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现在养老院环境现状如何
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加上独生子女政策改变着我国的家庭人口结构,“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商业养老险作为日后养老的支柱。那养老保险有哪些险种?不同险种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呢?
城区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北京。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城区公办的住不进,城里民办的住不起,郊区民办的不愿去。”
中国目前老龄化问题严重,而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使得目前中国城乡的空巢家庭不断增加。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宝库说,为确保更好地照顾老人,这些专门针对失能老人而建的养老机构将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只接纳到达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房产不予出售,必须配套拥有一个专门的医疗机构、专门为入住老人开展全天候的医疗服务,以及必须具备临终关怀的职能。
★专家分析:
养老方式面面观
社保养老——仅够温饱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是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为特征的养老保险模式,按照该模式,个人和企业按照员工工资数额的一定比例缴费,分别进入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那么在未来社保养老是否真的能为参保人提供足额的养老保障呢?
以月薪6000元的员工为例,不考虑通货膨胀,工资增长,及账户利息等因素影响,假设30年后退休时社平工资是2000元,则按目前社保政策,每月大概可以领取退休金1800多元,社保替代率约30%。而按照专家建议,替代率达到80%,才能保证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不下降。
企业年金——难以掌控
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我国于2004年5月1日才开始试行。由于企业自身认知程度不够,国家对个人缴费部分税收政策的不明确等原因,真正实行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还是很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数据,截至2009年12月31日,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是1116万人,仅占2.2亿参加基本养老人数的5%,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则不足1%。
最重要的是,企业年金实行最终主动权都在企业手里,员工个人是无法掌控的。如果你很想参与到企业的年金计划中去,那么前提条件一是你要在职,二是所在企业愿意为职工缴纳企业年金。
养儿防老——不堪重负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养老观念。但是随着“4:2:1”家庭结构在中国逐渐普及,传统养老观正受到强烈冲击,80年代四世同堂的金字塔迅速演变成现在的倒金字塔形的家庭结构。曾经的“小皇帝”如今面对就业、医疗、住房、子女教育,已经举步维艰,又如何周到地顾及赡养老人?事实上如今许多父母还在以不同方式来资助子女买房、创业等。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来还要出现“8:4:2:1”的家庭,可见养儿防老已越来越不现实了。
商业保险——养老支柱
商业养老保险是以人的生命或身体为保险对象,在被保险人年老退休或保险期届满时,由保险公司按合同规定支付养老金。其特点鲜明,天然具备参与长期养老金储备计划的优势。兼备了投资和保障的功能,使理财主体更加多元化,提高了养老保障水平。目前商业保险中的年金保险,两全保险,定期保险,终身保险都可以达到养老的目的,客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投保。
金融投资——种类繁多
我国养老现状分析:金融投资是目前大多数人比较熟悉的养老方式。可供选择的工具很多,一部分属于有固定收益的品种,如银行各类存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外币理财产品、国债等,这类产品的优势是安全稳健,但收益不会太高。一旦收益不抵通胀,其实际购买力是缩水的。
另外一部分属于较高风险的投资品种,如股票、基金、期货、权证等。对于以养老为目的的投资来说,一些稳健型的投资品种应该是首选......余下全文>>
二:社区养老的养老现状
