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有机物,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围绕有机物的核心原子——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展开逐层剖析,通过系统介绍同分异构现象,使学生明白有机物为什么种类繁多。本节学习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及官能团异构。从复习烷烃的碳链异构开始,延伸出烯烃的碳链异构和官能团(碳碳双键)的位置异构,并以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说明官能团异构的涵义。由此 揭示出:同分异构现象是由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并为以后的学习留下思考的空间,即虽然分子式相同,但由于有机化合物中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结构不同),导致其化学性质也是不相同的,所以这些有机物在人们平常的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也是不相同的,从而体现化学中化合物学习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参考依据
化学课程标准
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
(化学2主题1:物质结构基础)
1、了解有机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化学2主题3: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了解乙烯的分子结构,了解苯的分子结构
(有机化学基础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知道常见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2、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
(必修2)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成键特征(以甲烷、乙烯等为例,体会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之间的成键特征)
2、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3、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知道乙烯的分子结构,知道苯的分子结构
4、知道乙醇的分子结构,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
(选修5)
1、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及特点,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主要的官能团及其结构特点
2、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这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能根据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确定其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必修与必选有机化合物知识点对比
必修
必选
知识点对比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成键特征(以甲烷、乙烯等为例,体会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之间的成键特征)
2、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3、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知道乙烯的分子结构,知道苯的分子结构
4、知道乙醇的分子结构,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
1、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及特点,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主要的官能团及其结构特点
2、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这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能根据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确定其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1、知识与技能:
⑴进一步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⑵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能初步写出简单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亲身体验并能初步体会“模型方法”的意义。
⑵在学习同分异构现象过程中,体会物质结构的......余下全文>>
二:到底该怎样进行化学概念课教学
化学观念是认识、学习、研究化学的基础;化学概念课教学承担着建立和形成正确化学观念的重要任务。以"化学键"教学为例,分析概念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化学键是高中化学的重要概念,是探究微观世界和化学反应本质的必备条件,化学键概念的建立对学生微粒观、变化观的发展和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学设计文字稿中,选手无一例外的将课程标准中“了解化学键的含义,认识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确定为教学重点,将“化学键概念、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确定为教学难点,定位准确,但课堂教学与确定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却有较大出入,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忽视概念的建立过程,将主要精力放在对概念的文字剖析和训练巩固上。如化学键概念教学没有必要的知识铺垫和情境引导,直接给出或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后复述概念、强调注意的问题,然后进行“关于化学键说法是否正确”的正误判断。(2)对共价键教学难度的认识不够。有些选手认为,学习了离子键形成过程后,学生对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的认识是水到渠成之事,课堂“着墨”很淡。其实,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电子得失学生容易理解,而共价键形成过程中的共用电子对是学生难以像的,甚至在课后学生还心存疑问:H和Cl原子间真的能够形成共用电子对?课堂上淡化处理是不科学的。(3)知识训练的应试色彩较重。在“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教学中,教师的侧重点不是放在“物质分类观”的完善上,而是强化“判断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的方法与技巧上面。笔者外出听课学习或阅读期刊上关于化学键的教学设计时发现,很多教师将电子式书写作为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训练,而不是将其作为学生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的辅助手段。
三:如何实现高中化学三维教学目标的初探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既注意科学的核心概念与化学知识体系的关系,又注重在化学知识的获得应用过程中体现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三维目标相互融合,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维目标”的内涵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和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学生通过化学实验中的现象观察、理解物质的性质,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意义关联;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能阐述包括“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等”科学品质的具体要求。可见,三维教学目标是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的具体要求。
