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一篇参与登革热防控工作的短文
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
两篇Nature文章:控制登革热的新方法
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1-08-30 09:25
两篇Nature文章:控制登革热的新方法
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讯:据上海研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消息近日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新研究中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利用一种能感染蚊子的普通细菌来控制登革热病毒的传播。在最新一期的《自然》(Nature)杂志上,这一课题组同时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详细地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
推荐原文索引: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of Wolbachia in Aedes populations to suppress dengue transmission.Nature
Volume: 476, Pages: 454–457 Date published: (25 August 2011) DOI: doi:10.1038/nature10356
The wMel Wolbachia strain blocks dengue and invades caged Aedes aegypti populations.Nature
Volume: 476, Pages: 450–453 Date published: (25 August 2011) DOI: doi:10.1038/nature10355
登革热是一种主要由埃及伊蚊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发病,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和关节痛等。登革热分为普通登革热和出血登革热,后者死亡率较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数百万人感染登革热,死亡人数超过2万。由于目前全球尚没有针对登革热的特效药物,找到控制登革热传播的方法是一个世界性热点课题。
在先前的工作中研究者曾经证明,受一种细菌(wMelPop-CLA)感染的雌蚊寿命减半。那时的目标是在早期杀死蚊子,使得病毒在成熟到可以感染给人之前,蚊虫就已经死亡。但是那种方法也使得受感染蚊子的繁殖率降低了56%,携带那种细菌的蚊子就不能很好地将细菌传给其它蚊子了。
在新研究中,科学家们利用一种细胞内细菌(Wolbachia pipientis)感染蚊子。研究人员证实受细菌感染的蚊子的寿命、繁殖率和后代发育能力都和正常的蚊子差不多。此外,受细菌感染的雌蚊唾液中找不到登革热病毒,这表明细菌可能可以阻止这种疾病的传播。这种方案不会伤害蚊子,因此比起之前的方案,现在的细菌更有可能成功地在野生蚊虫中传播。研究者表示,这个方法只影响病毒,而不会影响蚊子。这种细菌是如何阻止病毒复制的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不过有一些证据表明,这种细菌会和病毒竞争一些资源。
在户外试验中,研究者于9∼10周内,在澳大利亚北部两处相对偏远的地区(Yorkeys Knob,Gordonvale)释放了超过30万只染有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让这些蚊子混入野生种群中。研究人员证实染菌的雄蚊与未感染的雌蚊交配后,雌蚊根本不产卵。而染菌的雌蚊交配后仍可产卵,并能把沃尔巴克氏菌传给后代。从理论上讲,这种趋势会使染有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越来越多,未感染该细菌的蚊子日益减少,从而抑制登革热传播。据研究人员介绍,目前沃尔巴克氏菌正在实验区的野生蚊子种群中迅速传播,预计埃及伊蚊也会被感染。
科学家表示,这是第一例改造野生昆虫种群以降低它们向人类传播疾病能力的行为。研究者准备再未来2∼3年中在一些登革热肆虐的国家,比如越南、印度尼西亚......余下全文>>
二:登革热工作短文
佛山日报讯 记者李祥锐报道:为应对疫情,做好预防,昨日,佛山市登革热防控应急指挥部督导组到高明开展检查,督导该区登革热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正值国庆长假,车站内每日客流如织,是防控“登革热”的重点场所之一。昨日上午,督导组一行首先来到高明客运站。督导组着重检查了客运站站场的卫生情况。工作人员走进绿化草坪,俯身翻查被游客抛弃的饮水瓶、月饼盒、塑料袋等垃圾,检查其中积水情况,又向车站负责人详细了解站内污水排放、处理与消毒情况。
一位工作人员提醒车站负责人,可乐瓶、月饼盒、塑料袋等常见废弃物均可能留有积水,车站一定要做好卫生工作,不给蚊虫留下滋生空间。
而在荷城街道某建筑工地内,督导组工作人员手指施工方为防震而铺设在地的废弃轮胎说,废轮胎内有大量空隙,容易积水滋生蚊虫,是防控登革热工作中易被疏忽的盲点,要求工地必须对其进行妥善处理。
督导组还先后走访了学校、医院及居民楼道等地,了解高明各方落实登革热防控措施的情况,督导组对检查结果表示满意。
高明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庆期间,全区已加强对工地、景区、学校、社区等重点地域的消杀工作,务求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相关新闻
禅城区部署下阶段登革热防控工作
防控工作提高级别
佛山日报讯 见习记者周文琪报道:昨日,禅城区召开登革热防控工作会议,对下阶段登革热防控工作作出了部署,提出要把工作提高级别,加大重视。
