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提升计划

一:质量提升计划如何写

分析前段时间概况

总结前段时间的成绩及做法

分析前段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教训 这是重点

然后列出克服前段工作不足的打算 详细骇

表明态度

二:供应商管理质量提升计划怎么写

1. 首先要了解供应商现状,一般通过供应商审核来进行。

2. 根据审核结果,分析差距制定提升计划,提升计划一般分一下几个方面:

a-供应商管理体系

b-IQC库房管理

c-在线质量管理,包括QC,工序能力,不合格品控制

d-产品出厂前控制

e-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3. 定期对供应商的计划进行评估,以确保措施得到贯彻

4. 可以根据情况对供应商进行一些质量相关的培训- QC工具,6sigma常识,8D。。。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供应商质量提升计划怎么写?

1、统计分析目前供应商质量短板, 如价格、交期、售后服务、质量等等

2、根据以上结果针对性、有重点 制定改善目标

3、列出供应商清单及主要问题清单

4、统一的供应商联络函,告知供应商

5、针对重点供应商,重点联络,必要时现场审盯、交流,制定整改几划。

6、一定周期后,如一年后,评估提升结果。

四:怎么提高工作质量?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质量是企业发展永恒的基础,它包括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没有质量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要谈发展及做强做大了。没有了发展又拿什么来谈未来呢?

我认为提高工作质量是取得成功的核心之最,也是严峻的,它关系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高工作质量不是口号,必须以实际行动来实现,现将几点精髓归纳如下:

一、态度决定一切

一切结果源于行为,一切行为源于思想,一切思想源于态度,态度是必须直面自身的问题。举例来说:做事虎头蛇尾,没有下定决心,没有花时间学习,懒惰,思想消极等等。正视自己的缺点,承认自己的缺点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避免去碰触到这个敏感话题而希望从方法和技巧上去找到快捷方式,来解决成长的问题。

试想如果一棵树的树根扎得不够深,风一吹就倒,经不起任何考验,何以长成参天大树呢?工作的根就是观念与态度,而方法和技巧只是它的枝和叶。

所以一个员工所产生的问题当中有百分之九十是来自于自身的问题,解决了方法与技巧的问题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要训练出一个优秀的员工最重要的是先建立好正确的工作心态。这点明确了,其他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所以拥有正确的一流的态度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大前题!

二、主动出击,勇于创新。

不难发现很多员工都是经常把我要主动去工作挂在嘴边,但真正做到事事主动出击的人其实是屈指可数的。一方面,对自己周围的人的帮助需要主动力出击,从而提高成交率,工作并不是仅仅自己一个人才能完成的,需要有周围相关部门的员工的协助与沟通;另一方面,对于自身要主动出击,积极学习本岗位的专业知识,实现自我增值。

虽然这观点跟工作质量好像没什么关系,但试问没有效率,质量还有何意义呢?站在本岗位的角度来说,各部门的沟通需要我提高主动出击的意识。不要以为自己站的很高,总是想着让别人来主动找自己协商,一个巴掌拍不响,协作固然是重要的。

知道并不等于做到,开始时我根本不知道怎么样主动出击,这个问题曾一度的困扰我,后来经过两年的实践工作,我才真正尝到了主动出击的甜头。不仅能够使工作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完成,而且效率还相当地高。在工作中,要认同周围同事的价值。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

其实,中国的社会发展地如此之快,我们应该预测到有危机感,如果我们再不主动出击,而只靠领导的督促工作,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最终也只能成为社会淘汰的对象。所以主动出击又不是纸上谈兵,必须付诸行动,我们的日常工作才会顺利进展,我们自身才会成长。

三、明确的方向与目标

我们天天谈提高工作质量,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其目的是什么?没有目标的工作是盲目的,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付诸实际行动之前,方向和目标必须正确。身为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目标是:做好本质工作是首要的短期目标。了解其他同事的需求与渴望,提供解决方案要达到什么目的等等,也是一项日常目标。我都非常清晰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的方向就不会发生很大的偏离,我们的劲才能往一个方向使,目标的作用才是不言而喻的。

