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如何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创新创业教育

1、以项目和社团为载体,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社团为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2、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建立渗透创业教育内容的教育课程,在课堂上可考虑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其创业视野;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

3、创设环境类课程

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学生可以提出项目申请,方案获通过后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等。

或者由学校组织开办模拟公司,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创业相结合,其运作程序符合企业行为,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创业的平台。软环境如职业指导等,院系应成立由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和风险投资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小组,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建议,从而避免学生盲目创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创业环境的建设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进行。

4、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对于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只有在大学生当中造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才能使更多的创新人才破土而出。实践最能锻炼和培养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问、多记、反复检验,反复调查,不断总结,吸取教训,才能从实践中摸索出真知。

二:如何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到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恩,要异开

三:如何完善创新创业导向鲜明的人才培养机制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产业反哺创新体系建设是东北大学的鲜明特色。多年来,学校科技产业科学高效发展,仅2014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净利润6.5亿元。2007年以来,2545项省级以上竞赛奖励、1200多个创新项目、700多篇学术论文、289项专利成果、数十家学生创业企业,是学校聚合强优项,致力于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的真实写照。

新的时期,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东北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专业教育、实验实践教学,以及企业、行业、社会发展,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新模式,在培养“善创意、会创新、能创造、勇创业”的拔尖人才上下大力气。

深度融合专业教育,汇聚并激发创新创业教育的动力源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必须从最核心、最根本、最持久的专业教育入手,将创新创业基因深植学生体内,从源头上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与活力。充分利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现代教育技术成果,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搭建课程集群,并以现有创新创业系列选修课为试点,创建互动型学习示范课,推动教师在专业日常教学中自觉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思想。在继续实行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办法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课程替代、实践活动考核等多种形式,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专业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

深度融合实验实践教学,打造新型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通过开展讲坛、学术交流等创新创业文化品牌活动,利用新媒体手段构建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网络化体系,开展学生科学奖、创业年度人物等评选工作,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构建“大一创意节、大二科普节、大三科技节、大四创业节”活动体系,推行“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院试点工程,促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实验实践教学有效衔接、与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特长高度融合,并为在实验实践教学中产生的优秀项目和学生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扶持。

深度融合企业、行业、社会发展,拓展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体系。经过多年实践,学校疏通了“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四位一体的创新链,通过交叉培养、协同育人为特色的前孵化器建设和包含创新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创新梦工厂近万平方米空间的后孵化器配备的密切配合,孵化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未来,学校将继续通过不断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和调整专业学科建设引领人才的培养输送;通过统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社会资源,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投入与整合;通过加强国内国际间的校际合作与交流,在开放发展中,助推创新创业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四:如何制定和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重点从降低总学分,加大选修学分比例;强化通识教育,推进公共课改革;加强课程整合和建设,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等几个方面逐步推进。

(一)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对我校现有的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素质拓展必修课进行梳理、改造和整合,将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包含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等;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分为中外文化与人文素养、数理基础与科学探索、社会发展与公民教育、体育艺术与审美体验等四大模块。部分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改革如下:

1.推进《大学英语》课程分级分层次教学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要求,设置基础英语课程和高级外语拓展类课程,开展大学英语的分级分层次教学。适当压缩学分,实施小班化教学,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及个性化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具体方案见《福建师范大学<大学英语>课程分级分层次教学实施方案(试行)》(闽师教〔2016〕13号)。

2.试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

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核心,以差异化教学、多元化评价为宗旨,开展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综合改革,通过改革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努力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具体方案见《福建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闽师教〔2016〕12号)。

3.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

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一步优化和调整课程内容,减少理论课课内教学时数,增加讲座和社会实践课程教学时数。倡导“对话式”教学方法,变革终结性课程测评方式为全过程、多方式的考核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4.整合素质拓展必修课程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等素质拓展必修课程纳入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调整优化个别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二)完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1.打造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的有关要求,开足开齐各专业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和骨干支撑地位的核心课程,并进行重点建设。同时,结合专业发展目标和福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好若干特色课程。

2.开设专业导论课程

适应大类招生的需要,帮助新生全面、深刻、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专业的基本情况,明确专业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减少个别学生转专业的盲目性。各专业应在第一学年面向新生开设专业导论课程,该课程可采用系列讲座等方式开设,一般应由各专业有影响力的教授承担。

3.开放部分专业课程

选取部分专业试点面向全校开放专业课程,供全校学生选读,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办学效益。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选修,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4.完善创新创业教育

将创新创业的理念和意识融入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各学院应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方式上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进行探索改革。以创新创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为契机,鼓励有条件的学院在专业教育课程模块增设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开设涉及创新创业基础、政策、技能、实践等方面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各学院应聘请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学校建立或引进一批创新创业教育类的慕课、微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修读,学生应至少选修......余下全文>>