中学化学教学内容中,“元素及其化学物”是教师教学中难以处理的一部分,它的特点是内容繁杂,头绪多,学生似乎容易听懂,但难记难用。这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求学生被动地感知和机械储存知识,也忽视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因而教学效果差。目前中学化学知识结构和高考化学试题中都相应提高了“元素及其化学物”的分量,这是正确的导向。化学理论总是建立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上,并能深入地解释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因此,落实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处理好记忆、理解和培养思维能力的关系,努力提高“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效果,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下面将笔者在教学中总结的方法及做法作如下归纳:
一 注重过程与方法,建立联系和规律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此,新知识增加不应仅是单纯的积累,应该是对旧知识的联系和发展,而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过程则应是对有组织、有联系的、理解了的知识进行“检索”,而不应该是对杂乱条文的“储存”,着重养成探究过程的习惯和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知识,而不仅是记忆知识,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用推理证明的方法来获取知识,而不是机械地、直觉地感知知识。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掌握知识过程就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为学生的现在和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教师的教学要从授人以鱼(知识)变成授人以渔(技能与方法),虽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特点多而杂,但知识点之间并不彼此孤立,而是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有关的知识通过概括、归纳、对比,将学到的各部分知识有机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巩固记忆,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余下全文>>
四:谁给我几个有关化学论文的题目
化学专业成教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教学法方向
1.国外化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发展趋势研究
2.我国化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发展趋势研究
3.国外典型化学课程、教材的基本理念和内容体系研究
4.我国化学新课标教材专题内容的横向比较研究
5.我国高中化学新课标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功能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
6.我国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中各个栏目的教学价值、活动设计和教学策略研究
7.科学探究的本质及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8.初、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的内容衔接研究
9.化学实验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10.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研究
11.试论化学教学的艺术
12.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策略研究
13.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
14.元素化合物的教学策略研究
15.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研究——以《某***节内容为例》
16.教学反思与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17.有效探究教学设计初探——以《某***节内容为例》
18.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19.初、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动机的研究
20.高一新生化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研究
21.农村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22.论化学教材中插图的价值与使用策略
23.化学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24.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25.基于观念建构的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以《******》教学为例
26.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一致性程度研究
27.先行组织者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8.科学探究中的科学本质教育
29.化学教师的科学探究观调查研究
30.有效实施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31.论化学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性问题
32.化学课堂教学逻辑设计的问题探讨
33.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3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行为的适应性研究
35.论化学课堂提问的优化
36.化学教师对模型的认识与应用研究
37.合作学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案例初探
38.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教育
39.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
40.试论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机理、危害及防治措施
41.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案例初探
42.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研究
43.论高中化学章节间的结构联系
44.污染中有机污染物的调查及处理
45.试论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自考课程免费试听
46.试论我国的酸雨问题及防治对策
47.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及防治策略
48.有效利用化学史的教学策略
49.例谈教学中化学与其它学科的综合
50.试论有效学习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二、分析化学方向
1.化学与食品安全
2.化学与农药残留
3.化学与环境
4.化学与现代农业
5.化学与生命
6.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7.维生素与人体健康
8.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9.浅谈在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观念的渗透
10.环境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意义
1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值的教学研究与设计
12.浅谈化学定性分析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3.如何增强化学定性分析实验的趣味性
三、物理化学方向
1.各种体系的状态性质加和性的比较研究
2.热力学公式导出条件与应用条件分析
3.三相平衡线的热力学分析
4.热力学标准态和标准热力学函数
5.胶体分散系的稳定理论评述
6.反应进度的概念及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
7.根据热力学原理讨论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8.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关化学平衡原理的探讨......余下全文>>
五:我该如何选择
既然你自己也明白远方的他才是你的真爱,这个成熟男人只是让你很感动,那么你自己选择是选择爱还是感动?
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努力创造条件让自己所爱的人来到自己的身边,不给自鸡犹豫,坚决自己的选择,和自己所爱的人一起慢慢变老.....
在很多时候爱更是付出,容忍,坚强....