四、计划的重要性

计划是指引自己达到目标的参考值,在我们的工作当中,也有很多人都不注意为自己的工作做计划。就算是做了,往往只是敷衍了事,可想而之,这样的计划既没有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执行性,又缺乏理性和分析。计划的范畴很广,其重要性体现在时间管理是否有效。比如:工作时间的计划,哪个时间段处理哪些工作;先急后缓,先重后次。又如:做好日、月、季度、年度的工作与业绩的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行事的同时,不能太死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同时,当天的计划最终要......余下全文>>

五:如何提高供应商来料质量的方案

目前,我厂生产的产品100%都是外部采购。来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因此,把好供应商来料质量关至关重要。为了提高供方的供货质量,确保生产上线前物料是合格的,特制订本方案。1. 必须在经工厂审核后的合格供应商采购物料。在批量生产前,工厂必须对供方进行审核,包括生产设备、生产能力、生产质量等各方面进行评估,并小批打样确认合格后,方可批量下单生产。2. 采购在下订单时需明确规格、型号、材料、尺寸、技术参数等要求,必要时,可由品管部封板。以让供方明确质量要求。采购应要求供方在送货前,参照技术图纸及封存的样板等先自行检验,自行检验合格后,方可送货。3. 品管部严格按照一般检验标准Ⅱ(CR:0.0 MAJ:1.0 MIN:4.0)以及封存的样板、技术资料等进行来料抽样检验,达不到允收标准的,坚决判为拒收,并注明不良原因,填写《品质异常联络单》,通知供方改善。若因出货紧急等原因需特采或降级使用的,须经厂长批准。对生产时出现的质量异常,品管部应及时反馈意见,通知供方改善,避免相同的问题重复出现。对客人投诉的问题,品管部应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需要供方改善的地方,须以书面形式通知供方。这里的沟通协调是很重要的。4. 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在这方面,我建议我们应像飞利浦对我们的管理一样。我们也应综合各方面(包括质量、交期、成本、配合度等)对供方实行评分,并对综合评定不合格的供方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有效地促成他们的质量意识的提高以及对产品品质的保证与提高。5. 在对供方ROHS 监控方面。我们目前只能靠供应商自觉。除了要求供方每批提供ROHS 承诺书外,我们还应不定期地对他们提供的物料送第三方检测。总之,质量改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的质量才能持续改进。同时,也需要各个部门的极力配合。

六:如何提升工作质量

1、确定方向,不走冤枉路

俗话说:"马壮车好不如方向对",这句话的典故来自春秋战国时期,有位夫子备了很多物品,欲前往南方楚国,便向路人问路,路人答:"此路非往楚国。"夫子说:"我的马很壮,没关系。"路人又再强调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夫子依然固执的说:"我的车很坚固。"路人只好叹息的说:"这不是往楚国的方向啊!"方向错误,再怎么努力都枉然。

仔细想想做这项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希望藉此得到什么结果,这样做之后是不是真的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与你的主管及上下游流程的同事一同讨论,再决定整个方向及流程。

小箴言:光是忙碌是不够的。问题在于:我们到底在忙些什么?----美国自然主义作家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2、做行事历及项目执行计划

事先做好计划表可以帮助你理清想做完的事,你可以利用以下的工具:

·计算机软件,例如Outlook内有计划表、行程表和日历。

·日历或是商务日志。

·自行设计的简单表格。

以一天的计划表来说,首先列出你必须做的事,这些是你今天的首要工作;然后再列出应该做的事,以及可以做但并不急于一时的事。然后评估各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再决定如何把时间分配到这些工作上。记住,应该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一天中状况最好的时间内去做。一天的时间规划完成后,可以延伸成一周的计划,决定一周内最重要及必须做的事。每天要确认行程是否照计划进行。