当你老了,你愿意去养老院吗?相信不少人会摇头。然而,不久前中央电视台的一则消息称,国内许多大城市的公立养老机构已经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而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也显示,有七成人接受社区养老。为什么人们放弃了“打死不去养老院”的旧观念呢?北京老年研究心理所所长韩布新揭开了这一转变背后的真相。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现在的养老形式主要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三种。”韩布新介绍道。家庭养老指的是我们熟知的老人居家养老;社会养老一般是指老人自费入住公立或民营的养老院、福利院、敬老院和护理院等,得到相应的医疗和照护服务;社区养老是前两者的中间形式,是指老人晚上住在家庭里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白天享受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的日托、家政、送餐等服务。那么,那些社区和社会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如何呢?中国新闻网报道指出,北京第一福利院、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人满为患,排队预约的有千人以上;在天津,比起接近16万老人的机构养老需求,全市不到2万张的床位更显得杯水车薪。而在记者走访的朝阳区一所社区养老院里,50个床位也已达到饱和。 “只要物质条件达到要求,老人走出家门养老是符合这一群体的心理需要的。”韩布新告诉记者,“人除了生理、安全等比较低层次的需要,还需要满足归属和爱、自尊以及自我实现三大心理需要。”对老人不想被年轻一代看作“老弱病残”的心理而言,养老机构提供“老有所伴”的条件,满足了老人社会交往、归属、平等和尊重等需要,单身老人也有更多机会找到“第二春”。而另一方面,采用社区或社会养老的方式,恰恰能填补“空巢”老人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贫乏和空虚。早在2003年,国内心理学者范悦斌等人曾抽取社区养老院或敬老院和不与子女居住的70岁以上老人各220名进行比较,发现两组身体状况差不多,但前者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都显著优于后者。 “不过就现在的现实情况而言,社会养老机构从数量上、质量上还没有完全跟上现在的养老需求,最大、最可行的发展趋势还是社区养老。”韩布新的分析与零点调查公司的数据非常一致。具体说来,社区养老让老人既享有家庭温暖、又能体会同龄人认同,一种“双赢”策略。另外,像社区老年大学这样的机构,还提供“老有所为”的机会,让老人比有儿女相伴更有价值感。不可否认的是,在“百行孝为先”的传统观念下,仍有人对养老机构排斥。“没面子、被抛弃感都是可能的负面感受。”韩布新最后说,“不过,对这些建国后成长起来的老年人来说,承认自己的需要、摒弃旧思想只是时间问题。”
三:中国养老行业的现状?
2009-2012年中国养老机构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中商情报网 http;//www.askci.com 【大 中 小】 核心提示:2008-2009年中国养老机构产业发展环境分析,2008-2009年中国养老机构产业运行形势分析,2008-2009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研究,2008-2009年中国老年社会福利院产业经营模式分析,2008-2009年中国知名养老院运行情况分析,2008-2009年中国老年公寓产业发展动态分析,2008-2009年中国托老所建设项目分析,2009-2012年中国养老机构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2009-2012年中国养老机构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养老产业投资影响及企业应对策略分析【报告名称】:2009-2012年中国养老机构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关 键 字】:养老机构 养老机构产业运行形势 老年社会福利院产业 经营模式 养老机构产业前景预测 发展策略 投资咨询报告 【出版日期】:2009年4月 【报告页码】:110页 【报告格式】:PDF电子版或纸介版 【交付方式】:Email发送或EMS快递 【中文价格】:印刷版6800元 电子版7000元 印刷版+电子版7500元 【英文价格】:印刷版14000元 电子版14500元 印刷版+电子版15000元 【报告编码】:HJ【报告描述】: 目前,中国养老机构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老龄化的需要,机构养老服务的总体供求之间呈现严重失衡的状态,严重地制约了机构养老事业的快速发展。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7%。2006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接近1.5亿,老年人口总数为14657万人。200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3亿人,占总人口的11.6%。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989亿人,占总人口的12%。2010年老年人口将达1.74亿,2020年进一步增至2.48亿。 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服务需求大、增长快、要求高与全社会养老机构数量少、质量差、增速慢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目前中国每9人中就有1位老人,到2050年,每3―4人中就将有1位老人,养老机构与设施严重匮乏。截至2005年底,各地建有各级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近3绩546家,床位149.7万张,收养老人1102895名。仅就床位数来讲,刚刚超过老年人总数的1%,较之于国际社会通行的5%―7%的比率相差甚远。 随著老龄化社会脚步加快的压力,巨大的养老需求日益凸显,政府公办的养老机构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随著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人入住老年公寓已渐成一种时尚,这也为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部分地区民办开放式住户型老年公寓,由于护理员招聘难度大、资金无法周转等问题,面临著举步维艰的尴尬。低档标准养老院占养老院总数的80%左右。中档占10%左右。这个档次的养老院,目前最受欢迎。高档和豪华的养老院占10%左右。 尽管这几年我们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场所,兴办了7898所社......余下全文>>
