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教学观念

一:什么是传统教育观念?

一、现代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观念,是指与现代社会、现代经济、现代科技相适应的教育观念。这些观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是一种战略性产业

人们习惯上认为,教育事业是消费事业,从现代观点来看,教育不仅是公益性消费事业,而且是能使生产增值的战略性产业。关于这一观念,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一)教育与经济是相互起作用的

人们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先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越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能为办教育提供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这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但是,人们长期受生产发展水平的限制,往往只看到办教育需要花钱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它在许多年以后促进生产发展和创造大量财富的一面。也就是说,只看到教育在眼前是花钱的消费事业,而没有看到,它同时又是会带来很高经济效益的一种产业。

(二)教育生产专门的劳动力

教育作为一种战略性产业,它所生产的是发达的、专门的劳动力。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人在刚出世时,还只是一种可能的生产力,只有当人具有了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时,人才变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它只是一种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只有当它被人们掌握并运用于生产实践中,它才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或叫直接的生产力。人与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才成为现实的生产力。人要掌握生产经验和科学技术,则只能通过教育。所以早在100多年以前,马克思就已经提出了“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的重要论断。他说:“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

(三)科技和教育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越来越大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信息社会,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国外有些教育社会学和教育经济学学者,对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对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的分析是:在蒸汽机时代,促进生产力发展,体力劳动约占90%,脑力劳动约占10%;在内燃机、电动机广泛使用的时代,体力劳动约占60%,脑力劳动约占40%;在60年代以后,欧美、日本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部门(电子计算机、高度自动化机械,包括机器人操作的部门),体力劳动约占10%,脑力劳动约占90%。现在这些国家的职工总数中,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职工已超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职工。

美国研究教育经济学的专家抽样调查证明,教育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起的作用是:受过小学教育的要比文盲高43%,受过中等教育的要比文盲高108%,受过高等教育的要比文盲高300%。”

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发达国家,科技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核心作用已十分明显。“据经济学家估计,当今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占60%—80%,其中教育和培训的贡献占20%左右。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投入贡献已降至三分之一左右。知识对劳动价值的贡献率超过其他生产要素对劳动价值的贡献率。经济学家还发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生产力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知识和人才积累不足。”

我国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广大农民努力发家致富。有一项调查表明,农民致富的程度与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有着密切联系。1986年4月17日《人民日报》登载了一份对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缺西藏、台湾)的262个村3666户作抽样调查的资料,结果表明1984年人均收入为399元。其中文盲为234元,小学文化程度的为386元,初中文化程度的为466元,高中文化程度的为566元,大专文化程度的为786......余下全文>>

二:对传统的教学观有了怎样新的认知

传统教学观念把知识看成是定论,把学习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同时低估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及其差异性,并在教学中表现出了过于简单化的倾向。这些教学观念上的偏差导致了许多消极的后果。建构主义学习观体现了三个重心转移,强调学习的建构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于革新传统教学观念、实现主动、有效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课程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有哪些区别

新课程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有哪些区别?

答:

1、学习主体的确定

教师由原来的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在对话中,教师“走下神坛”作为伙伴跟学生相遇,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体验感悟着真理的力量、对话的乐趣、人格的尊严与生活的美好,教师与学生围绕符合任务又同为师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教学专题展开畅所欲言的平等对话和信息交流。

2、教学方法的转变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的方式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作为站在教育阵地最前沿的每位教师必须要改过去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看、满堂转、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演生看等形式单一的教学方式。倡导的学生独立思考、自学、实验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辨论等一切学习方式。

3、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它一语道出了教学方法的最高境界,教师不必照本宣科,或去照搬别的优秀教师成功经验和模式,因为我们的教学的对象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学生的差异,地区的差别,教师的教学特点不同等等,都决定教师不可能照搬照抄别人的教学模式或千篇一律地走老路。在课堂上应当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展个性,以使学生的知识和情感能和谐发展。

4、适当放飞课堂思维

教师开始从以前的演员转变成了现在的导演,从权威变成了学习者的挚友,从评估者成了参与者,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成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掌握学习这些知识的方法和手段。