小箴言:知道计划何时开始,就开始列进度,但不要让做计划的时间取代了执行的时间。----波士顿顾问公司副总裁史塔克(George Stalk)

3、运用系统思考,工作分门别类进行

养成把握重点,循序渐进,集中力量的习惯,决定次序,从最重要的事情着手。我们必须先决定哪一个工作比较重要,必须优先去做;那些比较不重要,可以缓办。不考虑优先次序所产生的另一结果,常是一无所成,而且被拖延或耽搁的事情,等之后再提出时,往往已失去时效性。

·依工作的重要性决定完成工作的优先级。

·依工作的重要性决定投入工作的时间。

·同性质、同种类、类似性高的工作一次解决。

·不断地思考是否有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

·避免用过大的手段达成较小的目的以造成浪费,如杀鸡焉用牛刀。

小箴言:不要浪费时间做"垃圾"工作,去做那些会增加你生产力的工作。----心理学与行为专家罗贝塔·罗史(Roberta Roesch)

4、事前准备需周到

在工作过程中再花时间去寻找所需的资料或工具,只会事倍功半,徒增出错的机会。事前即将一切所需都准备好,即取即用。

随时准备好"最新"的信息:"资料"的随时更新与增删,可以让我们永远掌握到最新的讯息,并随时将它做好整编、归类等的工作,以供我们随时掌握最新的状况,并可迅速做出正确的思考判断。

要有"工具库"的观念:随时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等,做好转换成工具的观念,以便随时可以拿出来运用,或重新组合,以便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增加更多的成功机率。

寻找自己的"良师":在公司内外寻求一群具备不同专业技能与职位的良师,藉由良师的经验、智能与人脉关系,可以提供各类的协助。

小箴言:当你在做小事情的时候,你必须想"大事情",以便让所有的小事情都能朝正确的方向前进。----趋势专家艾文·托佛勒(Alvin Toffler)

5、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

在十倍速生涯里,工作变换得快,工作速度本身也快,加上......余下全文>>

七:如何搞好班组质量提升计划

作为班组长将班组的每一个细小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成员的身上,是体现班组以人为本的管理精髓。将班组的每份成功分享给班组成员,是促使班组成员充满活力,不断创新的激励机制。

我们可以将管理看作是两个任务,一是:“理”得清,二是:“管”出更好的效果来。“理”得清意思就是说,将班组的大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也就是所谓的“化大为小”,然后将分好的小目标落实到每个班组成员身上,让所有的班组成员共同来完成这份大目标,蚁多还能吃象,所以“理”是管理的一大任务,第二大任务就是“管”出更好的效果来,意思就是说将人、事、物优化配置好后作为班组的原则,然后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最后让班组成员做到: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的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也就是所谓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也是海尔的管理方法。

作为班组长,在班组里我们也要提倡“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当我们制定好计划后,就要将这项计划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要落实到每个班组成员身上,要让班组成员做到“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这样才能有效的将班组成员都调动起来,达到计划的效果。

当然,只是强调还是不够的,班组长还要严格督查班组成员在实施计划的情况,即要事事到人,还要层层督查到人,如果查到某位班组成员没有完成计划目标,就得将责任具体落实到这位成员身上,因为只有严格加强对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才能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

八:怎样提高产品质量及员工的品质意识?

品质意识,就是指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品质(包括产品品质、工作品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客观及主观的看法和态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提高产品品质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以及对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而人的行动受大脑意识支配,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一个有错误品质意识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做出好的产品。只有当他的思想意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再加上相应的工作技能,他才会做出好的产品。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高度”很重要,它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一个做过大事或见过大事的人,想平庸都难。可想而知,品质意识对产品品质的重要作用。

品质作为企业的命脉,产品的品质不好,就会失去市场,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生命。所以,作为企业的职员工,必须具有这种提高产品品质饥决心和愿望,也就是要求企业的全体职员工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

