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自我定位

一:当代大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定位

大学生如何定位自己,其实和职场的人也如何定位自己是一样的,只是有些不同的具体区别而已。大学生时间充足,热情高,有更多改正的机会。但不定位好自己,确实路会稍走和曲折一些。

1.学习方面:看自己哪些方面学得好,哪些就是特长。需要再充分发挥,学习是无止境的。在某一领域做到相当专业,自己的专业不扎实,你如何定位?

2.能力方向: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哪个更有优势。一般人兼而有之,不过多少会有突出的地方。这两个思维把一个发挥到淋漓尽致,当然另一种思维不可放弃。因为即便是逻辑的和抽象的思维,也需要形象思维的辅助。如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形象思维就很好,才发明了狭义和广义相对论。

3.职业方面:要稳定的工作还是需要挑战的,自己是不是会冒险的人。稳定的工作比如公务员等职业,竞争也是很激烈的,一旦通过,一般不担心失业。而挑战的工作,会增长你的能力和社会资源的丰富,在压力下,人也会变得更有内涵和更抗压,人的独立性强;这需要长达十几年甚至更多时间的职业训练。或许有的人就此成就了一番事业也是有可能的。

4.定位的方式,向同学,周围的朋友发问,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个性,能力,他人也是自己最好的镜子。同时,把这面镜子反馈到自己的自身。自己也需要断地反问一个主要的问题,我究竟想做什么?一旦有了回答,这将是值得庆幸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答案。

5.另外,也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人生其实就是不断去找自己定位,找自己角色的过程,过程很重要,有时不一定能找到这个结论,也不必过于悲观。

6.刚毕业的时候,几乎大多数人都是迷茫的。不必过于自纠。通过实际的工作则会找到感觉。实践是检验自己的标准,没有一个很落地的踏实地工作经历,答案并不是仅仅靠想就能想得出来的。

人个意见,仅供参考。

二:大学生如何在校园里自我定位

针对大学生该如何自我定位,找准发展的方向,我想已有不少的学者做过专题性的探讨,在此仅以我个人的想法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把握人生的起点。

近日我在魅力大兴期刊上看到一篇我们水务公司一位90后朋友的文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相信读过这篇文章的刚毕业或邻近毕业的大学生朋友们也许会有些许的同感。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校园里,可能你所接触的是个小社会,毕业后你要面对的是大社会,你不可能做到每件事情都未雨绸缪,但你可以做到每件事情都随机应变。不错,理想和现实有时是存在差距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这种差距是源自于我们"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冲突。所谓"理想自我"其实就是每个人内心中对未来的计划、设想,期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而"现实自我"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真实的自我状态和自我感觉,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很好的权衡&qu鼎t;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而使两者和谐,那么当这两者之间发生冲突时就会导致一个人心理上的失衡与不协调,由此,就会产生焦虑、失落、茫然等心理体验。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回到今天所要讨论的主题,如何自我定位?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期望自己能够如何如何,但有时却忽视了我们能否在短时间内做到。比如,"我要过上白领的生活","我的月薪要5000以上","我要三年内买套房","我要工作几年买辆车"等等,于是就形成了对自己较高的期望值,用较高的期望来与残酷的现实作对比,结果有了落差就会不满、抱怨甚至是愤怒,觉得命运如何的不公平等等。这种消极的宣泄非但没有改变残酷的现状,反而形成了一种消极的强化和习惯性的无助感,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所以,对自己较高的期望有时会适得其反。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有想法不好,而是说要将这个想法具体化,把长远的目标做成短期的目标规划,然后一步一步去落实,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然后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合理的定位自我。

其实,心理学上有个很好的方法可以来帮助大家慢慢地走入自己的角色,合理的自我定位,并不断地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这个方法就是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他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所提出的一个很经典的公式,即,自尊=成功/抱负。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时,我们既不要将自己的抱负心理定位的太高,同时也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恰当的做法是依据你对不同职业的兴趣,结合自身的优势,分阶段适当的为自己定合理的目标,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去实践。这样,根据上面的公式即使是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较小的成功也可以带给你较大的自尊心与满足。然后,慢慢地会在这种成就感当中不断地体会成功带来的自信,这样既不会挫伤你的自尊心,又可以使你找准发展的方向,自然,你也就不会感到茫然和失落了。