五:中国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上有哪些新举措

明确人才培养类型,科学把握目标定位。学院认真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和人才市场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矛盾的突出表现,及时提出了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确立了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教育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教育目的;着力构建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制定了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考试和实验实践大纲以及教学计划;提出了为基础教育、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发展目标。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应就业市场所需。学院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山西师范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在调整或整合部分专业的基础上,建设了一批实用性较强、办学质量较好、社会需求较大、发展前景广阔的专业。建立了以文理学科为主体,教师教育学科为特色,应用学科为增长点的学科专业体系。基本形成符合学院办学定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的本科专业布局结构。同时,将探索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鼓励教师中的学科带头人、优秀人才和校友中创新创业成功人士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逐步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学院充分发挥机制优势,共享山西师范大学图书、仪器、实验、学科专业、学术成果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和质量,特别是依托山西师范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组建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现有的710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的124人,占总人数的17%,具有高级职称的260人,占总人数的36.6%。其中:有省级学科带头人18人、省级教学名师22人,并有20余人分别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学院在加强对现有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完善对实践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同时,探索建立人才合作新机制,将逐步聘请知名人士、企业家、创新创业成功者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以及专题讲座授课或指导教师,着力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2014年4月,学院曾举办历届优秀毕业生返校报告会,邀请成功人士回母校分场次在学生中间进行了交流活动。

逐步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按照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从制度建设入手,修订和完善了有关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研究与改革等系列规章制度及质量检测体系,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列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采取组织听课、经常检查、评教评学、综合考察、质量跟踪等方式方法进行质量检测、过程管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发后,学院及时讨论、反复酝酿,将围绕“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实施弹性学制、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表彰创新创业优秀学生以及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等方面的内容认真研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六: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的最新相关信息

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长会议暨第二届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论坛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如何定位?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如何加强文化培养?近日,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长会议暨第二届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在北京召开。30多所高职院校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打造双创平台、培育工匠精神、共享创新资源”为主题,各抒己见。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行动启动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是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直接领导下由高等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组织而成。联盟同时是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子联盟,致力于整合社会资源,服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联盟理事长、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爱武主持会议时说,联盟蓬勃发展,不断进步,开展了多样化、多层次的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未来,联盟进一步完善组织运行机制,积极发挥智库作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体系构建。

联盟秘书长、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霍雄飞在工作报告中强调,联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紧跟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目标,致力于为政府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言献策,将进一步完善联盟的组织运行机制,积极发挥联盟的智库作用,促进联盟单位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组织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竞赛活动,助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化。

霍雄飞秘书长还特别推荐了《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成果汇编》一书。该书由联盟组织编撰,展示了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为了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做实做细做精,会议现场,联盟与北京神州泰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协议,共同实施“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行动”。

泰岳教育总裁吴斌介绍,提升行动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创新创业教育。共同研发教材、基础课程和实训课程,开展师资培训,提供“互联网+”专业能力培训。二是创新创业实训。投入2亿元资助建设200个“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提供创业指导及创业实训。三是创业精益孵化。联合社会创投机构,设立1000万元创业投资基金。四是定期组织实施创新创业活动或大赛。

据了解,泰岳教育是神州泰岳集团在教育产业的重要战略布局,也是中国高校生涯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探索者、创新者和推动者。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怎样的人才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刘斌认为,高职院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核心放在“营造氛围、培养意识、提升能力、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等方面,着力培养知识丰富、技能娴熟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不是半个人,也不是机器人,而是完整的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创业教育应当融入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宁东说。

不同的学校是否要有个性化定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谢志远表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扑面而来,创新型企业需要新技术应用的创新创业人才,我们倡导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未来服务。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访升说,创新创业教育是真正促进全民觉醒的好机会,有利于大学精神真正起步。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合作中心总经理姜善永说,以往企业重视员工的技术水平,现在更加重视技术迁移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后者更多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实现的。

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改革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周建松主张,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每个高职院校都要有改革发展的紧迫感、也要有时代担当的责任感。

浙江......余下全文>>

七: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哪些人才内部创业者

近几年,高校兴起大学生创业潮,这既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积极呼应。

据大学生云创空间粗略统计,现在每年有700万左右高校毕业生,其中,自主创业人员占总量2%左右。再加上往届毕业生创业者,每年大学生创业群体约20万人。数量不小的“创客”们热情高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勇敢迈出第一步。

然而理想往往丰满,现实却比较骨感。

根据国际创业界的普遍规律,大学生创业由于受社会资源、实践经验、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成功者凤毛麟角。大学生们的创业之路不仅艰辛,还坎坷。