那么,怎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

第一,树立品质是企业的命脉意识。

要全员认识到:产品的品质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失业。当然对于我们公司来说,目前产品市场良好,也希望以后更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把我们的产品品质做得更好。

第二,树立品质的客户意识。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户,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产品的消费者。这样,在工作当中就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产品的品质才会有保证,如果在工作中偷工减料,危害的将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第三,树立品质的预防意识。

“产品的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设计出来,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第一时间就要把事情做好。”这不是一句口号,这很好地体现了产品质量的预防性,如果我们的品质控制不从源头控制,我们将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即使生产中投入大量的检验人力去把关,生产时由于没从源头去控制而产生的大量次品甚至废品,产品的成本将大大提高,给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沉重负担及损失。况且有些产品的质量问题可能无法从后工序发现弥补,这更要求我们在第一时间把事情做好,预防品质问题的发生。

第四,树立品质的程式意识。

品质管理是全过程、全公司的,而各个过程之间,全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必须是有序的、有效的,要求全体品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严格按程式做,如果不按程式工作出错的机会就会增多,产品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

第五,树立品质的责任意识。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认为,质量问题有80%出于管理层,而只有20%的问题起源于员工,也就是说,管理者可控缺陷约占80%,操作者可控缺陷一般小于20%。

区分操作者可控缺陷也管理者可控缺陷的原则:

A.操作者知道他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B.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C.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规格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D.操作者具备对异常情况进行正确处理的能力。

●如果上述四点都已得到满足以及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均具备而故障依然发生,则认为是操作者可控的缺陷。

●如果上述四点中有任何一点不能得到满足或者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不具备而产生故障,那就是管理人员的责任。只有了解品质问题的责任,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改善问题将品质提高。

第六,树立品质的持续发送意识。

品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品质改善是一个持续的、回圈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它遵循PDCA回圈模式,PDCA回圈模式可简述如下:

P—计划:根据产品的要求,制定改善计划......余下全文>>

九:如何提升产品的品质?

—.品质管理

外部市场的竟争不外乎是品质﹐价格﹐服务三要项.谁要主宰市场就必需要取得品质﹐价格﹐服务的绝对领先。

为了达成产值﹐产量目标﹐从而投入大批人力﹐工时﹐反而造成新进人员低品质﹐多任务时﹐低效率。

从品质管理来看﹕

1. 大量新进员工缺乏品质管制意识。

2. 基层干部缺乏工作教导实务经验。

3. 整体忙于目标产值追求﹐问题盲点即不断发生。

4. 虽然问题有分析﹐但是落实度很差﹐执行力度欠缺(说话一流﹐文章二流﹐做事三流)

5. 人的品质待教育﹐生产制程要改善﹐产品良率须提升。

内部品质管理

1.

内部品质管理包函三个层面﹕现品﹐现场﹐现人。(即产品的品质﹐过程的品质和人的品质)。只有高素质的人在最佳过程中﹐从事研发生产,才可能制造出优良的产品。

2. 产品品质好坏必是决定于生产过程中4MIE(人﹐机﹐料﹐法﹐环)尤其人的品质是决定产品品质的关键。

3.

品质异常处理﹕要以QC手法(层别法﹐查检表﹐管制图﹐散布图﹐鱼骨图,直方图﹐柏拉图)依不良因素分析﹐但最重要的是对矫正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案之执行﹐一般工厂不良因素主要是人为管理﹐物料异常最多﹐而人为管理疏失往往是产品重工及客诉的最大要因。

4. 对策﹕以教育训练提升人的品质﹐并落实改善品质措施。

A﹕短期(立即执行)

用QC手法对问题进行探讨﹐认真实施对策﹐依循PDCA(PLAN,DO,CHECK,ACTION)时时从不同角度考量如何改善。

B﹕中期(有效训练措施)

实施班QCC活动(每周两小时)针对每个岗位一周以来报表反应出来的品质状况(当然最起码报表必须是真实的)让作业员对品质管理提出看法与问题﹐使其有参与感﹐进而加重其责任心﹐品管圈活动中可运用脑力激荡﹐QC手法,品质改善提案﹐QCC竟赛等各类管理训练措施。

C﹕长期(积极教育训练)

1. 不定期或按计划全面实施职前﹐在职﹐重点﹐机会品质教育。

2.

