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言的重要性

一:急求保护方言的重要性!!!

方言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 保护方言即捍卫文明

说到方言,有些很耐人寻味的问题。说方言到底算不算一种“土”的标志,这个问题是不能简单回答的。想想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广东话的那种飞黄腾达的地位,就不好以“土”不“土”来评价方言了。

谁也不会忘记,改革开放后,粤语歌一度成为中国亿万青年的“心声”,最早大约是从80年代的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歌开始,随后是大量香港歌星的感召,广东话居然成为一种特有的“音乐语言”!

如果反思一下,古代广东曾经是中国的边陲,甚至是犯错的官员的贬谪之地,那里的语言,被诬称为“蛮语”,当时谁会想到,这种语言,居然在20世纪80年代突然风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时过境迁,今天广东话的辉煌似乎有点过去——人们在方言上,常常是“势利眼”,随便看看中国喜剧、小品语言的走向,就不难看透人们对语言的态度了。早年,说相声多用天津、唐山话逗乐,但90年代后,东北话小品崛起,变成今天小品和闹剧的专用语。

没有一种宏大文明,是悬在半空的。听一听大不列颠的苏格兰的风笛,看一看俄罗斯的哥萨克军刀舞,美利坚合众国的乡村音乐……这些气势恢宏的帝国文化,都是构筑在扎扎实实的民间习俗的“基石”上。

方言,不仅是语言,它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总体文明的土壤。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激励和竞争,就是我们文明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方言背后,蕴含着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精髓,所以,保护方言,是保护文化,也就是捍卫文明。

文/于长江(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副教授)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

问题是有关中国方言的保护与普通话的普及之间存在矛盾。“为何要保护方言”,实际上是非常值得大家关注并深入探讨的课题。以下,谨从语言研究方面来说明对我国地方方言的保护的必要性和严肃性。(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英语专业,王振亚主编的《语言与文化》。其他仅为我个人的观点。)

从语言的研究角度来讲,语言与承载它的文化及人类的思想是相互作用影响的。

我国的地方方言大都是只有言语的传承而没有相应的文字(是汉字基础的不同的发音和独特的言语的运用习惯。)

讲不同的语言(言语)就是为了保持其民族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鼓励学习普通话,但也须协助方言的发展。

一 . 关于语言:

语言的特性:

现存的大多数人类的语言都包括它自己的言语(涵盖语音)、文字和语法结构。(有些只有言语——说的话,而没有文字。)有趣的是,1.语言具有任意性(arbitrary)是指:它所包含的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在语言符号与绝大部分所指的事物、动作及概念之间并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事物被称为:用英语是“table”,用汉语普通话是“桌子”,用日语是“つくえ”?没有找出一个确切的原因可以说明,只能承认是在人们交流中习惯选用的某种语言符号,并被一代一辈的继承和运用。莎士比亚曾说过:“一朵玫瑰不会因为被叫做什么——Rose?はなます?而依旧闻起来很香甜。”这句话也是在强调语言的任意性。

2.言语是最主要的语言交流的媒介,书写的文字是排在第二位的。首先,因为任何语言的发音、言语都先于它的文字的发明而已被长期使用。其次,正常的小孩总是先学习说话,到上学的年龄才正规得去学习标准的本国通用语的读和写。然后,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言语比书面文字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一个不能读写的人至多被叫做“文盲”,而不会说话,不能表达自己的人会被认为是“残疾”。最后,书面的文字是用来记录表示言语的。

3.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尽管说动物在某......余下全文>>

二:方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方言之弊

方言流行是“文化圈地运动”

当前这个热潮还是应该允许,应该鼓励。作为观众,我是带着理解和高兴的眼光来看的,但是从一个文化学者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必须要有远虑,它是有弊病的。从文化上讲,方言流行的最大弊端,是反映了地域文化资源的争夺。文化大省一个标志就是语言要成为大省,把语言的辐射力和覆盖率扩大,这个省份的影响力、市场形象等各方面的影响就越大。方言剧的热播实际上是在抢市场,这跟几个省份“抢黄帝、抢炎帝”或者“抢西门庆、抢潘金莲”是一样的。我叫这种现象为“文化圈地运动”和“利益圈地运动”,即圈历史名人,也圈古墓,也圈语言,背后都是利益驱动。当然,文化争夺、利益争夺也是合理的,市场经济,每个地域都在为自己社会经济的发展努力着,但在这种争夺中容易引发一种狭隘的地域文化意识,而不是现代的宽容的文化共享。

