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Adler's Personality Theory) 生活风格与人格发展——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阿尔弗莱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毕业于 维也纳大学 的医学院,后从事精神病学, 因写过赞同弗洛伊德观点的论文而被邀加入精神分析学会,成为 弗洛 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但他对人格心理的看法与弗洛伊德大相径庭, 不久便与弗洛伊德分离,于1911年自己创立了“个人心理学”, 阿德勒的理论强调人的积极品质和社会动机在个人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
二:根据阿德勒人格理论阐述如何建立良好的人格 5分
生活风格与人格发展——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阿尔弗莱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毕业于维也纳大学的医学院,后从事精神病学,因写过赞同弗洛伊德观点的论文而被邀加入精神分析学会,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但他对人格心理的看法与弗洛伊德大相径庭,不久便与弗洛伊德分离,于1911年自己创立了“个人心理学”,阿德勒的理论强调人的积极品质和社会动机在个人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阿德勒从小体弱多病,身患佝偻病而身材矮小,由于疾病和车祸还差一点死于非命。儿时的创伤经历和死亡的恐惧曾使他极度自卑,因此,他的人格理论始终围绕着克服自卑而进行。 户阿德勒认为,人格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过程中形成发展的。人天生自卑,因为其生下来是弱小、无力的,完全依赖成人,由此产生自卑。但是,正是自卑促使人们去努力克服自卑,追求成功,成为人格发展的动力。但是,若被自卑所压倒,则产生自卑情绪,导致神经症人格,抑郁、悲观、消沉。人类还有追求优越与完美的倾向。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追求优越的最终目标。追求优越也是双重性的,适度追求,促进个人发展,对社会有益。过分追求,走极端,则产生优越情绪,自我中心、自负、忽视别人和社会习俗、缺乏社会兴趣。个体如何追求优越,取决于自己独特的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由此会发展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和习惯,即所谓的生活风格。生活风格的发展和自卑感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儿童有某种生理缺陷或主观上的自卑感,那他的生活风格将倾向于补偿或过度补偿那种缺陷或自卑感。例如,身体瘦弱的儿童可能会有强烈的愿望去增强体质,因而锻练身体、跑步、举重,这些愿望和行为便成为他生活风格的一部分。生活风格决定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形成了我们的行为模式。
支配- 统治型(dominant-ruling)
这一类型的人倾向于支配和统治别人,缺乏社会意识,很少顾及别人的利益,他们追求优越的倾向特别强烈,不惜利用或伤害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需要控制别人从而感到自己的强大和有意义。在儿童期,他们在地板上打滚、哭闹,希望父母向他屈从。如作为父母,他们又要求孩子服从,说:“因为我说了要这样”。作为教师,他们威胁学生,说:“如果你不这样做,那你就去校长办公室”。这样的人容易发展成虐待者、违法者和药物滥用等。
索取型(getting type)
这种类型的人相对被动,很少努力去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依赖别人照顾他们。许多富裕或有钱的父母对他们的孩子采取纵容的态度,尽量满足孩子们的一切要求,以使他们免受“挫折”。在这样的环境下的孩子,很少需要为自己努力做事,也很少意识到他们自己有多大的能力。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而希望周围的人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回避型(avoiding type)
这样的人缺乏必要的信心解决问题或危机,不想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试图通过回避困难从而避免任何可能的失败。他们常常是自我关注的、幻想的,他们在自我幻想的世界里感受到优越。
社会利益型(social useful type)
这样的人能面对生活,与别人合作,为人和社会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常常生长于良好家庭,家庭成员相互帮助、支持,人与人之间彼此理解和尊重。 在上述4种生活风格中,前3种是适应不良或错误的,只有第四种才是适当的。
编辑本段影响不良生活风格形成的因素
1、生理自卑,可能激起积极的补偿(努力)或过度补偿,但也可能导致不健康的自卑情绪,被自卑感所压倒,一点也不追求成就,一事无成。 2、溺爱或姑息,父母过分宠爱儿童,过多满足儿童的需要,这种儿童是家庭的中心,长大后变得自私自利,缺乏社会......余下全文>>
三:根据阿德勒人格理论阐述如何建立良好的人格
个体心理学派开创者,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格
“自卑感及补偿理论”
他认为:由身体缺陷或其它原因所引起的自卑,不仅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在另一方面,它还能使人发奋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