公司举办年度品管圈竟赛﹐品质征文﹐征图﹐品质标语﹐并品质演讲等意识教育﹐用来凝聚形成公司全体品质意识﹐从而提升全员无形中的品质观念。

3.

落实ISO9000之精神﹐教导全员ISO是平时的作业规范﹐而并非是应用一时审查稽核﹐ISO精神在公司内作横向及纵向全面展开﹐则公司全员皆为审查员。

十:如何加强公司的品质管理

品质是企业的生命,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强化品质管理,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满意,并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占领市场。品质管理与经营管理在企业,设置专职检验员和品质部门,应该说是品质管理工作的进步,有助于提高品质控制的效率,加强品质管理工作。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些误解,认为品质好坏关键在于检查人员和品质控制部门,连许多企业经营者也认为,品质是品质部的事,形成了品质与经营的脱节。许多绩效良好的公司实现了这一品质经营思想上的变革和转变,将品质管理与经营管理相结合,坚持以品质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即品质经营。它们在经营过程中,始终把为用户提供满意产品和服务做为企业的理念和责任,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调查用户的需求,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潜在需求。品质经营一方面要坚持以品质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以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去追求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另一方面强调品质管理要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要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针对经营的问题,用品质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不断改进。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日本企业根据市场多样化的品质需求,品质管理突出抓了设计开发的品质保证;八十年代品质管理的重点转向开展合理化运动(台资企业或叫治善小组),努力降低成本,保持产品的竞争力;九十年代品质管理又突出了环境保护,节省有限资源,适应新的竞争形势需要。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开展直接有助于企业经营的活动,这一成功的经验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品质管理贯穿全流程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提出了全面质量控制(TQC),标志着人们对品质形成的过程有了进一步科学的认识。过去那种单纯检查只能区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而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不生产不合格品,诚如戴明所说:“以检验出有缺陷的东西,把他们扔掉为目的已经晚了,没有效率并且成本很高。质量不是来自于检验而是来源于过程的改进。” 专家认为,对于高科技的复杂产品,特别是有关可靠性的产品是不能单靠检查来保证的,像电脑,电视机,汽车等产品的可靠性检查,需要做很长时间的试验。而且,这些破坏性检查项目成本很高,不可能大量进行,再加上检查中的错,漏检,因此可以说检查对品质的保证作用是有限的。要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必须对品质形成的各个环节,即从市场调查到需求计划,设计开发,制造,销售,服务进行预防性管理,各个部门要落实品质职能,并对品质职能的落实情况进行审核和改进,以保证最终产品始终能满足用户需求。 大多数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对人,机,物,法,环,测量等,对品质有影响的因素进行了控制和预防管理,努力将不合格品降到最低,但对设计开发和销售,服务过程进行很好控制和预防管理的企业就不是太多。现在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将品质控制和预防管理从生产制造向两头延伸,面向市场,用户形成全过程的品质管理。 品质管理重在基础 企业品质管理大量的工作是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的日常工作---调查,分析好每一个数据;在制图中不出差错;维护保养好每一台机器;严格执行作业标准,按作业指导书操作;制造中不生产不合格品,不接受不合格品,不把不合格品流入下一工序;准确检查每一个尺寸,不疏忽每一个尺寸;装配不发生错,漏检;每天保持环境清洁,整齐;热情为用户提供售后服务;这些工作看起来简单,但每一个人,每一天如果都能坚持做好这些简单的工作,那么将为企业品质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正如戴明所说:“质量无须惊人之举”。 国外企业在生产线上培养一个真正合格的贴商标工人,需要两年的时间,贴一个商标没有什么难,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难就难......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