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的特点

一:官窑的特点是什么

“八大名窑”的瓷器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代表作,它们风格各异,欣赏起来有不同的角度。《中国工艺品》杂志总编陈烈汉硕士为我们介绍了中国八大名窑陶瓷的艺术风格特点,供广大陶瓷艺术爱好者及收藏家参考。1、汝窑 汝瓷雄居宋代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五大名窑之首, 后因宋金战乱而失传,传世品仅有60余件。汝瓷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氧泡,在阳光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2、官窑 官窑瓷器选料精细,用料考究,胎质细腻,胎色呈紫黑色,足边及口沿釉薄处呈紫褐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官窑瓷器釉厚如凝脂,釉面莹润如玉,光泽柔和。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黄等多种。釉面纹片是官窑器物的特征之一。它无精美的雕饰以哗众,也无艳彩涂绘以媚人,唯以古朴庄重的造型、莹润如玉的釉色、鳞鳞如波的纹片协同紫口铁足之美,形成了和谐优美、神完气足的艺术珍品。3、哥窑 哥窑器物胎色较深,胎质细腻,足边及口沿釉薄处也可见深色胎,制作工艺精湛,装烧方法亦采用支钉支烧或垫烧,一些盘炉器物的足底有极为规整的圆形支烧痕。釉色以青灰、米黄为多,釉质肥润,釉面有细碎的片纹,纹分两种,一种开较大的黑色片纹,另一种是在黑色片纹中又开细小的黄色片纹,俗称“金丝铁线”,是哥窑器物最显著的特点之一。4、定窑 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定窑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辅助以剔花、堆花,各得其趣。定窑以白色为多,之外有红、黑、紫、绿诸色。5、钧窑 钧瓷以釉色窑变见长,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双”的特点。同样的釉色,入窑经1350度高温烧成后,每件瓷器呈色不一样,并出现人们意想不到的景观效果。6、景德镇窑 景德镇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早以“假玉器”之美称名冠天下,并创造了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素三彩、玲珑、高温色釉等精巧绝伦的名瓷。7、耀州窑 耀州窑瓷以刀代笔的刻花装饰最为精湛,运刀挥洒如行云,刀下线条如流水,讲究一气呵成,刻成后纹饰奔放遒劲,线条活泼流畅,立体感极强,再施以透明的青绿色釉,烧成后更显器物淡雅秀丽,格调高峻。装饰技法以刻、印、划、雕、堆、镂空为主。8、磁州窑 磁州窑以黑釉剔花瓷和铁锈花瓷著名,黑釉剔花瓷是在上有黑釉的瓷胎上剔刻纹饰,将纹饰以外的黑釉剔去,留出原始白地,烧成后黑白对比分明,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装饰效果。

二:古代五大官窑是哪五大,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宋代五大官窑

宋代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处于空前绝后的水平。宋瓷是宋代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两宋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

葩。宋瓷在当时的海外贸易中,以成为风靡世界的名牌商品。宋瓷有民窑、官窑之分、有南北地域之分。

所谓官窑,就是国家中央政府办的窑,专门为皇宫,王室生产的用瓷:所谓民窑,就是民间办的窑,生产民间用

瓷。 官窑瓷器,不计成本,精益求精,窑址的地点,生产技术严格保密,工艺精美绝伦,传世瓷器多是稀世珍品。

而民窑,当时生产者看重的是实用、使用价值,生产者要考虑成本,工料就不如官窑那么讲究,但并非没有精美的艺术产品,纵览两宋瓷

坛,民窑异彩纷呈,与官窑交相辉映,蔚为奇观。

宋瓷窑场首推五大名窑,即汝、官、钧、哥、定。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在河南汝州神垕镇(一说在河南省宝丰清凉

寺),因此而得名。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

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

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

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

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

瓷器的典型特征。 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民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北宋,终于???赵焓奔浣?甙儆嗄辍Rぶ贩植加?