四:请简述中国养老问题的现状
我国目前老年人的基本养老现状是:
一、居家养老,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以家庭为中心,靠子女亲属养老;
二、社会养老,城镇和农村均由社会福利机构负责养老(指各级民政部门开办的敬老院、福利院,属于国家出资);社区居委会、街道办开办的养老机构、托老所等(属于自收自支性质);
三、民间养老,一些民营企业投资开办的养老院等,有养老意愿的个人进行选择。一般这样的养老院收费较高。
对国家养老现状的建议:
一、建议国家财政能够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各地的养老设施的建设上。比如,多建公立养老院,扩充养老院服务人员,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等。
二、允许更多的民营资本和外资投入养老设施的建设上。但是应该给予他们减税或者扶持的政策。且在审批的各类环节予以保障其畅通、便捷和快速办理手续。
三、鼓励更多的各类商业保险公司(包括国内保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开展养老险业务,鼓励公民个人除基本社保外,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办理商业养老保险,并将缴纳的保险费在交个人所得税前扣除。
四、建议全国居民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已基本养老为基础,根据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工作年限,发放不同比例的养老金。
五: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老龄领域关于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公共政策区分不明确,缺乏独立的产业支撑政策体系,养老产业发展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
发展趋势
从需求和供给层面看,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曾给出这样的答案:我国未来养老产业的市场价值蕴藏量极大,对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有效应对老龄化加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必须尽早着 手谋划,厘清政府与市场责任,充分调动政府与市场"两个积极性",兴办养老事业与发展养老产业"双策并举",合力应对"银发"冲击,积极迎接健康稳定的" 银发社会"。
六:研究养老院的现状具有什么现实意义
中国现在是老龄化的国家
养老院的现状直接关系百姓最基本的民生问题
养老问题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
现在不做准备
等到人都老去
就晚了
七:如何走出养老机构结构性紧缺的困境
大钱,外头这些差使谁办?只要老爷外面还是这样清名声原好,里头的委屈
八:我国公办养老机构未来发展怎么了
立足于厘清我国养老机构的概念、分类及地位作用,梳理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养老机构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加快养老机构发展和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机构,提供决策参考和相关依
九:养老院环境现状是怎么样的
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加上独生子女政策改变着我国的家庭人口结构,“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商业养老险作为日后养老的支柱。那养老保险有哪些险种?不同险种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呢?
城区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北京。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城区公办的住不进,城里民办的住不起,郊区民办的不愿去。”
中国目前老龄化问题严重,而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使得目前中国城乡的空巢家庭不断增加。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宝库说,为确保更好地照顾老人,这些专门针对失能老人而建的养老机构将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只接纳到达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房产不予出售,必须配套拥有一个专门的医疗机构、专门为入住老人开展全天候的医疗服务,以及必须具备临终关怀的职能。
★专家分析:
养老方式面面观
社保养老——仅够温饱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是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为特征的养老保险模式,按照该模式,个人和企业按照员工工资数额的一定比例缴费,分别进入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那么在未来社保养老是否真的能为参保人提供足额的养老保障呢?
