)符合我国商业物流的发展方向,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