六:怎样理解极性转换原则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非极性键、极性键、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概念。 2、通过对简单的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结构的分析、了解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3、初步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的概念。 (2)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 (3)德育目标 1、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观。 2、通过分子模型的观察与制作,体会化学中的对称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难点:分子结构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疑点:如何判断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三、教学设计与学法指导 (1)教学意图 本节课知识点较多,其中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是共价键知识的加深,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不仅和键的极性有关,还与分子的空间结构有关,内容很抽象。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深奥难懂,为此,采取了实验导入→激疑→引导→探究→获得知识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带电的塑料棒使细小的水流偏移而而不使CCl4细流偏移的奇妙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有一种去探究为什么的欲望,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过渡到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探讨。通过播放动画,展示模型,使学生对分子的极性有感性的认识。再采用对比的方法讨论分子极性与键的极性和结构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及时进行练习,巩固知识。增加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与探索引导 1、 课前自制分子模型 2、 观看动画以及分子模型,体会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自主看书并比较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异同。 (3)师生互动设计 1、 复习共价键的概念,引导学生由成键原子的结构分析得出键的极性。 2、 引导学生分析自制分子模型的特点。 3、 引导学生观看动画,分析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并归纳列表比较二者的关系。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电脑、投影仪等;实验药品:蒸馏水、CCl4、I2;实验仪器:酸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有机玻璃棒、绸布、烧杯等 (2)学生准备:自制分子结构模型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 〖演示〗在酸式滴定管中分别加入CCl4 、H2O打开活塞,使液体成线状垂 直流下,把带电的玻璃棒靠近液流。 〖提问〗为什么现象不同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第五节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键和共价键,请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H2 HCl Na2O2 NaOH CCl4 〖设问〗 ①上述成键粒子的物质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有哪些? ② 比较H2 HCl 中的共价键有何不同(成键原子及共用电子对的位置) 〖讲授〗在HCl分子中,由于Cl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比H原子强,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氯原子一方,而偏离H原子一方 ;在H2分子中,由于两个H原子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相同,因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由此引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板书〗一、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引导学生看书:P117 一、二自然段,并完成下表。 极性键 非极性键 概念 不同种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 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成键原子吸引电子对的能力 不同 相同 共用电子对位置 偏移 不偏移 本质 由于不同元素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因而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相对显负性 由于同种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成键原子不显电性......余下全文>>
七:非极性分子有什么性质?
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非极性键、极性键、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概念。
2、通过对简单的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结构的分析、了解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3、初步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的概念。
(2)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
(3)德育目标
1、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观。
2、通过分子模型的观察与制作,体会化学中的对称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难点:分子结构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疑点:如何判断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三、教学设计与学法指导
(1)教学意图
本节课知识点较多,其中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是共价键知识的加深,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不仅和键的极性有关,还与分子的空间结构有关,内容很抽象。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深奥难懂,为此,采取了实验导入→激疑→引导→探究→获得知识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带电的塑料棒使细小的水流偏移而而不使CCl4细流偏移的奇妙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有一种去探究为什么的欲望,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过渡到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探讨。通过播放动画,展示模型,使学生对分子的极性有感性的认识。再采用对比的方法讨论分子极性与键的极性和结构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及时进行练习,巩固知识。增加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与探索引导
1、 课前自制分子模型
2、 观看动画以及分子模型,体会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自主看书并比较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异同。
(3)师生互动设计
1、 复习共价键的概念,引导学生由成键原子的结构分析得出键的极性。
2、 引导学生分析自制分子模型的特点。
3、 引导学生观看动画,分析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并归纳列表比较二者的关系。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电脑、投影仪等;实验药品:蒸馏水、CCl4、I2;实验仪器:酸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有机玻璃棒、绸布、烧杯等
(2)学生准备:自制分子结构模型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
〖演示〗在酸式滴定管中分别加入CCl4 、H2O打开活塞,使液体成线状垂 直流下,把带电的玻璃棒靠近液流。
〖提问〗为什么现象不同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第五节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键和共价键,请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H2 HCl Na2O2 NaOH CCl4
〖设问〗 ①上述成键粒子的物质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有哪些?
② 比较H2 HCl 中的共价键有何不同(成键原子及共用电子对的位置)
〖讲授〗在HCl分子中,由于Cl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比H原子强,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氯原子一方,而偏离H原子一方 ;在H2分子中,由于两个H原子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相同,因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由此引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板书〗一、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引导学生看书:P117 一、二自然段,并完成下表。
极性键
非极性键
概念
不同种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
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成键原子吸引电子对的能......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