以月薪6000元的员工为例,不考虑通货膨胀,工资增长,及账户利息等因素影响,假设30年后退休时社平工资是2000元,则按目前社保政策,每月大概可以领取退休金1800多元,社保替代率约30%。而按照专家建议,替代率达到80%,才能保证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不下降。
企业年金——难以掌控
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我国于2004年5月1日才开始试行。由于企业自身认知程度不够,国家对个人缴费部分税收政策的不明确等原因,真正实行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还是很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数据,截至2009年12月31日,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是1116万人,仅占2.2亿参加基本养老人数的5%,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则不足1%。
最重要的是,企业年金实行最终主动权都在企业手里,员工个人是无法掌控的。如果你很想参与到企业的年金计划中去,那么前提条件一是你要在职,二是所在企业愿意为职工缴纳企业年金。
养儿防老——不堪重负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养老观念。但是随着“4:2:1”家庭结构在中国逐渐普及,传统养老观正受到强烈冲击,80年代四世同堂的金字塔迅速演变成现在的倒金字塔形的家庭结构。曾经的“小皇帝”如今面对就业、医疗、住房、子女教育,已经举步维艰,又如何周到地顾及赡养老人?事实上如今许多父母还在以不同方式来资助子女买房、创业等。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来还要出现“8:4:2:1”的家庭,可见养儿防老已越来越不现实了。
商业保险——养老支柱
商业养老保险是以人的生命或身体为保险对象,在被保险人年老退休或保险期届满时,由保险公司按合同规定支付养老金。其特点鲜明,天然具备参与长期养老金储备计划的优势。兼备了投资和保障的功能,使理财主体更加多元化,提高了养老保障水平。目前商业保险中的年金保险,两全保险,定期保险,终身保险都可以达到养老的目的,客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投保。
金融投资——种类繁多
我国养老现状分析:金融投资是目前大多数人比较熟悉的养老方式。可供选择的工具很多,一部分属于有固定收益的品种,如银行各类存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外币理财产品、国债等,这类产品的优势是安全稳健,但收益不会太高。一旦收益不抵通胀,其实际购买力是缩水的。
另外一部分属于较高风险的投资品种,如股票、基金、期货、权证等。对于以养老为目的的投资来说,一些稳健型的投资品种应该是首选......余下全文>>
十:城镇养老现状的调整 100分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的养老机构以及相关的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已经初具规模。
国家对养老事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出台了众多关于养老机构与社会福利事业的政策和规定。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将养老服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老年福利事业列为政府重点工作项目,大力推进养老事业的发展。
然而,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我国养老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大城市正规的养老机构设施标准逐日提升,服务趋于专业化,制度更加完善,收费标准高却依然有“一床难求”的火爆市场;农村乡镇的养老机构却游走在政策的边缘,经费不稳定,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对北京、青岛两地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多所养老机构进行了调研,以实际数据反应“两极分化”的现实情况,既作为理论研究的依据,也为地区性的改革提供参考。通过走进养老院进行细致的、多角度的考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养老院中老人的生活状况、服务人员的工作状况和机构的管理状况,各处的优势或不足记入我们的调查成果,并给我们的改进研究以启迪。
1 社会背景
1.1 中国养老问题严峻
中国已于2000年左右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08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1.6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2%(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09)。随着老龄化加剧,我国的养老形势比较严峻,老年人的福利保障已成为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即使按现在的比较低的水平,每人每月55块钱,一年660块钱的基础养老金,如果全国覆盖的话,也要一下子支付将近700亿的资金,而且老年人口是不断增长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政府的极大负担,也是国家治理的一大难题。新的制度必须建立,政府下了很大决心,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别。
根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到56.1%,其中独居老年人占12.1%,与配偶同住的占44%。
研究报告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进入老年期,空巢现象将更加普遍,空巢期也将明显延长。与发达国家独居与夫妇空巢户高达70%~80%的比例相比,我国老年人空巢比例持续增加的趋势将不可逆转。
1.2城乡生活水平差距增大
中国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目前城乡差距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更有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应给予高度重视。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居民收入差距、教育差距、医疗差距、消费差距、就业差距、政府公共投入差距。
城乡生活水平差距增大对养老事业也有着显著的影响。农村的老人很少有养老保障,一辈子在田间耕作,到身体不能负荷劳动了才凭着子女的孝敬过活;乡镇的老年人生活水平要好一点,乡镇的民政局也有能力建设一些福利院养老院帮社会赡养老人,只是养老院的级别普遍比较低,服务水平不尽如人意;城市养老完全是另一种光景,高档的老年公寓、新型的养老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当然养老的费用也非常可观。
据统计,北京、上海等城区的养老院普遍入住困难,床位缺口非常大,排队等待少则三五月,多则一两年。而郊区养老院却“吃不饱”,床位空置率多达四成。
城区养老院“吃不了”,郊区养老院“吃不饱”,北京市民政局福利处副处长魏小彪分析,一个重要原因是养老机构布局与群众需求不匹配。北京市郊区......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