当然,在这里只跟大家分享了一种方法,其实针对如何自我定位及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内容有很多,在此不详细的列举分享了。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我们会在后续的专题性培训课程中来较为详细的和大家交流分享,在此,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我们这样讨论、分享式的培训课程中来,共同来交流我们的想法,解决我们的困扰,分享我们的感受。

三:大学生毕业,如何给自己定位?

先调整好心态,工作吧。有些事情只有经历了才会懂得。当初我毕业时,大道理听了一大盯,也没用,工作和生活中慢慢学习吧!切记急功近利。

四:大学生应该怎样正确给自己定位 ?

我们常常看到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或者因不合用人单位口味而屡屡遭到拒绝,或者在几种选择面前犹豫不决,左挑右选。大家都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我该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 毕业生希望给自己进行职业定位,但又担心自己的职业定位影响了未来的选择和发展,于是许多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抱着边走边瞧边走边跳的想法,没有认真地想一想职业定位的问题,也没有认真地做个职业生涯规划,因而难免走不少弯路。 一位法律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分到了法院工作,尽管朋友和同学都认为他的工作不错,但他一直不愿意好好干,在法院他的能力提高很慢,也没有得到提升。他自己把很多精力都放在研究证券上,希望有一天能够一夜暴富,或者进入证券公司做个红马甲。四年过去了,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独自一人请了假到上海、北京人才市场推销自己,告诉别人自己如何善于分析,有怎样的知识和经验。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接受单位的工资待遇大大低于他的预期,大的证券公司他又进不去,转了一圈以后他才发现,自己原来的设想是不现实的。于是他重新回到法院,决心从头开始。然而这四年的时间对于他在法院的发展可以说是白白浪费了。  给自己定位很难,难在三个方面: 1、不了解自己。有些人从没有认真地思考和了解自己,一味地用社会的热点来给自己定位。有些人过去似乎了解自己,但环境发生了变化时,就可能迷失了自己。如:高中升入到大学时,从校园到社会就业时,从一个单位跳槽到另一个单位时,从国外到国内就业时等等: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人的位置也变了,很难给自己定位。 2、心理因素在作怪。很多人在定位时会受到自己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作出理性的选择。我们常常看到择业中的从众现象;很多人过于自尊或过于自卑,由于个人所在地区、所受的文化熏陶和家庭教育方式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在职业定位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心理是影响,在各种矛盾中徘徊。 3、干扰因素太多,个人难以处理。有时候自己的定位会受到很多的干扰,以至于无法实现。比如高考报志愿时,可能会受到家长的制约;毕业求职时会受到就业政策的制约等等;还有一些不公平的现象、突发因素的干扰等,常常使你如入迷雾之中,找不准位置,也看不清方向。 尽管毕业生不了解社会,不了解职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确定自己的位置。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帮助你,让问题变得清楚一些。 不论你如何定位,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技能、经验和专业,这也是社会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其次要考虑自己的个性特点、工作的性质、地点、共事的人群以及他人的期望。  举个例子: 一个普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的时候想选择三种工作:一是去一家大公司做跨国业务;二是去一家企业做销售;三是留校做辅导员。怎样给自己定位呢?他给自己列了一个清单: 专业:国际贸易 经验:曾经在一家小公司打工,做过业务员; 技能:善于沟通,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弱; 个性:喜欢和人打交道,喜欢看到实效;乐于冒险,追求新意和挑战,有时耐性不足; 希望从事的工作:受人尊重、有自由度;能够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刚开始工资可以不高,但有发展空间,多劳多得;父母希望自己有份稳定的工作;同学认为自己有能力接受挑战。 通过这样的比较,他认为自己应该把自己定位在第二个选择。但是他又遇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选择那些行业,做那种销售呢? 这就是我们要谈的另一个问题:如果你发现你可以选择很多种职业,如何给自己定位呢?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把自己放在各种位置上,然后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问问自己能不能承受这个位置所面对的一切问题,二是愿意不愿意选择它指引的道路。 于是他又列了一个清单: 大企业:管理规范......余下全文>>