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故称为定窑。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

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

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

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

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 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

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

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

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

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哥窑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窑之一,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

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余下全文>>

三:五大官窑是哪个朝代的,他有什么特征?

宋瓷窑场首推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为“五大名窑”之首。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可见汝窑烧制的青瓷确有独特魅力,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名副其实。

官窑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哥窑

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

钧窑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定窑

定窑为民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余下全文>>

四:中国古代八大官窑是哪八个?

“八大名窑”的瓷器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代表作,它们风格各异,欣赏起来有不同的角度。《中国工艺品》杂志总编陈烈汉硕士为我们介绍了中国八大名窑陶瓷的艺术风格特点,供广大陶瓷艺术爱好者及收藏家参考。1、汝窑 汝瓷雄居宋代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五大名窑之首, 后因宋金战乱而失传,传世品仅有60余件。汝瓷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氧泡,在阳光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2、官窑 官窑瓷器选料精细,用料考究,胎质细腻,胎色呈紫黑色,足边及口沿釉薄处呈紫褐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官窑瓷器釉厚如凝脂,釉面莹润如玉,光泽柔和。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黄等多种。釉面纹片是官窑器物的特征之一。它无精美的雕饰以哗众,也无艳彩涂绘以媚人,唯以古朴庄重的造型、莹润如玉的釉色、鳞鳞如波的纹片协同紫口铁足之美,形成了和谐优美、神完气足的艺术珍品。3、哥窑 哥窑器物胎色较深,胎质细腻,足边及口沿釉薄处也可见深色胎,制作工艺精湛,装烧方法亦采用支钉支烧或垫烧,一些盘炉器物的足底有极为规整的圆形支烧痕。釉色以青灰、米黄为多,釉质肥润,釉面有细碎的片纹,纹分两种,一种开较大的黑色片纹,另一种是在黑色片纹中又开细小的黄色片纹,俗称“金丝铁线”,是哥窑器物最显著的特点之一。4、定窑 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定窑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辅助以剔花、堆花,各得其趣。定窑以白色为多,之外有红、黑、紫、绿诸色。5、钧窑 钧瓷以釉色窑变见长,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双”的特点。同样的釉色,入窑经1350度高温烧成后,每件瓷器呈色不一样,并出现人们意想不到的景观效果。6、景德镇窑 景德镇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早以“假玉器”之美称名冠天下,并创造了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素三彩、玲珑、高温色釉等精巧绝伦的名瓷。7、耀州窑 耀州窑瓷以刀代笔的刻花装饰最为精湛,运刀挥洒如行云,刀下线条如流水,讲究一气呵成,刻成后纹饰奔放遒劲,线条活泼流畅,立体感极强,再施以透明的青绿色釉,烧成后更显器物淡雅秀丽,格调高峻。装饰技法以刻、印、划、雕、堆、镂空为主。8、磁州窑 磁州窑以黑釉剔花瓷和铁锈花瓷著名,黑釉剔花瓷是在上有黑釉的瓷胎上剔刻纹饰,将纹饰以外的黑釉剔去,留出原始白地,烧成后黑白对比分明,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装饰效果。