例如。古代希腊的戴蒙斯赛因斯(Demosthenes)原先患有口吃,经过数年苦练竟成为著名演说家;美罗斯福总***统,患有小儿麻痹症,其奋斗事迹,更是家哈喻户晓之事。有时候,一方面的缺陷也会使人在另一方面求取补偿,例如尼采身体羸弱,可是他却弃剑就笔,写下了不朽的权力哲学。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历史上或文学上真是多得不胜枚举。
四:什么是阿德勒的人格发展观点
生活风格与人格发展——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阿尔弗莱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毕业于维也纳大学的医学院,后从事精神病学,因写过赞同弗洛伊德观点的论文而被邀加入精神分析学会,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
五:关于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求教
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 [专著]/(德)阿·叔本华著;韦启昌译, 2006.1, B82/200601
叔本华思想随笔 [专著]/[(德)阿·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著];韦启昌译, 2005.4, B516.41/200504
人生的智慧 [专著]/(德)阿·叔本华著;韦启昌译, 2005.4, B821/200109
人生的智慧 [专著]/(德)阿·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著;韦启昌译, 2001.9, B821/200109
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 [中译文]/(奥)阿.阿德勒著;韦启昌译,
六:如何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人格的形成过程
16PF----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简称16PF)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R. B. Cattell)经过几十年的系统观察和科学实验,以及用因素分析统计法慎重确定和编制而成的一种精确的测验。这一测验能以约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测量出十六种主要人格特征,凡具有相当于初三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使用。
本测验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广泛应用于人格测评、人才选拔、心理咨询和职业咨询等工作领域。该测验已于1979年引入国内并由专业机构修订为中文版。
十六种人格因素是各自独立的,相互之间的相关度极小,每一种因素的测量都能使被试某一方面的人格特征有清晰而独特的认识,更能对被试人格的十六种不同因素的组合作出综合性的了解,从而全面评价其整个人格。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MMPI)测验
MMPI简介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innesota,Maltiphasic,Peronality MMPI)问世于1943年,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特卫(S·RHathawag)及麦金利(J·C·Mckinley)合作编制而成的。该测验的问世是自称法人格测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人格测验的研究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到目前为止,它已经被翻译成各种文字版本达100余种,广泛应用于人类学\心理学和医学领域,是世界上最常引证的人格自称量表.我国对MMPI进行了研究和修订,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已形成了一个中国版本和常模。
MMPI的目的是试图对人的人格特点提供客观的评价。测验一共有566个条目,包括14个分量表,其中10个为临床量表,4个为效度量表.选用中国MMPI量表协作组的中国常模,主要确定十个与临床有关的指标及五个研究量表指标。
十个与临床有关的指标:
1、Hs(hypochondriasis,疑病);
2、D(depression,抑郁);
3、hy(hysteria,癔症);
4、Pd(psychopathic deviate,心理变态);
5、Mf(masculinity-femininity,男性化~女性化);
6、Pa(paranoia,偏执);
7、Pt(psychasthenia,精神衰弱);
8、Sc(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
9、Ma(hypomania,轻躁症);
10、Si(social introversion,社会内向)
五个研究量表指标:
1、外显性焦虑(Mas);
2、依赖性(Dy);
3、支配性(Do);
4、社会责任(Re);
5、控制力(Cn)
其它三个因素:
1、说谎或掩饰(L);
2、诈分(F);
3、校正分(K)
MMPI采用的是自我评估形式的题目,实际上是550题,因为加了16个重复内容的题目,所以变成566题。题目的内容范围很广,包括身体各方面的情况(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情况),精神状态及对家庭,婚姻,宗教,政治,法律,社会等态度。MMPI实施时要求被测验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对所有题目作出“是-否”回答。
本测验适用于年满16岁、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及没有什么影响测验结果的生理缺陷的人群
1912年在《精神病的组成》中,阿德勒把他的学术体系定名为个体心理学。同年他还创办了这个学派的机关报《个体心理学杂志》。
阿德勒认为人的生命和精神活动都具有一定目标性,人是未......余下全文>>
七:以上描述的是d.isc 理论的什么人格
请问问题呢?
