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农民消费的对策

一:城市居民或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消费??

提高居民消费一方面要提高消费能力 即促进经济发展 让人民腰包鼓起来 这是一个前提 然后要树立海费信心 具体说要建立医疗保险 教育扶持及稳定放价 让居民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而以此促进当前的消费

二:当前扩大居民消费的财政政策?

2009年 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在2008年末增加安排保障性住房、灾后恢复重建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040亿元的基础上,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安排9080亿元,增加4875亿元。   二是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结合改革和优化税制,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预计2009年将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三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增加财政补助规模,重点增加中低收饥者收入。   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和民生支出安排分别达到7161.4亿元和7284.63亿元。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   五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增加节能减排投入,稳步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改革。改革完善资源税制度,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这次积极财政政策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思路新”。此次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立足于应对危机、化解危机,着眼于抓住机遇、创造机遇,较好地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二是“导向明”。就是重民生、保增长、促消费、活市场、统内外、利长远。三是“力度大”。今年全国财政赤字9500亿元,各项税费减免政策预计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四是“工具多”。将预算、税收、贴息、减费、增支、投资、国债、转移支付等若干财政政策工具组合起来一起使用。

希望采纳

三:农村的消费调查?

农村消费调查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时提出,要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投资结构。特别强调要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市场建设,为农民消费提供便利。邓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90%。农村市场在全市市场结构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要改变目前农村消费市场需求不旺、启动难度大的不利局面,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高度重视农村消费市场,充分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最大程度地释放农村的潜在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促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农村消费市场的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05年邓州市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8978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6.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了16%,农民年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141元增加到2005年的2520元。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个别年份甚至出现倒退。与城市相比,农村市场消费发展依然滞后,城乡消费结构比例与人口分布比例严重错位。据对邓州市农村调查,占全市人口90%的农村人口,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仅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4%,占全市人口13%的城镇人口的消费品零售额为56%。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存在着许多制约的因素。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也是影响农村市场的重要原因。农民收入的多少,将直接决定农民在市场消费中支付能力的大小,从而也决定了农村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产品的出售和劳务收入。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困难,城市下岗职工增多,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到钳制,农民的收入增长趋缓。

(2)农村消费环境滞后,市场不健全。许多市场开拓上从暂时的功利目的出发,采取重城市,轻农村的对策,致使农村消费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在远离城市的乡村,基础设施比较差,交通不便利,农村电网陈旧,通讯设施落后,限制了一大批商品进入农村,如电价高、电压不稳、无自来水,接收信号弱,限制了许多电器产品进入农村市场。软件上,农民还普遍缺乏使用法律手段来保护消费权益的意识,不法分子坑农骗农现象时有发生,农民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在消费观念上,农民往往一次性地把钱投入到建房、娶亲嫁女上,影响了农民的消费质量。此外农村商品流通渠道不畅,流通环节多,商品网点少,服务功能差,市场不健全,也是制约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

(3)农民消费中惜购现象较为严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许多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且部分农民家庭已经进入小康富裕行业。据统计,2006年2月,邓州市城乡居民存款余额高达504210万元,较年初上升8%。按理论,收入增多必然带来较多的消费,但有关调查结果并非如此,农民普遍存着惜购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民要承受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压力。不仅要承受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并且要独自承受社会和生活保障各方面的风险,因此农民大多数把收入作为一种风险金转向储蓄。二是生活的消费观念影响。我国农民自古以来就崇尚勤俭朴素的生活习惯,把节衣缩食、勤俭节约视为美德。加之钱来之不易,就更舍不得花钱。即使有钱,也主要用于“盖新房,娶媳妇”,很少把钱用在“吃、穿、行、娱”上。三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生、老、病均由农户自行承担,虽然政府为农民办理了医疗保险,但报销的额度极小,因此农民在本来就很低的收入中除了维持全家基本生活外,大多数农民选择了储蓄方式,以期获得稳定收益。这就形成一方面银行储蓄存款余额大幅上升,另一方面消费市场受冷落的事......余下全文>>

四:农村商业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www.hhhtagri.gov.cn/...=56433