五:清代官窑款的清代官窑的特点

顺治朝时尚无“御器厂”,朝廷用瓷采用“有命则贡,无则止”的进御形式,由民窑烧造,这样一直维持到康熙十八年。康熙十九年(1680年)起,朝廷遣内务府广储司郎中徐延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笔帖式车尔德、江西巡抚郎廷极,到景德镇管理窑务,这是清代官窑的开始。因清代官窑瓷为“官搭民烧”,非‘‘官办官烧”或‘‘专烧”,故清代官窑瓷的称谓也就与明代以帝王年号冠于官窑的作法不同,采用以督窑官的姓氏称窑。臧窑:代表清康熙前期景德镇瓷器的制作,即从康熙二十年起至二十七年止(1681~1688年)。《陶录》:“康熙年臧窑,厂器也,为督理官臧应选所遣。”郎窑:代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以后的瓷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郎廷极为江西巡抚,并兼理景德镇陶事(1705~1712年),世称郎窑。年窑:代表雍正朝的瓷器。雍正四年(1726年),内务府总管为年希尧,奉命管理淮关税务并兼领镇厂窑务。雍正六年,御厂正式烧造,遣内务府员外郎唐荚驻厂协理,而年希尧则以榷推关使遥管厂事,直到雍正十三年止。整个雍正御窑的烧造,在镇厂负责任的是唐英,对御器只负分送责任的则为年希尧。唐窑:代表乾隆朝的瓷器。督理官唐英,从乾隆元年到乾隆二十一年(1736~1756年),除了乾隆十五年至十六年在广东任粤海关监督,未兼景德镇督陶官外,其余连同从雍正六年起协理陶务(协助年希尧),到他直接负责陶务(自乾隆元年以后,唐英奉命榷淮,兼领陶务),为期近三卡年。中国瓷器到了唐窑,确实集过去所有制作之大成。这表现在瓷器装饰方法、造型设计以及制瓷技术方面。嘉庆道光时期,景德镇御器厂已没有专设的督陶官,概由地方长官兼管。嘉庆、道光的御瓷烧制,是乾隆时期的延续,没有什么创新和特色,但质量也很好。故史料上把该时期的官窑制品统称为“嘉道窑器”。l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此时,景德镇的制瓷业开始走下坡路,但其中的精品也不少。成丰元年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景德镇御器厂于咸丰五年(1855年)停止了生产。据清档载,成丰朝御器厂数量很少,总共烧制御瓷2100余件;又因为咸丰末年(1861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许多珍品惨遭抢劫、流失和毁坏的厄运,故而咸丰瓷传世品极少。同治五年(1866年),李鸿章筹银十三万两,派九江关署监督蔡锦青在景德镇珠山原御器厂旧址上重建御器厂。同治七年(1868年),朝廷派江西巡抚景福督烧同治帝婚礼御瓷120桶,计有7294件,绝大多数是黄地粉彩瓷。同治九年(1870年),御器厂为慈禧居住储秀宫时的用膳之处体和殿烧制了百只大鱼缸,连同其他的器皿约上万件,全部署“体和殿”款识。从生产规模、数量和制品质量来看,同治后期的街窑已全面恢复了生产,并开始得以复苏。这时盛行一种“浅绛彩瓷”,对晚清景德镇绘瓷艺术影响很大。自光绪元年(1875年)始,御器厂陆续为宫廷和东西两陵烧制了数量多质量高的御瓷和祭器。据载,光绪元年和二年曾先后烧制大量青花、粉彩以及各种色釉的大龙缸,署款为‘‘长春宫制”、“坤宁宫制”、‘‘储秀宫制”的御用瓷数量也十分可观;为慈禧五寸、六十、七十寿辰三次大典所烧制御用或赏赐、祭典等瓷器就花费了白银十七万五千五百两之巨。另外,光绪十七年(1902年)令御器厂总监孙廷林督烧造颐和园全部用瓷。光绪御器生产无论从品种、数量和质量上讲,在晚清各朝中都应居首位。清末宣统一朝,只有三个年头(1908~1911年),景德镇仍在为宫廷和东西两陵烧造御瓷和祭器。从传世品来看,数量虽不多,却十分精致,瓷质优良而胎体轻薄,造型规整,绘制考究,工艺水平很高。

六:宋代官窑瓷器的特点,怎么鉴别

宋代官窑:官窑产品专供宫廷。以宫廷生活用瓷与陈设瓷为主。流传至今的官窑瓷器有碗、盘、碟、盏托、洗、瓶、炉、尊等,样式多种。以瓶为例,有弦纹瓶、直颈瓶、瓜棱瓶、贯耳瓶、胆式瓶、八方瓶、盘口瓶等,造型各有特点。官窑传世品今多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有少数的精美作品,已于早年流失国外。

