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园欺凌事件存在哪些危害?
1、被欺负者往往具有某些消极的自我概念或自我认知,自尊较低,缺乏自信。
2、与一般儿童和欺负者相比,受欺负儿童对自己的智力与社会交往能力评价偏低,在长期遭受同伴的羞辱又无力自卫时,他们极易产生对现实世界的不信任,并可能形成习得性无助感。
3、受欺负者在内外向性维度上得分较低,而在神经质维度上的得分较高,这说明受欺负者较内向而对外界刺激又过于敏感,因而对他人的攻击行为感受比较强烈,反应也比较强烈,情绪波动较大,心理挫折的感受比一般儿童强,经常被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所困扰,这类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表现出孤独、自卑、学习困难(注意力分散,厌学)、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有的还会出现生理反应,如头痛,胃痛,失眠,噩梦等。
二:对校园欺凌事件的看法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案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在日本,校园欺凌已经变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年有许多学生自杀。并衍生了一个独特的现象“不登校”。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不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学校须正视并加以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并且同学和家长的努力也非常重要的。
三:校园欺凌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校园欺凌造成的后果是双方面的,对受害者与霸凌者都有一定的影响。
一、对于受害者,上学路上的每一步都像在走向坟墓。
失眠 在校园中曾受到过欺凌的孩子可能会有更多的睡眠问题,并且问题的严重性随着暴露于欺凌的次数的增多而提高。
心理失常 校园欺凌受害者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没有遭受过欺凌的孩子。遭受过严重的欺凌行为甚至有可能导致受害者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感到缺乏自信,自尊降低 被欺凌经历越多、时间越长,个体的自尊水平越低。
影响正常学习 霸凌会导致认知功能受损,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遭受欺凌的孩子常常表现出学习成绩下降,翘课、甚至辍学。而在我国,普遍情况就是,只有当一件事情影响到孩子成绩时,才会引起家长关注:是不是孩子遇到什么问题了。我国父母对于孩子成绩下降有多敏感,在孩子心理健康方面就有多愚钝。
严重行为问题 被霸凌的孩子很可能会发展出品行障碍,以及成年后的反社会型人格。美国每15起校园枪击案中,有12个枪击者都曾经被霸凌过。
以上这些身体、心理以及行为上的负面影响都可能引起随后愈加严重的欺凌,使欺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我国推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对于那些饱受欺凌的孩子来说,就是受长达九年的罪。长期的逆境会导致人的情感反应系统长期处于激活状态,这对于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尤其对于正处于发展期的儿童来说,大脑的可塑性较强,这种慢性压力甚至会永久地损坏大脑神经元。
二、对于霸凌者, 首先,行为实验表明,当你成为霸凌他人的人时,并不会获益。相反,霸凌者在欺负他人时可能会体验到强烈的愤怒、羞愧、罪恶感。
其次,霸凌行为可能是习得的。很多霸凌行为的实施者同时也有可能是被欺凌的对象,可能是从父母身上习得的行为模式,这类孩子有很高的患有抑郁、焦虑情绪障碍以及自杀的风险。欺凌者并不是胜利和强势的存在,他们的人生并不会好过。据调查,小时候曾作为校园欺凌者孩子,在长大后有更高的风险参与暴力事件、酗酒、吸毒以及犯罪行为。
四:国家为什么要对校园欺凌事件进行专项治理
1.学校是未成年人长期生活,学习的场所,在学校被欺凌者会产生厌学心理,而且在少年时代失去保护会在心理留下阴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危害极大。 2、欺凌者,如得手便会乐此不疲,心灵扭曲,飞扬跋扈,不再专心学习,甚至以人生目标为坏人而骄傲,价值观错误。 3、为人父母,都不愿意孩子受苦。
五:校园欺凌事件频繁会带来哪些危害
你好,会导致社会对学校的印象变差,人们不信赖学校,学校给不了孩子人生安全保障,更会危害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等
六:频发的校园欺凌事件有什么危害
招聘校园保安,放学的时候派警察保护,要求家长接上下学
七:为什么国内的校园欺凌事件越来越严重?
