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一:到底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还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始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于1632年的大教学论;该书由总论、体育、教学论、德育论、学制系统、实现教育改革计划呼吁等内容构成,其历史意义是为近代教育学体系建立了基本框架。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影响和地位是: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之父”,《普通教育学》曾一度风行世界,对许多国家的教育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公共教育学教程

二:谁有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电子书txt版的给我发份,pdf版的也可以,烦请上传,非常感谢!

三:人们对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评价有什么不同?

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始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于1632年的大教学论;该书由总论、体育、教学论、德育论、学制系统、实现教育改革计划呼吁等内容构成,其历史意义是为近代教育学体系建立了基本框架。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影响和地位是: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之父”,《普通教育学》曾一度风行世界,对许多国家的教育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四: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究竟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还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我的书上和

纠正一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应该是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应该是在强调还处在“开端”阶段,所以《大教学论》应该还不算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只算是开端吧。

而“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强调的是已经“成为”了,所以指的是赫然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五:教育学称为独立学科的标志到底是什么啊?

关于教育学独立的标志,学术界是有一定争论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结论不同,有人认为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有人认为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问世。

正是由于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代表作《大教学论》的问世,才使教育学从以往的哲学、社会学等论述中分化出来称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夸美纽斯本人也被尊崇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外国教育史》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编著,第141页。

王道俊、王汉澜 的《教育学》认为 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袁振国 的 《当代教育学》认为 夸美纽斯 1632 年出版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在这个问题上,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角度来说,教育学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赫尔巴特 的 《普通教育学》的问世。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六: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分别是什么和什么的标志啊

《大教学论》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产生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七:《普通教育学》、《大教学论》,赫尔巴特、夸美纽斯……

普通教育学是科学教育学的形成的标志 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的标志 我是这么理解的 其实 有的题我也很纠结

记得采纳啊

八:哪一本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关于教育学独立的标志,学术界是有一定争论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结论不同,有人认为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有人认为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问世。如 正是由于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代表作《大教学论》的问世,才使教育学从以往的哲学、社会学等论述中分化出来称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夸美纽斯本人也被尊崇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外国教育史》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编著,第141页。 王道俊、王汉澜 的《教育学》认为 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袁振国 的 《当代教育学》认为 夸美纽斯 1632 年出版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在这个问题上,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角度来说,教育学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赫尔巴特 的 《普通教育学》的问世。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九: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是什么?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科学第一步工作是先发现教育的最高目的,而后寻求达成这种教育目的的工具。他以所研究出的心理学、伦理学以及形而上学,来指导其教育理论,并以伦理学为其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个人品格和社会道德。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的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而这种道德是由五种永恒不变的观念,即内在自由的观念、完善的观念、善意的观念、法权的观念和正义的观念组成的。赫尔巴特还把儿童未来的目的分为两部分,即希望达到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所谓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一个人有时可以根据自由选择而给自己提出的目的,或者说与职业选择有关的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教育就必须发展人的多样的、各方面的感受性,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兴趣。所谓必要的目的就是道德的目的,这是一个人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达到的目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各种观念来丰富儿童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人。他不赞成裴斯塔洛齐对教育目的的见解,裴氏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各种能力,和官能(Faculty)调和的发展,但他则认为官能是不能分开多种的,心灵本身作用是统一的,用不着求其调和的发展。同时他又反对卢梭(Rousseau)对教育目的的见解,卢梭认为教育目的是促进儿童个人自然的发展,而他则认为教育目的应顾及社会的适应。赫尔巴特主张个人品格与社会道德,两者并重而不冲突,譬如善良意志、社会合作的行为、正义以及适当地服从权威等,都是他所谓品德的含义。

赫尔巴特以为品德是内在自由的观念,成为心灵持久的意识状态(The idea of inner freedom as a constant state of mind)。所谓内在自由观念,是一种自愿的意志。心灵持久的意识状态,是观念持久地存留在意识中,而且支配着心灵。品德具有自愿而持久的意志,可以控制个人的行为。因此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设心灵,使品德的观念成为最强的观念,这种品德的观念,是靠着正确知识的判断和领悟而来的。他说,当意志和教育领悟相符合的时候,品德便得到了。换言之,品德是靠着后天的教育而得到的。固然未受教育的人,不是不能为善,但是其为善可能是由于习惯或模仿,缺乏正确知识的判断,与领悟观念的选择,无法如受教育者具有自愿而持久的善良意志。教育内容   赫尔巴特教学理论是基于他的心理学,称之为“统觉联合论”。他认为心灵原始是一无所有,只是接受外界印象的受容器。我们内省了解的,只是一些感觉、愿望和观念。心灵作用首先靠与外界接触,而后产生种种统觉;各种统觉联合方成心灵作用的种种范畴,这些统觉的互相联合或排斥,有一定的机械性。他甚至用数学公式来说明心灵作用的现象,以奠定近代教育科学化的基础。 赫尔巴特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建设心灵或培养品德的过程,而建设心灵的原料是教材与课程。他主张教材应包括两种知识:

第一种知识是与外界事物接触的知识,从物体本身、力量性质和自然法则推理而来的实证知识。第一种知识来自与事物接触的感官感觉,就像未进学校的儿童累积了许多感官得来的具体经验;但是这些经验进入学校后就会发现有许多错误,因为这些知识太偏狭,缺乏有系统的推理。教师要补救这种缺点,应运用两种方法:一是提示学生接触广泛事物,使得到完整而广泛的见识;二是教......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