官窑瓷器特点:

1.宋官窑不带“官”字款

市场上有一些带“官”字款的瓷器明显是赝品。宋代官窑瓷器没有“官”字款,原因是宋代官窑瓷器都是单色釉,另外,官窑瓷器只供皇家使用,所以没有“官”款是一般规律。

2. 北宋官窑器一般都用正烧法,以平直圈足露胎者为多,也有少量是满釉裏足用支钉支烧的。其支钉与汝窑的芝麻粒状不同,呈圆形的小米粒状,支钉数量也较汝窑器多,3、4、5、6枚都有,既有单数也有双数。

3.北宋官窑的施釉较厚,釉质精细,釉面光润,成乳浊状,有玉质感。由于烧造温度比汝窑稍高,故釉面的玻璃质感较汝窑要稍强一些。釉色以天青色和淡雅的青绿色为上品,尚有粉青、翠青和月白等多种。釉面上都有较稀疏的开片,开片呈浅黄色,是这个窑口所独有的。

4.为了使釉面成色更加美观,胎釉结合更加牢固,在施釉前,常在胎骨上先刷上一层深酱色的护胎釉。凡刷护胎釉的,烧成后,底足露胎处就显出酱黑色,而口沿处由于流釉缘故也呈现出浅紫色,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

鉴别方法:

一是釉质的差异。

宋代官窑器釉质肥厚,酥光宝晕,有玉质感。釉下气泡颗粒大而明亮,并累叠密集,如史料“聚沫攒珠”之述。釉色以粉青、天青、炒米黄等色为多。雍正仿宋官窑器釉层较薄,釉下气泡小而疏,釉表多数均透明光亮而欠润泽。釉色以豆青、灰蓝、月白为多,有的甚至接近亮白。

二是纹片的差异。

宋代官窑器的纹片有大小开片两种,大开片纹痕长而粗壮,有的纹痕在瓷器上自上而下呈经线走向一直到底,如一根牛毛一样垂披于臀,因此有“牛毛纹”之称。即使是小开片的瓷器,也不乏有几条较长较粗的纹痕。纹痕的颜色以鳝血、鱼籽黄、墨色、油灰居多,鳝血者为上品。雍正仿宋官窑器以小开片居多,纹痕粗细大体相差不大,迄今未见有牛毛纹者。纹痕颜色比较单调,基本为黑色或浅黑色。

三是胎色的差异。

宋代官窑器的胎色呈灰黑色或深灰色(紫灰),均色深,故称“黑胎”,其著名的“紫口铁足”特征的形成,完全是由于胎色所致。而雍正的仿宋官窑器,胎色为白色、灰白色和浅灰色,这样的胎色在器口釉薄处和足根露胎处不可能形成紫口铁足。

四是底足的差异。

宋代官窑器有满釉裹足支烧和足根露胎垫烧两种,前者器底有支钉痕,后者足根露胎为铁足,足部修胎比较粗糙,底部无款识。雍正仿宋官窑器除了足根施以酱釉以外,其足部修胎十分精细规整。

五 用高锰酸钾去“贼光”

新的瓷器,表面上都有一层很亮的光,行话叫做“贼光”。.现在最通常使用的去光方法,先用氢氟酸泡半个小时,然后用高锰酸钾和泥包起来闷一个小时。用这种方法处理的瓷器有一种“旧”的感觉。鉴别方法:摸,有拉手的感觉;闻,有酸的味道。

六 新瓷器砸碎了卖

人们多以为收藏瓷片不会有假,于是一些商家就想出了新招,把整件新瓷器砸碎了,卖瓷片。所以说,不要以为是瓷片就没问题。还有一种作伪方法,把瓷器砸坏了,再把它粘起来,好像是一件旧东西。收藏者的眼力高了,造假者的手法也多了,应该提高警惕。