禅城区政务委员、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罗振介绍,在上阶段的登革热防控工作中,各村居、单位对工作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部分地区卫生处理效果仍不理想,再加上建筑工地防控措施未能得到良好落实,这一切都是造成登革热疫情未能更好控制住的原因。
会议对禅城区下阶段的登革热防控工作作出了安排,重点提出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登革热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防控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个人。对于新发疫点的地区,要第一时间组织专业消杀工作,对于已发生疫情但未结案的地区,要绝对保证灭蚊消杀效果,对于未发生疫情的地区,各单位要切实组织开展“清积水、灭蚊虫”行动。禅城区副区长卢志华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应该加强联动,促使防控工作事半功倍。
截至10月5日零时
佛山1912例 死亡1例
佛山日报讯 据省卫计委网站公布数据,截至10月5日零时,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报告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20132例。其中,10月4日,全省报告新增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1279例。广州新增死亡病例1例。
病例分布为:广州(16966例)、佛山(1912例)、中山(300例)、江门(281例)、珠海(165例)、东莞(106例)、深圳(86例)、阳江(72例)、肇庆(69例)、清远(41例)、汕头(39例)、湛江(37例)、茂名(23例)、潮州(9例)、揭阳(9例)、河源(6例)、云浮(5例)、汕尾(3例)、惠州(2例)、韶关(1例)。
累计报告死亡病例5例,其中广州4例,佛山1例。 (粤卫信)
三:登革热传染的两种媒介昆虫是什么?
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登革热可分为典型登革热(dengue fever,DF)、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三种类型。
所有典型登革热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日,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并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早期加快,后期变缓。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患者于病程3~6日出现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其他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约1/4病例有肝脏肿大及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疹。重型登革热早期具有典型登革热的所有表现,但于3~5病日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脑膜脑炎表现。有些病例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登革出血热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发热、肌痛、腰痛,但骨、关节痛不显著,而出血倾向严重,如鼻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毫升。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登革休克综合征具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10小时内死亡。病程中还可出现脑水肿,预后严重。但如能及时正确处理,渡过危险期后可迅速恢复。
四.都是蚊子造的孽
登革热是由蚊虫传播的病毒性虫媒病,也就是通过蚊虫的刺叮吸血传播的。具体一点说,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是深褐或暗黑而具有银白花斑的“花蚊子”,它广泛地分布在全球热带地区,但也扩展到亚热带地区。雌蚊白天产卵,早晨和傍晚为活动高峰期,在叮咬了染毒个体后,可直接通过改换叮咬对象传播病毒,或病毒在唾液腺中繁殖8~10日后再吸血时传播病毒。被感染的蚊可终生保持传播登革病毒的能力,并可经卵遗传给后代,埃及伊蚊的卵对干燥有很强的抗性,能长期存活。这些事实可解释登革热突然暴发的原因。埃及伊蚊的分布在我国很局限,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其次是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和个别岛屿。在国外一些地区,埃及伊蚊广泛地孳生在住区的各类人工和植物容器积水中,而在我国,它不仅只见于居民区,而且主要孳生在室内的饮用水缸积水中,其次是户内外积聚雨水的缸罐中,是典型的嗜人血的“家蚊”。
“白纹伊蚊”是有白斑和银白斑的黑色或深褐色蚊虫,俗称“花蚊子”。它的原发地是东南亚和亚洲温带地区,后扩散到夏威夷,南达澳大利亚,西至非洲的索马里和马达加斯加,近年来白纹伊蚊也被动地扩散到美国、墨西哥、巴西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1985年,白纹伊蚊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被发现,以后扩展到近30个州。由于白......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