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现代文化

一:中国现代文化有哪些呢?

对于中国来说,指辛亥革命到户在。 文化是指用文字等载体,教化人民。 中国的现代,没有这样的文化。因此,中国不存现代文化。

二: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

首先我要声明我是转载的:每个民族的文化,其实都是由古典文化和现代文化组成的。比如英国,其古典文化的代表有莎士比亚的作品、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等等,而现代文化则有披头士、阿加莎的侦探小说、足球等。古典文化是这个国家文明的基石,而现代文化则是时代流行的产物。一般而言,一个民族的现代文化,与其古典文化的差别是很大的,但又无不植根于古典文化,并不时折射出传统的影子。一个文化健全的国家,必然是同时拥有发达的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国家。 反观中国,我们的古典文化的确非常灿烂,但我们的现代文化在哪里?或者说,我们有现代文化吗?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与古代不同,现代的中国,很少有真正称得上是文化的东西,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一个国家古典文化很多都发源于封建时代,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西方国家通过文艺复兴实现了他们文化的近代化,消除了文化上的封建残余,而在中国,本来明朝心学的兴起可以成为思想和文化启蒙的开端,但之后满清对文化的摧残却让我们民族错失良机。到了20世纪,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确沉重打击了在当时已腐朽的封建文化,但却并没有像其名字那样建立新的现代文化填充空白,这就出现了一个文化断层。而70年代则干脆把古典文化也破坏得差不多了。 到了改革开放之后,虽然提出了解放思想,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但现代文化依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现代的绝大多数精神产品,除了话剧和80年代的流行歌曲还可圈可点外,其他很多根本就不能说是文化,只能称为娱乐。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肯定追求的是流行的、现代的东西,但我们并没有满足他们对这方面的需求,于是他们要么只能看一些毫无营养价值的选秀节目和综艺节目,要么就去欣赏其他国家的流行文化,这也是为什么如今韩流如此风靡的原因。 所以现在就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表面上百家争鸣,实际上没有多少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过什么贡献。当然,也有不少人经常呼吁要复兴传统文化,但我认为这些人是很可悲的。因为当今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多少国家是把自己的古典文化当成时尚的,相反,很多传统的东西都被他们束之高阁。这些人天天喊着重视传统、回归传统,但他们也不想想,假如他们是年轻人,有多少人是会一天到晚看经史子集的?况且现在要复兴的所谓古典文化,其实都是一些皮毛而已,即使真的复兴了,也不会对这个国家的文化格局产生什么影响。重视传统,其目的是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全新的、独特的、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独立于传统文化之外的现代文化,而不是复古!所以这些人在方向上就已经走错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现代文化? 首先,文化要发展,其前提是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这个经济基础不是指经济上的繁荣,而是民生。要发展文化,文化的创造者和分享者就必须要享有充分的时间和经济能力。在古代,文学家、艺术家多为贵族,或者就是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试想,当一个人整日为生计奔波,他还会安静地坐下看书吗?他平时接触的恐怕也仅限于相声、小品甚至网络神兽之类能让他缓解压力的东西。仓廪实而知礼节,这是句大实话。 其次,必须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凡是原创的东西,我们都应该用一种宽容、友好的态度去看待它。现在中国的文化环境,首先是体制问题,这个不方便多讲。其次是我们的文化人,都喜欢用一种比较刻薄的态度来看待不属于自己流派的东西,文人相轻已经成为传统了。中国现代文化的缺失,这种拉帮结派、互相攻击的风气功不可没。别的不说,看看我们现在的古风流行音乐创作就知道了,圈子意识非常强,结果呢?一个根本就不属于古风创作圈的作者写出了《月·西江》这样一首超越一切前人古风作品的歌,实在是令人深思。 最后,要敢于大胆创......余下全文>>

三:`为什么中国现代文化是这个样子?

弊病在教育,兄台,弊病在教育。文化需要教育来继承(当然是“我们的”优秀文化)我们所熟知的文化,是满请留下的。你所说的我们的种种弊病也是在那时留下的,例如我们民族的奴性。素质教育在于教育与观念的改革,在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在于我们对历史的了解程度。如果孩子们知道他们的祖先所创造的文明,所遗留的文化是多么优秀。民族自信心自然就在穿们的意识里培养出来。

四:中国有哪些从古代到现代的文化

1、中国文化

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区发现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等,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经进入以原始农业、畜禽饲养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以渔猎业为辅的原始氏族社会,其中出土的龟甲契刻符号与约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类同和相似之处,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发现最早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当华夏文明在中原发展的时候,现在的中国疆域内还分布着其他各种文化。其中,距今5000年到10000年的文化,近代以来考古发现的金陵北阴阳营文化、高邮龙虬庄文化、嘉兴马家浜文化、余姚河姆渡文化、含山凌家滩文化、潜山薛家岗文化、天门石家河文化、巫山大溪文化等,分布于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等地。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古蜀文明,更是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现代汉语与中华文化里,少数的词汇被用作描绘爱的慨念:  ● “爱”这个字可用作动词,如“我爱你”,或名词,如“爱情”。   ● “恋”这个字并不会作单词用,通常会与其他字组合,如“谈恋爱”、“恋人”或“同性恋”。   ● “情”这个字通常解作感觉或情绪,通常指代为爱,而其可与其他字组合为相爱的意思,如“爱情”、“情人”。   ● 性相关联的事。  在儒家学说里,恋是纯爱之意。恋为所有人追求的东西,为道德生活的反映,儒家多用“仁”来表达对人之爱,是一种摒弃私欲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为“孝”,父母对子女的爱为“慈”,兄弟姊妹之间的爱为“悌”。  而墨子则发展出与儒家的恋概念相对的爱的概念。爱在墨家学说里为兼爱之意,即爱无等差,对众生皆持对等的爱。浪费与攻伐对爱则不利。虽然墨子的想法亦有一定影响力,但儒家的恋仍是大部份中国人对爱的慨念。  感情指两人之间的感觉。两人会以建立良好感情来表达对对方的爱,如互相帮助。而且可以对万物存有感情,不只限于人。  缘份是指两人间命运的关连。俗语说:有缘千里能相聚,无缘对面不相逢。

