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节日里

一:中国有哪些风俗习惯,在每个节日里都要干什么?

北方进入腊月一般都是过些阴历的日期:腊八喝腊八粥泡腊八蒜(阴历十二月初八);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就是提前收拾房屋打扫卫生,正月初一过春节--新旧交替走亲戚拜大年;大年初五--打坉(预示丰收),元宵节--正月十五闹花灯猜灯谜;二月初二龙抬头要剪头发也表示新的开始;到了三四月份有清明节也叫寒食节祭祀祖先和已故的亲人;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八月十五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吃月饼;九月初九重阳节又叫老人节登高赏菊敬老人;十月初一鬼节祭祀烧纸钱(民间说法十月一鬼穿衣过几天便是),各地略有不同北方的大概就是这些,南方的不太了解。

二: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是?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中国六大传统节日都是哪六个啊?

中国六大传统节日简介

春节

春节又叫阴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正哗初一有祭灶、祭祖等仪式。

过年要吃饺子,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半夜子时,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饺谐音交,有“喜气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清明节

清明节一说是由古代的寒食节演变而来。为群众性的祭扫祖坟的活动。古代清明节的传统食品大致有这样几种,如糖稀(古名“饧”,即以麦芽或谷芽熬煎为液的糖浆)、麦粥、糯米酪、麦酪、杏仁酪、鸡蛋以及搅拌了盐醋的生菜。

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清明节节日食品。青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端午节也称端午、端阳。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午节、五月节、浴兰节……”家家门头插艾草,儿童戴香囊,脖子、手脖、脚脖系五彩线。日出前取河水洗脸,吃粽子。

闽南的棕子有碱棕、肉棕和豆棕。碱棕是在糯米中加入苏打液蒸熟而成。

七夕节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中秋节

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赏月,古已有之。而又盛行于宋代。仲秋节的传统习俗是赏月、祭月、吃月饼。仲秋节吃月饼的习惯在我国历史悠久。

重阳节

六朝时期登高古俗得到光大,重阳节俗形成,糕类自然成为节令食品。如童谣所谓:“七月刘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唐宋时重阳食糕俗流行,唐称麻葛糕,宋人已习称“重阳糕” 。

重阳糕,又叫“菊糕”、“花糕”,古称“蓬饵”。据说它源自秋粮收割后的岁时饮食风俗“尝新”,后来发展成一种应节食品。它以面粉、米粉(江米和黄米)、小米和豆等为原料,再加上枣蒸制而成。从唐朝起,重阳糕上要用竹签插重阳旗,这种小旗以五色纸缕为花纹,中嵌“令”字,取吉庆之意。重阳吃糕,也因为“糕”与“高”同音,寓有步步高升、前途光明的意思。

四: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5分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八个,按照日期顺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农历和公历日期、风俗习惯、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公历1月2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1月2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6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十四(公历4月4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订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23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23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30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23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余下全文>>

五:春天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在我国打春之后就算春天开始了,其中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

六:中国在秋天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比较大的有: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烘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唬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代,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

七:中国传统节日排序

www.35wl.com/tools/jieri.htm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本篇介绍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既是民间节日,当然除非特别说明,一律都是采用农历纪年。

春节

路神生日

元宵节

春龙节 (龙抬头)

寒食节

清明节

立夏节

端午节

天贶节、翻经节、姑姑节

火把节

七夕

盂兰盆节、中元节、鬼节

地藏节

中秋节

重阳节

祭祖节

冬节

础时节

腊八节

小年

除夕

回族节日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