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穆桂英挂帅从哪三个方面把京剧大师梅兰芳精湛技艺完美再现
首先应给是声腔方面的创造成就,这是从豫剧移植到京剧最成功的一面!特别是一家人闻边报至换戎装道教场指挥三军那段家喻户晓,经典中的经典!其次舞台的布局也很有特色,再次服装行头方面也创新多多!总之这出戏是集梅大师各方面之大成的巅峰之作!堪称梅派名剧,梨园楷模!
二:梅兰芳先生在晚年推出《穆桂英挂帅》与其自身的哪些条件达到了很好的契合度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据有关材料统计,梅兰芳一生排演过一百七、八十个剧目。《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一生最后排演的一个经典剧目,是五十年前(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的献礼节目,1959年5月25日,在北京人民剧场上演创编新戏《穆桂英挂帅》,都是梅先生已经65岁(虚岁66)。
在排演中对穆桂英这个人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根椐穆桂英在此剧中的地位,把青衣和刀马旦两种行当结合在一起,为了塑造更为丰满的穆桂英舞台形象,他决定把豫剧本的重心前移到第五场,穆桂英一出场加了四句西皮慢板,抒发心中对儿女汴京打探的担忧。为了表演在第五场接收帅印愿意挂帅后内心世界的忧虑与决心,梅兰芳入夜难以成眠,挖空心思一遍又一遍的寻找合适的表演身段,最后选定运用武生无词表演中的“九锤半”来表演这个情节,身段既优美又服合规定情境的要求,收到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舞蹈身形是梅派的特点,他自已也多次表示,舞台上的一招一式都要优美,给人一种舞台视觉美。《穆桂英挂帅》第五场戏中的哑剧表演和帅印的托举动作,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从哑剧开始一直到捧印进场,一切动作,比青衣放大些:比刀马旦文气些,用这种方法把两类行当融化在一起。
“接印”一开始穆桂英上场唱四句慢板,用来表现她复杂的内心活动。中间穆桂英在对佘太君申诉自已为什么不挂帅的理由时,用西皮二六板十句唱腔演唱,也是精彩之笔。二六板是不快不慢的唱腔,很少过门,紧密连接,这段唱腔符合晚辈对长辈说话的口气,又是慢条斯理地在伸辨不挂帅的理由。连佘太君听了也很同情与感动。最后愿意挂帅出征时唱八句快板,是用明朗的基调表现出穆桂英的英雄气慨,也表现出穆桂英取得胜利的决心。
这样的布局,及符合剧情发展的规律,又服合人物思想转变的发展过程,显示出唱腔布局的合理性。
舞台的布局也很有特色,服装行头方面也创新多多!总之这出戏是集梅大师各方面之大成的巅峰之作!堪称梅派名剧,梨园楷模!
三:《穆桂英挂帅》是什么剧
《穆桂英挂帅》最开始是豫剧,后被全国不少剧种、剧团移植上演。
洛阳市豫剧团演出的《穆桂英挂帅》,由马金凤扮演穆桂英。1958年,摄制成戏曲艺术片。
1959年,豫剧《穆桂英挂帅》被移植、改编成京剧,由梅兰芳主演。
四:穆桂英挂帅的介绍
京剧《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等艺术家于1959年由同名豫剧移植而来。其主要剧情为:杨家将屡次率兵击溃辽军,保住了大宋江山,天下太平;佘太君离朝带领全家转回河东,然而忠心耿耿的佘氏太君却心系国家安危,遂派文广、金花进京打探。此时安王造反,宋王校场选帅。少年气盛的文广、金花在校场刀劈王伦夺得帅印。宋王得知杨门之子遂封穆桂英为帅出征。为了国家安危,老年的穆桂英披上旧日的铠甲,满怀豪情又擂响了出征的战鼓。
五:梅兰芳写的穆桂英挂帅用了哪几个形象,贴切的动词
颤动、滚、滴、溅
六:梅兰芳演过《穆桂英挂帅》吗?
有 65岁排演的最后一出戏就是《穆桂英挂帅》
七:穆桂英挂帅的故事背景
我国北宋时代,著名的边关守将杨继业和他的八个儿子,在保卫边防的战争中立了赫赫战功。因此,人们一直在颂扬他们,流传了许多杨家将可歌可泣的故事。杨继业孙媳穆桂英曾为宋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后被奸臣所谗,与佘太君辞朝归田,度过了二十年的退隐生活。那一年西夏藩王突然挑起暴乱,宋王朝中抵挡无人,欲启用穆桂英挂帅出征。饱经忧患的穆桂英想起宋王朝对杨家的冷淡,以及奸臣的阴谋破害,先不愿挂帅。经过她的祖母佘太君的劝勉,她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定,解除兵祸,抛弃私愤,毅然偕同她的丈夫--当年与她并肩作战的杨宗保,以及一双儿女--小将杨文广和杨金花,信心百倍地登台点将,慷慨誓师严肃军纪,驰赴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