看看这个吧也许有些帮助

五:高一政治 社会保障支出与对农村的经济建设支出有什么区别

社会保障筹资模式是由不同的筹资手段有机结合而成的,不同筹资手段的不同组合,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客观因素: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二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三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四是社会保障的运营方式;五是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一国社会保障社会化水平的标志是统筹层次。统筹层次越高,可进行余缺调剂等转移支付的空间越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也就越大,其风险也就被分散到较大的范围里。一般而言,税收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的特点,以社会保障税的形式筹资适应高层次统筹,如全国统筹或省级统筹;以缴费形式筹资灵活性较强,不同地区可以结合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制定适当费率,更适合较低层次的统筹。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要大力促进农民消费”。在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对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据统计,目前占全国70%的农民只消费了全国30%的商品,农村人均日消费仅有5元多,5个多农村人口购买的商品才相当于1个城镇人口购买的商品。专家分析指出,我国县以下农村市场依然是我国内需经济薄弱的“消费洼地”,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对一种家电产品的普及多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件)消费需求。因此,扩大内需,要把重点放在扩大农村消费上。

扩大农村市场消费,政府既要重在引导,更需有实实在在的举措。从今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活动将推广至全国,连续4年的“家电下乡”,预计可实现家电产品销售4.8亿台,累计可拉动消费9200亿元。此举对于刺激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家电企业的生产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市江北区采取政府出一点、企业贴一点、农民掏一点的方式,合力拉动农村网络通讯消费市场,该区102个行政村互联网宽带入户率从11.06%提高到19.36%,其中20个示范村达到了38.7%(12月27日《宁波日报》)。江北区的这一举措与“家电下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摸准农村消费市场的特点,政府与企业联手,善出实招,农村消费市场就大有前途。

要从根本上促进农村消费,还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能买”的问题。农村消费市场启动难,主要在于农民购买力偏低。尽管农民收入连续5年超过6%,但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再加上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相对滞后,农民对未来支出预期加大,影响了农民的即期消费支出。因此,需要政府及涉农部门在“多予少取”上做足文章,加大支农强农惠农力度,千方百计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只有农民收入提高了,工业及服务产品才有销路,扩大内需才有持久的动力。

就当前而言,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一条“捷径”。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建设农村民生工程,供仅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新农村建设,而且有利于改善消费环境,直接刺激农村市场消费,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消费“底气”,可谓一举多得。

扩大农村市场消费,还要为农民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解决农民“敢买”的问题。相对而言,农民消费观念不成熟、产品辨别能力差、维权意识弱,要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借机浑水摸鱼,损害农民利益。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最近台州、......余下全文>>

六:调研报告:请学生调研所住地区的人口年龄比例,并依据调研结果分析该地区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为了丰富假期生活,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家住在农村的我对农村的发展情况,做了针对性的调查。2010年2月6日至10日,我根据学院安排对2个行政村和10个家庭进行了郸查问卷。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调查人群类别为:农村户口人群。此类人群中包括农民、外地务工人员、在读大学生。调查数量约占总数的2%。 (2)家庭收支情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从两个行政村的消费水平来看,大部分村民还达不到小康水平。二、调查内容。 (1)农村人口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主要从事职业。 (2)家庭承包土地面积、外出务工情况、粮食收入。 (3)农村的教育、医疗情况,家庭拥有的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的数量和种类,及日常消费情况。 (4)希望国家出台哪方面的惠农政策?三、调查结果。 (1)调查数据中可看出,农村人口开始迈向老龄化,未来几年,青年人的负担会越来越重。 (2)从事农业的劳动者,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文化素质低。未成年人辍学数量较多,而大部分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都留在了城市工作,不愿回乡发展。 (3)教育设施与条件薄弱,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缺额增大,师资力量欠佳。 (4)医疗条件落后。医院的收费水平较高,在农村工作的医生医术水平也普遍较低。 (5)家庭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地、外出打工,而经济收入普遍较低、方式单一。 (6)大部分家庭的日常消费占总收入的比重过大。调查结果分析: 一、人口方面: (1)家庭人口数比较合理,一般45岁以下的夫妇都只拥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其中大多数夫妇只有一个孩子,这充分说明了计划生育工作在农村做的比较好。“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已开始植入农民的思想之中,这对以后的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更近一步的有利条件。 (2)由于农村经济形势良好,经济发展空间较低大,农民对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与期待;农村家庭夫妇都齐心协力、争先恐后的奔向致富路;所以现今农村家庭比较和谐,极少出现离婚状况。 二、教育方面: (1)在农村中从事农业的劳动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科技文化素质低。 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目前,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或教育的只占3.4%,接受过中等技术教育的仅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在农村中15—40岁的青壮年文盲半文盲有7200万人,占22.5%;小学文化程度2.07亿人,占45.4%;初中1.13亿人,占24.76%;高中和中专0.33亿人,占0.73%;大专以上仅36万人,占0.08%。我国农村青年同龄人中仅有5%左右能够进入普通高、中等院校学习,每年农村有1200万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没有进入上一级学校学习的机会,大量的青壮年农民没有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回到农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由本次调查我总结出教育现今出现的几大问题:1、中小学生辍学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2、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缺额增大。