七:乾隆青花官窑的特征

(1)在造型上,乾隆官窑造型规范,制作精细,整器线条古拙,无柔和感,大件器物不变形,厚薄均匀,工整;胎制较粗,做工精致;底足打磨后呈泥鳅背状,手感滑润;器形无所不包,大到桌子,小到掌中玩物小鸟食灌应有尽有,多仿明宣德,且不留款,如果见到一件无款宣德青花瓷器,很有可能为乾隆时所仿制;清代青花瓷造型因循守旧,如盘、碗、樽等许多器物,从康熙到宣统,款式、尺寸都从未改变过;乾隆青花瓷也是这样,《钦定皇朝礼器图式》“盛大花瓷碗,口径一尺一寸七,高五寸三分……”凡是不符合钦定尺寸的青花瓷,就要考虑是否伪器,鉴定时应特别注意。

(2)在青料上,乾隆官窑用浙料,呈纯正蓝色,发色鲜翠,分不清浓淡层次,多仿宣德,人为的在青花中点染铁锈状黑斑,与宣德青花中的铁锈斑相比显得浮躁,成色不稳定,且有晕散现象;釉底带有气泡,釉色白中泛青,所有器物施满釉;亦有部分仿成化,呈青色,发色淡雅平和;少量仿嘉靖,呈蓝紫色,发色鲜丽纯真;乾隆青花瓷以品种取胜,可谓百花齐放,其种类大致有青花矾红彩、外豆青里青花、外酱色釉里青花、哥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斗彩玲珑瓷、黄地青花、黄地青花加胭脂红、淡描青花填绿彩为乾隆首创。

(3)在纹饰上,乾隆官窑仍有明代遗风,内容繁杂,勾染并用,线条挺直,生硬,画笔工整;纹样守旧,拘谨,呆板,缺乏生气;在器物上画的很满,部分仿成化,布局疏朗;其纹饰内容主要有缠枝、折枝水果,云龙纹,山水,人物,花卉以及各类吉祥图案,如三星图、百子图、荣升、福寿、百福、麒麟送子等;另外,乾隆喜欢将自己的诗词烧制于青花瓷上,为乾隆青花瓷在纹饰上的重要特征。

(4)在落款上,乾隆多伪托款,亦有少量仿成化、正德、嘉靖,所仿明款得心应手,真伪难辨,但与明款相比显得软弱无力,拘谨,不及明款豪放,多用铁线篆写成,字迹工整纤细,娟秀无力,为馆阁体;帝王年号款较少,为“大清乾隆制”,书款规范,极少草篆。

参考资料:《市场报》(2001年03月17日第五版)

八:宋代瓷器的特点是什么?

1 .定窑 。

烧瓷地点在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曲阳县宋属定州,定州唐末、五代以来是义武节度使的驻地,是一个地区的政治中心,所以称其为定窑。

定窑宋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白釉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

定窑产品的第二个特点即有刻、划、印的花纹,这是与唐代邢窑的白瓷明显不同的地方。唐代邢窑白瓷多是素瓷,没有花饰。

第三,定瓷有芒,芒是指因用复烧方法,而出现中部无釉的缺点。

2 .汝窑 。

河南省是我国北方瓷器的重要产区,不少瓷窑集中在豫中地区。宋代这里先后出现了几个驰名于时的瓷窑,临汝窑就是其中之一。一部分烧宫廷用瓷,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另一部分烧民间用瓷,为便于区别,今称为临汝窑。汝窑的特点主要是:一、釉色青而润泽。二、开创了青瓷印花的特殊风格。三、通体有极细的纹片,宛如冰裂,蟹爪,但也有裂纹的。四、底部有细小的支钉烧痕。这是由于汝窑改变了定窑复烧的做常,用细小支钉托住。