方言影响文化成果的传播

方言剧、地方语言的扩大传播,在生活用语和艺术用语是没有妨碍的,因为艺术语言就是个性化的,它需要方言。但是方言进入书面语言,进入课堂、进入学术领域,要非常慎重。因为方言毕竟是个别性较强,因此会影响汉语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纯正性。进入正式的政治、经济、学术生活用来交流,是有很大的弊病的。

什么叫做传播?传播就是可翻译性。而很多方言是不可翻译的,外国有个很著名的翻译家对于贾平凹的秦腔很作难,我们中国文学得不了诺贝尔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好作品翻译不出去。这位翻译家说,《秦腔》的地方语言阻碍太大他没有能力翻译,他说《高兴》因为比较故事化、生活化,可以翻译,而《秦腔》就很难翻译。方言不精确,还有地域的局限性、狭隘性,它的不可翻译性影响了一个文化成果的传播。

方言流行导致地域隔离

方言过度流行的最大的问题是,会导致地域语言的隔离。

我认为在电视剧里说说方言是无妨的,有利于艺术作品的生动和传神,但是应该看到它深层的弊病。前边说可以促进地域间的交流,但方言过度流行同样可以导致地域间的隔离,就是文化心理上的区隔性,语言越来越远心理就越来越隔膜。一个地域的人口都只说方言,一年两年看不出问题,一代两代下去,这个地域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离心力就很强。当然现在没有这么严重了,我们是杞人忧天。但是要从文化上解读它,就要深谋远虑,要有忧患意识。所以我觉得它是有弊病的。

三:说方言的好处

说方言

一、可以将每个地方的语言文化汇集到一起,让人们不用专门去一个地方了解就知道那里的语言文化

二、可以大家相互交流学习,可以更好的沟通联络感情

三、丰富大家的日常语言知识,比如以后去旅游或者工作带来便利

四、能听懂各处方言,不用怕以后“把你卖了还帮人家数钱”,呵呵说笑,就是说“字少人家用方言骂你不用为人家鼓掌就OK啦

五、当然说方言方便同乡交流,不用说悄悄话人家,人家也不知道你说啥

六、可以因为语言的交流拉近大家的感情,结交更多五湖四海的朋友

七、说方言可以提高自己家乡的知名度啊,因为有好些地方我们同学们都不知道什么地方,如果那里同学说方言我们就会挺不懂,听不懂就会好奇啊,一好奇我们就会问会学啊,自然就会了解,哦,还有这个地方啊

四:说说方言的好处

1.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2.人们现在已经开始有意识的保护历史文化,如保护国粹京剧,保护民族传统节日功。

3普及普通话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废弃方言,抛弃民族的艺术。

4.中国是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地广物博,幅员辽阔。而尊重个民族及地方人民则是保证祖国统一的必要条件,尊重人民,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文化。

5.普通话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文化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也应被保护,二者并不矛盾。

6.某种程度上来说,方言更能代表地区文化特色,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例如东北方言,其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的特色,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

五:方言的重要性的英语议论文

dialects are part of ou life. we can't make smooth communication without them. dialects have their unique charms and they can't be replaced by other official languages. in dialects some slangs and expressions are playing the role of great importance. they can make communication more vivid and lively. they can activate dull atmospere . they can also shorten the invisible distance between strangers when they find they are surprisingly from the same area.dialects are a branch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such a long history..

六:方言好处与坏处

说方言的好处:

一,可以将每个地方的语言文化汇集到一起,让人们不用专门去一个地方了解就知道那里的语言文化。

二,可以大家相互交流学习,可以更好的沟通联络恭情。

三,丰富大家的日常语言知识,比如以后去旅游或者工作带来便利。

四,当然说方言方便同乡交流,不用说悄悄话人家,人家也不知道你说啥。

五,可以因为语言的交流拉近大家的感情,结交更多五湖四海的朋友。

坏处:

就是有局限性。

七:说方言好处与坏处是什么

以下只是个人见解

方言是一个地方特有的语言,代表了当地的语言文化以及地方特色

有的人只要听别人说方言,就能判断出那个人是哪里的人

而且有些地方的方言甚至拥有悠久的历史

当然,方言也有不方便的地方

比如两个不同地方的人都使用方言的话,交流起来就会比较困难

如果每去一个地方,就要学习当地的方言的话,也的确比较麻烦

八:论会不会说话的重要性

圣经贤传都教我们少说话,怕的是惹祸,你记得金人铭开头就是“古之慎言人也。戒之

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岂不森森然有点可怕的样子。再说,多言即使不惹祸,

也不过颠倒是非,决非好事。所以孔子称“仁者,其言也讱”,又说“恶夫佞者”。苏秦张

仪之流以及后世小说里所谓“掉三寸不烂之舌”的辩士,在正统派看来,也许比佞者更下一

等。所以“沉默寡言”“寡言笑”,简直就成了我们的美德。

圣贤的话自然有道理,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假如你身居高位,一个字一句话都可影响大

局,那自然以少说话,多点头为是。可是反过来,你如去见身居高位的人,那可就没有准

儿。前几年南京有一位著名会说话的和一位著名不说话的都做了不小的官。许多人踌躇起

来,还是说话好呢?还是不说话好呢?这是要看情形的:有些人喜欢说话的人,有些人不。

有些事必得会说话的人去干,譬如宣传员;有些事必得少说话的人去干,譬如机要秘书。

至于我们这些平人,在访问,见客,聚会的时候,若只是死心眼儿,一个劲儿少说话,

虽合于圣贤之道,却未见得就顺非圣贤人的眼。要是熟人,处得久了,彼此心照,倒也可以

原谅的;要是生人或半生半熟的人,那就有种种看法。他也许觉得你神秘,仿佛天上眨眼的

星星;也许觉得你老实,所谓“仁者其言也讱”;也许觉得你懒,不愿意力气;也许觉得

你利害,专等着别人的话(我们家乡称这种人为“等口”);也许觉得你冷淡,不容易亲

近;也许觉得你骄傲,看不起他,甚至讨厌他。这自然也看你和他的关系,以及你的相貌神

气而定,不全在少说话;不过少说话是个大原因。这么着,他对你当然敬而远之,或不敬而

远之。若是你真如他所想,那倒是“求仁得仁”;若是不然,就未免有点冤哉枉也。十

六年的时候,北平有人到汉口去回来,一个同事问他汉口怎么样。他说,“很好哇,没有什

么。”话是完了,那位同事只好点点头走开。他满想知道一点汉口的实在情形,但是什么也

没有得着;失望之余,很觉得人家是瞧不起他哪。但是女人少说话,却当别论;因为一般女

人总比男人害臊,一害臊自然说不出什么了。再说,传统的也太利害;你想男人好说

话,还不算好男人,女人好说话还了得!(王熙凤算是会说话的,可是在《红楼梦》里,她

并不算是个好女人)可是——现在若有会说话的女人,特别是压倒男人的会说话的女人,恭

维的人就一定多;因为西方动的文明已经取东方静的文明而代之,“沉默寡言”虽有时还用

得着,但是究竟不如“议论风生”的难能可贵了。

说起“议论风生”,在传统里原来也是褒辞。不过只是美才,而不是美德;若是以德

论,这个怕也不足重轻罢。现在人也还是看作美才,只不过看得重些罢了。

“议论风生”并不只是口才好;得有材料,有见识,有机智才成——口才不过机智,那

是不够的。这个并不容易办到;我们平人所能做的只是在普通情形之下,多说几句话,不要

太冷落场面就是。——许多人喝下酒时生气时爱说话,但那是往往多谬误的。说话也有两

路,一是游击式,一是包围式。有一回去看新从欧洲归国的两位先生,他们都说了许多话。

甲先生从客人的话里选择题目,每个题目说不上几句话就牵引到别的上去。当时觉得也还有

趣,过后却什么也想不出。乙先生也从客人的话里选题目,可是他却粘在一个题目上,只叙

说在欧洲的情形。他并不用什么机智,可是说得很切实......余下全文>>

九:有没有必要保护方言?保护方言有什么意义呢?

中国文化不是一种文化,而是由许许多多地方文化组成,方言就是地方文化的代表,没有方言还谈什么地方文化,所以保护方言就是保护中国的文化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