3、不同程度的危房威胁着学生和教职工的生命安全。

4、学校基础设施薄弱。

5、农村师资力量有待提高。6、教学方面: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针对现今出现的教育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认识,保障义务教育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进一步完善办学管理体制。

3、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4、重点加强薄弱学校建设。5、提高......余下全文>>

七:经济学毕业论文哪方面的比较容易些?拜托了各位 谢谢

提供一些有深度、容易写作的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供参考。 一. 宏观经济理论: 1. 我国财政风险问题研究 2.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3. 我国外债风险问题研究 4. 国家宏观调控的内涵与手段研究 5. 中国经济周期问题研究 6. 宏观调控主要目标研究 7. 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货币增长研究 8. 失业问题研究 9.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 10. 人民币升值对**省经济的影响 11. 影响汇率的因素分析 12. 经济发展与社会(伦理、幸福、价值等)关系的分析 13. 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研究 14. 通货膨胀问题 二. 区域经济学: 1.长三角地区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培育研究; 2.房地产价格分析 3.**省资本大量外流原因和对**省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4.**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5.**省与其他省市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 6.**省的经济文化分析 7.**省经济活力研究 8. **省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研究 9.产业集群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10.**省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与提升 11.对**省融入**经济圈的思考 12.区域经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13.**省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定位研究 14. **省专业化产业区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15.**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方式研究 16.**省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 17.**省传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方式研究 18.**省经济融入长三角的对策研究 19.**省产业孵化器的现状研究 20.**省工业园区和传统专业化产业区的比较研究 21.**省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三. 产业经济学: 1.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制度环境构建 2.加入WTO后我国电信业的现状和发展战略 3.基础设施领域的民营化问题 4.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融资问题 5.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管制问题 6.城市化进程中的二元结构难题及对策研究 7.城市化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 8.从电力严重短缺看基础性产业的市场化改革 9.从电力短缺看基础性产业超前建设的必要性 10.基础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超前建设程度的研究 11.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与路径 12.“中国制造”的产业基础发展研究 13.产业集群与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 14.产业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 15.专业市场的交易效率及其创新转型 17.中小企业集群组织结构研究 18.城市公用事业发展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19.论我国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20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管制政策 21.我国电信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 22.医疗服务市场化与医疗体制改革 23.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24.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管理机制研究 25.城市水资源高效利用问题(包括水价、管理体制等) 26.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研究 27.**省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问题 28.矿业安全问题研究 29.目前我国煤、电价格冲突问题研究 四.流通经济学: 1.现代流通方式研究 2.WTO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领域大力推进连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现实意义 3.有关商业物流的问题研究 4.传统商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与替代 5.对外开放与农村流通产业连锁化发展 五.教育经济学: 1.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2.高等教育与WTO 3.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4.高等教育与经济全球化 5.对教育产业化的理性思考 6.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失业问题 7.发展中国家的智力外流问题 8.农村教育发展问题 9.就业培训体系问题 六.法律经济学: 1.知识产权制度(专利、版权)的经济学分析; 2.计算......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