3 .官窑 。

据说宋大观、政和年间,徽宗曾下令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建窑烧瓷,供宫廷使用,这就是所谓“官窑”。为了与南宋的官窑相区别,有时又称为北宋官窑。北宋官窑的产品釉色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天青,翠青又次之。釉内且有冰裂,梅花,蟹爪等细小裂纹,还有带鳝血状的油斑。

北宋汴京官窑随着北宋朝灭亡而终结,高宗南渡后在杭州另立新窑,这是汴京官窑的继续,因称南宋官窑。

南宋时候,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有两处官窑。一在凤凰山下的后苑修内司,世称修内司官窑;另一处在郊坛下,称为郊坛下官窑。《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好者与汝窑相类。

4 .哥窑 。

哥窑是宋代著名的民窑。相传当时有章氏兄弟二人,

在浙江龙泉县境各设一窑烧瓷。哥哥造的窑称哥窑,弟弟造的窑称弟窑。哥窑产品的最大特点是,釉面有许多浅白的细小裂纹,称为“百圾碎”,纹路交错,形成许多的釉色以青为主,浓淡不一,但也有淡紫色、黄色的产品。黑胎厚釉,紫口铁足是其另一个特征,哥窑与汝窑不同,它不见于宋人记载。哥窑瓷器的窑址迄未发现,也难以陶瓷考古所得材料与传世哥窑器印证。

5 .钧窑 。

钧窑建于北宋初年,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西张神镇。钧窑瓷器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乳浊釉,釉内还含有少量的铜,不同于耀州窑,也不同于汝窑,烧出的釉色带红,有如蓝天中的晚霞。青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虽然色泽深浅不一,但多近于蓝色,是一种蓝色乳光釉。是青瓷工艺的一个创造和突破。

钧窑器皿的釉色比较丰富,五彩缤纷,艳丽绝伦。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葱翠青以及天蓝,米色,月白,窑变等等。其中,以红,紫最为名贵,称为“钧红”,“钧紫”。

宋代钧窑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九:清代青花瓷的特点及其官窑和民窑的区别

所谓官窑,指由宫廷皇家造办处,专业指定督办的官家窑口,所生产出的官家器皿。

民间盛传亦有王爷或达官贵人,委托民间窑场烧制,俗称:二级官窑或次级官窑。

以下以六大项目为铁证依据。

一.瓷土的选用,除了高档次的高龄瓷土外,过程一再的筛选,因此官窑的瓷土极为白净,且含杂质的可能微乎其微,倾向于成品瓷,可于未上透明釉的露胎足底,窥知瓷土极尽白净无暇。

二.施工的过程极度高标准化。由手拉胚的过程到上釉色,到上透明釉,到烧制过程无一不要求严格,次品必毁之。百里挑一。画匠工匠均为当代全盛时期的大家。显像于当代藏品,画艺精湛,做工精细,令全世界藏家赞叹!故China,英文即为瓷器。

三.皇帝的脸面。(宫款,皇家表徽)每一件官家器物多数都有款章,下款同时,除平整精细外,另拉水平重心后下款。笔触娟秀大气之余,有大家稳重之风。更不可能随性狂草。

四.官家造器,形状比例规范严谨,各朝各代的造办处均有造册图录表章,可按图索引,例如:中圆盘内径为12.5~13.5cm,并之高度,按大中小器物有固定的长宽高尺寸,各家拍卖图录均有记载。

五.使用者的表徽极为明显,如:皇帝龙纹,皇后凤纹等。祝寿,祝福,庆典等器皿,多为吉祥图案,故官器使用者的地位,决定藏品的价值。

六.同是官家器物,以数量精致度及做工繁复度为收藏首家。如:制式瓶高于一般瓶,杯高于碗,文房高于盘碗等。

今年春拍,所以官家器物专题专场,一只独秀,持续增值。因此,专业收藏官窑,成为所有收藏家倾一生家当的选择。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