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及其举例
详细解释
:
1、结构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结构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之4.音节助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5.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6.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7.动词,往、到:"吾欲~南海"。
8.. 通"也"义
其他两个"也"字,都作"之"字义。(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14页)
助词
1.用作书面语,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例子:赤子~心;以子~矛,攻子~盾。
2.用作书面语,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
例子:中国~大;大道~行也。
3.音节助词,虚用,无所指,用于时间副词或不带宾语的动词之后,有凑足音节的作用,去掉对句子结构意义皆无影响。
例子:久而久~;久~,目似瞑;顷之,烟炎张天。《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
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前赤壁赋》
代词
1.用作书面语,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例子:反其道而行~;言~成理。
2.用作书面语,人称代词,虚指。
例子:久而久~。
3.用作书面语,指示代词,这、那。
例子:~二虫。
动词
用作书面语,往。
例子:君将何~?
古汉语释义
常见含义
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
动词
到,往【现代汉语解释】
例:①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②行不知所之。--《庄子》
③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④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
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①人皆吊之。--《塞翁失马》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③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
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
⑤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⑥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指示代词,这
例: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我。
例: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4.可用于宾语前置句复代指宾语,用于动词之后。
①野语有之曰。--《庄子·秋水》
②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
③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
助词 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例:①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若能以吴、蜀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贾谊《过秦论》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
①宋何罪之有?--《公输》
②何陋之有? --《陋室铭》
③句读之不知。--《师说》
④菊之爱。--《爱莲说》
3.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同【现代汉语解释】助词2。
例: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②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③吾妻之美我者......余下全文>>
二:虽的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
列举几个用法,楼主参考: 1、“即使”、“哪怕”的意思,表示一种假设,比如,“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楚国就算只剩下三户人家,将来灭亡秦国的也必定是楚国,这里的“虽”表示一种设想的前提; 2、一种转折,表示首先承认既定事实,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本意,比如,“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三国志》),意思是刘备的军队虽然在长板坡败阵,但幸存的将士再加上关羽将军的水军,一共还能凑得精锐万余人。这是诸葛亮出使东吴时舌战群儒的一句话,先是承认我们刘家军在长坂坡战败了,但话锋一转,引出后面的正题,即我们还有残余部队和荆州水军,仍有一战的实力; 3、固定用法,与“然”连用,“虽然”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词,但在文言文里是两个词,表示“虽然是这种情况”,引出下文,比如,“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战国策》),唐雎代表魏国安陵君出使秦国,秦王向他表示愿意用五百里地交换安陵君的封地安陵,唐雎说出了上面那句话,意思是虽然如此(“如此”是指秦王以大换小,让安陵君得利),但是封地是从我们先王那里获得的,我们要一直守护,不敢把它换给别人; 4、表示转折,“虽然”的意思,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5、特殊用法,表示自谦,比如,“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是蔺相如对门客解释为什么在道上回避廉颇,意思是我虽然为人资质平庸,但是我就那么畏惧廉将军吗?这里的“虽”是自谦的说法,并非指实际情况; 6、又是一种固定用法,与“然”、“而”等连用,表示“虽然……但是……”,比如,“灌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灌婴为中大夫”(《史记》),意思是灌婴虽然年少,但仍在多次战役中奋勇作战,于是刘邦拜灌婴作中大夫的官职。 7、“仅仅”、“只有”的意思,例如,”决之则行,塞之则止。虽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管子·君臣下》),意思是对于河水,放开口子它就会顺势而行,筑坝围堵就能止住它,只有那些圣明的君主才能够把握好这个度,既能引导流向又能适时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