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哪三个阶段

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川心理自我的过程。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二: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阶段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对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形成和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自我意识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生理自我(1-3岁左右),个体对自己的意识多是生理上的,如自己相貌、身高、性别等!

社会自我(4-11岁左右),这个阶段自我意识多是依赖于社会来考虑,如别人说我很高、老师说这样做不对,我有很多好朋友等!

心理自我(11岁以上),这个阶段多能够从根据自己心智水平,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认识。如我知道别人不太喜欢我这个习惯,可我就是这样的人,一时还改不了,我也不必要改,做好自己就好!

三:简述自我意识发展的四阶段模式及特点

整个青年期是个过渡期,就其心理发展水平来说,是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这是我们分析青年心理的一个总纲。心理的成熟以生理的成熟为前提,并受个体社会化过程所制约。在当前世界性的生理成熟提前的情况下(近一个世纪提前一年),当然不能不影响到心理的发展。如果以人生观的确立作为心理成熟的标志,那么一般说来只有到了青年中期之末(相当于大学毕业)时人生观才臻形成并趋稳定。青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有二:一是积极面明显突出,但却伴随着消极面;二是自我意识存在明显矛盾。

四: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哪些,它的发展经过哪几个阶段

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生理我、心理我和社会我。生理我是人对自己生理素质的意识;心理我是人对自己智力、非智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意识;社会我是个人对自己在社会人际关系中所扮演角色、所占地位和所起作用的意识。

从自我意识的内容来看,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1)生理自我阶段: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此时,个体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身体的存在,能区分自我与其他物品的差别,知道自己身体各部份是属于自己的,自己的存在与躯体相统一。在行为上,他们开始模仿父母或年长者的行为。

(2)社会自我阶段:从4岁到15岁,这一时期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和环境尤其是教育的影响,个体的自主性明显提高,对自己和客观环境的关系有了正确理解,开始把自己的行动作为分析的对象,产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出现自律行为,逐步摆脱外界的约束和他人的依赖,开始他律到自律的过渡。

(3)心理自我阶段:从青春期到成人,个体已经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并以此作为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的标准,形成了初步的人生观、世界观,具备独立的人格特征,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进一步增强,能够按照自己的内心观念来行动,自我意识已经确立,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都包含着不同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监控,但由于比例和搭配的不同,构成了个体自我意识的差异,也使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对人、对己、对社会的独特看法和体验

五:人的自我意识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出现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的环节:由无机物具有反应特性发展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发展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和思维。

意识不仅仅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产物。意识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首先,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其次,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容量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和严密,从而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本质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人的自我意识在大约1。1岁就产生了

六: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

婴儿期指从出生到满3岁以前的一段时期。是小儿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这个阶段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当代对婴儿自我发展的研究大多运用镜像技术观察婴儿的行为反应,提出“镜像自我”概念。以自我指向行为作为指标,来确定个体最早出现的自我认知,也称自我意识。(一)婴儿自我的发展学者(哈特)总结了各种有关研究,提出了婴儿主体我和客体我的发展过程。1.主体我的自我意识在8个月前婴儿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在一周岁前后,婴儿显示出主体我的认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婴儿把自己作为活动主体的认知。表现为主动地引起自身的动作与镜像动作相匹配,用自己的动作引发出镜像的动作,这显示婴儿能够把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知。其二,婴儿能把自己与他人分开。对自我镜像与自己动作之间的关联有了清楚的觉知,表明婴儿已经能够区分自己作出的活动与他人作出的活动。如婴儿热衷于扔玩具,让成人拾起,再扔,再拾,反反复复。这就说明,他把自己视为活动主体,并能把自己与他人分开,显示主体自我得到明确的发展。2.客体我的自我意识约在两周岁前后,婴儿期具有了人类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表现为客体自我意识的出现,婴儿客体我的自我认知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两岁左右的婴儿已经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独特特征,能从客体(如照片、录像)中认出自己,这表明婴儿已经具有明确的客体我的自我认知。(2)能运用人称代词“你、我、他”称呼自己和他人,如用“我”表示自己。(二)促进婴儿发展发展心理学家指出,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是健康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早期自我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亲子交往的质量。父母对孩子充满爱心,给孩子以安全感;一贯地对孩子的需要作出敏感的反应,使他享受满足感;热情地鼓励孩子的进步和努力,使他体验成就感;能够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好孩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感觉到周围环境的规律性以及环境变化的可预测性。这有利于积极健康的自我发展。反之,如果父母对孩子缺乏爱心,对孩子的主动、自主的愿望不提供尝试和学习的机会,而采取否定的态度,贬低他们的能力,甚至羞辱、责骂他们,这会导致婴儿产生否定的自我表征,对其自我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幼儿期:3岁至6、7岁,相当于幼儿园教育阶段,又称为学前期。这一期间属于儿童人生发展的第一逆反期。第一逆反期的表现是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其年龄主要是3~4岁,因个体发展的需要会有所提前或延后。反抗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其次是其他养育者。发展特点1.第一逆反期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逆反期幼儿的心理需求在于:要实现自我意志,实现自我价值感,希望父母和亲近的他人接纳自己“我长大了”并“很能干”的“现实”。逆反期幼儿的行为表现在于:要参与成人的生活活动,自以为别人能干的事自己也能干,并大胆付诸实际行动;自以为能干的或自己要做的事被成人代做,往往坚持退回原状态,自己重做;常常逆着父母的意愿,说“不”,并按自己的愿望说“我自己做”;喜欢听“你真棒”等表扬。2.第一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这之前婴儿处处依赖父母,父母紧密地控制儿童的行为,这是依赖和控制的平衡期。到了3岁左右,儿童的心理发展出现“跃入”新阶段的动力和趋向。这个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言语发展和行为活动能力等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积累了一定的自身的“心理资源”。这些心理资源构成进一步发展的驱动力,所以他们便跃跃欲试地趋向新的发展阶段。父母教育向新的阶段跃进的发展势必对环境有新的要求,对原有的父母控制进行反抗,向父母进行挑战,要求主......余下全文>>

七:自我意识发展的八个阶段有哪些?

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提出了人格终生发展论,就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八个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八:心理学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自我意识”,是人的群体与个体对自身的地位、自主性、影响力的一种自觉意识。自我意识是人们精神生命之核心,是人作为人的首要品质,人和社会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方哲学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区别性,证明了这一判断。在西方,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经过充分的分化,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分化,人的群体自我意识因此觉醒。然后是个体与群体的分化,人的个体意识因此觉醒。在东方,这种分化是不充分的。东西方哲学的区别根源于社会发展程度的区别。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群体自我意识的确立,使人能动地认识和改进自然;人的个体自我意识的确立,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潜在,从而为发挥个体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自我意识包含着对于传统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批判性审视,使个人超越历史传统而站在时代的前沿。当一批具有高度自我意识和新思想的先进分子的奋斗得到了大众的响应,唤起了新的时代精神时,社会就前进了一步。自我意识的作用具体地表现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的发展中,它是促进观念变革和人格发展,开发创造潜能、推进政治民主化和实现文化换型的重要因素。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