五:大学生人格养成自我定位应该从哪些方面写

2 高校中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

布贝尔在他的《品格教育》中提出:“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教育品格”。人格教育的主体既是个体自身,也是社会、家庭和学校。而对大学生来说,高校的教育往往起着主导和关键的作用。

2.1 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自我教育,提高个体的自我协调、自律能力。

2.1.1 树立正确、适当的目标,培养上进心。大学生想要树立正确、适当的目标,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如现在的你属于什么样的位置?今后的你要做什么?给自己定位好,才能找准自己在大学里的方向。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能使自己避免在面对各种现实与理想落差中迷失,在压力和挫折中一蹶不振。同时,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乐观、进取地完成自己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

2.1.2 培养正确的认知能力,建立良好的自控机制。古语有云:自知者明,知人者智。一个人只有正确的认识自我,才能客观评价自我。在评价自我的过程中,既能肯定自己的优势,又能承认差距,这样既能悦纳自己,避免无谓的挫折和打击,又可以赏析他人,取长补短。自我评价恰当同时还可以有效把握自我,学会合理情绪调节,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1.3 丰富知识,勇于实践。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塑造优化人格的过程。大多数大学生人格缺陷往往源于知识的缺乏,无知容易令个体产生自卑、冲动、狭隘的心理。丰富知识不仅可以令人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增长才干,还可以陶冶情操,充实精神世界。大学生应该用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培养自身对事物的独到见解,不盲从,不人云亦云。同时,还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勇于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团体意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还能体现个人价值,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提高自信心。

2.1.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集体。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格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人格的发展过程也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应当乐于与他人交往,与别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为他人悦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集体,既是人格健康水平的反映,同时也影响着人格的形成发展。

2.2 以和谐的校园文化作为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载体。

2.2.1 创造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一所大学校园物质环境的设计,其实也是这所学校的校园精神的浓缩及融合,形成独特的校风,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2.2 建立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自我教育氛围。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是师生长期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趋同性群体心理特征、行为规范和精神追求,其外化为学校的校风。良好的校风对大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而积极、优化的学校舆论导向同时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些都对大学生的行为有着约束、调节和激励作用。

2.3 完善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体制,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2.3.1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主要渠道作用。教师应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内容,改变思政课堂单一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外部灌输和开发人自觉性......余下全文>>

六:大学生对于自我感觉的地位,正确的包括哪些

大学生对于自我感觉的定位, 正确的包括哪些: (1)大学生还是学生 (2)以学业 为主,尽量减少与社会的接触 (3)大学阶段是由学生向职业人转化的重要阶段 (4)以学业为辅,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A. (2)(3) B. (1)(3) C. (3)(4) D. (2)(4)

正确答案:B

七:大学生应该怎么定位和规划自己的人生??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

自修之道: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

记得我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教时,曾有位中国学生的家长向我抱怨说:“你们大学里到底在教些什么?我孩子读完了大二计算机系,居然连VisiCalc[1] 都不会用。”

我当时回答道:“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

她接着问:“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我回答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我当时说的这句话来自教育家B. F. Skinner的名言。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我认识的不少在中国读完大学来美国念研究生的朋友。他们认为来美国后,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他们最缺乏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在国内时他们很少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

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

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我通常会劝这些学生说:“与其诅咒黑暗,憨如点亮蜡烛”。 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

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追求“记......余下全文>>

八:大学生如何自我定位,简历的重点怎么写

这个是一个比较系统的事情,我建议你去关注几个微信公众号,里面的推送会告诉你,我就是关注了圈里求职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