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人口迁移的迁移原因
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于中国人口分布状况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它在客观上大大促进了中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从迁移的原因来看主要有政治需要、战乱逃难和经济谋生三种。一、政治需要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建都咸阳,为把关中发展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家政治中心,“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估计人口总数在70万以上。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了戌边和开发新区,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夺取了河套广大地区,在河套建城设县,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发展生产,加强边防。同年,秦朝派军队征服了珠江流域的百越族。秦朝政府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派官进行治理,还迁徙50万中原人民到那些地区,与百越族杂居。西汉初期,为了“实关中”,刘邦继续由关东向关中大规模移民,总数不下30万人。西汉中期随着对匈奴战争的节节胜利,武帝组织了向西北边疆的大规模移民,总数70余万人。此外,汉武帝还派人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加强内地同西南的联系。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从而使大量的人口从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北部迁到河南一带。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中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557年以后,他们在澳门私自扩展土地,建筑炮台,设立官署,开始了对澳门的长期占据。在鸦片战争中,英国强迫清政府割占香港,这样大量的外国人口迁移到中国居住。明末清初,漠西蒙古中的土尔扈特人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因不堪沙俄的控制和压迫,于1771年在首领渥巴锡领导下,发动武装起义,历尽艰辛,长途跋涉,终于回归祖国西北。二、战乱逃难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居民迁居江南,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吴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山越和汉族一起,共同开发江南。西晋末年,许多北方人为逃避战祸迁往南方。317年逃到江南的官僚、贵族、大地主,联合江南大地主建立了东晋。这一人口迁移过程一直持续到南朝,北方农民的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也带来了比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他们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地区。五代十国时,许乡中原人民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北宋末年,由于战乱,北方居民为逃避灾难,大批人口南下,进一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建国前,由于军阀混战、日本侵略、美蒋压迫,许多人为逃避战乱,背井离乡,出现了“闯关东”(河北、山东向东北迁移人口)、“走西口”(山西向内蒙古、甘肃向新疆迁移人口)、“下江南”(四川向云南贵州迁移人口)等习惯性人口迁移特点。从19世纪初到建国前的五十年间由关内迁到东北的人口就有3000万左右。三、经济谋生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迁到河套和陕西、山西北部一带,同汉族人民交错居住地一起,共同生活,彼此融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西晋时期,西部和北部边境地区,生活着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他们原是中国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的游牧民族,自东汉开始陆续内迁,至西晋初年,内迁的匈奴、鲜卑、羯等族共有几十万人,氐族和羌族有50多万人,他们居住在今甘肃、陕西、山西、以至河北、辽宁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中国一些地区定居,元朝时候,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新的民族——回族。唐朝末年,契丹族(原住辽河上游)势力不断扩大,许多中原人民来到契丹境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契丹族迅速强盛,后来建立了辽国。元......余下全文>>
二: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战乱...我个人觉得
因为传统思想都是故土难离
三:我国人口迁移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特点及原因
特点: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原因: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引起的,人口流动都是自发的,迁移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和经商。
四:我国古代和今天的人口迁移的原因有什么区别
(1)古代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躲避战乱,人们自发地迁移到相对稳定的地方去。
(2)今天人口迁移主要原因:①政府为加强经济建设,开发西部和边疆地区,有组织地引导东部人口流动;②农村人口适应城市经济建设的需求,满足自己致富的愿望,自发地移向城市。
五:简答题 中国未来人口迁移的趋势?为什么?
人口流动将呈现4大基本态势:
——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但增速逐步放缓。报告显示,如果中国人口流动迁移政策没有大的变化,到2050年流动人口规模可达3.5亿人左右,但每年新增流动人口由近600万逐步下降到2050年的300万左右。
——经济危机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契机,促进了人口的重新分布。受本次金融危机影响,劳动力需求减弱,长距离人口流动减少,短期内沿海地区人口集聚趋势有所弱化,出现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流动态势,但流动人口继续向沿海、沿江、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未来中国流动人口的分布将逐步形成以东部沿海连绵城市带为重心,以内陆城市群为中轴,以西部中心城市为集聚点的流动人口分布格局。
——人口流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流动人口受教育年限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年龄结构趋于成年化,性别结构逐步均衡,举家迁移比例上升,在流入地长期定居倾向明显,流动人口的民生问题和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压力增大。
其他材料:
人口的具体迁移方向
城市化、向城市转移只是一个泛泛的概念。我们还应该具体分析一下,中国的人口到底会向哪些地方转移?
根据观察,我们可以将民众的迁移方向大致分一下类,主要有两大选择:
一、 人口迁移首要选择还是在当地,也就是离家乡比较近的地方
这样的迁移对迁移者来说,有很多优点。距离较近,风土人情都比较熟悉,环境也比较容易适应。缺点当然也存在,那就是可选择范围较狭窄。而且,可能迁移后的相对收入不会太高。
当然,即便是当地就近迁移,我们也还是可以进一步将迁移地分为三种类型:
1.当地和邻近的县城
2.当地和邻近的地级城市
3.当地的省会城市
在这三个层次的城市中,我们注意到,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房地产市场开始市场化之后,就平均水平来说,中国内地的县城人口都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比值相对来说并不大。虽然有新的人口移入,但也有相当数量人口移出。所以相对人口较为稳定,未有大的增长。正是这一点使得绝大多数这样的城市房价都较为平和,并未出现人们指责中的大涨,并无很多人所说的泡沫现象。未来,除非有什么特别的改变,否则这些城市的发展还是会如现在这样不温不火,预计这样的趋势还是会延续下去。
至于内地的大多数地级城市,与县城的情况差不多。目前这些城市的人口,与中国其他绝大多数地方一样,都得不到准确的统计。但是,就我们直观的感觉来看,大多数地方人口即便有所增加,也是非常缓慢,增加的比值不大,在个别地区甚至人口有负增长。或者,部分城市虽然就人口的相对数来说有较大增长,但是由于很多都是由地区驻地改变而来的地级市,城市的人口基数原本就较少,所以,其总人口数量仍然是比较少的。因为有这样的特点,才有我们前篇文章所揭示的,在中国多数这样的城市,房价并无过分高的增长,总起来说是当今中国房价比较合理的城市群体。
相对来说,省会城市的消费和人口的增幅几乎都是最大的。我们到任何一个省会城市都能感受到其市场的繁荣,基本都能远远超越本省内的其他城市(除非一些拥有极强要素禀赋和资源的城市,比如特区深圳、山东的青岛、辽宁的大连、福建的厦门等)。通常情况下省会吸引的外来人口,包括本省农民进城人口的绝对比值都是最高的。人口到来多,当然住房需求就旺盛,这也是在中国,凡省会城市,房价都相当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关于省会城市,在后边我会专门拿出一篇文章进行比较细致的解说。
二、 很多原先生活在乡村,前往城市发展的农民会离开家乡,到远离家乡的外地市工作。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很可能就会在当地安家。这些外地市主要集中......余下全文>>
六: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最直接的原因是
答案D
历史上每当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一次战乱或灾荒,就会引起较大规模的人口南迁。贰此.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战争、自然灾害和移民支边。