年至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共43起。发生地既有大型城、上海,也有欠发达的广西、云南,从东北辽宁到南端省份海南都有发生。 年1月12日17点多,海南临高县东英镇几名女生因聊天发生口角,四人对另外一
八:校园欺凌行为,对他人及自己的危害和影响有哪些?
对他人的影响:
1、对他人造成身心的伤害。
2、严重影响他人的人际关系。
3、影响他人的学业和成绩。
4、影响他人对社会和学校的认识。
对自己的影响:
1、败坏名声。
2、对自己造成心理的不良影响,如自我和自大。
3、对人际关系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4、极大的影响学业和学习成绩。
5、属于学校的违规行为,容易受到处分。
九:为什么校园欺凌事件很难解决?
正好昨天有同事聊到校园暴力问题,今天就遇到题主的提问,那我们就聊一下校园欺凌吧。校园欺凌之所以都上升到教育部出文规范,那就说明问题已经很突出了,教育部门和家长面对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事件,也是有此一问:为什么难以解决?
首先是法律低估了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智成长。
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收容教养。法律在对于青少年的违法行为处理上,显得过于柔软,打着保护未成年人的旗号,均衡欺凌事件的双方法律地位,其实在折损受害方未成年人的权益。当下社会孩子们获得信息渠道多,营养充足身体发育快,法律的年龄段限制早已显得落后于时代,甚至有写孩子明知违法但是有明确知道法律的未成年人保护条款,而变本加厉为所欲为,这种情况下法律些怂恿意味,自然就难以形成威慑,校园欺凌难以解决。
其次是家庭教育助长校园欺凌。
当然这一条谈及的家庭教育,也包含家长在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条款存在下的不重视,进而体现在家庭教育中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的漠视,尤其是欺凌的主动方家长。中国家庭过分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道德教育。在发生欺凌行为后,多数家长甚至学校都选择低调处理,尽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机制来面对欺凌事件,而家庭对校园欺凌的认识也相对薄弱。校园欺凌是成人世界“丛林法则”与社会负面情绪在学生身上投射而成的一种“镜像”。家长们会认为是小孩子打架,甚至把它当作一种无足轻重的“恶作剧”,或沉默以对,或“小事化了”。这就助长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另外,还有受害方的教育问题,如果孩子在学校被打了,家长如何告诉孩子,是告老师?还是打回去?受欺凌的一般是弱小的孩子,不管家长怎么选择上面的处理方式,有些孩子可能都不选择,而是既不告诉老师又不敢打回去,这就埋下了继续受欺凌的祸根。再有就是学校对于欺凌他人的学生的处理,勒令退学一般是最后绝招,这样一劳永逸的处理了本校园欺凌问题,但是,犹如放虎归山,没有学校束缚后的孩子可能变得更加凶狠,学校吧问题推给社会的做法,是极其错误和不负责任的,被退学的孩子反过头来还是会继续作为校园欺凌的隐患,还可能导致更难以控制的社会问题。
再次欺凌事件当事人获得利益有恃无恐。
这一条是前面两条合力产生的结果,之所以单独罗列出来,是希望从欺凌的主动方角度分析校园欺凌为什么频发。在法律的错误保护和教育的不到位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提前发育的未成年人对于自己所处的优势地位认识清楚。给了未成年人错误暗示,认为未成年犯罪终会从轻处罚,即使要担责任也“不敢”把孩子送去坐牢,认为,未成年人犯罪完全不需要负法律责任。法律对涉罪未成年人过于强调“轻刑化”处理,降低了未成年人的犯罪成本,导致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有恃无恐。
十:校园欺凌事件反映出了。哪些问题。
1 学校和家长双方教育不到位
2孩子的不成熟
对于被欺凌者,我想说,要理智解决问题,不要回避,对施暴者,我想说你的行为伤害了别人,如果事情过严重,可能涉及赔偿和劝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