5、教路多元化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转变观念是新课改的核心问题。勇敢地越出“教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关注学生的“插嘴”,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6、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也是是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四:新课程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有哪些区别

这些要求的提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可以说,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的许多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树立新的学生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做了一些尝试:一、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灌输,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创新思维的能力,难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现代教学理论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掌握其规律,达到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目的。古人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知识,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探究式教学的观念是必要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讲授教材中《我和父母》这一课时,就可以要求学生从两个角度去讨论我和父母发生“爱的冲突”的原因,一个是从父母的角度去讨论,一个是从学生自己的角度去讨论。不少学生或许就会在发言中提到“从父母的角度看,之所以会发生‘爱的冲突’是因为,在父母的眼里,我们依旧是不谙世事的孩子,我们的独立行为往往会令父母忧心忡忡,父母断定,这些不知天高地厚、幼稚可笑的言行,必须严加管教,否则后果堪忧;从学生自己的角度看,之所以会发生‘爱的冲突’,是因为我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拥有自己对事情的决策权,有时巴不得和父母保持一段距离,常常要想保守自己的一点秘密。”同学们经过热烈的讨论,很自然的便找出了与父母发生“爱的冲突”的原因,因而可以顺理成章地请同学们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这堂课的设计理念可以看出: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这种方式的教学使学生感觉轻松愉快,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二、在新授过程中,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自主学习要求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辅导者、支持者、帮助者,而非灌输者、说教者、支配者,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够自悟,在自悟中明理笃行。当讲解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时,学生有可能认为老师又在讲大道理。这时,我会问学生:“我校举办的为贫困生捐款的活动,你们有没有参加?我校还举办过为某一位教师治病捐款的活动,你们有没有参加?”因为大多数学生参加了,这时他们会很自豪地说:“我们参加了。”紧接着,我会说:“你们的这种行为就是奉献精神的具体体现,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很多人都在默默地奉献,只不过我们平时并未十分关注,而我们的社会正因为有了许许多多这样的无私奉献者才繁荣富强的。你们将来走上社会以后,绝大多数同学就会成为奉献于社会,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这样讲解,从学生身上引发开来,又回到学生身上,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不由自主地接受这样的观点,进而激发学生们积极奋发、不断创新的精神,很自然的对学生们健康人格的培养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三、在相互研讨中,开展学生的合作性学习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浅层次问题均可在自主探究中解决,不理解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就需要采用合作互研的方式加以解决,就组织形式而言,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同桌合作互研,即让同桌的两位学生发挥各自学习的探究的优势,就相关疑难......余下全文>>

五:传统教育的优点与缺点是什么?

优点:1 入学方式:校园传统教育是统一组织考试;2 学习方式:校园传统教育是全日制上课,实行面授;3 学习难度:校园传统教育实行严进宽出;4 学习内容;校园传统教育所接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还有人生的教育,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所享受的是一种文化熏陶;5 教学系统性强;管理严格规范;学习环境相对良好,学习效率较高;师生、生生之间有充分交流。缺点:传统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校内教育的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首先,教师不能完全照顾到课堂中基础和兴趣不尽相同的每个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听教师的讲授,以教师为中心;学习内容封闭,资源较匮乏;学习比较被动;所学知识过于良构化,与实际生活脱离等传统教育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有很多宝贵的精华积淀和经验积累。譬如,传统教育的优点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传统教育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使之不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通过师范院校的专门训练,懂得一定的教育规律,在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方面有相应的经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看作是促进人身心发展的过程。它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不是人与工具(机器)之间,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这个环境成为其自觉影响,作用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确保学校教育影响的主导性。师生间可以面对面地相互交流,学生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或发生矛盾时,教师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启发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而避免了走弯路。再则教师在上课时语言、形体动作、手势、板书、示范等等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就是说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学生可以“亲其师重其道”,教师的治学态度方法、才能、人品、世界观等均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都有着重要作用,这些都是任何先进的教育方法都不能替代的。还有就是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基础知识普遍比较扎实,学生的学习钻研精神普遍得到较好培养,学生普遍有着良好的尊师重教以及崇高的道德观念等等