八:简述人格的六个流派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理论中特别强调无意识的作用,他认为无意识是决定行为的最重要的力量。在此之前人们研究意识的比较多,他就发现很多东西是我们意识不到的,他把意识比作冰山上的一角,比较容易进入意识层的东西他叫做时潜意识的东西,意识层之下的深藏的东西叫做无意识。人们把这种心理学思想叫做深度心理学。他强调了人的内部的东西。
(二)特质流派
它关注如何描述人格和预测人格,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谓特质被看作是稳定的心理组织结构。外向型的人有哪些行为表现,内向型的人有哪些行为表现,活泼的人有哪些行为表现,成功动机高的人有哪些行为表现。他特别提到:人有一些核心特指,用几个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几个词构成核心特质。用来描述一个人的一个词被称为是首要特质。他总是用一些形容词或简短的句子来描述人格特点。根据这种描述还有人把他分成16中根源特质。特质流派更注重于了解处在这个特质分布曲线某一点上的行为如何。说到大五人格,从情绪的稳定性分为神经质性,安全性,自卑性、自信性,外向性等。外向性与内向性,特征就是好交际,不好交际;活泼,不活泼;感情奔放,含蓄等。我们在教育时,要知道不同的孩子所反映出来的开放性特点是不同的。随和性,用热心,无情;信任,怀疑;乐于助人,不合作来描述。谨慎性,用有序,无序;计划性,无计划性等等来描述。 以此类推,不同类型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他认为,都能归纳为这五种类型。
(三)生物学流派
生物学流派强调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别差异,认为人格特点受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比受父母教育的影响要大,我们的教育不是万能的。当我们实施教育时,每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都带着其特有的遗传因素来到了这个世界。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按照我们的意识来塑造他们。遗传到底在人格中占多大作用?有的研究发现,有很多性格都与遗传因素有关系。说到外向内向,外向型的人从大脑皮层的分析,得到他需要的刺激强度相当高。喜欢寻求刺激这样的特性,实际上跟大脑皮层的活动情况有关。另外还有一个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对他人格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人格的发展里面就包含了气质的内容,假如我们说他的内部的倾向性,有一部分指的就是他的气质特点。所以气质特点就可以从情绪稳定性来反映,另外活动性、交际性都属于气质特征。可以从这三方面来评价人的气质特点。
(四)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他们都强调学习对人格形成的作用。早期的行为主义主要强调稳定的行为方式就是条件反射。所以说到行为习惯养成时,它特别强调人格是我们行为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通过表现出一个行为,就给他一个刺激或一个反应。当这种行为不断的得到奖励或惩罚时,这样就可以强化了某个行为或消除了某个不良行为。他特别重视是,可观察到的行为,它不研究意识层面下的行为。随着行为主义的发展,他发现人是一个复杂的机体,人对刺激的反应要复杂的多。人的认知在行为习惯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认知流派
认知流派认为每个人的不同,是由每个人的信息加工方式的不同造成的。他更多的强调认知的作用。比如说,一个孩子,别人绊了他一下,他可能认为是别人无意识的,或者不小心,或是恶意的。当他判断不清时,它就要追究原因。如果认为是无意的就不去报复,认为有意的就去报复。可是有些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认为别人是故意的,有针对性的。面对同样的情景,不同的孩子的反应不同,是由于他们信息加工的方式不同造成的,他的认知不同造成的。
(七)人本主义流派
人本主义流派......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