针对一些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目前仍存在教育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机制不够完善、内容方法陈旧单一、实践教学比较薄弱的问题,不久前发布《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意见》从多方面助推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打开新局面。如在学籍管理方面,要求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允许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籍休学创新创业。

在专业设置上,要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设置“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领域急需相关专业,调减与学校办学定位不相符的专业。

新指导意见的出台,印证了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关怀。去年年底,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国家进步依靠不竭的创新,要创新关键则在人才。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意义不言而喻。

这次的指导意见,毋庸置疑是对去年通知的提升和细化,对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将起到进一步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人才培养,高校是重要一环。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校是重中之重。

年轻人最不缺的就是创意和热情。现在,当高涨的热情遇见给力的政策,不仅“创客”们的创业路又添新保障,国家的创新事业也打通了关键的“最后一公里”。

1、创业是对社会的深刻认识

大学生云创空间指出,中国大学生在评价“大学教育对创业有帮助”时,打分很低,说明“大学生感觉目前大学的内容对于创业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并不明显。同时受制于教学条件,往往也缺乏创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反观美国则是开放式的创业教育,不但给学生提供仿真的创业环境,开展实操型教学,而且往往是由资深的界精英主导大学创业教育,效果自然非同日而语。很多大学生创业者仅仅凭着一时热情,就仓促上阵,这是导致失败率高的重要原因。

所以,眼下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并不意味着我们中国青年不适合创业,恰恰是我们长期以来创业教育的缺失,才导致他们打了一场“无准备之仗”,甚至经常会犯低级错误。如果,我们据此而退缩,无异于因噎废食。那样一来,只能是止步不前,于事无补。

我们对大学生创业失败要有充分的理解和宽容,不以暂时的成败论英雄,而是支持他们勇于承受失败,不断努力,在一次次尝试,历练中进步,成长。正如马云所说的:“创业路上,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倒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2、大学生云创空间指出创业教育是培养独立自主适应市场经济的成熟公民的通识教育

大学生云创空间的创业教育也不单单是笼统地倡导创业精神,鼓励创业;相反,正是通过富有实效创业教育,让满怀浪漫的创业冲动的大学生真正了解“......余下全文>>

八: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人才?

其实创新创业人才最关键的就是创新二字。所以最主要的是有自己独特风格和见解。在这一点上,高职院校可以效仿实务界的一些机构,比方说腾讯的众创空间就避免同质化培养。每个人才都应当有自己的个性。望采纳,谢谢。

九:创新创业人才啊培养属于什么学科

创业是涵盖各个领域的呀,我认为什么学科都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创业人才。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还是个人实力更重要吧。去年学院组队到腾讯众创空间参观的时候,里面的的人让我深切感受到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所以少年,无论你正在干什么努力吧。纯手打望采纳,谢谢。

十:如何将学分制与创新创业评估结合起来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实施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双融合,以“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知识的积累-创业实践的探索-创业项目的孵化”为主线进行创业教育探索。结合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创业教学计划、专业创新教育、第二课堂活动、比赛模拟平台、项目孵化平台多方位多层次逐步推进,构建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2、强化创业素质,以 CDIO 思想打造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借鉴国际先进的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思想,面向创业过程的生命周期(构思-设计-实施-运行),以“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知识的积累-创业实践的探索-创业项目的孵化”的创业活动全过程为载体打造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3、 结合我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融合 CDIO 思想,以创业活动全过程为载体,制定一套科学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工程系统能力、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创造和创业能力,激励和支持学生高层次的科技创业尝试,以创业教育为核心培养创业型精英人才,造就了一批具有突出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和探索冒险精神的“敢创业”、 “能创业”的时代精英。

4、 管理与运行改革与创新实时评估、加强反馈、动态管理,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教学质量以及培养计划的完成采取实时评估,及时反馈,掌握第一手信息,根据相关信息对下一步的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做法改变以往教学计划的执行过于死板的问题,把动态管理引入了人才培养的日常管理中。

5、通过研究发现,实施学分制能把以学生为本真正落到实处,能够真正形成以学生需求来组合和配置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才能在学校内部真正形成竞争的机制,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同时形成一系列与学分制配套的管理制度,才能真正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全面、整体的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6、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框架、课程体系框架、教育平台框架等,在实践上根据专业特点将其推广或移植到其他同类高职院校是可行的。

7、研究表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深远意义,必将为学生毕业后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生创业活动,对全国全民创业战略将产生巨大影响,对增加工作机会、减少失业率起到重要作用,对建设和谐社会将发挥积极作用。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