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一:怎样理解太平天国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运动又非近代意义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历时14年,占领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多年,战事波及半个中国,使清廷国力大伤。太平天国的事迹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张,对日后的资本主义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以女权方面形式上的伸张是史无前例的。但是又摆脱不了封建的本质,所以他非近代农民运动

由于清廷倚赖汉人组建的湘军和淮军才能打败太平天国,曾国藩、李鸿章等汉臣平乱有功,使清廷更加重用汉人,汉人在清廷的权位因而大增,同时满人对军队的控制权减弱。曾国藩、李鸿章等曾借助欧美外国人镇压太平军,见识过西方的军事力量,促进了后来的洋务运动的出现。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化的一种推动力,这也有别于传统农民运动

太平军在江南起事时,大量富户及平民逃到上海及香港避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地的发展。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殖民化的深入,缓解了倒幕各藩的压力,促进倒幕运动的发展

在吾国全部历史中,若连内乱外患合计,以破坏性及毁灭力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仅亚于现今日本侵略之一役耳,其前盖无匹也

二: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第一, 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二,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

第三,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

第四, 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

第五, 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三: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起义是自古以来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这场大规模的反清起事虽然失败,却严重地削弱了清朝的统治力量。太平天国所宣扬的民族革命精神,大大鼓励了汉族人民的斗志,从此在各地出现更多的反清秘密组织,加速了清朝覆亡。另一方面,清朝能够镇压太平天国起事,主要是依赖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官僚的力量,事后对他们不得不加以重用,以致汉人势力渐大,原来由满洲统治的中央集权帝国,逐渐出现了地方坐大的趋势。

四: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开始的标志是道光三十年(1851年)金田起义,结束的标志是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陷落,历时13年。

五: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1.历史意义(历史作用)

关于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史学界一直存在着分歧。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对近代历史起了推动作用,亦即起了积极作用;二是起了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亦即称之为消极作用。在做出这种截然不同的结论时,所持的标准也很不一样。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拔高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推动封建社会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在十年动乱中拔高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是因为太平天国的“反孔斗争”。近年来有些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对历史起了破坏作用,是因为这场战争导致千百万人死去,或生产力遭到破坏。标准不一样,结论自然就不同。那么,评价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究竟要不要有个标准呢?能不能有个标准呢?回答是肯定的。这个标准就是太平天国领导者对待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究竟持什么态度,他们的主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在当时主张学习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对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经济来说,无疑是进步的。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四点:

第一、最早实践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

第二、太平天国革命的直接导因是吸收西方文化的结果,主要是吸收西方基督教的教义。

第三、主张对外开放政策。

第四、重视发展商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上述四个方面,说明太平天国领袖们的思想体系并不闭塞,是主张和资本主义国家打交道的,对资本主义潮流基本上是持欢迎态度的。后来成为洋务派头目的曾、李等人,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之时,已经看到太平天国的一些主张是可取的。他们一方面把农民起义看成“心腹之患”,必须向西方学习船坚炮利,加以镇压;一方面则拣起太平天国主张和西方往来以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在中国搞起洋务运动。尽管他们的举措就其主观动机而论是不可取的。但他们接受并引进外国的机器和技术,在中国这块没有近代工业的土地上,破天荒地办起近代工厂来,不管它是军用还是民用企业,在中国都是一个创举,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个历史功绩是不可低估的。

2.失败原因

从主观方面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没有无产阶级领导的单纯的农民革命运动。农民是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不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阶级力量的代表者,太平天国无法克服本身存在的许多致命弱点,以致在战争中犯了严重的缺点和错误。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没有也不可能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提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虽然提出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等社会改革方案,但前者陷于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后者又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都无法实现。

第二,宗教迷信思想的危害。洪秀全利用拜上帝会发动起义,在初期曾起过一定的动员和组织作用。但宗教毕竟是对现实世界的歪曲反映,不可能正确地指导革命实践。洪、杨等人利用宗教迷信作为争权夺利的工具,终于酿成一场天父和天兄相互残杀的内乱。动摇了广大群众对上帝的信仰。后期,洪秀全在处理政务中,一味强调认识天情,依靠上帝,据纳谏议,引起李秀成、李世贤等将领的不满,严重地妨碍了群众的革命创造精神,使得太平天国无法在现实斗争中摆脱困境。

第三,宗派活动危害了起义队伍的团结。革命队伍的团结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金田起义之初,领导集团内部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但随着战争的胜利和定都天京后的安乐腐朽生活,居功骄傲,逐渐形成了东、北、翼诸王的宗派集团,进行着争权夺利的斗争,终于爆发了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在自相残杀中由盛转......余下全文>>

六: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性质

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课本上他又两个性质:它既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又带有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但是其实还是有争议的。因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农民,群众基础是农民,主要矛盾是农民和地主有关土地的矛盾。因此,有人说这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或者叫做农民起义的高峰;但是他的纲领性文件带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萌芽,因此,也有人认为他带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希望对你有哦帮助,请采纳

七:各朝都亡于农民起义,为什么清朝没有亡于太平天国?

细数起来,历史上真正亡于农民起义的朝代只有明朝。

其他朝代中,虽有些是因农民起义而衰落,但灭亡它的,却并不是农民起义。

秦以前,都是部落或诸侯间的倾伐,秦由汉取代,但汉代开国君主刘邦并非农民,当初和其争霸的项羽是战国楚国的将军世家出身,也并非农民;

西汉亡于王莽篡权,东汉虽然乱于黄巾起义,但真正灭亡它的,却是军阀割据。

汉代之后,经历了一个军阀混战的割据政权时期,最后由隋统一天下,隋末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但真正获得政权的,还是当时的军阀世家——李氏父子。

唐的灭亡与东汉末期情景相似,也是由于当时藩镇割据引起的政权分裂,而后逐步消亡。因此,在唐朝亡后,继以五代十国,宋朝重新统一。

宋代虽也有农民起义,但它的灭亡主要原因完全是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先是北宋被女真族的金政权灭亡,而后南宋又被蒙古族灭亡。

元代末期的红巾起义,其实是当时的白莲教起义,人员构成成分十分复杂,不单纯是农民阶层。最后导致政权灭亡。但取代它的明政权开国皇帝朱元璋还不是农民,而是普通市井平民,而他手下的许多辅臣,有名姓的都不是农民,而大多是乡绅地主。

只有明末的农民起义,才真正由农民推翻了原有政权。

各朝代末期的农民起义,最终都会被其他势力所利用,这些势力或是当时的军阀势力,或是当时地主集团势力。这主要是由于那时的农民阶层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下,缺乏远大的战略目标。其起义的缘由不过是因为当时的苛政导致自己无法正常生存,不得已而搏命。无非只是为了争口饭吃,并非真正想彻底改变社会。因此,只要其领导者一旦牺牲,人心便即涣散,即得成果也为他人所窃取。

清代太平天国起义同样是这个问题。洪秀全在南京建立政权后,太平天国内部便出现了内讧,最终导致被清政府借助地方军阀势力所镇压。

八:太平天国运动是起义,革命,斗争,还是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主要是因为.制定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 第二,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第三, 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 第四,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同时洪秀全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后来洪仁玕又提出了《资政新篇》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