2、地域文化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并且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除了主体民族汉族外,藏族、满族、蒙古族、羌族等少数民族也拥有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文化。中华文化主要可分为几个地区:河南、山西、陕西、河北、山东一带的黄河流域;四川、云南、贵州一带的长江上游;湖南、湖北、江西一带的长江中游;安徽、浙江、江苏一带的长江下游;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新疆地区;西藏、青海以及四川西部等地的藏区;广东、广西一带的珠江流域,福建的闽江流域等。

3、诸子百家

在春秋战国时代,周朝的封建制度崩溃,诸侯们互相讨伐。中国的知识份子或探讨救世的学问,或发明各种学术以利诸侯争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最活跃的年代。那时期产生的各学术,总称为诸子百家。

4、符号图腾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中国的帝王自称“真龙天子”,具有权威的象征。龙是一种在中国传说中虚构的动物,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龙在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

5、服饰

汉服为中国汉族传统的民族服装,各个朝代的汉服都有不同的特征。清朝满族统治者入主中原后,要求所有民众必须身穿满族服饰,传统汉服也就此灭亡。近年来开始了一轮复兴汉服的运动,发起者多为崇尚中华文化的年轻人。另外也有不少民众认为满族服饰也应该归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

6、教育

自从汉朝开始独尊儒术后,中国开始了2000多年的儒学教育。隋朝时确立科举制度,宋朝时开始兴建书院。清朝末年科举制度取消。如今大......余下全文>>

五:中国现代文化究竟堕落到了什么程度

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很重要,现在很多人价值观扭曲,娱乐至上,导致传统文化严重流失

六: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汇。从外延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历史上形成的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的许多文化形态,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从内涵上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以儒家思想学说为主要代表的、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就是“礼”。“礼”是指社会人生各方面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另一个经常与“礼”相提并论的范畴则是“乐”。二者相辅相成,形成“礼乐文化”。儒家所倡导的“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的特质。

所谓“礼”、“乐”,本源自于上古初民尊祖、祭祖与祭祀天神地祗的活动。“礼”本是指尊祖、祭祖与祭祀天神地祗活动中的一些仪节规范;而“乐”则是与这些礼仪活动相配合的乐舞。后来“礼”、“乐”的所指逐步扩大化、系统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礼仪活动以及与其相配合的乐舞都被泛称为“礼”“乐”。经过夏、商、周三代的演化,就有了所谓的“夏礼”、“殷礼”和“周礼”,汇集成为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式,乃至于包括关于礼治的政治思想、伦理思想。西周初年,伟大的政治家周公依据前世流传下来的礼俗并根据时代需要加以损益而“制礼作乐”(《礼记·明堂位》),建立了一整套与当时的宗法社会相适应的礼乐制度,通过“礼乐”的形式把阶级社会中各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制度化、固定化,使社会秩序处于相对稳定和谐的状态之中,从而形成孔子所景仰的“郁郁乎文哉”的礼乐文明极盛期。

至春秋时代,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变和政治格局的变迁,逐步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有鉴于此,伟大的思想家孔子通过总结、清理和反思夏、商、周三代的文化遗产,创造性地以“礼乐”为核心建立起儒家思想体系,使“礼乐”成为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孔子从哲学本体论和社会历史观的角度,对“礼乐”进行了全方位和多层次的阐释和论证,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关于生命本质与意义目标的基本观念,创拟了旨在让社会各阶级(阶层)在“礼乐”的约束下和谐共处的社会理想,并使古老的“礼乐”观念逐步升华为全社会普遍接受和认可的社会意识形态,使“礼乐”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此后,经过孟子、荀子等儒学大师的进一步发扬光大,以“礼乐文化”为核心的儒家学说日益兴盛。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更上升到国家法典的高度,不仅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提倡和尊崇,而且几乎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可和信奉,致使孔子所开创的儒学成为中国最古老、最博大、最富影响力的学派。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礼”是孔子政治思想和社会伦理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其目的和功用是从外部对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在行为和思想方面进行教化、约束和规范;而“乐”则与“礼”相辅相成,从内心感化、诱导人们对“礼”(亦即各种社会规范和约束)的衷心认同。礼乐配合,以礼修身,规范人们思想行为;以乐治心,感化人们自觉地按照“礼”的规范来行事,保持人们内心的平衡,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保持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儒家“礼乐文化”的精髓就是《论语》所提出的“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的社会和谐思想,这也是儒家“礼乐文化”的普世价值所在。众所周知,儒学基本上是一种关于社会伦理的学说,它是探讨宗法等级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学问。“礼乐”是儒家传统伦理思想道德规范体系的逻辑起点与核心观念。儒家所倡导的“礼乐文化”既是一种社会政治......余下全文>>

七: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区别

古代文化讲自修,以改变自己来适应外界,讲天人合一,来求平衡,现在的人以改变他人和外界来符合自己的要求,任意破环自然原貌,来符合自己的要求。所以天灾地震不断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