六:在现代教学观的指导下,对传统的教学观有了怎样新的认识

教师不是先知先觉者,也不是知识的源泉,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不能仅仅把教师定位在“知识的占有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上,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仅是专业知识,也包括教学艺术和手段。“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现实。

七:在现代教学观的指导下,对传统的教学观有了怎样的新的认知

第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来源广,资料丰富且时效性高的特点,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如现在使用新课程的地区,教材编写得都比较简单。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只能靠教师去讲。这样既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也不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分析与探讨。而有了现代信息技术,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收集资料时要精不要一味地为了全而滥,这样以避免学生只注意资料本身而忽视了对问题的探讨。第二,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表现力,将所学知识问题化,将问题细小化。按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铺来,如讲述一部故事,娓娓道来。当然,教师不能简单将这些问题都交由学生讨论完成。而自己只成了一个陪衬与旁观者。教师要成为这个故事的引领者。教师也要和学生一起成为这个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才能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才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学习态度。第三,为了能体现传统教学中教师黑板板书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的特点,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在知识的衔接处,应将前后知识一并展示出来,避免将教学内容孤立化。如在幻灯片的处理上,当展示下一知识内容时,应将前面的知识体系一并展示出来。在最后的课堂总结中,还应当对整堂课的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小结展示出来,使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第四,避免以现代信息技术替代教材,忽视教材对教学的支撑作用。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具体地说,就是我们的教学组织过程中,过分注重多媒体的展示功能而将教材搁置一边。这样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对教材内容加以拓展与延伸,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习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逐普及,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我们一方面要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使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成为高效的课堂。

八: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有哪些?

今天中国的教育制度是问题多多,困难重重,许多的利益群体牵扯到里面去,若牵一发那可真是动全身啊。

对于中国的教育制度讨论最多的几点是:

一、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教育制度可谓是十人评价九人摇头啊,我们天天要求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可是,看看我们的高中教育,无不是只重视升学率,每年一个学校能考上多少个清华、北大,整天学生是埋首于故纸堆之间,作题、作题、还是作题。尤其是一些高考大省,像山东,以及一些县立高中,只要高考资源不能在全国各地相对平均的分配,这个问题就很难解决。

二、关于教育产业化的问题

几时教育变成了一种产业,尽管国家一直都不承认这个问题,可是教育已经成了一门产业,教育的收费问题真是一大顽疾,西部的许多地区的孩子上不起学,农村的许多学生上不起大学,在一些大城市里面有高额的择校费,据说,教育曾被评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一。

三、关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

教育资源是什么,如师资力量就是一类,但是我这里所说的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指的的国家分配不公,国家的财政支持、政策支持。财政支持的不公,具体上是东西部的不公,农村与城市的不公,省立高中与县立高中的不公等,政策的不公,具体是高考是分省录取、高考有许多的加分政策等,这样,就产生了许多问题,高考大省里的学生们,拼命的学习作题,人数教少的省的学生过的是潇洒有滋味,还有什么高考移民等。

四、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免费问题

为什么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如我国,却已经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免费,像古巴、东南亚的许多国家,而我们却在口口声声的说以目前的形势看,中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我想问一下,到什么时候我们才具备呢?十年前我们这样说,十年后我们还是这样说,真是悲哀啊,教育是一长久投资长久收益的行业,其在我国现代化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中国教育制度中的这些问题,之所以不能解决,还大程度是我们的政府在纵容,在现在的社会,一方面,国家在改革中强调效率,另一方面,却又在忽视公平,许多的利益群体的幕后操纵,是现今中国存在的许多的问题的原因之一。

九:中国传统教育观念有哪些

参考答案: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十:传统教学观念为什么不易改变

传统教学观念为什么不易改变?

有很多因素,除了教育的体制外,还有就是一直以来形成了教师的一个习惯和传统的束缚让教师自身也不愿意改。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